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鼎余烟(校对)第14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9/733

  本来他的目标只是临江河码头,但夷陵城既然空虚无备到了这样的局面,那也不妨直接拿下,不必非得等到步卒大队汇合。
  他并没有策马狂奔,而是控制着速度,使得整支骑队保持不疾不徐的压迫感,也使战马不会太过疲惫,保有能够猛烈冲刺的体力。
  ·城池里终于有人注意到了这支骑队。城头上出现人影绰绰,往来奔走呼喊着什么,还有一些士卒从城门洞里出来,排成了几列松散的横队。有个军官一边出来呼喝,一边指挥着其他人,从城门两边搬出拒马。
  然后马队驰过,拦在城门口的横队就像被洪水冲击的堤坝一样,瞬间溃散了。好些人大声惨叫,随即叫声又戛然而止。骑队们毫不留情地践踏过去,铁蹄所过,血肉四溅。
  象征性的防御甚至没有起到象征性的作用,直接就被粉碎。当后继骑队不断越过城门,残余的守军个个都脸色惨白,他们失去了抵抗的意志,也就没人理会他们,直到堕在骑队最后的几人向他们喝道:“不想死的把武器丢下!双手抱头!到这里跪下!”
  他们立即丢弃刀枪,用膝盖挪到骑士指定的位置,驯服地跪好。
  进入城池以后,雷远对李贞做了个手势。李贞随即举起手中的长枪,左右横摆。
  因为此行是轻装前进,骑队没有携带专用的军旗,李贞和李齐二人在长枪前段扎着赤色的三角型小帜,作为指挥号令所用。随着赤帜召展,骑队中分出两队沿着城墙左右包抄,又一队翻身下马,杀向城头。其余人继续向前。
  夷陵城是座小城,格局也简单,进城以后看到有座高大的建筑矗立在西北角,那便是官衙,距离城门只有数百步而已。
  官衙四周也有墙垣,并且比城池外围的墙垣更加厚,更加高大。
  这时候骑兵大举入城,马蹄轰鸣声和喊杀声此起彼伏。官衙里的人总算被惊动了,在满城的喧闹中,有人嘶声大喊着:“有贼人入城!关上门!守住官衙!”
  “快冲!冲进去!”雷远略抬高些声音。
  李贞和李齐同时把长枪向前斜指。整支骑队同时发出呐喊,加速催马。
  官衙的厚重大门正在慢慢合拢。
  雷远身后有些带弓箭的骑手张弓搭箭,把箭矢雨点般泼洒过去,绝大部分伴随着“笃笃”连响,射在大门上,只有少数几支从两扇门当中射入,激起几声嘶叫。
  大门继续合拢。如果未能一鼓作气冲破大门,之后再行强攻,可就有些麻烦。
  雷远微微皱眉。
  这时候贺松向身边一名部下挥了挥手。
  这名部下立即从袖中抖出深色的厚布,蒙上了战马的眼睛,然后猛烈地叱咤催马。几个呼吸之后,他就猛撞在了只差一线尚未合拢的大门上。
  以战马的重量,在加上全速奔驰的冲击力,绝不是门后面的人能够抗衡的。轰然大响之中,两扇大门猛烈地迸开,一扇敞到了半开,还有一扇的铰链裂开了,歪歪扭扭地倒了下来,压住了好几个试图关门的人。
  骑队继续向前。
  当雷远冲过大门的时候,发现战马已经筋断骨折而死,而那名催马撞门的骑士在战马撞击大门的瞬间纵身下马,在地上翻滚了好几圈,碰到墙上才停;虽然灰头土脸,但向着骑队连连挥手,居然安然无恙。
  “好身手!”雷远策马经过他身边的时候,不禁赞了一句。
  贺松面有得色地道:“宗主,这都是当年在江淮间袭掠坞壁的老套路啊。”
  这时骑队不断冲入官衙中,激起扬天尘土。聚集在大门后方的敌人眨眼间就被冲散、被撞倒,后方又有敌人狂喊着飞奔过来支援。骑士们不住地刺杀挥砍,将敢于反抗的敌人杀死。
  开阔的庭园里挤进了许多人,彼此挥砍、刺击、格挡、冲撞。他们的盾牌和甲胄被锐器撞击着,发出连绵的响声,时有鲜血四溅、吼叫连连。顷刻间双方各有数人横尸就地。
  骑兵们失去了奔驰冲击的优势,一时间难以取胜,后排的骑兵们纷纷下马,从前排的缝隙间冲上去厮杀。而李贞带着一些部下们,从耳房攀上墙垣,然后跨坐在墙垣上,向官衙内部放箭射击。
  官衙中人虽然坚持抵抗,可是他们的数量终究无法与庐江雷氏部曲相比。他们当中最勇猛的、一个体格强健的年轻武士往复奋击,两次迫退了骑士们的攻势,最后被李齐领着枪矛手包围,身上透了几个血洞,倒地不起。他的部下们也陆续被杀死杀伤。
  这年轻人一倒,其余人薄弱的防线随即土崩瓦解,顷刻间正门、二门接连失守。剩余的人一直退到后方的屋舍里,被下马的骑兵们重重围拢。
  不过,这种坚韧程度,已经很不错了。仿佛拒守在官衙里的这批人,和城池里的松散守军根本不是同一伙。说来有些奇怪,甘宁已经抽空了夷陵等地的可战之兵,但眼下这些人,又是从哪里来的?
