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鼎余烟(校对)第25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58/733

  他们已经理所当然到了极处,理直气壮到了极处,以至于雷远正正经经拿着他们的罪行出来惩处,文布竟然会想不通!
  此等荒唐场景,让雷远怒极反笑。
  “为何如此?文族长竟能问出这样的话来,施以斧钺之诛真是不冤了。”
  他将文书交还给李贞,吩咐道:“含章,把这些人都带出去,当着百姓们的面,明正典刑。文布、文硕等几位,用最高的杆子挂他们的首级,以示尊重。”
  既然想不通,就别想了,雷远不认为自己有必要去做什么解释。本来就不是一路人,就算解释,他们也接受不了的。
  李贞应声行动,指挥着部属们将文布等人拖出坞壁以外。
  这情形使得文布伪装出的镇定外表迅速剥落了,他开始哭喊,开始求饶,甚至开始语无伦次地提出了他自己以为的那个凭藉:“雷远你不要胡来!你知不知道是谁在支持我们?你这个毫无根基的边鄙土蛮,也敢和糜中郎、麋太守对抗吗?你担得起吗?”
  文布的高喊声渐渐远去,绕过某处墙头,离开雷远的视线以后,又继续向外传播。雷远皱了皱眉,对另一名扈从说:“让他住嘴!”
  扈从应命疾奔而出,而文布的喊声忽然中止。
  “文四!”雷远又唤道。
  文四疾步来到:“将军,小人在。”
  雷远睨视着他,沉声问道:“你姓文,你部下中也有人姓文。对我的处置,你有什么意见么?”
  文四沉吟片刻,低声道:“我和我的部下们虽然姓文,却没有文布、文硕这样的亲戚。他们既然为了一己私利践踏国法,日后或许也会因为一己私利背叛主君。这样的人,理当严惩!”
  “嘿!”雷远感叹一声。
  这个从军数十年,却始终辗转在底层军职的老卒,在这时候爆发出了一辈子的智慧。提出的理由实在漂亮,雷远一时都想不到如此妥善。
  文氏、邓氏之流未来会否背反主君,谁也不晓得。或许以玄德公对待部属的仁厚,能够收拢其心,亦未可知也。但眼下雷远需要这么给他们定性,文四也需要一个理直气壮倒戈相向的理由,那就这么确定了。
  “你的那些部下和亲近同袍,姓文的有多少人呢?他们的想法又怎么样?”
  “有十五人!他们都和我一样,坚决忠于将军!”
  “那就将这十五人……还有陈德的部下们,暂时都留在此地。由你担任秭归县的县尉,而将士们分别出任县兵的各级军职,以充实你的力量。你记住,有罪的是人,而非文氏宗族。所以今日处置完罪人以后,秭归县的一切都要恢复如常。文氏宗族的事务,你先承担起来。可能做到么?”
  文四欣喜若狂,跪地咚咚叩首:“将军放心!我定然做到!我……我们……愿为将军效死力!”
  “嗯,尽力去做,万一事有不谐,有我为你撑腰!”
  “是!是!”文四又是欣喜,又是激动,忽然哭了起来。
  秭归文氏是南阳文氏从前汉时迁至秭归的分支,虽然远非钟鸣鼎食之家,却也出过二千石的。这样的宗族,用文四这么一个老兵去管治,有些轻率,恐怕难免会生出许多事端。
  但雷远要的就是事端。
  须知,此等豪强大姓在当地自有其根基底蕴,在基层,他们掌控的宗族乡里数量可以和朝廷在籍百姓数量相比,政令不入,仿佛割据;在县中,他们又密不透风地担任各级县、乡的佐贰官,乃至亭长、三老。
  雷远固然可以凭借处置案件的名义将他们一扫而空,但他又能用谁来弥补上这个空缺呢?此前他在郡中,试图招揽荆襄一带的士人来充实自己的僚属,进而越过本地乡豪,组成如臂使指的郡府。但结果却是郭辅杀人、向朗包庇。
  所以这一次,雷远决定要换个办法。
  他让文四来暂时管控秭归文氏,定然会引发宗族中许多人的不满,进而产生波及整个宗族的动荡。这样的动荡,或者使这个宗族四分五裂,或者生出郡府进一步插手的事端,无论怎么样,都是雷远所乐见的。
  而文四作为颇有见识的老卒,想来明白这个任务对他本人、对他的亲近家人代表了什么。以他为首的回乡士卒们,必然不惮用最激烈的手段来维护自身的利益。那样的话,雷远高居郡府,就愈发的进退自如。
  总之,对宜都郡豪强的打压就要开始了,这场整肃不会止于秭归一地。能够影响到郡县各地的大豪强,在宜都范围内只要有庐江雷氏这一家就够了。其它所有的大姓豪右,都得老老实实,按照雷远划定的界限行事。
  这样的打压难免会引起反弹,但雷远决心凭借军人的力量去填补地方,如果不够,那就下放更多的军人。这些在战场上结成袍泽情谊的军人只要数量够多,就足以与地方土豪相抗衡!
