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鼎余烟(校对)第13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4/733

  虽说吕蒙先走片刻。但雷远所部想要追上他们,并不很难。皆因双方的战马有明显的优劣之分。
  东吴少马,更绝少良马。军中将领骑乘的战马,有些是从益州南部辗转而来,耐力很好,但奔走并不迅捷,短距离的冲刺能力也差。吕蒙此前随周郎围攻江陵时,因为献策击败曹仁,获取三百匹战马,就得到周郎的格外嘉奖,从此位居南郡吴军的次席。
  眼下吕蒙等人骑乘的马匹,便是那次战斗的缴获。虽说每一匹放到江左,都可算上等良驹,但本来只是曹军骑兵的普通战马罢了,有几匹因为泅渡过江的时候着了凉,似乎状态还不是很好。而雷远和扈从们的战马却不是普通战马,而是北地或者河西的良种,还是从庐江雷氏六百多匹战马中挑选出来的,到底比普通战马要高出一筹!
  当雷远等人开始策马追击,双方的距离就肉眼可见地越来越近了。雷远甚至已经能看清吕蒙的身影。
  只听前方骑队中唿哨一声,大概七八名骑兵忽然放缓速度,慢慢勒停马匹,意图张弓搭箭来射。
  雷远懒得与这些小喽啰纠缠,呼喝着让部下们散开,从道路两侧的深草间绕过去。
  那七八名骑兵在马上射了几箭,没什么准头。居然干脆下马,站在地面上左右开弓乱射。
  为了尽快追上吕蒙,扈从们大都脱下了皮甲和兜鍪,顿时有人中箭落马。
  这时候李贞正从那下马的七八骑身边奔过。他本人擅射,也很注意应对射击,只听吴人的弓弦一阵急响,连忙猛地低头缩颈。刚一低头,只觉得头顶皮肤剧痛,一支平铲型箭头的长箭擦着头皮飞过,带着一溜血沫子截断了他的发髻。
  李贞吓得魂不附体,疯狂催马逃开。
  奔出数十步,他又觉得恼怒,于是勒马绕了半圈回来,一手执弓,一手搭箭,奋力回射。他的箭术远在寻常武人之上,抬手一箭又急又准,正中一名吴人的前胸;另一名吴人上马来试图迫近战斗,李贞对准他连发数箭,前两箭射空了,第三箭刺进了他的小腹。这吴人弯腰倒伏在马上,慢慢地侧身栽倒于地;因为脚后跟挂在马鞍下借力的皮带里,于是就被马匹倒拖着,往远处去了。
  这时候,其他几名断后的武人也陆续被杀死,李贞大声喊着,催促同伴们继续追逐。
  然而往前没多远,绕过一片坡地,却见到雷远和部下们勒马立定,不再向前了。
  “适才我们距离吕蒙已经不远,李齐追得最近,两马相距不过三五丈吧?可惜了,以后大家都该练练骑射才是。你教,我们学。”看到李贞过来,雷远有些遗憾地对他说。
  李贞催马来到雷远身侧,往前探看。可以见到一支数千人规模的军队,刀枪并举、旗帜如林,沿着道路蜿蜒而来。而吕蒙和剩下的十余骑,便如疯狂逃窜的野兔子那样,一直猛冲到队列中去了。
  适才的战斗使得雷远高度亢奋,现在他周身大汗淋漓,汗水浸透了戎服,被秋风吹着,又透出凉意。他摸了摸战马的颈部,发现战马的皮毛也湿透了。
  他说:“我们走吧,往后十里,有片平地适合大军排布。郭竟、邓铜他们也该到了,我们就在那里,等吴军来。”
第二百二十九章
报喜
  周瑜斜靠在公案旁的软榻上,望着窗棂外的万顷波涛,沉默不语。
  相比于宽大的船舱,窗户显得小了点,当日头升高的时候,就看不到了。但是周瑜记得,今早起身时,看到初升的太阳是惨白色,周围还有一圈血红色的光晕。
  据有些通晓五行灾变的人说,看到这种情形,是将有性命之危的征兆。周瑜并不真的相信这种所谓的“先哲秘论”,但今天早上,他看着这样一轮日头在波涛尽头起伏,忽然觉得心浮气躁,头晕目眩,简直连呼吸都无法继续。