  雷远在正厅前方下马,直接踏过堂前台阶,穿过开敞阔大的正堂。待要再向前进,贺松阻止道:“宗主,莫要再靠前了,小心冷箭。”
  雷远点了点头,依言站在原地:“你去告诉他们,左将军、荆州牧遣军来此,凡抵抗者,都是逆贼。立即弃械投降,可免一死。”
  贺松前去传话。
  后方屋舍处杀声立止,有人长叹一声,发出号令,随即便传来丢弃武器的声音。
  过了一会儿,骑士们簇拥着两个人,返回到厅堂里。
  一名颌下三绺长须的老将,还有一名三十岁出头的文士。
  老将倒还罢了,面容颇带风霜之色,颌下须髯斑白,神气有些怠惰。而那文士的个头很高,肩膀宽阔,从走动的姿势来看,显然身怀武艺。虽说此刻性命掌握于他人之手,但他并不显得非常惊惧,反倒顾盼左右将士,双眼非常有神。
第二百五十四章
正方
  雷远此来夷陵,事前当然做过功课。
  此前与吴军作战所得的俘虏,大部分都缴了械,送到公安城下统一安置,作为此后谈判所用的筹码。但是也有些落在雷氏部曲手中,雷远从他们口中,了解到了夷陵的现状;也了解了,何以甘宁在东吴诸将中始终是一个异类。
  自从中平五年刘焉入蜀,益州就始终处在动荡不安的状态中。待到刘焉本人在内忧外患中病死,其子刘璋继位,面对的局面更加艰难。
  短短数年间,仅在益州东部的巴郡,先有豪强甘宁、沈弥、娄发接连荆州别驾刘阖,起兵叛乱不成,逃亡荆州;随后,讨平甘宁等人叛乱的征东中郎将赵韪本人叛乱未遂,被部将庞乐、李异攻杀,而庞乐、李异因为此举反遭刘璋猜忌,于是集兵秭归一带,不再返回成都。
  前后两批益州人共同盘踞在峡江深险之处,依违于荆益两州之间。其中的佼佼者甘宁不愿长久沦落,遂领僮客八百投奔刘表,经历多番波折以后,才随着江东大军杀回夷陵。
  甘宁回到夷陵的时候,正撞着刘璋派遣部将袭肃领兵深入峡江,试图实控从秭归到夷陵的交通要道。两方的兵马一触,袭肃自然不是甘宁的对手,十分干脆地就投降了。由此,从夷陵到秭归一带,就被这个以甘宁为首的益州流人团体完全控制,其影响力向西可以抵达鱼腹、朐忍,向东接近枝江、旌阳。
  凭借着在这块区域的影响力,甘宁名为周郎麾下一将,其实是自拥实力的合作者。两人共同的目标,便是伐蜀。周瑜的伐蜀计划,是甘宁能够回到故乡的唯一可能;而甘宁和他的同伴们,则是周瑜的伐蜀计划中不可或缺的支撑。
  所以甘宁才会调集上万兵力渡江攻打雷远,他有这样的号召力,也有足够的理由来支持周郎。
  可是甘宁的渡江作战失败了。虽说他的最后一搏并未发动,但失败就是失败。袭肃和上千名将士战死,甘宁本人和娄发、庞乐、李异三将带着余部,如今都在公安城下的军营中“作客”。
  雷远此番带领兵马急进夷陵,不仅为了控制这个锁钥之地,也是为了掌握住聚集在此的益州流人家眷们,从而协助玄德公,对甘宁及其麾下的将士们施加影响。
  雷远从俘虏口中问得清楚:负责留守夷陵的,是甘宁的老伙伴沈弥。此君本是巴郡郡尉,曾多次讨平巴郡、犍为郡境内的蛮夷反乱,颇有威名,近年来因为年纪老迈,渐渐不再参与军政事务。所以甘宁调取可战之兵渡江时,由他领着老弱留守。眼前这老将,显然便是沈弥了。
  此人虽是败军之将,但尚有用处,可不能随意折辱。
  于是雷远起身迎上两步,微微拱手示意:“足下可是沈老将军?贸然登门拜访,还望老将军莫要怪罪。”