  对地方上的处置方法大概如此。至于荆州州府,江陵城那边……
  雷远揪了揪这几天留出来的短髭,有些奇怪。
  话说,出了这么大的事,麋氏的反应好像不够快啊?麋中郎远在成都,倒也算了;那位麋太守,在做什么呢?
第四百三十四章
缘故
  说起来,文布的消息还是迟了点,只知道麋竺是左将军从事中郎,却不晓得玄德公已经拜他为安汉将军,班在诸葛亮、庞统之右。以后称呼麋竺,当唤作麋安汉才行,这称号可足够威武霸气。
  至于麋芳。雷远见过麋芳一次,是在去年冬季响应玄德公召见,前往江陵纪南城的时候,记得当时麋芳将诸多重臣的儿女们照顾得很好,他本人不像是玄德公的臣下,而更像是家庭成员,像个孩子王。能做到这一点,此人至少心思玲珑、性格也和善,而且得到玄德公和元从们的一致信赖。
  雷远投入玄德公麾下的时间到底短了些,而且大部分时间都在地方上自主行事,少与公安、或江陵的衮衮诸公联系。除了那一次见面以外,便与麋氏没有往来。印象中,荆州的几次重要军事会议,都没见到过麋竺、麋芳的身影,较之于关张等将,他们更像是玄德公的私臣,而非军政两途的肱股。
  但这种私臣恰恰是最难应付的。无论他们做错了多少事,要去追究、惩处,最后总会落到与主君的情份上,而这情份偏偏难以动摇。
  便如麋氏这般。麋氏之长麋竺,乃东海郡朐县人。其家祖世货殖,历代凭着经商致富,至僮客万人,赀产钜亿。麋竺本人成为徐州赫赫有名的大豪强,后被徐州牧陶谦辟为别驾从事。
  这是很不容易的,当代重农抑商,商人再怎么豪富,政治地位却低。麋竺能以商人的身份在徐州众世家里脱颖而出,将本州屈指可数的豪强和屈指可数的大吏兼于一身,其背后所蕴含的眼光绝非凡俗。
  这样一位坐拥强大地方势力的人物却义无反顾地看中了当时如飘萍无据的玄德公。
  兴平元年时,麋竺奉陶谦遗命,迎玄德公入主徐州。这是玄德公得以列身为天下诸侯的关键飞跃。
  建安元年时,玄德公为吕布所败,引少量残兵屯驻海西,局面困匮,麋竺将妹妹嫁给玄德公,以此为由,馈赠奴客两千和大量的金银货币以助军资。这是玄德公在惨痛失败后赖以复起的基础。
  后来曹公曾表麋竺领嬴郡太守,麋芳为彭城相,二人皆去官不就,宁愿背井离乡,随玄德公周旋南北。这是拒绝唾手可得的荣华富贵,历经磨难不离不弃。
  玄德公自剿黄巾起兵,几近三十年的辗转过程中,能像麋竺、麋芳兄弟这样竭力襄助而又誓死追随的,能有几人?便是骨肉至亲也不过如此,玄德公还能要求他们什么?
  此等结于患难的情份,最是难得。以玄德公的仁厚,授麋竺、麋芳以高官显职,确实理所应当。
  另一方面,这不仅是玄德公给麋氏兄弟的交代,也是对所有臣子的交代:昔日颠沛流离时追随的老兄弟,我一个都没有忘记,全都委以尊位,日后若有更进一步的时候,今日追随我的文武群臣,我也不会忘记,也必定不会少了你们的荣华富贵!
  由此看来,麋氏俨然成了玄德公麾下旗帜性的人物。他们一天在位,一天享受富贵,便代表着玄德公的承诺一天不变。只要他们自己不胡乱作死,这面旗帜就可以永远地打下去。
  “问题是,既然身蒙容宠到了这种程度,麋氏为什么还要冒大不韪以取暴利?难道他们缺这点钱财么?”
