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鼎余烟(校对)第29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90/733


第四百八十五章
意旨
  鲁肃没有多留,大致与雷远交待清楚,便即告辞。
  而雷远难得的休憩就此结束,次日便启程回夷道。
  既然玄德公和吴侯已有大致决定,此行就是必然的。然而身为执行任务的人,雷远自然要想得多些,准备得充分些。回程的时候,他反反复复地盘算此行的安危得失,一到夷道城,就请了几名部下、僚属来共同讨论。
  因为此事只在孙刘两家的往来尺牍周旋,玄德公还没有正式行文发令,故而雷远召集讨论的,只是几个亲近部下,商议的地点不在议事厅,而在府邸里的一个小花园。
  他将鲁肃所说的情况大概说了说,随即问道:“按鲁子敬的说法,我将要去江东一行,再转至淮南。诸位怎么看此事?”
  园中静了一静,部属们各自揣度。
  周虎先皱眉道:“宗主,是否可以不去?就说蜀中回来后士马疲惫,不堪劳苦;或者立即带一队人往五溪深处去,到时候我们出面,推说您来不及领兵折返,也就罢了。”
  丁奉不经意道:“玄德公既然已有决定,岂能推卸?何况部曲将士们许多都是淮南人,他们也难得有机会回家乡看看……”
  “荒唐!荒唐!”周虎斥责:“这是让你回乡炫耀的机会吗?你们也不想想,宗主和江东的关系怎么样!”
  周虎的性子有点软,素来不与武人们冲突,这么说话,已经很不客气。
  丁奉脸色一变,立即住嘴。
  在场每个人都明白,雷远和江东的关系,自然是差极了。
  雷远自掌握庐江雷氏一来,做的每件事,几乎都在踩着江东的脸。他先是扭转了宗族长期以来依附江东的局面,甩开吴侯而投向玄德公;此后他以乐乡为基础,压制武陵的江东势力,假借蛮夷之名诛杀了驻在岑坪的周泰;没过多久,他又成了荆州军的急先锋,杀死了程普,击败了吕蒙,迫降了甘宁。这还不提前几日里在江上又动了手……
  过去许多年里,江东可没吃过这样的亏。哪怕当年曹军号称百万之众南下,给江东造成的军将折损也及不上雷远一人。只不过碍着孙刘联盟,江东把这份仇怨和血吞下肚子,故作平和罢了。
  如果雷远贸然去往江东,谁知道会碰到什么情况?万一吴侯怒火冲头,或者被下属给说动,想要在战场上处置一名部将,那不是易如反掌吗?他甚至都无需亲自下手,只要给敌军制造一点点机会就可以!
  是以周虎此言一出,众人都望向微敛眉眼,斜倚在榻上的雷远。
  无论怎么盘算,首要的前提就是雷远决定往淮南一行。如果雷远不愿去,那众人要讨论的,就该是怎么敷衍玄德公了。
  雷远沉吟半晌,徐徐道:“不该不去,各位不必担忧过甚。”
  “宗主!”周虎惊道:“江东乃是虎穴,怎么能去?”
  雷远拍了拍额头,一时没想好该怎么表达。
  这时阎圃起身,先向雷远施礼,再转向众人:“诸君,我以为将军所言极是。此行不该不去,也确实不必担忧过甚。”
  周虎不悦道:“阎从事何以见此?这是关系到宗主和诸多将士安危的大事,不能信口开河!”
  “自然有所凭据。”阎圃道:“且听我说来。”
  “你说!你说!”
  “适才将军说了,孙刘联盟将会在近期起兵,分由汉中、淮南两面讨伐曹贼。这是动用数十万人马的大举,关系到刘、孙、曹三家的未来命运,甚至有可能关系到天下大局。此战一旦有失,输的不只是人命,更是国运。玄德公和吴侯对此再怎么重视,都不为过。”
  “没错。可是孙仲异那厮却……”
  阎圃抢道:“所以孙仲异贸然行事,试图诱使孙夫人和公子去往江东的事,会引起吴侯如此不满。皆因此举很可能导致孙刘联盟的动摇,而没有玄德公牵扯曹军力量的话,吴侯就没有信心独力攻取合肥。此番孙刘两家各遣人手往盟友处助战,便是吴侯用来消除影响、重建互信的举措。他何至于要在这时候横生枝节,主动把孙刘联盟推向瓦解?”
