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鼎余烟(校对)第23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9/733

  “与此同时,也请主公传令狱官,千万不要随意苛待彼辈。这些人本不是敌人,就算其中有心怀不轨之辈,日后也可以徐徐处置,明正典刑,不要急于一时。”
  “那是自然。”
  “再请主公派人巡察成都和周边各地,除了必须的征用以外,勒令擅自侵占田宅庄园的将士完全退出。待到成都文武被释放以后,不能让这些冠族右姓有家难归,反生怨言。”
  “……好。”刘备略微犹豫,依然应是。
  稍许沉吟之后,他忍不住道:“如此一来,庞军师的计划就被完全推翻了。”
  在公安时,刘备和僚属们压根没有对益州文武的处置形成专门预案。当时众人都以为,欲夺取大州,难免要经历几番苦战。在这过程中,自然有归附,有敌对,有淘汰,有提拔。随着敌我的力量此消彼长,到了一定程度,刘备在益州的统治体系自然成型。
  谁也没想到,刘季玉在益州的统治脆弱不堪,荆州军取得益州如此轻易。正因为脆弱,包括刘璋本人在内的益州文武几乎没有任何折损,刘备便已经入驻了成都。这时候,“前朝文武”就成了一个大包袱。
  刘备不是第一次面临这种问题了,此前在徐州的时候他就吃过那些所谓地方强宗士族的大亏,并因此迎来此生最沉痛的一次失败。这时候庞统提出的建议立即打动了他。
  于是他制造了藉口,强行攻打成都。虽然守军士气低靡,根本没能组织有效的抵抗,可荆州军入城之后肆意攻劫,对城中文武进行了惨烈杀戮。
  按照庞统的想法,正要藉着军威,一举整肃成都,以强力手段清除旧有的益州冠族、右姓,同时大量提拔这数月来接近荆州、却屈居下僚之人如法正、李严等辈,并引入荆州士子,迅速填补诸多官职空缺。
  而诸葛亮的做法与庞统完全相反,俨然是要竭力维护益州土著的利益,甚至不惜让出已经取得的好处?
  “士元那边,我会和他好好谈谈,主公不必多虑。”诸葛亮向刘备颔首:“刘焉、刘璋一味信用东州士的殷鉴在前,我们要长久立足益州,终究不能只靠少许人凌驾于百万军民之上。须得赢取荆州人、东州人和益州土著的全面支持,必不可缺少某一部分。”
  刘备却不接话。
  诸葛亮带着几分催促的意思问道:“主公?”
  刘备敛眉低眼:“孔明,你说我近来行事苛酷,不合仁德道义,确有其事。这是我一时糊涂。请你放心,这种手段如非万不得已,不会再用。孔明是我师友,还望以后不要嫌弃我的愚鲁,继续提醒我,指点我。去荆州做地方官之类的言语,以后莫要再谈。”
  诸葛亮叹气:“主公言重了。扶助明主,伸大义于天下,本是我平生所愿。适才我言语狂悖无状,还请主公责罚。”
  “不,不。孔明所言出于赤诚,字字句句,都是金玉良言。我高兴还来不及,何来责罚。然则……”他诚恳地注视着诸葛亮:“我实在不明白,那些益州土著们值得你这般费心拯救么?”
  “主公的意思是?”
  刘备再度起身,沉声问道:“孔明,我们当日在新野时,曾讨论过天下局势。当时你也说过,如今这世道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这是纷乱的缘由。所以要平定天下,就得控抑豪强,扶助贫弱。”
  “没错。”
  “那么,眼下正是名正言顺削弱益州土著势力的时机。为何我们不能利用?难道我们以如此军威进入益州,竟还要受土著的挟制?难道我们夺取益州,竟是为了使那些重堂高阁、膏田满野的豪族欢欣喜悦?”
  雷远不禁愕然。
  诸葛亮忽然哈哈大笑。
  “孔明,你笑什么?”刘备皱眉问道。
  “主公,说到土著乡豪,近数年来我所见势力最雄强者,莫过于续之。主公果然如此憎恨此辈的话,难道此刻厅堂两侧竟然藏着数百刀斧手,只待您一声令下,就出来将续之砍成肉泥?”
