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鼎余烟(校对)第13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6/733

  倒不是说吕蒙的偷袭之策能起什么作用。毕竟城里有那位军师中郎将在,且不谈是否神机妙算,至少心思缜密、布置周到,绝不虞被他人所算。何况吕蒙既然抵近公安城驻军,雷远那集中力量击溃分散吴军的计划,还可以继续执行下去。
  问题是,战场上的变数至此愈来愈多,谁也没办法算清一切可能。
  所以诸葛亮才急遣简雍,往南面战场去走一遭。这既是给己方宣示胜利,也是给荆州军的将士们打个招呼:战斗还有得打,但是我们能赢!
  战斗确实还有得打。
  这时候,雷远身后的整片营地已经像是煮开的沸水一般,轰然而动。雷远本人带领扈从不断前出,在向前的路上口述各种军令,如流水一般发下。而对面的吕蒙所部军营里,四处火起,黑烟弥漫,喊杀之声震天动地。
  一名士卒飞奔回来禀报:“将军,邓司马、贺司马已经率部杀透敌营,未曾受到有力抵抗,现在已经折返回来,扫荡残敌。”
  果然如此。
  前几日里,吕蒙与雷远所部接连鏖战数场,兵力伤亡甚重,却坚持不退。随后,当雷远以为吕蒙坚守在此或有图谋的时候,吕蒙其实只在营中虚设旗号,留了少量人马装作巡逻哨探。这批人日夜不停地出入走动,摆出许多人轮番出外的假象,其主力部队却通过某种办法离开了营地,进而直取乐乡。
  此人用兵,真是诡诈非常。
  随在雷远身边的好些人都脸色涨红,羞愧难当。
  任晖疾步出列,跪伏在地:“宗主,都怪我探查不明,以至于被敌人骗过了!”
  在任晖身边,郑晋也立即跪伏。
  任晖是雷远本部的带兵曲长,纵骑哨探是临时的任务。实际负责斥候侦察的乃是郑晋。这些任务原本由樊宏负责,樊宏身死以后,雷远身边缺乏得力精细之人,这才将他从军正的位置上调来。
  郑晋确实相当能干,论及处置事务、分配人手的经验,樊宏还远不如他。谁知道出了这样的事?前后派了明哨暗探上百人,早就把吕蒙的营地团团围拢……吴军士卒都是生了翅膀飞走的吗?
  此刻郑晋跪倒在地,也不辩解,只咚咚连声磕头出血。
  雷远瞥了两人一眼,并没有责骂。他知道自己在气头上,这种时候责罚部下,很可能越说越怒,最后掌握不了分寸。
  吴人攻入乐乡境内,是昨日午时前后发生的事,到现在将近一天过去了,谁也不知道乐乡如何。
  过去数月里疯狂修建起的坞壁、围屯,能够保护那些百姓吗?或者,其中某一些,已经被吴人攻破,大肆烧杀了?或许此刻自己身边的袍泽兄弟,有些人已经失去父母妻子?
  过去许多年里,庐江雷氏凭借着灊山险要和重重坞壁,一次次地应对各方兵力,他们对于据寨而守,可谓经验丰富。
  可庐江雷氏部曲主力已经尽数在公安城下了,缺乏机动兵力策应掩护的坞壁,数量再多,也只有消极防御。如果吴军下定决心,就可以将他们一口口吞吃下肚!
  想到这里,每个人都暴躁得想要嘶吼出来。只是眼看着雷远表情阴冷,无人敢乱说乱动。
  雷远的恼怒不下于其他人。对他来说,乐乡不仅是本据所在,不仅是亲人、部属的家乡,更是漫长前路的起点,是万丈高楼的地基,是自己一切想法的实施之所。听说这个消息,他恨不得当场砍了负责哨探之人,可那有什么用?
  他竭尽全力让自己冷静。出现这样的局面,错不在他人,错在自己!如果就竭尽全力,不顾一切地猛攻猛打,不能给吴军留出从容施展谋略的时间,哪里会有这样的事?
  归根到底,是因为自己担心部曲损失太大,想要稳妥。可是在战场上,哪里能有稳妥?想要稳妥,就等于放弃主动权,就等于把胜利的机会送到别人手里!
