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鼎余烟(校对)第15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8/733

  但这个过程中,也有诸多侥幸的地方。
  比如吕蒙奇袭公安城的动作,完全是因为雷远催促快速行军,才能在公安城下拦截,否则还真不知诸葛亮会如何应付。
  比如乐乡的斥候发现甘宁所部行踪以后,被吕蒙的大营所阻,几乎未能及时将信息传递到雷远手中,最终雷远得到这个消息,只不过提前了一天。
  又比如,就在这个战场,当甘宁纠合本部预备发起反击的时候,其实雷远身边已经没有可靠的生力军。考虑到甘宁是江东首屈一指的斗将,若非霍峻和凌统来得及时,此战保不定就横生波折。
  从这些地方,便可以总结提炼出为将者必须坚持的基础原则,进而在以后必将到来的、更猛烈的战争中发挥作用。
  外人看来,只觉得雷远将军真是英勇善战,以一己之军牵动孙刘两家对抗的大局。可雷远本人清楚,自己仍然是个普通人,在军事上还有许多浅薄无知的地方,如果仅仅因为一次两次的胜利就自以为是,必定会遭遇现实给予的惨痛反噬,付出无法承受的代价。
  他又深知,一次战役的胜利,绝非为将帅者拍脑袋的结果,而是整支军队,自下而上所有人的付出。
  前世他曾听说过,西方有战无不胜的雄主,只因为马夫缺少一颗钉子,造成连锁反应,导致战役失败,最终王国倾覆。故事的真假不论,其蕴含的道理,不可不加以注意。
  所以雷远越来越重视对基层将士的培训,他希望每一名士卒都能在战斗中成长,成为军队里更加扎实可靠的骨干;也希望每一名将校都能渐渐独当一面,在规模更大、更惨烈的战争中成为中流砥柱。
  最终这场复盘延续了两个多时辰,讨论的范围从情报、后勤到战场机动,从预备队的适用原则到步骑协同突击的队形,无所不包。
  李贞全程持笔,将讨论的过程、结果记录下来。
  雷远对他说:“日后须得形成定例,每次作战,都要形成书面记录,总结经验、教训,并且发放到至少都伯、屯长一级,要求他们学习。”
  李贞连声应是。
  随着雷远的地位越来越高,事务越来越庞杂,原先由辛彬周虎二人分领的文书工作再度细分,军务相关的内容转由李贞负责。于是李贞瞬间没有了射猎取乐的时间,每日里手持简牍笔墨跟在雷远身后。
  好在简牍虽然多,有叱李宁塔作苦力背着。他一个人能当两头牛来使唤,还比牛马更聪明些。
  因为在此地消耗的时间多了些,一行人不入乐乡县城,就在半路上的驿置歇息。这处驿置乃是此前刘郃担任小吏之处,雷远到了这里,又遣人从乐乡急招沈真、刘郃、梁大、宋水来见。
  因为雷远本人迁至夷道的缘故,今后乐乡县的事务,便由蒋琬和这四人负责。
  其中,蒋琬负责政事;沈真负责宗族的安全;刘郃、宋水两人运营乐乡大市。而梁大因为据守乐乡县城、格毙吴将成当之功,终于成了名实相符的县尉。雷远仍然不喜此人的做派,但上位者须得有功必赏、用人以才,倒不能完全被个人好恶影响。
  当夜雷远与这四人分别会谈,交待了诸多细节和要点。尤其乐乡大市是雷氏宗族的主要财源和影响荆蛮的关键,万万不可轻忽。
  次日清晨继续出发,一行人快马加鞭,经过公安、油口等地。
  由于玄德公的统治核心区域在荆南,所以目前为止,大部分的州府僚属还在公安驻扎,江陵只是名义上作为荆州治所。
  据说玄德公本人很有信心对抗襄阳曹军,故而意图使军府驻扎江陵,便于就近指挥作战;另外,又考虑在原本的军师中郎将驻地临烝设一套班底,负责荆南四郡的政务。
