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鼎余烟(校对)第16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6/733

  比如此刻,玄德公就同时从几个渠道获得了一个传闻,而这传闻与各方面后继汇总的消息一一印证之后,就不再是传闻,而成了事实:
  汉中米贼张鲁,已经与曹公达成了一致,只要曹公挥军进入关中,张鲁将会立即降伏,并献上汉中之地。
  据说,为了促使张鲁达成决意,曹公甚至发出了亲笔书信,承诺日后除张鲁本人以外,其家族可以不必迁居邺城,张鲁本人封万户侯,诸子皆为列侯,原有的鬼道“师君”之称不动,甚至可以传于后世,并特许其等在邺下传播五斗米道。
  而作为回报,张鲁允诺,将分遣各路治头大祭酒,在汉中和道众所及之处宣扬曹公为太平真君,必能克定天下,重建太平。
  “荒唐……这也太荒唐了……”
  当更详细些的情报被汇总成完整的文书,在厅堂中被一一传阅以后,在座的左将军府下属文武大员们,几乎每个人都觉得荒诞莫明,简直无法评价。
  曹公的眼光才略,素来是天下有数的那寥寥数人之一,在座众人谁都不能否认。便如此刻,当玄德公广遣使者,直抵益州、关中等地的时候,曹公立刻就找到了破局的关键所在,那就是汉中。
  一旦汉中张鲁降伏于曹公,则关中诸帅面临两面的压力,断难再如过去多年那般进退自如;而益州刘璋则只有坐等门户洞开,如想要与玄德公有所勾连,恐怕就得随时面临曹公南下的大军了。
  换一个角度来看,玄德公既然高举着讨曹灭贼、规复汉家秩序的旗号,刘璋身为宗室,天然就有向玄德公靠拢的可能。那么,考虑到张鲁与刘璋之间的深仇,汉中弃玄德公而投向曹公,又几乎是必然的。
  问题是,雄踞汉中数十年的张鲁这么快就下定了决心,实在出于所有人的预料。此前玄德公不是没有派遣舌辩之士前往南郑,现在看来,没有起到任何效果。
  这不是使者的过错,而是因为曹公开出的条件太过离谱。
  张鲁是什么人?是米贼!其术其道,与祸乱天下的黄巾贼略同。这样的人,本该严加约束,严禁他传播妖言。结果曹公居然承诺了他们可世袭师君的称号,并且允许在河北传道?
  这是唯恐天下不乱,唯恐百姓们找不到下一个大贤良师么?
  有人干笑道:“早听说曹公近来颇信神仙之说,与方士左慈颇有往来。或许他一时兴起,真想从张公祺手里取得些长生之法,捞个太平真君做做。”
  众人一起摇头。
  神仙之法云云的,不过是迷惑无知百姓的胡言乱语罢了。张鲁的父、祖都在传道,也没见他们活到现在。自从黄巾乱后,天下人虽有暗中传习道法的,大半不过谋求些房中导引之类,哪有人相信那虚无缥缈的神仙方术。
  归根到底,只能说曹孟德其人,真是胆大包天、无所不用其极;当然,以曹孟德如今在北方的权势,本也没什么需要顾忌。
  “或许是打算以此来威慑许昌朝廷,亦未可知也。”诸葛亮忽然低声道。
  刘备失笑道:“军师,如何又扯上了许昌朝廷?”
  诸葛亮想了想,摇了摇头:“猜测罢了,主公,我们还是先谈眼前的应对。”
  “好。”
  诸葛亮随即起身,站到厅堂中央:“适才诸位所看到的,乃是从北面流传来的机密,具体两方之间的条款是否如此,尚未确定。但是,就在五天之前,曹操已经正式下令,以侍中守司隶校尉、持节督关中诸军的钟繇为前军师,分兵南下,与张鲁会于南郑;并遣夏侯渊、徐晃二将由河东入潼关,为钟繇之后继。”
第二百八十二章
声势
  此前说张鲁降曹,固然令人震惊,但张鲁终究只是米贼,纵使雄踞巴汉垂三十年,玄德公的部下里,没谁真把他当作强敌。众人担心的,始终是曹军的动向。
  好嘛,曹军这就开始行动了,竟然不等待秋高气爽的用兵时节,一点都不耽搁。
  厅堂中瞬间传出一阵轻微而喧嚣的声响,那是有人低呼出声,有人情不自禁地倒抽冷气,有人交头接耳、轻声讨论,甚至还有人露出了些微惊恐神色。
  如果曹公大军进驻汉中,那后继的目标必然是南下巴蜀。
  上一次曹军南下的时候,荆州守备瞬间溃,靠着孙刘两家联盟,背靠着大江连番鏖战,又因曹军水土不服,这才获胜。
  这次呢?玄德公的力量倒是比以前强多了,可刘季玉能与孙权相比么?以益州人的风评来看,或者他会更像刘琮?如果刘璋不能够坚决抗曹,往后的事,就不能想,也不敢想了。一个占据中原、河北、关中,益州的力量,再也不是任何人能够阻止。
  于是喧闹之后,厅堂上一片寂静。
  寂静之中,忽有一人放声大笑:“哈哈,哈哈哈!”
