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鼎余烟(校对)第13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5/733

  证明了即使在玄德公带领主力离开的情况下,荆州北部的吴军并不能动摇公安城;证明了即使玄德公分兵驻守,周郎仍然无法在正面对峙中轻易占据上风;证明了玄德公根本不畏惧和东吴敌对,周郎想要用这种方式压服荆南,是不切实际的幻想!
  接下去该怎么办?难道周郎尚有扭转乾坤的奇策?
  适才简雍表现得很清楚了,虽说出现了这样的事,但公安城方面,将之强行定义成了救助。孙刘联盟的这张纸,孔明还稳稳地拿在手里呢。周郎,或者吴侯这边,真的就要继续下去,把这张纸扯碎,把孙刘两家都拖入毫无胜算的大战之中?
  不对,周郎不至于如此。他适才说,孙刘联盟确实尚在,是什么意思?
  庞统盯着周瑜,却迟迟没能等到下文。
  周瑜低声说了那一句之后,就转过身去,注视案几后方的舆图,再也不说话了。
  庞统咬了咬牙。
  “孙刘联盟确实还在,而我们的力量,暂时还不足以改变这个现状。”他深深俯首,向上首的两人行礼:“或许……我们都该认清这一点。都督,孙将军,我愿出面前往作唐一行,重申盟好,结束这一次的对峙。”
  作唐那边,在玄德公身边的僚属当中,可有不少庞统的老熟人在,所以此行恐怕会有点尴尬。但以玄德公的作风,应当不会刻意为难。如果能够缓和两家的矛盾,维持两家在荆州共存的状态,那么,此前的小小冲突,大家都可以忘了吧?
  庞统很清楚,即便在东吴内部,绝大多数人也希望如此。
  这一次庞统作为南郡功曹,随同周郎前往京口,但周郎大概是忙于军务的关系,并未按照此前的约定,将他推荐给吴侯。庞统固然有些悻悻,却也因此颇得余暇,与江东名士如陆绩、顾劭、全琮等人往来交游。在那几天的往来酬唱中,庞统清晰地看到了江左文武的心态。
  不得不承认,庞统所看到的东西,叫人沮丧。
  虽然江左士人们多少抱有建功立业的雄强心态,可他们所图谋的功业,是有明显上限的,这个上限,出自于江左政权本身。江左政权在初起时,不过图谋为朝廷外藩,后来为了与逆贼袁术切割,才以匡扶汉室、诛除群秽为号召。但这一主旨,其实既缺乏正当性,也缺乏内在的凝聚力。
  与许昌汉廷的对抗,能称得上匡扶汉室吗?与广受拥戴、勠力兴复汉室的刘备对抗,能称得上匡扶汉室吗?江东士人对这些问题,从来就没法正面答复。庞统所接触到的江左名士们,恐怕心里都很明白,他们的舞台不在天下。他们所图谋的也只是偏霸之业,只是自身、及其家族的荣华富贵而已。
  唯有周公瑾和鲁子敬两人是例外。
  这两人从不掩饰自己的政治理想,多年来,都试图将吴侯的大业提升到新的高度,逼迫所有人的眼光投向更大的棋局。可惜,支持他们的人太少了。没有人愿意抛头颅、洒热血,去争夺那种虚无缥缈的未来。
  庞统深深地感受到了周郎在江左越来越被孤立的现状。他可以断言:纠合起十万大军东进,是周郎将自己的政治资源发挥到极致的结果。但只要一次小小的失败,许多人就会找到理由,开始逡巡不进,开始叫苦连天,开始在吴侯面前阐述其它的想法,最终所有人齐心协力,把这场箭在弦上的大战消弭于无形。
  正如此刻。程普失败了,吕蒙和甘宁呢,如果他们的行动也不顺利,吴侯那边会作如何想?那些慑于周郎的威名、不得不响应号令出兵的将领,又会掀起怎样的舆论?
  周郎病重了,所以他不顾一切地推动这场军事行动,而丝毫不考虑后果。但庞统却不能眼睁睁地看着他肆意妄为。
  他提高了嗓音,对周瑜大声道:“都督,勉强推动这场战事,久后必有反噬。与其坐视群情汹汹,不如我们主动收手吧。由我担任使节前去作唐,一定恢复双方盟好,也绝不会堕了东吴的威风!”
  周瑜仍不理会。
  孙瑜看看周郎的背影,再看看大声疾呼的庞统,小心翼翼地往后缩了缩。
  庞统脸色涨红地离席起身:“刘备所领,不过荆南的几块零散土地罢了。我们只要耐心等待,限制住他们的发展方向;三五年内,必能等到新的机会。眼下姑且放过刘备这一次,与我们又有何妨碍?……都督,你所焦虑的,不在吴侯的大业,而在你本人吧!”