  雷远穿过公安城的时候,颇见了几个熟人,还有此地百姓记得雷远,特意来打招呼的。
  午时,渡过了大江。江陵城在望。
  这座城池大致由楚国的郢都发展而来。郢都遗址至今尚在,就是城池北方数里的纪南城。
  此地有江汉川泽山林之饶,又是水陆辐辏之地、南北交通的枢纽。经数百年经营,直到刘景升为荆州牧的时候,仍是物资囤积聚散的重镇,城池周回数十里,规模极其宏大。城池及周边百姓虽然屡经战乱,至今尚有两万余户。
  此前玄德公手令中说,已在城里为各郡主官安排了住所,雷远便打算先往住所落脚,不料就在码头见到了刘封。
  “续之,我让从人带你的部属先去歇息。父亲、军师和各位将军,今日都在纪南城游玩,知道你会来,特意唤你过去。”
  “劳烦伯昇等待。”雷远首先施礼感谢。
  他又想起,前些日子在江陵时,曾路过纪南城的。记得那处已经全是废墟,比较引人瞩目的乃是里面密布夯土建筑的台基,有的高达数丈。
  “天气如此寒冷,何不在家中歇息?那处又有什么可游玩的?”雷远不禁失笑。
  “毕竟是四百余年楚都,他们可以冲着土堆发一发思古之情,憋出两首诗赋来亦未可知。”
  刘封的心情很好,拿自家长辈们开了个玩笑,随即又道:“其实是阿斗前日在城墙上望到此地,嚷着要去耍。父亲宠着他,今日又有闲暇,所以带了各位文武的家眷、孩童们一起,到那里玩闹。”
第二百六十九章
孩童
  此前玄德公在公安附近秋游,显然带着镇之以静的刻意;今日却冒着严寒,领子女家眷出城玩闹,看来玄德公的心情真的很好。
  于是刘封和雷远也格外愉快,两人信马由缰,缓缓地绕过江陵城一直向西北方向。走了没多久,就到纪南城。在堪称巍峨的巨大废墟中,有北风呼啸而过,又有好些孩童的笑声随风飞旋,带着毫无掩饰的快乐。
  再走近些,果然就看到了几十个孩子分成好几处玩闹着,有时候格格的笑,有时候蓦然尖叫几声,倒也并不难听。
  “这些都是城中文武大员的孩子?这么多?”雷远吃了一惊。
  “有些是,还有些是随同父亲征战的老卒之子女。平日里养在左将军府和几位将军的府里,陪着自家孩子作为近侍的。”刘封解释道。
  这年头,孩童的夭折概率很高,所以每个孩子都穿着极厚的衣服,看上去臃肿的像个球体。因为衣物束缚了腿脚,所以有的孩子跑着跑着就会跌倒,在地上滚一圈,站起来继续。
  纪南城这样的大废墟,在普通人看来便只是废墟。在流民看来,是勉强遮风避雨的安生之所。在军人看来,可以充作大军据守的要塞。而在孩子们的眼里,大概这里就是乐园了。
  重重叠叠的夯土墙体和台基之间,可以骑着竹马彼此追逐,可以高下攀爬,可以捕捉越冬的小兽,还可以攀折枯枝搭建些小房子……可玩的太多了。
  在成群的孩子中,有个八九岁的女孩子很是醒目。
  她披着一件鲜红的斗篷,手里高举着木剑,催动胯下一名脸色涨红的男孩奋勇奔跑突进。在她身后,近十个类似年纪的孩子也都持着木刀木剑,大声叫喊着跟随不放,最终猛地撞进了对面的另一批孩童队列中。
  撞击的力量把女孩子掀翻在地,但她毫不犹豫地翻身跳起,挥着木剑大砍大杀……雷远看得出,她虽然身形尚小,动作却一板一眼,完全是来真的。与之为敌的另一批孩童劈头盖脸挨了好几下,转眼溃散。他们在两名男童的带领下疯狂逃窜,很快就绕到一处台基后面去了。
  雷远看得目瞪口呆,情不自禁地止住了脚步。
  “这是关家的虎女,被她骑着的,是张将军的长子张苞。被殴打的几个,为首的是关将军的孩子关兴和麋中郎的儿子麋威。”刘封大概是见得多了,面不改色地向雷远介绍。
  做长姊的公然殴打幼弟,又干得这么理直气壮,这可太厉害了。关键是,还能带着一群孩子协同作战,真不愧是关将军家的虎女?