  周瑜把身子向后仰了仰,让自己倚靠得舒适一些;这几日他已经没法长时间的端坐,经常需要躺着歇息。当然这并不影响他运筹帷幄、调兵遣将。
  这几天里,己方的水陆大军仍旧和荆州军对峙着。不得不承认,刘备的用兵着实老到,己方多番试探,也没能抓住他们半点破绽。不过,江夏的程普、江陵的吕蒙、甘宁等人,已经按照要求发起了对公安城的进攻,计算时间,昨日他们应该打到公安城下了。
  今天一早,周瑜派出大量的人手,在多个场合向荆州军宣扬吴军渡江的消息,以此来动摇他们的军心士气。随着公安方向的战事进展,之后每天都会有更新的消息宣扬出去,倒不知荆州军还能够稳定多久。
  正盘算着,忽然舱门被推开。
  有阵冷风从舱门吹入,让周瑜打了个寒颤。那开门的侍从慌忙把舱门关紧。
  “什么事?”周瑜问道。
  “玄德公下属、左将军从事中郎简雍求见。”
  “简雍?”
  侍从恭谨答道:“是。”
  周瑜思忖片刻,问道:“两军正在对峙,左将军府的属吏,来此作甚?仲异,你有什么想法?”
  原来此番被吴侯任命为周瑜副手的奋威将军孙瑜,一直就不声不响地坐在舱内。听得周瑜发问,他迟疑了下,答道:“我军大举压境,玄德公终究不敢长久对抗吧,或许此人到来,便是要向我们认输、求和?”
  周瑜笑了笑:“刘备是刚毅的英雄,想要他认输求和,怕不是那么容易……”
  但他明白,孙瑜一介庸人尔,以他的眼光见识,本也说不出什么有意义的分析。于是他对那来报的侍从说:“先请庞士元来此。”
  片刻之后,庞统跟着侍从来了。
  一进船舱,他就问道:“都督,为何简雍简宪和会在外头?”
  周瑜已经让人撤走软榻,手肘撑着案几而坐。听得庞统发问,他道:“士元,你认得他?”
  “有过一面之缘。简宪和乃是玄德公麾下负责奔走周旋之人,昔日在新野的时候,常常往来荆州各地。此君现任左将军从事中郎,玄德公南下作唐,他与诸葛亮一起,留守公安。”庞统答道。
  刘备的部下,从公安来……周瑜点了点头,压下隐约的不安,对侍从说:“你去唤简雍进来吧。”
  无多时,一名中年文士恭谨入来。
  因为与刘备的敌对之势甚明,所谓的孙刘联盟,几乎已成了废纸,所以周瑜并不起身相迎。而简雍也不计较,行礼谒见,举止如仪,一抬头时,竟然还满脸笑容,喜气洋洋的样子。
  如此作态,必是苏秦、张仪之流,看来刘备确实在战场上无所应对了,竟然想用口舌来取利。周瑜这么想着,心里便带着几分蔑视,等着简雍行过礼,才道:“请起。”
  他也不寒暄慰问,随即道:“宪和先生不辞劳苦来此,不知是玄德公所命,还是孔明所命?又不知,有何事相告,还是有什么请求啊?”
  简雍笑道:“此番是从公安而来,尚未去见我家主公,先来给周都督报喜。”
  “报喜?”
  “正是。”
  “喜从何来?”
  “此前数日,大江上风急浪高,吴侯麾下程老将军所部数千人,顺水飘到了公安城下,程老将军后来虽已离去,部属数千现为我方及时收容。现在录得名册在此,请都督一阅,若是无误,日后我方便会将之遣返回江东。”
  说到这里,坐在简雍上首的孙瑜一时间心神震动,竟然失手将杯盏落在舱板上。
  杯盏骨碌碌滚动声中,简雍侃侃而谈:“将士们虽遇灾祸而性命无碍,岂不是一件难得的喜事?是以,我家军师令我公安连夜赶来,先向周都督报喜;回头再去请我家主公颁下教令,嘉奖有功的偏将军雷远、部曲将魏延等人。”
  周瑜脸色有些发白,而眼神冷得吓人:“前几日,大江上风急浪高?”
