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鼎余烟(校对)第2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8/733

  这支曹军排成了极长的队列,沿着狭窄山道行进,粗略估计,大约有两百人。他们全数都是不着甲胄的轻兵,因而奔行时步履轻捷,几乎没有扬起尘土。但雷远看得出,他们的步伐散乱不齐,缺乏军队行进所特有的节奏感,人与人的间隔也或长或短。他们已经非常疲惫了。
  这是必然的。曹军需要排除横栏在山道上的巨木,所以出发的时间比雷远等人要晚许多。能够这么快地赶到这里,证明他们根本没有休息,完全是凭着对胜利的渴望倍道疾驰。或许在曹军看来,贼寇们既然主动撤退,那就必已丧胆;而樊氏兄弟的诱敌也起到了明显的作用。
  很好。当敌人最后再狂奔两里山道,来到眼前的时候,就是将之击溃的最佳时机。沿途的两处隐蔽所在,各已布置了数十名身披重甲的战士,他们将会把曹军切成三段,令之首尾难顾,进退两难;然后与返身杀回的本队配合,用最凶猛的白刃格斗予曹军以沉重的杀伤!
  雷远深深吸气,手掌覆上了刀柄,慢慢握紧。
  然而曹军的脚步忽然停止。
  就在距离雷远等人不到一里的地方,他们停止了前进。
  雷远缩回枯树之后,满头的热汗忽然流淌下来。他的心脏狂跳不已,像是快要承担不了骤然增加的忧虑:为什么?为什么曹军会停止前进?他们发现我们的部署了吗?
  不可能,不可能。雷远向前,向后张望。绵延的山道一如平常般寂静,所有的将士都隐蔽得非常好,没有任何纰漏。往高处看,甚至还有山间的鸟类盘旋着,将要慢慢降落下来。显然,寂静的山道已经使得鸟类消除了戒心,准备回巢了。
  可是……可是……连鸟都不担心,人为什么突然如此谨慎?雷远在心中大骂。从枝干的缝隙间向后方望去,他甚至看到曹军的军官伸手挥舞着,将原本散乱的队列慢慢收拢。他突然想到,如果曹军不上当,那该怎么办?全队继续潜藏是不成的,曹军还会有大队人马跟进,自己这几百人留在原地,无异于等死。那现在撤退吗?撤退,然后在曹军的追击下退进台地,以败兵的身份托庇于后方的那些居心叵测的“战友”?
  雷远突然发觉,自己的计划甚至尚未展开就要胎死腹中了,而面临的局势将会更加恶劣。究竟是哪里出了纰漏?他思前想后,却怎么都不得其解。由于太过紧张,他甚至能感觉到,自己额角的血管猛烈的搏动起来,发出咚咚的声响。这声响几乎压过了山风的呼啸,就像鼓点那样响个不停。
  王延忽然急问左右:“樊宏樊丰他们几个呢?”
  身边人都是一愣:“没注意,估计是在哪里找了个犄角旮旯,躲起来了?”
  “混蛋!”雷远也明白了过来,他低声骂道:“一直逃亡在前方不远处的杂兵突然消失无踪了,整条山道上鸦雀无声,换作你是敌方的将校,难道不会怀疑吗!这两个混蛋,作戏不作全套!做事不动脑子!”
  他看看身边,这时候王延是重要的参谋,不能动的,好在傅恩等人俱在。于是他压低了嗓音唤道:“傅恩!”
  “在!”
  “你去通知丁立,让他立即带几个人往山道后方急走,务必要吸引曹军注意;若曹军追击,则小心折回出发之处。去吧!”
  “是!”傅恩接令便走。
  片刻之后,后方山道中一阵嘈杂之声大作,数十人惊呼乱喊着,疯狂奔走亡命,甚至沿途丢盔弃甲,丑态百出。雷远甚至看到丁立也在其中蹦跳,还把一柄寰首刀扔到山谷中去了,再细看几眼,发现他就连惊恐失措的表情都学了个十足十。
  “这也太像了。丁曲长实在是……”王延忍不住扶着额头,苦笑起来。
  “实在是个罕见的聪明人。”雷远赞了句,回身再往曹军方向眺望。只见曹军士卒立刻就发现了前方逃窜的人们,他们中有人指划着方向,大声叫嚷着;也更多人立即起步,再次追逐向前。原本静止的队列,就像是闻到血腥气的狼群那样,猛然躁动起来,瞬间就恢复了全速追击的状态!