  他深深地吸气,又深深呼气,伸手捂住了脸,用手指按压着额角,好让暴跳的青筋平复下来,顺便再擦去满脸的急汗。他想要说些什么,一时却没有很好的说辞来安慰部下们,鼓舞他们的士气,所以姑且保持沉默吧。
  一行人继续策马向前,在他们的身后,部曲将士们像是潮水般从营地里涌出来。适才雷远已经下令,让各部做好紧急出动,回援乐乡的准备。现在他们已经准备好了,并且开始列队,随时可以出发。
  许多将士们手持武器,瞪视着对面的吴人营地。现在每个人都知道了乐乡遭到吴军进攻的消息,于是每个人都暴躁不安。在军纪的约束下,这种暴躁不安化成了强烈的杀气,使他们只想着发泄一番,先拿对面那座营地的吴人祭个旗。
  距离吴军营地不过百数十步,前方又有数骑飞奔过来,为首的是贺松。
  “宗主,那营地里大概只有三百来人,就是他们每日里换了衣物旗号在外面晃悠。我们来回冲了两遍,已经将他们杀的倾净!”
  雷远点了点头,勒停战马。
  既然吕蒙只留下少数人守营,己方骑兵突击之后,立时就能将之化为齑粉。
  “另外……”贺松靠近一些,低声道:“诸葛军师和魏将军,也来了。”
  不用贺松说,雷远已经见到了他们。
  他们显然也是一得消息,就亲自来探看的。几个人都是步行,从营地里头出来。
  诸葛亮挽起袍袖,跨过一道被撞得散架的拒马。他的额头处有烟灰的痕迹,大概是刚才穿行于吴人营地探看,不小心沾上的。魏延稍微落后些,正满脸恼怒地与另一名将校争辩着什么。
  雷远轻带缰绳,迎上前去。
  诸葛亮开口就道:“是辎重!”
  “什么?”
  “吴人把将士藏在辎重车队里,每日往返于江畔和营地。我们以为,他们是从船队运输物资到营地,其实,他们是从营地运输兵力回到船队。过去三天里,他们借着辎重队伍往来,一共运走了两千多人。”
  原来如此,确实狡诈,但也不值得多讨论了。雷远点了点头,他甚至都不下马,直接对诸葛亮道:“乐乡不能有失,我现在就回兵救援。”
  站在诸葛亮和魏延的角度,想必一切以公安城的安危为先;而对雷远来说,乐乡是最重要的。在这危急之时,他无论如何不可能坐视着乐乡陷入危险。
  所以雷远没打算与人讨论,直接就当众通告了这个决定。当代的豪族大都将家族的利益看得超过一切。雷远觉得,这样的态度或许过于强硬了点,但自己应该不是特别过分的那个。
  果然诸葛亮并不惊讶。他问道:“续之要带多少人回去?”
  “吕蒙和程普两军,现在大概还有四千人的机动兵力,估计全都去了乐乡。但是,甘宁所部的动向至今尚未确定,所以公安这里也不能轻忽。”雷远沉声道:“我带两千人去救援乐乡。留一千人在此,配合文长将军稳守公安。军师以为如何?”
  诸葛亮微微摇头:“续之,可否借一步说话?”
  雷远略一犹豫,下马来跟着诸葛亮走了几步。
  却听诸葛亮道:“适才行于吴军营中,我忽然生出个疑惑,怎也梳理不清……吕蒙这一手,确实漂亮,可他为何要如此?如果只是攻打乐乡以调动我军,甘宁所部不可以么?”
第二百三十三章
出击
  听得诸葛亮的疑问,雷远不禁叹气。
  “军师,吕蒙这么做,因为甘宁所部不动,才是最大的威胁。”
  “那么,我们就只有分兵应对?”