  这个问题是马忠在问。
  雷远在秭归的事情结束以后,立刻启程赶往夷陵。会合了马忠、邓铜、贺松等人。
  按照原本的计划,雷远渡江往夷道一行,或者一日,或者两日,便能折返夷陵,然后前往拜见驻在江陵的荡寇将军关羽。之前给关羽的行文上,也是这么规划行程的。
  谁知众人连等了四五日,不见雷远踪影。正在惶惑间,夷道那边传来消息说,发生了郡府官吏与地方豪族勾结不法的案件,雷将军火急赶去处置了,并另外发信向江陵解释。
  最终雷远风尘仆仆赶到夷陵,已经是十日以后。算来再怎么纵骑兼程,赶到江陵怎也得两天。
  关羽正率部与曹军对峙,江陵以北,都是战区。如果非要上纲上线,雷远单方面延误了与关羽的会面,可算得“失期”。
  雷远入蜀后,邓铜、贺松二人负责维持宜都郡的军事防御,日常与荆州军人的往来渐多,颇曾听说关将军性格自负凌人。于是便有些担心雷远此举引起关羽不快。
  他们倒不至于畏惧关羽。只是,两人虽然已经脱离了雷氏部曲的身份,而拥有自家部曲、庄园,但雷远仍是他们的“故主”,而他们则是“故吏”,彼此保留着牢固的臣属关系。大体来说,与雷远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于是两人便格外加紧地催促雷远,甚至早早准备好了马匹、行李和一应所需,没给雷远留下在夷陵休息的时间,直接就出发往江陵去。
  当天一行人急赶了百余里。算了算脚程,没法在天黑前赶到枝江,于是便在半路上一个废弃的亭舍休息。
  雷远连日赶路疲累得狠了,简单吃了点东西就酣然入眠,直到深夜才醒。这时候亭舍里的窗棂被夜风吹得格楞楞地响,使他难以再度入眠,想到秭归的事情与麋氏相关,保不准之后还会有什么波折,他一时更睡不着了。
  他披衣出外时,看见篝火犹燃,马忠依靠在篝火旁,有一搭没一搭地往火堆里扔着切成小段的枯柴。
  “德信为何不去休息?”雷远随口问道。
  马忠起身道:“将军,我正在想麋氏的态度。”
  “哦?”雷远信步过去,在篝火旁坐下,拢了拢衣袍:“可有所得?我在此洗耳恭听。”
  马忠是奋威将军长史,雷远有事,从不瞒他。在一众僚属当中,马忠的年纪与雷远接近,平日里与雷远谈话轻松而少约束,往往能提出重要的建议。虽说他是个益州人,来到荆州前后才半个月,连荆州大吏们的名号、背景都未必熟悉,但雷远相信以马忠的明智,既然如此深思,必有其缘故。
  “麋氏与文氏勾连,利用文氏在宜都的冶铁、采炭的能力制造军械,私下贩卖,谋取暴利。这件事情如果深挖下去,恐怕还有其它牵连,暂且不论。”
  马忠看着跃动的火光,慢慢地道:“以我这几日里探听到的情况,麋氏随玄德公来荆州多年,似乎一向满足于亲厚近臣的地位,并不谋求其它。而玄德公入益州之后,给予麋氏的地位和权势更甚往日,远超同侪。那我就想不明白了,为什么麋芳会在这时候做出这么激进大胆的事?他图的是什么?”
第四百三十五章
头绪
  雷远张了张嘴,忽然觉得,不知该怎么回答。
  数十年的乱世纷争下来,大汉朝廷原本存留在各州郡武库的老底子,或者战损,或者保养不善而锈蚀,大体而言已经被消耗殆尽了。所以近年来但凡稍有施政能力的诸侯,都在冶铁上头狠下功夫,不如此,不足以满足愈来愈正规、愈来愈庞大的军队需要。
  即便如此,与需求相比,产出仍然长期供不应求。一把刀剑轻易就能卖到数百钱,稍精良的数千钱也常见。
  因而通过贩卖夷道城冶铁场的军械,能够获取的利益极高,按照冶铁场中所获账册记载,过去的三个月里,由夷道暗中运往江陵的武器共有四千多件。由此带来的收益,果然能让秭归文氏这样的宗族利欲熏心、不顾一切。
  但这样的数字,何以能打动麋氏?
  玄德公的事业正在扶摇之上的时候,果然大业得成,以麋氏与玄德公的亲密关系,必是地位最高的那批勋贵之一。何况麋氏本身是徐州豪商,家赀数以亿万计。百万甚至数百万钱的利益如何会放在麋氏的眼里?
  他们不可能,也没必要贪图钱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58/73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