  山谷中的风,刮得越来越猛了,吹动雷远的额角鬓发,就像冰冷的刀锋贴面而过,生出渗人的凉意。雷远长长舒了一口气,再度握紧了刀柄。所有人寄予厚望的这场伏击,几乎因为一个小小的疏忽而失败,今后,这会成为雷远长久牢记的教训。所幸,这个疏忽得到了及时弥补,眼前这支曹军终究难逃败亡的命运。
  这支曹军有长途奔袭的体魄,有锲而不舍的韧劲,还有谨慎小心的观察力,无疑是真正的精锐。这很好,今日就取他们的脑袋,来为兄长陪葬!
第四十五章
反击(下)
  曹军宛如一条饥渴的长蛇,沿着山道迅速迫近。或许是因为将士们的体力有高下,这条长蛇拉得越来越长,蛇头直逼雷远所在,蛇尾却还甩得很远。
  两里地转瞬即至。由于山道角度变化,处在最前方的几名曹兵,看见了倚靠在老树之侧从容凝望着的雷远。大概长时间的奔走使这些士卒失去了应有的判断力,他们竟然大喜过望,喘着粗气彼此说:“看!那人显然就是贼首,我们斩其首级,可获头功!”
  眼前这个贼首竟然不逃,看来已经吓傻了,这个功劳似乎很容易拿到的样子嘛。曹兵们原本因为力竭而沉重的步伐,因为这个发现而猛地加快了。
  一名面上带着刀疤,身材异常壮硕的曹兵什长手持长刀冲在最前方,将其他人至少甩开丈许。此人显然是曹军中战斗经验极其丰富的中坚,所谓百战劫余之士也。哪怕急速奔行时,他的脚步和上身动作仍然保持着便于攻守的特定架子,而双肩的肌肉更是明显贲起,毫无疑问,当他奔走到雷远身前的时候,必将发出威力巨大的斩击。
  王延肩膀一动,想要前出几步拦截。却被雷远毫不犹豫地制止:“不必,我来!”
  站在雷远身后的李贞本已搭箭上弦,听得雷远吩咐,便也退后半步。
  雷远站直身体,取出背负的长弓,搭上长箭,运足力气拉成满月形状,瞄准那敌人的胸膛一箭射了过去。箭矢破风,发出锐利的啸叫,箭簇的一点寒芒瞬息越过数十步的距离。
  可那曹军什长反应快极,稍侧身就闪过了一箭,脚步甚至不曾稍有停歇。这分明是打算在最短时间内接近,不给雷远仔细瞄准的时间。当他的视线和雷远的视线交汇时,那两眼中放射出的凶狠光芒,令雷远忽然生出在野外被猛兽注视的感觉。
  雷远探手又取出一支箭,神情平淡地再次瞄准。
  而曹军什长快步逼近,两人间的距离迅速缩短,从六十步,到五十步,到四十步。
  箭矢破风的厉啸再起!
  距离如此之近,常人几乎已经无法做出反应。
  但那曹军什长的身手之高强,竟然与某些横行沙场的大将都相去不远,他的战斗经验和决断更是敏锐到超乎想象。就在雷远手指将离未离弓弦的那一刹那,他已经本能判断出了这一箭的指向。下个刹那,他双足奋力踏地前扑,雷远射出的长箭射穿了他的发髻,贯入他身后另一名曹兵的小腹。
  小腹中箭的曹兵大声惨呼,跪倒在地。其余曹兵们毫不犹豫地越过他,甚至踏过他淌血倒匍的躯体,继续向前冲刺。而那曹军什长顺着前扑的势头在山道上翻滚一圈,当他再度起身的时候,距离雷远已经不足二十步。
  这种距离,对于武技精熟的战士来说,已经是触手可及,足以白刃相搏的距离。更不消说两人之间全无阻碍。
  曹军什长连续跨步向前,他咧开嘴,深深吸气,双手握持刀柄,将之高举过头。过去数十场,甚至更多的沙场决死,给他带来了绝对的信心。他在心中大吼着,这一刀,就要把眼前的小贼砍成两段!