  他压低声音,继续道:“无论孙刘两家此前如何,眼下一场大战箭在弦上,必须和衷共济。某种角度来看,吕岱去往益州,正如将军前往扬州一般,便是孙刘两家彼此作出的保证。将军此行,在吴侯,是为了藉着将军的旗号,展现三州合力的威势;而在玄德公,未尝没有其它的想法。”
  “什么想法?”
  阎圃再放低些声音:“或许,玄德公将要依靠将军来就近监视吴军动向,免得他们作战敷衍或者声东击西?吴侯此番有意进取淮南,而论起在淮南的耳聪目明,还有谁能比得上庐江雷氏呢?”
  再这么说下去,便是在揣测玄德公的具体意图,涉及孙刘两家的彼此防备。
  吴侯的作派,雷远比谁都了解。他深知再讨论下去,有些言辞便不适合眼下的场景,于是轻咳一声,止住了阎圃的话语。
  “阎从事说得很好,我的想法大体便是如此。既然玄德公有意,去一趟也无妨。只要小心谨慎,料不至于有什么重大的危险。”雷远转向郭竟:“只是,部曲将士们过去一年久历征战,确实疲惫。我们能调多少人去江东?”
  郭竟躬身道:“既然江东遣吕岱等三千人。我们也动用三千人即可,其中用两千益州军、一千荆州军……雷氏部曲和我们几个校尉手下,一千精锐总能抽调出来的,并无问题。”
  近来郭竟的思虑愈发周全了。他所说的益州军,益州军指的是吴班、雷铜二将所部的三千人。这三千人既来荆州,少不得军前效力,雷远正好调他们一行。有这两千人打底,雷远再从雷氏部曲和众校尉之中抽调千人,绰绰有余。
  “那就……”雷远待要吩咐,马忠出列。
  他提醒道:“将军,这是大事,须待主公的正式意旨。另外,鲁肃来访这件事,也应该及时通报关将军和成都那头。”
  “说得极是!”雷远连连点头,转向众人道:“诸位先按老郭提议的兵力规模,做前期的测算和准备。嗯……相关事项切记不要外传,部曲和郡中事务一切照旧。具体怎么做,等玄德公那边正式的公文来了,我们再行讨论。”
  当下众人散去。
  雷远在夷道城稍许加快布置各项事务的节奏,其它俱都如常。
  鲁肃果然去了成都,却迟迟没有返回。而来自成都的公文比雷远想象中快些。
  在雷远抵达夷道的半个月后,有一名使者专程从成都兼程赶来,到夷道拜见雷远。
  人在府外,名刺先到。
  雷远见那名刺,微微吃了一惊,立即起身:“开门!随我出迎!”
第四百八十六章
声势
  雷远疾步下阶,紧走了几步。因为这时穿着一身宽松便服,不似习惯的戎服那般利落,于是他随手提起衣袍下摆,再加快点速度。
  这时候正是下属各曹吏员当值忙碌的时候,见雷远小跑出外,在两边路上的官吏连忙下拜行礼。向朗持着卷宗从一边院子里出来,待要询问,尚未开口,就见雷远匆匆忙忙从院门前过去了。
  待到府门时,李贞和李齐排开仪仗,分列左右。
  雷远跨过门槛,便见到军师将军诸葛亮带着几名从人站在门前。今日负责夷道城守的雷澄在一旁作陪,正殷勤遣人为诸葛亮等人带马。
  以雷远的身份,如今玄德公麾下文武,值得他大开正门出迎的只有寥寥数人罢了,而诸葛亮绝对是那数人之一。
  雷远原以为,来宜都通报的使者会是宗预等大司马府的吏员,如果玄德公有意表示尊重,遣马良或者老资格的简雍也行。然则竟然劳烦身为大司马府中枢的诸葛亮亲自走这一趟,实在让雷远有点受宠若惊。
  他连忙迎上前去:“不知主公有何意旨?竟劳烦军师亲至!”
