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鼎余烟(校对)第14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5/733

  雷远把李贞叫醒:“含章,我们得走了。”
  李贞兴冲冲地跳起来,却听雷远继续道:“你去叫上李齐等人,我们先回乐乡。”
  李贞犹豫道:“宗主,既然战事已经结束,我们何不在公安住一晚,休息休息?”
  雷远知道他的意思。并非李贞本人要在公安,而是希望宗主能与邻里有个往来的机会。
  他微笑着摇了摇头:“主公颁下任务,一时不好耽搁。”
  李贞露出失望的表情。
  雷远抓着他的胳臂,一直拉他到马匹边上:“休得如此作态……快去!”
  李贞虽然还是一副不情不愿的样子,却知道轻重,飞马离去。
  雷远站在耳房门口等待。
  叱李宁塔看到雷远来了,疯狂地加快了咀嚼的速度。雷远连忙向他挥手,示意不必着急。
  而左将军府中,忽然有脉脉如水的琴声传了出来。
  这琴声低沉而悠扬,时断时续,而带着某种特别的情绪。雷远不通音律,听不懂这是什么曲子,也分辨不出技艺高低。他只是依稀感觉到,琴曲中蕴含着的,似乎是犹豫?似乎是悲忧?又似乎带着毅然决然的劲头。
  “是军师在弹琴么?”雷远问道。
  一名老卒侧耳听了听,犹豫道:“想是军师在弹吧?”
  偏厅以外,马良本来想求见,却停住了脚步。
  他半闭着眼,随着琴声微微摇动身躯,直到余音颤抖着渐渐停歇,才轻咳一声,抬手叩门。听到里面应了一声,他才轻轻步入房里。
  “尊兄所奏琴音,意蕴甚深,仿佛有愁绪难以消解。”马良把手中的卷宗轻轻摆放在侧面墙角,问道:“难道,适才和续之谈论方略的时候,不太顺利?”
  诸葛亮摇了摇头:“续之精明干练,极有决断,哪里会有什么不顺利的地方。只是……”
  他起身在堂中踱了两步,面上显出戚戚的神色:“本以为,孙刘两家能齐心协力,匡扶宇内,为汉家除残去秽。如今周郎一去,两家之间却彼此倾轧攻讦,互争雄长,再也回不到赤壁之战时同仇敌忾的状态了。”
  马良道:“周郎素来咄咄逼人,此君亡故,对江东是损失,对我们来说,却是少了对手。或许此人去后,继任者将会有利于两家盟好,亦未可知也。”
  诸葛亮用扇柄轻轻拨了拨琴弦,发出轻微的铮铮之响:“话虽如此,周郎逝世,真是天妒英才。孙刘两家仍是联盟,该有联盟的样子。季常,我打算去巴丘一次,为周郎、程德谋,以及此番作战中死去的东吴将士们吊孝。”
第二百四十七章
誓死
  吕蒙形容冷峻地坐在城池以外,面沉似水。
  在他眼前的,是当阳城。
  从襄阳到江陵的道路,全程四百七十里。当阳以南,就是江陵;而当阳以北,经过夹石、青泥等隘口,抵达编县的蓝口聚,蓝口聚的北面便是宜城、襄阳。前日里,曹军大将乐进的数千兵马抵达青泥,昨日经过夹石。现在距离当阳城,不过七十余里,旦夕可致。
  如果按照此前曹公以轻骑追逐刘备的速度,一日一夜三百余里,那吕蒙根本不会有时间来组织防御,当阳应该已经落入敌手。好在曹军此番进军甚是谨慎,他们从襄阳出发,用了六天,才兵临当阳。这样一来,吕蒙觉得自己可以战死得比较壮烈。
  倒不是说,一定就阻遏不住曹军,但真的很难。
  当阳城已经废弃了两年,人丁逃散一空,成了一座死城。夯土城墙也因为缺乏维护大片颓塌。从吕蒙所处的位置看去,左边的城墙塌陷了整段十余丈,几乎不存在了,右边稍微好些,有些小缺口,但也足够两三人并排进出。
  还有壕沟……这座城池本来是有壕沟的,后来被填平了。吕蒙昨天安排了人手,试图重新掘开堑壕,但不得不放弃了。那些层层叠叠填塞在壕沟里的,不是土,而是人的尸体,没有任何士卒敢于开挖下去,哪怕军官们严厉呵斥也不行。
  城池是这个样子,试图倚靠城池作战的将士们呢?
