汉鼎余烟(校对)第12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8/733

  意思是没错。但这话说得托大,倒像是在接受诸葛亮的汇报一般。
  魏延赤面黑髯,看上去比雷远要年长许多;但其言行举止,带着年轻人特有凶猛莽撞,说着强敌将至,神情却全是跃跃试试的好战之意。
  这一位,乃是雷远前世就从书籍中久仰的名将,按照大众的观点,他的战功、地位,都只在季汉寥寥数人之下,也就是所谓“第一梯队吊车尾、第二梯队排头兵”是也。到了季汉立国以后,他更是长期身当与曹魏对抗的最前线,乃是中流砥柱般的大将。
  雷远听说,刘备十分器重这名年轻有为的部曲将,曾夸赞魏延言行异于等辈,有名将之风;而魏延确实也多有军功,自汝南至荆州,战必先登陷阵,所当无前。以他和玄德公的亲密关系,言辞想来确实不需要有什么顾忌。
  “有五日到十日,那就足够了。”诸葛亮继续道:“我会尽快安排修缮充实城防,另外也收拢乡亭集聚,拣选精壮编组为备用之军,再抢收田亩、充实城中存粮。然而,战场的胜负便要拜托两位。”
  “军师放心!”魏延拱手道。
  “续之,在公安城周边的攻伐往来,你有什么计划?”诸葛亮又问。
  雷远不慌不忙地道:“我有些想法,试为军师解说一二。”
  “请讲!”
  “南郡、江夏两地的吴军虽众,却不可能尽数南下与我敌对,皆因他们的背后,各有曹军虎视眈眈。南郡以北,有驻守襄阳的折冲将军乐进所部,而江夏以西,有曹公所署的江夏太守文聘所部。乐进、文聘,都是勇于进取、擅能捕捉战机的名将,吴人不可不加以防备。所以,以我看来,两地吴军能够用来进击公安的,不会超过总兵力的半数,也就是……”
  “南郡吴军一万五千,出动七千五百;江夏吴军一万,出动五千。”魏延笑道:“也不少了。”
  魏延显然勇猛,说起敌军上万而毫无畏惧之意。
  他说的没错。驻扎在荆州的吴军,总数约有四万余众,除去周瑜亲自领有的水军万余人,驻扎各地的兵力共计三万,其中尤以南郡、江夏两地兵力为重。哪怕要留兵拒守,也能动用一万两千多人,相当于雷远、魏延两人所领兵力的三倍以上。
  “文长所言极是。”雷远向魏延颔首示意,继续道:“然而,考虑到东吴水军主力驻在巴丘、益阳一带,又限于大江南岸的码头规模、道路条件等,吴军的一万两千人,不可能一次性地渡过大江……但彼辈又必须尽快渡江,否则不足以威吓主公,迫使主公回军。所以,他们只能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分成几个批次、分在不同的渡口上陆。比如这里、这里、这里……甚至有可能通过百里洲一带的浅水,征集小舟泅渡。”
  雷远在舆图上一一指示方位,点到的渡口,由公安城东南面,分布到乐乡正北面的百里洲。大江两岸的交通,从来都不光是船只运输的问题,哪怕到了千载以后,沿长江南北的作战,也绕不开几处规模较大的著名渡口,何况是现在?除非肋上插翅,否则大军渡江南下,就必定要分头行动,充分发挥渡口和道路的运力。而吴军一旦分散,就会形成可趁之机。
  雷远拍打舆图:“任凭他们分几路来,我们只一路去。眼下,庐江雷氏可以调动精锐部曲三千,其中骑兵六百。凭这三千人,我就能把敢于分头南来的吴军一支支地粉碎!”
  魏延大声叫好。
  诸葛亮微微颔首,眼神中已经放出光来,但言辞仍是谨慎:“这计划可行。然而,敌军数量远在我方之上,就算分兵,也不是轻易能够击败的。何况,还需要续之所部连续作战,恐怕不易。”
  雷远坦然道:“这就要看战场上的具体情况,我当尽力施为。”
  诸葛亮又问:“吴军也有宿将,我们能想到的,他们恐怕不会不防。若各地吴军渡江后拒守渡口不进,以守为攻,如之奈何?”