  前世雷远曾经在一部影视当中,看到过这样的情形:当敌军两面压境,局势千钧一发的时候,主帅一手按下电话,宣布总预备队不动。
  雷远虽然不是什么军事爱好者,却也由此记住了预备队是一军的倚仗,不可轻动。
  按照此世通行说法,预备队便是“奇兵”。便如此刻公安城防,雷远所部是正,魏延所部便是奇。而在吴军的角度,吕蒙、程普所部是正,始终没有出现的甘宁所部便是奇。
  这几日里,让雷远始终捉摸不透的,便是这支奇兵究竟会出现在哪里。而这支兵力愈是迟迟不出现,愈让公安城的守军们感觉到巨大的威胁。
  这种威胁,在此刻到达了极致。
  因为吕蒙神奇的敌前转进,原本围绕着公安这一个据点攻守的荆北战场上,出现了第二个据点。而这个据点,又是雷远所必救的。由此导致了原本握紧成拳、保有足够力量的公安守军,即将兵分两路。
  雷远对自己部下的战斗力抱有强烈的信心,这数千部曲聚在一处,便是最强有力的拳头,足以将任何一股来犯的力量击退。但拆分为二以后呢?
  雷远可以断言,甘宁所部必将在这时候投入战场。那可是由江东首屈一指的斗将带领的、养精蓄锐许久的强兵!
  跟随雷远回援乐乡、将要和吕蒙、程普联军对抗的两千人,能够抵挡吗?还是在公安这边,由魏延带领的两千人能够抵挡?
  更不消说,吕蒙、程普所部,到时候也会发挥作用了。
  这样的局面,迫使雷远排除那些瞻前顾后,下定了决心。这样的局面只能武人的手段来应对……无论敌人如何谋划,我只一刀杀去,凭借战场上的勇悍坚韧决胜负!
  庐江雷氏的部曲们,以原属于仲氏政权下属,久经沙场的武人为筋骨;以江淮一带竭力挣扎着想要活下去的贫民精壮为肌肉;以来自于青徐一带、剽悍凶恶的贼寇为爪牙。这支部队原本就拥有超乎寻常的强悍。
  在过去的数月间,雷远以严刑厚赏的手段来约束他们,用严格训练来提升他们,又用精良的器械来装备他们。现在,到了他们竭尽全力的时候了。雷远需要他们以少胜多、连续作战,需要他们在艰难的环境中杀出胜利的道路。
  “如今只能兵分两路。我领一部前往乐乡,杀退吕蒙所部,以一场胜利迫出甘宁所部,进行决战。”雷远坦然地道:“除此以外,似乎也别无它法。”
  诸葛亮此前说,要与雷远借一步说话,于是其他部属们都很知趣地让开些距离。只有魏延毫无顾忌地依旧站在诸葛亮的身旁,听到雷远这般说来,他满眼放光,剑眉高挑得想要飞起,露出跃跃欲试的神色。
  “我从不怀疑续之所部的善战,也坚信一定能够取得胜利。”
  诸葛亮微微颔首,继续道:“续之此前说,任凭他们分几路来,我们只一路去,我觉得很有道理。既然此刻必须以野战破敌,如果均分兵力,反倒两面都有不足……所以,不必留一千人在公安了,这时候,我们要尽可能的集中力量。”
  诸葛亮如此说来,雷远反倒吃了一惊:“军师的意思是?”
  “我会尽出武库积储,动员全城的男女百姓,与文长将军共同坚守公安。守城,有我们就够了。”
  诸葛亮从容地道:“城中武职吏员和各家将领的扈从亲兵,聚集起来还有四百多人马,全都交给续之。请续之带领他们,会同庐江雷氏部曲全军行动,在战场上击败吴人。”
  也就是说,坚持最初的战术不变,集中一切能够集中的力量,全力以赴地谋求野战破敌的机会。在公安城里,只留下魏延所部的六百多人?
  想来诸葛亮非常清楚,他不可能阻止雷远挥军救援乐乡。那么,与其均分兵力、两头兼顾,不如顺水推舟,继续把尽可能多的力量集中到一处。
  这么做毫无疑问是正确的,但风险也是明摆着的。万一因此导致公安城有失,诸葛亮和雷远两人,就要担负起沉重到无法想象的责任。
  雷远下意识地问道:“甘宁的动向未明,如果他不向乐乡,而直取公安呢?”
  “续之不妨先击退乐乡之敌,然后再回军救援公安。”诸葛亮挥了挥扇子,毫不犹豫地道:“公安城有文长在,无论吴军有何手段,必可死守城池。续之尽可以自如用兵,一点都不要着急。”
  听得诸葛亮这样说,魏延欠了欠身,脸上全是自信神色:“军师和雷将军,请放心!无论吴军来多少人,我必拒之于城下!”
  雷远一时踌躇。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6/73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