  一个个都士气低靡。因为知晓了周郎病逝的消息,再加上此前在江南的惨痛失败,使得军中流言横生。这样的军队,仿佛断脊之犬,根本无法用来作战。
  要说这样的军队,吕蒙不是没见过。有些强行征发山越青壮组成的军队,表现比这更离谱。可那时候,这样的军队只用来摇旗呐喊打打顺风仗。真正的硬仗、狠仗,有真正的精锐来打。到现在,这些就是自己仅有的军队,立身保命的家底了?
  此前甘宁所部崩溃的时候,恰好凌统赶到战场喝止。吕蒙为了避免成为和甘宁一样的败军之将,费了好大的力气泅渡过江,先掌控了漂浮于江上不知所措的水军,随后又收拢了一些逃到江边的溃卒,最终转进到江陵。
  这一举措,倒使他成为了荆北的三名江左大将中,唯一一名不曾失陷敌手的,还因为在败战之后维持住了南郡的局面,得到吴侯的来书赞赏,似乎有重用的意思。为此,哪怕失去了自家多年纠合的全部部曲,也是值得的。
  他又想到:自家的求救文书,早就已经发出去了。援军什么时候能到?眼看曹军压境,如果还把几万人屯驻在巴丘、柴桑等地,与刘备对峙……那也未免太不知轻重了。
  巴丘那里,现在是孙仲异领军,鲁子敬辅佐,这两人都不知兵,倒也罢了。吴侯在柴桑拥精锐之众,又有诸多谋臣猛将簇拥,应该会尽快赶来吧?
  如果援兵不到,南郡局面就真的维持不住了。唉,相比于落到曹军手中,是不是留在南岸和甘宁那厮作伴,比较安全一点?
  吕蒙感觉有些荒唐。
  他压着火气,指着那段完全塌陷的城墙:“昨日不是说,要立下木栅阻隔么?木栅在哪里?”
  一名吕蒙叫不出名字的军官从后面过来,大大咧咧地道:“快了,快了,昨天赶了一夜的工,这会儿将士们都累了,稍微休息一会儿,很快就好。”
  听口音,像是庐江人。大概是此前跟着孙讨逆南下江东的老人。吕蒙知道,军中有不少这样的老资格,有跟随孙破虏、孙讨逆作战的经历,但是才能有限,不堪大用,后来都陆续外放到地方上的驻防军里,担任些无足轻重的职位。
  吕蒙是跟着吴侯一刀一枪拼杀出来的功勋,对这些老人没什么好感。他皱了皱眉:“昨夜赶工?你部不是昨日上午就到当阳了吗?”
  “昨日下午到的,毕竟这次出兵太急,将士们都有些倦怠。半路上经过乌扶邑,不得让弟兄们抢掠一些?所以到得晚了。”
  吕蒙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好。放纵士卒抢掠,本是乱世中的常态。兵者,虎狼也,若不贪婪嗜血,岂不成了绵羊?只不过,精锐之师都是在战胜之后掳掠以筹功;似这等杂兵,倒像是掳掠比作战更重要。
  不,不。这等杂兵,恐怕根本就没有想着作战。他们一看情势不对,大概就会立刻投降曹军。反正,他们在吴侯麾下是当兵,在曹公麾下也是当兵,没什么区别。
  在南岸与庐江雷远作战之时,那些一看遭到夜袭,立刻就狂奔逃窜的士卒们,也是一样。就是因为这种庸将杂兵太多了,以至于吴侯虽然拥众十万,却在北受迫于曹公,在西受阻于刘备!
  吕蒙看看这军官,再看看身后其余几名将校。
  “原来如此。”他点了点头,向那军官走近几步:“此番曹军猝然南下,南郡守军兵力不足,所以才纠合各地驻防兵力,各位,确实辛苦了!”