  于是雷远继续解说。
  很快,三个人都沉浸其中。诸葛亮有精准的判断和分析;魏延有丰富的基层战斗经验;而雷远在后世接受的军事知识,近来已渐渐与当代的兵法和战争实际相结合。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反复模拟攻守,详细拆解其中的得失把握,虽然强敌将至,心头却越来越振奋。
  片刻之后,雷远打马驰出,径返自家院落。
  李贞李齐等人,这时候正从马厩牵出马来,一一放置鞍鞯。而阿堵喃喃地低声说着话,拿着个竹筐,往里摆放常备的干粮。
  雷远大踏步到自己房里,取了随身的弓刀等物出来,站在内院的树下,忽然有些犹豫。他想到,不久之前自己还对人说起,今年不会有大战,可以安心将养身体。没想到安定的日子这么快就又结束了。是不是应该往隔壁院落一行,哪怕简单告别几句也好?
  “主公,我们已经准备好了!”李齐在前院呼唤。
  “我立刻就来!”雷远应了一声。
  此番玄德公亲自领兵倾师南下,逼迫周郎正面对决,而由庐江雷氏部曲负责阻击南郡、江夏两地吴军。这是极度大胆而危险的战法,但面临着十万吴军压境,左将军府随时有倾覆之危,非如此,也没有别的好办法。之后的局面会怎么发展,雷远也并没有把握。毕竟他所拥有的前世记忆,终究是另一段历史,在那段历史里,可没有庐江雷远这个人呢。此世究竟会如何,玄德公会怎样度过难关……谁知道呢,只有走一步,看一步。
  雷远一度以为,自己已经在灊山中被锤炼得足够坚韧,但此时此刻,他还是感觉到紧张。想来有趣,在左将军府中毅然承担重任、与诸葛亮指麾兵力、预备展开大战的是自己,此刻逡巡犹豫的也是自己。
  罢了,还是别去。恶战将至,何必牵挂太多。
  雷远飞身上马,简练地号令道:“出发!”
第二百一十七章
对峙
  建安十五年八月,东吴偏将军、南郡太守周瑜奉吴侯之令,兴兵伐蜀。周郎领精兵数万、艨艟战船千艘溯江而至巴丘,遂遣使召左将军、荆州牧刘备,邀与共击蜀地。
  刘备还书曰:刘璋得罪左右,备独竦惧,非所敢闻,愿加宽贷。若不获请,备当放发归于山林。
  周瑜得书,大笑弃之于地,催动各军继续前进。
  刘备急领公安之众南下作唐,并以作唐为中心,设下水陆营寨十余座。麾下征虏将军张飞、偏将军陈到、裨将军张南、冯习、中郎将刘封、霍峻等轮番举兵扫荡四境,作咄咄逼人之进军态势。而荡寇将军关羽领荆州水军万人,深入云梦,与江东水军展开了激烈对峙,双方虽未动刀兵,却以船只追逐碰撞,仅仅两天之内,双方各有数艘大小战船撞击沉没。
  至此,荆、扬之间战云密布,大规模的冲突一触即发。孙刘联盟的崩溃,仿佛就在眼前。
  周郎亲领东吴水师战船,此刻正成群停泊在巴丘附近的洞庭湖面上。最中心的,乃是主帅所乘坐的巨型楼船,这种楼船高达五层,船体坚实如堡垒,每艘楼船可以装载战士上百乃至数百人,不仅依靠弓弩密集施射,一旦逼近敌船,战士们瞬间就可以越过船舷,将对方船上的抵抗力量粉碎。
  围绕在楼船外侧的,则是数以千百计的各种艨艟、斗舰、走舸。这些船只俱都装备精良,配备了操舟技术熟练的水手,足以实现各种战术目标。这些船只此刻都落着帆,只见高耸的桅杆密集如林,想必它们一齐升帆乘风破浪的时候,那一定是遮天蔽日般的壮观景象。
  再外侧的,则是简直没法计数的小船。这种小船有的停泊着,有的在大船之间穿梭往来,轻盈地划过起伏江水,速度快得就像是在林间飞舞的蜜蜂。而这些小船的数量,也恰如数之不尽的蜂群,他们单个任何一艘,不过装载水手数人,战士数人,谈不上什么战斗力,但如此刻这般,极大的数量汇聚在一起,又凭借速度上的优势寻瑕抵隙的时候,威胁甚至要比那些大舰更加可怕!