第四百零三章
治理
  “不用数百,不用数百。”雷远连声苦笑:“以我的身手,大概甲士一人足以拿下。如果主公容我安排下后事,其实还可以更简单……”
  诸葛亮之所以带着雷远前来,是为了当着玄德公的面,说明不同意对刘璋、张鲁的处置方法,替雷远承担拒绝庞统提议的责任,以免这位荆州军的重将与军师中郎将产生芥蒂。
  然则没说几句,这君臣二人就彼此抱怨,雷远在座中观看,只觉得自己像是前世夹在情侣之间的电灯泡,简直尴尬极了。
  那般场合,他又不合突然告退,只得端坐不动,凝神屏息,恍如泥塑木胎。
  谁知忽然听到刘备提起对豪强的不满,而诸葛亮提议不妨先诛雷远……雷远开始觉得,贸然跟着诸葛亮前来就是个错误。这会儿,自己本应该在院外陪着自家岳父好好献殷勤才对。
  他这般自嘲,倒让厅堂中原本严肃的气氛大大缓解了。
  刘备本人也觉得有些局促。
  当着荆州首屈一指的强豪,谈什么削弱豪强势力,对素来城府深沉的刘备来说,算是罕见的失误。显然与诸葛亮的这番争执,对刘备来说也很辛苦,以至于言语竟失分寸。若非诸葛亮立即开个玩笑,只怕事后引起君臣生疑,再难恢复信赖。
  此时既然雷远自嘲身手寻常,刘备佯怒道:“续之,听说此前子龙颇曾传授你武艺,怎么就敌不得一名甲士?驰骋疆场的武人可断不能如此!返回荆州之前,你抽空再来,我亲自指点你几手!”
  雷远顺水推舟,起身欣喜拜道:“久闻主公擅长剑术、技击,若得蒙教诲,那可太好啦!”
  两人对答过了,雷远告辞。
  刘备想了想,说道:“续之还是留下吧。既已说到这个话题,不妨开诚布公。庐江雷氏如今是数得上的荆州强宗豪右,你在此地,有需要时也可以说说你的想法。哈哈,厅堂两侧实无刀斧手,只管畅所欲言。”
  “是,是。”
  “孔明,何以不能乘此机会铲除一批益州强宗,请说说你的意见。”
  诸葛亮起身:“诚如主公所言,我大汉立国四百年,豪强难治。近世以来,豪强兼并土地、培植势力、在地方上横行霸道,乃至胁迫州郡长吏,对抗朝廷。而小民身遭重重凌迫,由困窘而至苦难,由家徒四壁而至哀鸿遍野。由此看来,豪强肆意妄为,真乃大汉之顽疾也。”
  他瞥了眼继续苦笑的雷远,侃侃而谈道:“便如益州的情形。自刘焉、刘璋累世以来,蜀土人士,专权自恣,君臣之道,渐以陵替。然则,为何会如此?大汉不能治理豪强,是因为大汉不够强盛,不敌豪强的威力么?益州刘氏二牧不能治理豪强,是因为刘氏二牧惧怕豪强,不敢向他们动手么?”
  “那倒也不至于。”
  “以我看来,之所以豪强横行,无关朝廷的力量,更无关当政者的胆量,只是因为法令不全、执法无威,又习惯了以恩宠来满足豪强的贪欲罢了。可惜,宠之以位,位极则贱;顺之以恩,恩竭则慢,到最后,徒然养出一批满眼私利的蠹虫。”
  刘备叹道:“既如此,不是更该尽快将之铲除?”
  “请以荆州为例。荆州也有强宗豪右,主公的幕府之中,马氏、向氏、习氏、黄氏等等,据都是根深蒂固的大族,何以主公用他们为官员、为军将,从没有想过要将他们铲除?如续之所在的庐江雷氏,领数万徒附,数千部曲,田土横跨数县,何以主公还待续之如子侄,委之以方面重任?皆因荆州治政,以规矩为度,以律法为比。立法令者以废私也,法令既行,自然私道即废。”
  “这般说来,有些道理!”刘备忽然流露出回忆的神色:“还记得两年前,续之从江淮千里来投,我去沔口迎接。当晚与续之同榻而眠,商议国事。续之便曾问我,如何看待豪族大姓。我说,这是百年的弊政,非一朝一夕所能治理,只要豪族稍加收敛,不越过左将军府划定的界限,双方便可以相忍为国。以后若果真能平定乱世,相信朝廷也不会容不下几家宗族。”
  雷远拱手道:“当时主公确如此言语。实际上近年以来,主公对我庐江雷氏的宽容厚待,已超所望。”
  “那些都是正常的封赏酬功,续之不必放在心上。”刘备摆了摆手,忽然笑了起来:“当时我想得很明白,如今新得益州,恃强兵而气盛,一时竟忘了。”
  是确实忘了,还是有别的缘故?恐怕此言当不得真。雷远只微笑颔首。