  身后几名将校一齐笑道:“杀敌报效乃是本分,哪有辛苦。”
  这些将校各自带着几百人,都是从纪南、华容等地临时纠合来的守军。吕蒙知道,这些人说的好听,一个个的都是兵油子,都是滚刀肉。自家平时只负责管理直属周郎的精锐兵力,与他们素少周旋;今日若不拿出点猛烈手段,怕是慑不住他们。
  “愿意杀敌报效,便是吴侯的忠臣,很好。”吕蒙点了点头,忽然拔刀。
  刀光闪处,血光暴现,一颗头颅高高飞起。
  谁也想不到吕蒙竟然会在这样的场合暴起发难!谁也想不到,这个看起来有点颓丧的将军会如此凶狠暴戾!
  那名敷衍塞责的军官,直到脑袋被吕蒙提在手上,脸上都还带着漫不在乎的笑容。这种笑容,配上脖颈子下面抽搐着的血管和肌肉,还有淅淅沥沥淌着的血,显得格外恐怖。
  其余几名将校一齐后退了几步。有人惊叫了半声,硬生生地憋了回去。
  吕蒙沉声道:“周郎把南郡交在我的手里,现在却搞成这个样子。这是我吕子明无能,愧对周郎,也愧对吴侯。我会向吴侯请罪,但这是以后的事了。眼下曹军来犯,还望诸位全心全意地助我退敌。再有慢待军令者,皆如此人。诸位,我在南郡能够杀人,吴侯在京口,也是能杀人的。”
  江东成例,督将居官于外,宗族子弟质任于京城。吕蒙这么说,便是谁再怠惰不力,军法不止及于本人,还要祸及家人的意思了。
  一众将校悚然吃惊,纷纷道,一定竭尽全力,誓死与曹军作战。
第二百四十八章
命运
  说的好听,一个都不可信。
  这几名将校当中,除了江左老资格武人以外,还有两个是早年投降的山越宗帅。这两个人必须控制在身边,不能放出去。
  吕蒙一边这么想着,一边庄重颔首,鼓励这些人。
  转回身,他就招来自家的扈从组成督战队。第一件事就是高举着那名督将的首级,将他的部下们勒令拆分,驱赶去继续制作木栅。
  过程中难免起些冲突,督战队不得不杀死几名桀骜之辈。还有些士兵逃散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通常来说,敌军大至,而我方兵力不足,则死守绝无出路。至少也该拣选敢死之士,挫一挫敌军锐气,然后再深沟高垒,销磨敌人的兵力。但是靠这些人能做什么?或许只有不战,才是避免败战的唯一途径。
  要不然,可以遣人联络下沮中的蛮夷,驱使他们对曹军进行滋扰?他马上又摇头,那些人,和山越有什么两样?南郡现在的局面,就连山越宗帅都有动摇,拿什么来打动蛮夷。
  他又有些丧气地想到,成当战死在乐乡,徐顾和宋定也陷在江南了,可怜自己想要探看下敌军的动向,都找不出个靠谱的人来。想要亲自去吧,又担心这帮督将不尽心组织守御。
  真是可笑。分明是在自家境内,己军和敌军却都心意叵测,在重重迷雾之中,能相信的还有谁?
  这时候天色渐渐阴沉,黯淡的天空中云雾舒卷变幻。吕蒙伸长颈子探看,没见到前方有曹军游骑的身影。或许乐进也没什么把握,所以不敢轻举妄动。
  吕蒙正琢磨不定,道路后方忽然传来了急促的马蹄声。
  急转头看去,就看到一支数百骑规模的队伍,正在急速前进。
  荆襄道并不直接经过当阳城,而是在当阳城东侧里许延伸,往北经过密生栎林的长坂。骑队并无旗号,站在吕蒙和将校们的位置,只能看出这些骑士们都是精锐。
  将校们一下子就欢悦起来:“这是从巴丘来的吧!是援军到了。也不知道是董将军,还是凌校尉?”
  董将军指的是董袭,凌校尉是凌统。这两人带领的兵力,是目前巴丘诸军中最善战者。
  有人盘算着道:“董将军和凌校尉帐下没有那么多骑兵。十有八九,是吴侯本部的哪位大将!”
  吴侯本部也没有哪位大将能调动那么多骑兵,除非是吴侯本人车下虎士里的骑队……吕蒙摇了摇头,吴侯对虎士们爱惜的很,不会单独将之派到战场,何况看甲胄衣袍的形制,也不像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5/73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