  远处有个侍从模样的人向刘封招手示意,刘封连忙道:“续之,我们往这边来。”
  两人前进的方向,正与那批战败者的撤退路线重合。于是雷远又看见了失败的孩子们。他们正围拢在一名三十岁上下的年轻武人身前,七嘴八舌地抱怨。麋威还指着自己脸上的乌青,气急败坏地连声控诉。
  这年轻武人虽然全副武装,作武士的装扮,其实身形挺瘦,全靠甲胄撑起的雄壮气势。他的额头光亮,后脑的头发挽了个松松的发髻,又透出几分疲沓。引人注意的是,他的眼神极其灵活,脸上总是带着笑,如果不着甲胄,真的像个能说会道的商贩。
  他笑眯眯地听着孩子们抱怨,忽然就从身后拿出几根两三尺长的细木杆棒,将之一一分发到孩子们的手里。
  这新家伙,好使!孩子们年纪虽小,却都见识过戎马作战,哪里不知道以长胜短的道理。顿时个个喜笑颜开。
  关兴和麋威立即准备原路杀回去,被这武人连声喝止。只见他指手画脚地说了好半响,大概是传授了什么避实击虚、攻其不备的道理。于是孩子们便不走原路,转而蹑手蹑脚地攀上武人身后的夯土台基,慢慢地潜行过去。
  没过多久,原先的战场上再度传来厮杀之响。听他们叫嚷的话语,似乎关家虎女局势不利。这武人也侧耳听着,时不时地拍着大腿,笑得乐不可支。
  “这是麋子方。”关平呵呵地道:“这些年来,许多孩子都是他陪着照顾大的,大家都喜欢他。”
  此人便是麋芳?雷远下意识地提起了警惕,旋即又放松下来。
  他是麋芳又如何?此时此刻,他只是追随玄德公多年不离不弃的忠诚部下,是大家都喜欢的孩子王。以后的局势变化何以到了那样的程度,谁又知道呢。
  麋芳这时看到了刘封和雷远,他抬手示意,想要说什么。
  刘封忽然指着他的身后大喊:“小心!小心!”
  麋芳完全不明所以,刚回头去看,来不及了。
  刘封和雷远二人便看着关家虎女气急败坏地“咿呀!”大叫一声,从夯土台基上方跳下来,整个人砸在麋芳的身上,将他撞倒在地。
  撞倒了还不罢休,女孩子一把揪住麋芳的发髻,挥拳就打。
  可惜这小胳膊小腿,能有多大力气?麋芳吃了几拳,装腔作势地嗷嗷叫唤。刘封在一旁看着,笑得前仰后合。
  却听麋芳嚷道:“别打啦!别打!你住手,我还有好东西给你!”
  关家女娃立即停手。而麋芳嗖地一声,从角落里拿出一杆足有四尺长、制作精良的木槊。
  “呼……哈!”关家女娃持槊在手,摆了两个架势,满意地向麋芳点点头:“这个好使!”
  她转身便杀回战场去了。
  刘封捋着自己颌下短髯,神色深沉地点头:“我看出来了,分明是麋子方在玩这帮孩子嘛……续之你信不信,再过一会儿,这厮连弓箭、盾牌、甲胄什么的都要拿出来……看不下去了,我们走,我们走。”
  雷远向麋芳拱手为礼,两人继续向前。
  又过几步,在某个避风的土墙后头,雷远便看到了熟悉的人。
  赵统和赵广两个小孩子,四处搜罗枯枝,点起了一堆篝火。而赵氏女双手各持树枝,用树枝夹着一枚烤饼,正在小心翼翼地加热。
  大约是玄德公邀请臣子们阖家出动,所以赵云的三个孩子不得不来,但赵氏女年纪大些,与那些小娃娃走不到一起,索性就躲在避风处,给自己和弟弟们做些吃食……没想到落在了雷远眼里。
  赵氏女惊得双手一抖,烤饼落进火堆里,激起好些火星四溅。
  雷远下意识地走上前几步,却发现自己并没有什么可做的,总不见得伸手到火堆里抢救烤饼?他有些尴尬地止步。
  赵氏女上上下下地打量着雷远。明明知道雷远并没有在战争中受到任何损伤,反而还立下功勋,得玄德公重用甚于往日,可不知为何,她的眼眶便有些湿润。
  一时间,两人谁也没有说话。
  其实,从两家约定婚姻到这时候,两人之间的交流也没有超过十句话。两人虽然必定会成为夫妻,彼此却既熟悉,又陌生。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8/73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