  一语既出,庞统自己也吃了一惊。此言未免太过不逊,其中的蕴意,竟似是指摘周郎为了一己的功业而致吴侯的事业于危险。
  周瑜单手按住舆图,缓缓回身,凝视庞统。他原本总是风度翩然的面庞上,仿佛蒙上了一层寒霜。
  庞统不经意的一句话,落入周瑜的耳中,几乎要将他脑子里那根维系理智的线崩断。自从追随孙伯符渡江,自己为了江东孙氏付出了多少?为了东南的霸业何等殚精竭虑?眼下这次,是自己能为吴侯做的最后一点事了!落在庞统眼里,竟成了这般?
  在这一瞬间,他恨不得抓起手边的长剑,劈头把庞统砍成两段。
  周瑜的眼光如此肃杀,使得庞统感到了强烈的畏惧。他非常非常确认,此刻的周瑜眼前只有那强势推进的计划,绝不会容忍任何人站在前面阻挡。
  但庞士元怎么会因为畏惧死亡而违心敷衍呢?这种畏惧反而激起了庞统的执拗性子,他站在船舱中央不动,大声道:“都督,你病糊涂了!你该休息!”
  两人对视着,似乎谁也不愿让步。
  片刻之后,周瑜的身体明显地晃了晃。他竭力站稳了脚步,叹了口气:“士元啊,我知道你的意思了,但眼下还不到时候。再等一等,再等一等可好?”
  孙瑜及时上前一步,扶住周瑜:“都督小心!”
  周瑜的视线有些模糊,他看看孙瑜,昏昏沉沉地继续道:“再等一等公安城那边的消息!”
第二百三十一章
敌情
  建安十五年八月初十,清晨。
  因为坚壁清野的缘故,公安城周边的农田、村落,这时候已经空无一人。原本百姓们栖息之所,都已经变成了两军争衡的战场。百姓们经历了连续多年的战争,本以为荆南会比较安全,可惜他们错了。这场新的战争,距离上一场不过才一年多,刚刚种了两茬粮食,家园就再度面临着战火的摧残。
  这几日里,雷远所部则屯军于公安城外,利用城外军营的基础,额外再挖土为壕,垒土为墙。
  如此一来,既与公安城做犄角之势,对在公安城西面逡巡不去的吕蒙所部,形成挟击之势;又能连通与孱陵、作唐等地的联系,呼应南北。
  奇怪是的吕蒙所部的动向。他们的兵力不过三四千人,其实并无强攻公安的能力,既然偷袭不成,便该自行退去,不应在敌境多作停留。可他们偏偏不走。哪怕前后与雷远所部正面鏖战了数场,折损了千余兵力,也没有退让的意思,甚至还占据了公安城西面的一座废弃营垒,在那里摆出了长期作战的架势。
  程普所率领的一部分残兵,这时候也离开了公安城东面的那个登陆地点,全军登船向西,与吕蒙所部合兵一处。这样一来,东吴水军的优势便显露无疑,他们的船只在江面上往来穿梭,不断运输补给,搞得声势赫然。
  为此,雷远和诸葛亮、魏延谈论过。
  三人都觉得,吴人以这个营地为凭籍,看似保持着进取的态势,其实等若把数千条人命送到刀口下面。魏延提议主动、坚决地出击,一举摧破吴军营垒,将他们尽数消灭在公安城外。但诸葛亮始终有些担心,因为南郡吴军的另一名重将、以兵强将勇著称的甘宁尚未出现。吴人下一步什么打算,谁也猜不透。
  雷远本人倒是倾向于魏延的建议,但他的部属们连续作战,难免疲惫;再考虑到吴军尚有重将未动,己方不能轻易做全力一击。所以,三人最终决定,且稳一稳阵脚。
  一稳就稳了三天。第一第二天,将士们还满怀着紧张的临战气氛,很多人在军营里整理甲胄、打磨刀枪。后来发现,吴军除了以少量兵力外出巡逻樵采以外,全没有其它主动出击。于是将士们的心情渐渐舒缓下来,郭竟部下的曲长邓骧特别放松些,居然在营里组织手搏的竞赛,当即被上司发现,责打五十军棍,再度被降职成了什长。
  其实将士们彼此有些争竞是好事,既可以发泄紧张情绪,又可以养成各部的凝聚力。雷远前阵子还特意盘算过,趁着难得的和平时期,以曲为单位,在军中推广蹴鞠联赛。然则邓骧这厮在组织手搏的同时,还偷偷地拉人搏戏,那可就活该受罚了。
  将士们如此,雷远自己也稍微放松一些。
  此刻他身在望楼之上,一边眺望着对面的吴军营地,一边慢慢盘算军事上的各项安排。
  昨日,他调动了一支轻兵,在两军之间的绵长原野间展开对吴军斥候的绞杀;邓铜所部又袭击了从江岸为吴人输送补给的辎重队伍,可惜没抢到什么东西;但这些都是小事,对局面并没有大的影响。