  雷远身边的亲卫们一齐惊呼。
  而雷远站在原地,半步不退。全神贯注的他甚至没有多眨一下眼。不知何时,他已经再度搭箭上弦,瞄准了越来越近的庞大躯体。下个刹那,弓弦从弯曲到崩直,发出清脆的弹响,一抹耀眼的银线随之划破空间,深深地贯入曹军什长的咽喉。
  细而尖锐的箭簇刺透肌肉,撕裂血管,击碎骨骼,夺走生命。曹军什长瞬间死亡,他的动作在空中变形,姿态变得僵硬。随着躯体重重撞击地面,大股怒血喷溅,四处挥洒。
  雷远低下头,看着浓稠的血液漫溢,在碎石和沙砾之间流淌着,几乎要触及他的靴子。往日里,雷远很不喜欢这种鲜血横流的场景,但此时此刻,他心里竟有些微微的兴奋。
  他锵然拔出长刀,踏着血,迈步向前。
  王延紧随在雷远的身边。对于这位征战半生的老兵来说,厮杀和死亡早已经司空见惯了。但雷远的表现,仍然深深地震撼了他。
  并不是说雷远的箭术多么高明,百步穿杨的神射手王延也不是没有见过,雷远与彼辈相比,差得很远很远。可他极少见到在战场上如此从容不迫的人,更极少见到这种坚信一切都在掌控之中的、淡然的态度。这种态度,通常都是那些真正吃透了兵法精髓的名将,经过无数次胜利才锤炼出来的!
  王延感觉到了,某件事、某些事的发生打开了雷远身上被长久封印着的阀门,释放出了某种深沉而强大的东西。
  王延打过无数的仗,仔细算来,其中败仗居多。许多次的失败,都是因为某位善战的首领身亡,然后部属们就哄堂大溃。无论官兵、贼寇、地方豪霸的部曲,都是这个德性,鲜有例外。他本以为,雷脩战死以后,雷氏部曲们也会崩溃,就像他过去无数次见过的那样。可让人没想到的是:因为小郎君出乎意料的表现,局面没有往那个方向发展,原本深陷败局中的部曲们,甚至还能发动一场伏击来争取胜利!
  真不愧是我的主君,不愧是宗主的儿子!虽然敌人的锋刃就在眼前,王延却感觉到骄傲由衷而发,充斥在自己的胸臆之中。下个瞬间,这名年老的武人拔刀出鞘,厉声喊道:“跟随小郎君!杀!”
  随着他的呼号,整条狭窄的山道上杀声大作。埋伏在各处的将士们蜂拥而出,与曹兵猛烈碰撞到了一起。
  天柱山奇崛险峻,山道斗折蛇行,二十余里路途中,虽然较开阔的台地唯有一处,其它裂隙、洞穴、深壑、小谷之类却数量极多,足以隐藏少量兵力。郭竟和邓铜,便各领数十名勇士潜伏于某处。战斗一旦开始,这两队就涌上山道,将形似长蛇的曹军队列猛地截作三段。
  战场太过狭小,所有人密密麻麻地挤作一团,直接进入到激烈的近身格斗阶段。双方都没法结阵或者退避,唯有第一时间把身边的对手杀死。
  在骇人的喊杀声中,无数刀枪戳刺着,挥砍着;有时命中目标,有时落空,有时剧烈碰撞甚至折断。握持武器的人们也顾不上施展什么特别的技巧,每个人身边,都是密集的枪林和刀影,都是此起彼伏的惨叫声和金铁交鸣,这时候能够依靠的,只有更有力的斩杀、更快的斩杀。
  郭竟双手挥刀横劈,斩断一根枪杆,在身前曹兵的胸前划出道可见白骨的惨烈伤口。那曹兵痛呼着踉跄后退,没注意踏在山道的边缘,于是脚下打滑,猛地倒栽进深谷去了。
  这凶狠的一刀立刻引起了敌人的注意。郭竟还没有收回长刀,另一名曹兵揉身直进,手持长枪向郭竟直刺;还有一人从侧边掩来,用盾牌遮护着身形,舞刀威胁郭竟的下盘。
  郭竟冷笑一声,后退半步,随即左手扶着刀脊,用力向外拨打。刀枪碰撞,俱都一震,郭竟再次后退半步,而那长枪被震的高高甩起,几乎直立,持枪的曹兵双手高举,空门大露。郭竟的一名部下趁机冲了过来,一刀搠进了他的小腹,刀尖从背后直透出来。
  在郭竟退后的时候,恰逢持刀的曹兵贴地挥斩,这一刀来得猛烈,锐利的锋刃沿着郭竟的大腿前侧划过,割破了他的甲衣下摆,带出一溜血珠。