  诸葛亮沉声道:“先贤有言曰,巧匠目意中绳,然必先以规矩为度;上智捷举中事,必以先王之法为比。故以法治国,举措而已矣。益州的土著豪强之前如何作为,我们不必追究。只需从今往后,威之以法,限之以爵,恩威并施,上下有节,就能限制益州土著豪强,铲除其中为非作歹之流。我们进而还可在荆益两州之间,形成士人的广泛流动。到那时候,主公高踞于上,执中两用,自然可以无往而不利了。”
  刘备前后又想了想。
  无论如何,新的益州,总会有新的秩序。但具体怎么来达到目的,方法确实不止庞士元所提出的那一种。刘备觉得,诸葛亮的做法不似庞统那般干脆利落,见效也不那么快。但如果细细权衡,如此行事似乎更加周全,较少反噬。至于过程中的繁琐复杂之处,既然交给诸葛亮来办,那本来也不用自己操心。
  他终是个有决断的人,当下拍板:“那便这么办吧。我会陆续将那些被抓捕的豪强士族释放出来,扣押了这几日,也该让他们稍许明白局势,莫要再胡乱行事了。之后法律的申明,秩序的恢复,须得劳烦孔明。”
  说到这里,他忽然皱眉:“只是,庞军师那边……”
  “我会和士元仔细商议,拟订周全的方案。”
  “好。”
  当下诸葛亮和雷远告辞出来。
  两人一路步行到益州牧府邸的正门,雷远再度拜见赵云。诸葛亮则在一旁打趣几句。因为正当值,赵云便让雷远先去召集部曲,当晚不要宿在官舍,直接到赵云家中休息。
  刚说到这里,忽然有人大步迈入府门。此人褒衣博带,约莫三十许,身材不高,脸颊削瘦,两只眼睛明显地凸起,带着点血丝,给人一种精力旺盛到亢奋过度的感觉。正是庞统来了。
  雷远立即止住攀谈。
  庞统隔着段距离看见诸葛亮和雷远,似乎愣了一下,随即面带笑容地端起双手,平平作了一揖。但雷远总觉得,庞统的状态与在荆州时大不相同,那双眼睛里带着股特别的狠劲,像是刀刃一样的冷。
第四百零四章
争执
  成都的城市格局不同寻常,由紧贴在一处的大城、少城和外侧的锦官城、车官城四座城池合并而成。益州牧的府邸在大城,蜀郡治所则在少城。
  由于大城还容纳了包括大量官署和校场、军营、粮仓等设施,相对少城面积更大,而人流往来反而少些。更不消说此番经过战事,城中一片萧条。
  此刻益州牧府邸的正门外侧,方圆数百步的广场上除了持戟卫护的甲士以外,绝无行人车马。于是诸葛亮和庞统各自带着扈从们在宽阔道路上的对峙情形,就特别醒目。
  确实是对峙没错。虽说双方的扈从们彼此很熟悉,互相还亲切地挥手示意,诸葛亮和庞统也都面带微笑,但那毫无疑问就是对峙。
  雷远实在不想再掺和这些,待要离开,又觉得不作道别,大是失礼。正在左右逡巡的时候,赵云在台阶上向他招手。于是雷远带着李贞匆匆退回高台,站到赵云身边。
  “两位军师这是在做甚……这是怎么回事?”赵云皱眉问道。
  雷远一时不知该如何作答。
  而十余级台阶之外,庞统瞥了眼退开的雷远,向诸葛亮问候道:“孔明和续之一起来了?一路上想必赶路辛苦。”
  “尚好。有些事情要与主公商议,所以来得急了些。好在这会儿都安排定了。”诸葛亮微笑着拍了拍身上的灰土:“这就先回馆舍洗沐更衣,一会儿再来寻士元。”
  “何必去馆舍……”庞统殷勤地道:“如今,这成都城里空置的宅邸院落极多,我早已经为两位各自准备了宅第,连带着仆婢、下人都是现成的。续之,我这就遣人领你去宅第歇息。至于孔明,劳烦稍等片刻可好?一会儿我亲自为你领路……给你的宅院特意挑过,小而安静,你必定喜爱。”
  诸葛亮摇了摇头:“士元,我还是去馆舍吧。”
  “孔明,莫非有什么……”
  “不瞒士元,适才已与主公商定,要将那些羁押的成都文武陆续放出,他们的田宅、财物,俱都发还。”诸葛亮缓缓道:“如此一来,只怕我纵然去了那宅第,也住不了几日。还是先往馆舍安顿为好。”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9/73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