  诸葛亮笑道:“续之不要多想。我到江关迎接孙夫人,顺便偷闲,在峡江探看风景罢了。”
  从成都到夷道的陆路水陆合计,少说也有两千里的路程。计算日程,诸葛亮应当只用了十天就走完了,堪称神速。但他精神抖擞,毫无半点疲惫神色,隔着数步与雷远对答,语音清亮,中气十足。
  诸葛亮这一说,雷远便知玄德公确有重要的吩咐,但不合外传。他当即答道:“军师来宜都游玩,是我等的荣幸。还请进府一叙,容我安排行程。”
  当下雷远领着诸葛亮来到自己平日里办公的厅堂,又遣扈从出外吩咐,他人无事莫要打扰。
  落座之后,诸葛亮道:“想来续之已经知晓了,孙刘两家将有大举,须得辛苦续之,往江淮走一趟。”
  说着,他令从者取出一份公文,请雷远先看。
  雷远双手接过,拆开封印,细细阅读。
  公文的内容很简洁,只有几句话:
  “天步艰险,祸难殷流,遂使天下三分,贼臣凶戾,百姓流离,肝脑涂地。此非忠志之士推诚委命,戮力一心之时哉?故,前与车骑将军扬州牧孙氏为同盟,相约共翦丑类,以救社稷。果能翻然齐举,御以长辔,比及数载,兴复可冀。而所忧乃千里之遥,难问虚实,东西形援,未必克期。奋威将军雷,江淮名族,当举众东行,以示唇齿相资之谊也。”
  隔开一行,又道:“援笔飞书,言辞不尽。诸事可询军师将军亮,以参戎佐。”
  落款乃是大司马刘备。
  那就是说,孙刘两家发起的大规模北伐,已经确定了。
  就在建安十七年,真正能够决定天下走向、确定亿兆黎民未来的强大势力,即将开始他们的棋局。
  这场棋局,以从凉州到江淮的数千里江山袤原为纹枰,以数以十万计的军队、铁骑和舟师为棋子。任一人落子,都将使整个世道出现翻天覆地的剧变,而随之而来的,则是无数人的命运随之变化。
  或者名垂青史,为百世景仰,或者失败身亡,尸骨曝野。荣辱生死,尽在这即将到来的连番大战之中。
  雷远情不自禁地深深吸气,深深吐气。
  他向诸葛亮微微躬身:“那么,主公需要我做些什么呢?”
  诸葛亮道:“此地可有舆图?我且为续之指画局势。”
  “有,有。”雷远连忙起身,到墙边打开柜子,找了一副极大的舆图来。
  雷远在灊山时,就非常重视舆图。所到之处,举凡山川河流道路,都随时记录,曾经凭着一幅舆图,获取了领军支援擂鼓尖隘口的权力。到荆州后,又用粟米制作成沙盘,以推演攻守进退。
  他这会儿拿出来的,便是涵盖了整个长江流域的大图,地形大致照他前世的记忆所绘,极其精确,而重要的隘口、水陆通路等,都用不同的颜色专门标识。虽说只有江淮和荆北、巴郡等地标志密集,其它地方空空荡荡,但以当代的制图水平来说,算得上一件珍宝。
  诸葛亮眼前一亮,随即将舆图打开到淮南的位置。
  “孙刘两家协力北伐的提议,始自于前年重订盟约之时。当时我与鲁子敬在巴丘设坛会盟,确定荆州为主公所有,而吴侯借取江夏、汉昌两郡,待到夺取江淮时,再议归还。”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90/73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