  这话说的,好像适才并没有厮杀流血,而是轻侠少年游猎至此,登门拜访亲友一般。
  老将愕然,半晌以后应道:“在下正是沈弥。”
  他完全没有想到夷陵城会遭到如此迅猛的突袭,哪怕此刻成了阶下囚,还觉得有些恍惚。
  这时候他看了看厅堂里甲胄鲜明的将士们,又看看雷远,觉得雷远太年轻了,不像是敌军的首领。但这年轻人偏偏又坦然自若地站在众将环侍之中,言语间带着强烈的自信。沈弥一时间摸不清他的来路。
  他稍许犹豫了一下,问道:“不知阁下是玄德公麾下的哪位?恕我老眼昏花,不认识荆州的年轻俊彦。”
  雷远答道:“在下雷远,玄德公麾下奋威将军。”
  他伸手相请:“沈将军,还有这位先生,我们落座说话。”
  “好,好。”沈弥下意识地答道。
  两人跟着雷远进入正堂,双方对坐下来。沈弥行礼道:“原来阁下便是庐江雷续之。久闻威名,幸会!雷将军此来军威赫赫,想必还奉了玄德公的令旨。那么,但有所命,我们遵行便是。”
  既然雷远不提适才兵戈之事,沈弥便也不提。他这把年纪了,见多了生死离乱,早就没有了忠于一家一姓的兴趣。身在这乱世,只不过挣扎活命而已。彼此厮杀过了,自家确实不是对手,趁着对方保持客气的态度,赶紧低头服软吧,没必要纠结脸面的问题。
  “如此甚好。”雷远颔首道:“先请沈老将军传令全城停止抵抗。我方大军到后,还将西进秭归,到时候请沈老将军为乡导……放心,玄德公必有厚报。”
  沈弥点了点头,从腰间锦囊取出兵符。
  雷远以眼示意,李齐上去接了。
  “雷将军兵马勇锐,我这夷陵城里的老弱哪里会是对手。如有抵抗的,持此兵符喝令弃械即可。”沈弥自嘲地笑了笑,眼看着李齐持兵符离去,又道:“只是,秭归那边的事,雷将军无须问我。”
  “哦?”
  此番攻入夷陵城,实在是轻松愉快得过了份,敌方首将也没什么心气,配合得很。这种情形,让雷远简直怀疑不像是真的。此刻沈弥话锋一转,好像会生出些波折来,反倒令雷远打起了精神。
  他稍许前倾身体,迫问道:“不问沈老将军,却该问谁?”
  “自然是问我。”在沈弥身旁落座的文士忽然笑出了声:“阁下的兵马,适才与我的部曲恶战,这倒也罢了。如今还肆无忌惮谋夺我家主公的领地……难道不该问问我这秭归县令么?”
  “大胆!找死!”雷远身边的扈从们连声叱喝。
  雷远一抬手,喝声立止。
  怪不得适才攻入官衙之后,遇见的敌人十分勇猛,与守把城池的那些弱兵大是不同。原来不是沈弥的部下,而是眼前此人的部曲。能编练出这样的部曲,此人便非寻常人物了。他又自称是秭归县令?雷远想了想,并不曾听说这片峡江中的半独立区域里,何时多了个县令。
  雷远再看了看这文士。
  此人言语十分轻慢,但神色中并没有挑衅的意思,好像只是在按照平日里习惯的口气说话,天生就是这么自傲。明明部曲们几乎都要被杀尽,明明身在刀枪环伺之下,偏要这么说话,倒也有趣。
  雷远戏谑问道:“既如此,这位不知从哪里来的秭归县令,可否通名报姓啊?”
  “我乃南阳李正方也。”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9/73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