  周瑜正站在最高大的那艘楼船上,望着往来穿梭的船只,露出满意的笑容。
  他折返回船舱里落座,先将代表己方水师的竹片,一一放置到舆图上代表湖泽水道的浅灰色块之中。半晌之后,又沉声道:“昔日荆州水军的主力战船,大部分都毁于赤壁之战;如今关羽所领的那些,许多都是渔船改建来充数的,速度很慢,周旋不灵。别看他们这几日纵横来去,我们当真压上的时候,他们只有逃窜。”
  周瑜的脸色似雪一样白,两颊透着不健康的晕红色;但他眉眼间的锐气却比以往远甚,伸手指画舆图,全不将荆州人马放在眼里:“刘备所部也不足惧……他们的兵力虽有两万,可其中充斥着曹军降众、荆南各郡降兵和荆襄大族自己的部曲。要知道,兵贵精而不贵多,这两万人未经战火历练,便都是乌合之众!”
  对自己的领兵作战能力,周瑜抱有强烈的信心。身为天下公认的名将、大将,他精通复杂战场环境中的兵力调动,也精通舟师与步骑的协调配合作战;越是在大规模的战斗、在变幻莫测的局势中,他越能够指挥若定,一举克敌。
  他转回身来,微笑道:“仲异,你放心,刘备此举,真乃色厉内荏。战机很快就会出现,到时候我们挥军向前,给他一击,揭开他似强实弱的真面目。”
  被周瑜唤做仲异的,正是奋威将军孙瑜。
  孙瑜虽领将军衔,其实是个手不释卷的文人,偶尔经历军阵,只凭着孙氏亲族的身份出面招降纳叛;又因为其兄长孙暠曾在孙策死后试图夺权被阻止的缘故,多年来虽然名为亲族领袖,其实并不敢插手军务。无论是见识、地位,他都远不能与周郎相比。
  孙瑜面对着周郎,只有唯唯诺诺而已:“是,是。周都督言之有理。”
  然而周瑜身边并不只有孙瑜,还有庞统。
  眼看作为副都督的孙瑜对周郎全无半点制约,庞统连连冷笑。
  直到此时,他才明白许多事真正的缘由。为什么周郎近数月来所出入的厅堂常要熏香?为什么周郎怠于军政事务,将种种琐事都扔给自己?为什么周郎忽然如此急躁,非要毕其功于一役,以军势之强逼迫刘备俯首?
  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周郎伤势一直在恶化,恐怕命不久矣。
  周郎肋间的箭伤是去年攻打江陵时留下的。当时他故作无事,特意出巡以安抚众心,然而很快箭疮流脓,周郎急于攻克江陵,昼夜不休地调兵遣将,又没能好好休养。于是,伤势持续恶化,迁延数月,如今已经不可收拾……所以他越来越急,越来越不耐烦。
  问题是,此时此刻虽然周郎指点江山、意气风发,但庞统已经能够清晰感觉到了,这种状态是不正常的亢奋。这种状态下的决定,更是不合常理的决定。
  什么叫“给他一击,揭开他似强实弱的真面目”?刘玄德的荆州军,怎么就似强实弱了?如果因为其部属中降众甚多,就认为他们必然虚弱,那是大错特错。刘玄德有的是收束人心的手段,而周郎的强势威逼,只会激起他们的怒气,使他们同仇敌忾。面对这样的敌人,真有可能毕其功于一役?