  郭竟只觉得裆下发凉,不禁惊怒交加地低吼一声,往那持刀曹兵猛扑过去。那曹兵挥刀来迎,双方的两把缳首刀攻守变幻,叮叮当当地快速碰撞了好几下,迸出连串火星。
  高强度的剧烈对抗后,双方都感觉气喘不过来;于是在下一次刀刃撞击的时候,两人不约而同地用力往外推挤,借这力量撤开了一段距离。
  两人恶狠狠地互相瞪视着,都不愿意接受这个平分秋色的结果。但他们的战场经验让他们知道,身边还有各种各样的厮杀旋起旋灭,这个环境不可能让他们专心致志地对抗下去。下个瞬间,郭竟便卷入到与另一名曹军士卒的战斗,而那持刀曹兵的身影闪了闪,也消失在密集的人群中了。
  郭竟、邓铜等人几乎个个都披着铁甲或皮甲,本身也是淮南群豪数万部曲徒附中精选出的好手;但具体到每一个普通的战士,他们的战斗经验和战斗意志,还是略微逊色于对面的曹军。这是地方豪霸与曹公的差距决定的,横行江淮的所谓勇士,终究不能与征战天下的雄师劲旅相比。
  好在郭竟和邓铜的部下们以逸待劳,突然袭击,最大程度地限制了曹军在个人武力方面的优势。
  战斗稍微延续,曹军士卒们就感觉到长途奔走引起的疲惫。而战斗越紧张,这种疲惫就越是影响他们的表现。山道上下,到处可以听到曹兵们此起彼伏的粗重喘息声;他们在发力动作时的吼声,也渐渐带上了力竭的意味。然而在这样的狭小战场里没办法游走拖延,他们只能继续坚持着,面对面的搏战。
  如果有人站在山道外侧的空中观看这场战斗,便可以发现,曹军所控制的山道一点点的被压缩。
  他们被截作三段的队列中,后队虽然拼命向前,却怎么也无法突破郭竟所部的阻击;前、中两段仍然在顽强抵抗,但已经聚拢成团状,腾挪的空间越来越小了。到了这时候,双方的将士开始频繁地倒地,战斗越来越激烈。
第四十六章
得失
  “这一场,我们胜了!”贺松握紧双拳,喃喃道。
  雷远微微点头,嗯了一声。
  与王延一起冲锋没几步,雷远就被亲卫们簇拥到了较后方。他本人也知道自己绝非那种斩将搴旗的勇将,论白刃格斗的技能,只怕未必及得上身边这几名亲卫们,贸然深入到最前线,那和送死没啥区别。于是当亲卫们拥上来的时候,他呐喊了几声冲杀口号,便顺水推舟地避往某个山道边的岩崖凹陷处。
  当王延等人与曹军血腥搏杀的时候,他已经退回初时倚靠着的老树之侧,看着前方山道上密密麻麻的人群挤在一起,像野兽般咆哮着、撕咬着,用爪牙粉碎敌人的身体,挥洒鲜血。
  雷远目不转睛地看着这个场景。在他过去的人生中,原本少有这样的经历,但这些日子却已经几次身处战场了。如果没有什么特殊的情况,他今后的生活也将会与鲜血和杀戮密不可分。
  这也不错,雷远觉得自己越来越适应战场的环境了,这种紧张的气氛甚至让他承受着强大压力的内心深处,隐约生出一丝愉悦来。
  在这种愉悦心情的鼓励下,雷远慢慢地盘算着之后将要开展的行动。或许反复的权衡和猜测消耗了太多的精力,使他渐渐有些头疼。他额角的血管微微跳动,额头有些发烫,心脏剧烈跳动着,以至于耳膜边竟然能听到“咚咚”的声响。
  这并非紧张,也不是慌乱,他将影响局势发展的每个细节拿出来一件件、一桩桩地揣摩,感觉到越来越多的困难,但这反而更加令他跃跃欲试。
  他非常清楚,眼前这场战斗会是一系列冒险的开始,从现在开始,每一步都不能踏错。
  这时候,负责在前方迎敌的是邓铜、郭竟和王延三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8/73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