  “正是。”
  “程老将军所部数千人,顺水飘到公安城下?”
  “正是。”简雍笑得满脸真诚。
  这样一场败仗,程德谋的通报尚未抵达,公安城的使者倒先来了。
  周瑜只觉得胸口阵阵憋闷,想要说些什么,一时竟提不起这口气。
  好在庞统及时发言,撑住场面:“我也听说,最近江上风大。恐怕会有不少我方将士成批的飘荡过江,希望孔明能够一一妥善安置,莫要手忙脚乱才好。”
  “那是自然,那是自然!”简雍笑得脸上的细浅皱纹都纠成了团:“孙刘两家,份属同盟,守望相助乃盟友应尽的职责。此番吴侯的部下遇险,玄德公的部下能够救助,自然要全心全意的救助。实不相瞒,贵方还有江陵出发的数千人马,如今也飘到了公安城下,我方的雷远将军、魏延将军做好了准备,随时可以发起救助。”
  庞统哈哈一笑:“吴侯此番起兵十万伐蜀,各路兵马随时沿江而上。这时候,有孔明这样心系同盟的伙伴,真是太好了。日后待我到了公安城,一定当面感谢孔明。”
  “应该的!应该的!”简雍连声道:“士元先生请尽管放心,人数多些,少些,都不要紧。只要贵方的将士到来,我们一定全力帮忙救助……终归我们是同盟,军师绝不会吝于援手的。”
  说到这里,他忽然作侧耳倾听之状:“诸位,你们听!”
  与涛声一起传进舱里的,还有阵阵高亢的吹奏歌唱之声。那声音起伏悠扬,居然还很悦耳动听。
  “怎么回事?”庞统猝然色变。
  “我家军师久仰周郎擅于音律,所以此番特地派了一队鼓吹乐手随行。他们这会儿正在贵方的水军大营辕门处吹奏歌唱,赞颂贵我两家的同盟情谊;当然,也自吹些救助贵方将士的事迹。我们是真心诚意地为此欢喜,难免歌之咏之,舞之蹈之……还望周都督、孙将军、士元先生都体会我们的一片喜悦之情。”
  狗屁的喜悦之情!庞统气得浑身发抖,一时间不想再好好说话,只想跳起来指着简雍的鼻子喝骂。可他又势必不能如此无礼,于是只能和孙瑜面面相觑。
  周瑜已经缓过了神,他保持着支颐而坐的姿态,沉声说了一句:“孔明的一番好意,宪和先生的劳苦,我们已经切实地体会到了,日后必有回报。宪和先生,你且回去吧。”
  “好。”简雍也不耽搁,应了一声,随即告退离去。
  庞统陪着简雍离开,看着他换乘小舟,飘飘荡荡出了水寨正门,汇合了那队鼓吹手……这才折返回来。
  看了看周瑜,庞统叹了口气:“这简宪和,着实奸猾……口口声声,竟似孙刘联盟还在一般……”
  而周瑜瞑目养神,半晌之后才低声道:“孙刘联盟确实还在,他说的也没错。”
第二百三十章
不逊
  船舱里没有人接话,一时间静得可怕。
  周瑜一定是怒极了。
  庞统看到他的手掌紧紧抓握着案几的边缘,直到五指的指腹毫无血色。他的心里大概像是憋着一座火山,一旦迸发出来,会烧死人。
  可是想到程普所部就这么败了,庞统的心里只觉阵阵发凉。
  相对于对东吴的庞大实力来说,这场失败本身并没有什么可怕的。只要程德谋本人没事,往江左深山中攻伐掳掠一番,很容易就能重新凑出数千的兵员。问题是,这场失败证明了许多周郎此前不愿意想,不愿意承认的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4/73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