  从周瑜返回船舱以后,庞统就频频向孙瑜使眼色示意,可是孙瑜竟然像完全没有看到那样,只对着周郎俯首称是,竟然没有半点反对的意思。
  庞统觉得自己额头血管暴跳。他猛然站起,大声道:“都督,玄德公所部军心凝聚,断不可轻视啊!”
  周瑜睨视了庞统一眼,笑了起来:“士元不必多虑。以当前的局势,刘备唯一的机会,就在与我方主力会战。但我自会审敌虚实,不会跟着刘备的脚步行事。对了……此刻南郡、江夏两地已发兵渡江,直取公安。一旦公安有失,你猜,刘备的军心还能凝聚几天?”
第二百一十八章
登岸
  与江东的关系,长期以来都是淮南豪右联盟的重要话题,而雷远来到荆州以后,主要的目标又是对抗江东。所以雷远利用各种信息渠道,不断增加自己对东吴势力的了解。
  在雷远看来,东吴对自身实力的判断,始终抱持着微妙的不协调。这种不协调,大概率出于赤壁之战的影响。
  在赤壁战前,东吴说到底,只是一股游离于中原争霸以外的力量,所经历的战事,大都集中在吴郡、会稽等江左郡县,其规模和烈度相对有限,与同期北方十万人以上规模的厮杀鏖战难以相提并论。所以哪怕孙讨逆威势极盛之时,落在北方那位曹公眼中,也不过是个“猘儿”罢了。
  当曹孟德旌麾南指,举数十万众“欲与将军会猎于吴”的时候,他是真没把东吴放在眼里。那时候,东吴内部的许多人士,同样深恐与曹军对抗。不谈勇怯,这确实出于对双方实力的正常认知。
  谁知道赤壁一战,威风赫赫的曹公居然败了?
  曹公自己争辩说,那是因为军中疫病横行,所以烧船自退,非战之罪;但站在东吴的角度,这当然是因为吴军强盛,摧破强敌!在获得了这场前所未有的大胜之后,所有东吴文武的心气都被高高吊了起来,所以他们在极短时间内向北、向西两面出击,试图以此军威扩张地盘。
  在赤壁大战的胜利光环彻底消褪之前,东吴的将领们会一直沉浸在这种狂傲和自信当中。可这只是幻觉罢了,赤壁之战的胜利是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而吴军本身,除了水军和部分精锐足堪称道以外,依然是那支只擅长在江东小打小闹的军队。
  对此雷远是很明白的。就在不久前,他还亲自试过。
  相比而言,他觉得庐江雷氏部曲的战斗力还更可信一点。毕竟雷氏部曲以许多百战余生的凶悍老卒为骨干,他们曾经歼灭过曹军轻骑,也曾经与淮南曹军战阵对决。即使后来被迫撤离,负责断后的部队也与曹军的强兵猛将打过恶仗、狠仗,并非毫无还手之力。
  以当时淮南豪右联盟的规模,如果兴起得早些,未必不可结合紧密,由豪强转化为割据一地的小型诸侯。只不过运气不好,彼辈格局渐起的时候,天下的大势已定,孙曹两强之间,没有第三方立足的空间了。
  但庐江雷氏的部曲,已经完整抵达了荆州,并且经历了相当时间的训练。他们的实力并未削弱,考虑到军队编制和装备军械的充实,他们在战场上发挥出的力量只会比之前更强。
  当然,正如优势确实存在,劣势也明显。
  终究吴军的数量优势巨大,想要胜利,必须用足他们分批分队渡江的时间差。
  正想到这里,王跃前来禀报:“将军,吴军即将登岸了。”
  雷远扭头往大江方向眺望望了一眼,清晨雾满江面,看不清楚。
  “走,我们靠近些看看。”
  扈从们牵了马来,雷远翻身跃上,随手提起缳首刀和长枪,沿着林间的小路快速向前。随着战马向东奔行,树木在两旁倒退着,前方林木间江水的波光越来越清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8/73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