  公安城里每日两次送来作唐等地的军报,由军报上看,荆南的对峙局面也没有什么变化。
  最新的军报上说,吴军在与玄德公对峙多日之后,渐显焦躁。曾有一支小股部队溯湘水而上,汇合了驻守临湘的吴军,然后继续前进,试图进入长沙郡的南部。然而在即将抵达酃县时,遭到潜伏在衡山脚下的黄忠所部截击,损失甲士百余人以后,不得不原路折返。
  也就是说,在南北两个战场上,己方的形势都很顺利。
  还有自家的本据,乐乡那边。
  虽说峡江水陆道被吴军截断了,但两地间毕竟一派平野,并无险阻,骑士们绕个远路往返,信息约莫会晚半天到达……这也没什么大问题。昨日蒋琬还来书表示,有若干蛮夷听说护荆蛮校尉与人作战,特意来到乐乡从军,想要搏个身份出来。
  在这样的顺利局面下,吴军的目标、动向却依旧难以判断。
  或许,确实该如魏延所说,立即发起攻势,向他们施加足够的压力,从而迫使他们暴露出真实的目的?当然,这需要缜密制定计划,确保损失最小,战果最大。雷远觉得,这种在战守两途反复横跳的心态,大概是在军事上不成熟的表现。不过,想得多些,应该也没有坏处吧。
  “将军,我们回来了。”这时候,任晖在望楼下喊道。
  他是今日负责带领轻骑哨探的军官,每日早午晚三次出入,这会儿是早晨哨探回来,看样子,来得有些急。
  “怎么样?可有什么特殊的动向?”雷远从望楼走下来,一边走,一边问。望楼很高,梯子有些陡。雷远攀着木板下来,从木板的间隙,可以看到晨光映照之下,远处的吴人营地层层叠叠,营地里有哨兵往来巡逻,队列严整。
  “虽没有特殊情况。”任晖摇了摇头:“可我觉得哪里不对……”
  任晖和部下们个个风尘仆仆,身上带着一股人、马汗臭混合的怪味。雷远毫不介意地靠近他身边,低声问道:“何以见得?”
  “说不清……”任晖皱着眉头,让辅兵把战马牵走:“总感觉今天看到的吴人营地,好像有些……太整齐,太安静了。”
  雷远止住脚步:“太整齐,太安静?”
  “也不能这么说……总之肯定有哪里不对;但是吴人哨骑往来频繁,我们没办法靠近去看。宗主,这样不行。我们得用点力气,狠狠地试探一下!”
  “景叔打算怎么试探?”
  “我把本部人马全带上,现在就去冲一冲,干它个狠的,看他们作何反应!”
  雷远挥退身边的扈从,站在原地想了想。任晖的想法就是所谓“硬探”,用在这时候,应当很合适。于是他说:“我看吕蒙的营地扎得甚牢,各方面的布置都很稳当。景叔,你可以冲一趟。但是等我安排几路人接应。”
  此时,营门处忽然一阵喧哗,李贞带着一名士卒狂奔而来。
  那士卒奔到近处,雷远发现认得。此人乃是己方部曲大规模出动以后,负责留守在乐乡境内哨所的。因为连夜纵骑奔驰,这士卒披头散发,气喘如牛,似乎快要脱力。一见雷远,他立刻跪伏在地,厉声道:“将军,吴军大举出动,攻向乐乡来了!”
  雷远几步来到这个士卒身边,可以看到他脸上密布着汗水和污渍,浑身的衣袍都是湿的,反倒是嘴唇干裂,几乎显出灰白色。
  “水!”雷远唤了一声,李贞连忙又提了水囊奔过来。
  待那士卒猛灌了几口水,略微缓过来些,雷远立即问道:“这是什么时候的事?吴军规模多少?”
  每一名在哨所值守的士卒,都学习过应当怎样判断敌人的规模和动向,怎样清楚明白的汇报,但这名士卒显然被吴军的规模震惊了,以至于雷远问了数次,他都讲不清楚。
  他只是反反复复地说:“昨日午时前后,大批的吴军攻入乐乡境内了!他们兵分几路,数量非常多!”
第二百三十二章
救援
  在公安城下的战斗进行到现在,东吴的水军优势显露无疑。
  雷远本以为,可以凭借骑兵拉平东吴水军优势,通过快速的内线机动,在滩头把吴军歼灭,但实际上没那么容易。只有伏击程普的那一场算得上好整以暇,之后阻截吕蒙所部,就差一点没赶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5/73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