  大笑之人,乃是廖立。
  廖立此前出任桂阳太守,后因诸葛亮统领荆南四郡民政,他被玄德公调回左将军府,仍是极其倚重的参谋。因为诸葛亮常驻临烝的关系,他日常陪同玄德公,地位似乎比以前更重要些。
  廖立笑得前仰后合,伸手指点着眼前的众人:“你们……你们,哈哈哈!”
  或问:“公渊为何发笑啊?”
  廖立用袍袖擦了擦口水,又捋一捋胡须,蔑视地回答道:“我笑诸君平日里一个个自命才干非凡,谁知一听到曹公动兵的消息,就惊慌失措!其实何必?诸位实在是庸人自扰!”
  “公渊这是何意?我们怎么就庸人自扰了?”
  廖立道:“我听说,关中如今被马超、韩遂等羌胡豪帅分据,其首领人物多达十人,早就把长安城以外的关中土地尽数瓜分。如果曹公调遣大军西进,马超、韩遂等人心不自安,以为曹公有重整三辅之意,必会彼此煽动、群起反抗。曹公不将这些人一一降伏,哪有力量进取关中?”
  顿了顿,他睥睨众人,神色傲然道:“何况,曹公固然能说服张鲁,主公也不是没有派人去联络关中诸将。说不定,曹公兵马进抵关中的那一刻,就是马超、韩遂等人起兵之时,到那时候,双方兵连祸结,恐非三年五载所能底定……我们依旧按部就班以图益州,有什么可担忧的呢?”
  这番话一出,堂中便有人赞同,紧张气氛瞬间消去不少。
  雷远静坐在武将列中,仿佛入定,默然不语。
  “公渊所言,极有道理。”诸葛亮也向廖立颔首示意。
  待到廖立得意洋洋地落座,诸葛亮继续道:“此前关中被羌胡豪强所盘踞,虽然貌似恭顺,实则独行其是,而曹公也无法越过关中、汉中,向益州投送力量,皆因关中诸将和汉中张鲁,共同形成了一道无法逾越的阻碍。”
  他顿了顿,向侍从在队列末端的马谡道:“幼常,取舆图来。”
  马谡立即捧出舆图,在厅堂侧边挂起。
  诸葛亮走近,将羽扇换到左手,右手指点舆图道:“诸君,我们先看由关中至汉中的道路,自东向西,无非子午道、傥骆道、褒斜道,还有更西的陈仓、祁山两途。这其中,子午道、傥骆道、褒斜道,沿途都山高水险,依赖栈道,万难通行大军。所以,如果曹公欲伐张鲁,可行的方案乃是挥军向西,横穿整个关中,直抵陈仓,然后再向西南入武都,击破阳安关。”
  “而这样一条路线,沿途横穿关中,几乎经过关中诸将每一部的驻地。这便是公渊所说的,如果曹公调遣大军西进,马超、韩遂等人心不自安,必会彼此煽动、群起反抗。由此一来,我方就有充裕的时间来进取益州。”
  听到这里,廖立微微颔首,有几分自得。
  诸葛亮又道:“然而眼下的局势不一样了。张鲁既然决意投降曹公,就不会在东段的道路上设置阻碍,甚至还会遣人沿途供应军实。那么,如果夏侯渊、徐晃所部直接从子午谷入汉中呢?”
  他探出修长的手指,在舆图上划了一条弧线示意:“便是这般,从蒲坂、到长安,向南直抵子午谷。长安以东的潼关,仍旧保留在关中诸将手中;长安以西的广阔地域,曹军也不经过。而派遣的兵力,只是夏侯渊和徐晃的一万人……这种情况下,关中诸将是否一定会起兵抵抗?”
  僚属们俱都沉吟,而将领们纷纷站起来观看舆图,各自深思。
  廖立也不禁皱眉,随即又点头。
  他知道诸葛亮说得没错。如果只动用一万人,又直接从子午谷切入汉中,不触及关中将帅们占据的核心区域,那就真不知道彼辈会作何反应了。毕竟就在不久之前,韩遂、马超还俱都以家眷入朝为质,除非被逼到极处,他们未必就会下定决心。
  “军师的意思是,此番曹军实际动用的,就只是夏侯渊和徐晃两人?如果用以控制汉中的几个要隘,勉强够了;但用以威慑巴蜀,似乎兵力有点单薄。”赵云皱眉道:“军师,我不明白的是,曹操顶着天下人的物议,对米贼网开一面,还纵容他传播教义……就只为了摆一万人到汉中去?”
  “一万人的确不多。”诸葛亮解释道:“若曹公以后有意用武关中,夏侯渊和徐晃两人,至多只能北向遥为声势,发挥不了什么实际作用。问题在于,如果他们在汉中扎稳脚跟,则曹公在巴蜀间的声势必然大震,进而对巴蜀人士形成强烈的吸引力。”
  赵云点了点头,没有再多说什么。
  在场众人都明白,刘璋素来愚弱,益州士人对之多有怨愤,所以近来玄德公遣人往来各地,颇结下一些善缘。
  这也是因为益州偏于一隅,士人们放眼四望,只有荆州的左将军堪为英雄。但如果曹公的力量就在汉中,益州士人们还有一条直接攀附曹丞相的渠道呢?他们只是对刘璋不满罢了,可未必就自然亲附于玄德公!
  这其中可能产生的变数,就太多太多了。
  诸葛亮坦然地道:“之后曹公会怎么办,我实在难以揣测,但眼下的局势便是如此,曹公用这一万人,便能够给我们进取益州,造成巨大的麻烦。”
  先前觉得一万人不多,但这样看来,曹公还真是大手笔,两员大将、一万人马,只是棋盘上的一枚闲子罢了。
  曹公已然落子,我方如何应对?
  众人一时却有些茫然。
  诸葛亮向刘备躬身:“主公,荆州从事庞士元,此前担任南郡功曹,曾为周郎谋划入蜀之策;另有巴郡甘兴霸,也谙熟益州山水地理。这两位,如今就在堂外等候,我想,或许可以请他们来,听一听他们的意见。”
第二百八十三章
入蜀
  诸葛亮既如此说,玄德公微微颔首:“此议甚好。”
  他又问众人:“你们以为呢?”
  听得这样说法,众人俱都嘿然。
  庞统和甘宁两人,是前日在夷道接到左将军召令,与奋威将军雷远一起赶到公安来的,一起带着的,还有个益州来的探子。显然,左将军和孔明早就安排已定,哪怕没有曹军出动这档子事,也会启用这两人!现在摆出一副忽然想到的样子,未免有点……咳咳……
  心里这么想着,只见玄德公的眼光扫视过来,大家纷纷道:“好主意,好主意。士元先生和甘将军,都是深悉蜀地内情之人,他们恰巧在此,真是太好了。”
  “那么,先请士元先生来吧。”
  片刻之后,侍从上堂来报:“庞统已到。”
  刘备并不离席,只简单地道:“有请。”
  庞统入来。
  随着南郡落入囊中,短短数月间,玄德公的幕府愈发充实,不少原本效力于东吴的士人改换门庭,投入到玄德公麾下。玄德公对他们加以勉励,分别量才使用,授以适当的职务。
  而这批士人当中,有不少人都提到,此前周郎治理南郡时,实际处置郡中事务、为周郎谋主的,乃是功曹庞统。而庞统其人雅好人流、经学思谋,堪称荆楚之高俊。又有人叹息说,可惜庞统为周郎送丧至江左,想必将会得到吴侯的擢用,玄德公遂失一贤才。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6/73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