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鼎余烟(校对)第30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05/733

  “怎么样?此人可用么?”雷远问道。
  堂下雷衍、梅成等人各自思忖。
  虽然顶着庐江雷氏宗主的名头,其实说起庐江豪族、士人的情况,雷远本人的见识远不如雷衍、梅成。
  年轻时雷远倒曾经周游本地,与地方人物往来。然则庐江雷氏乃豪武家族,不以学问著称;他自己虽尽力读过些书,但辞赋文章的本领终究不如正经儒士。庐江本地的士人与他稍稍往来,便觉得他学问不足,并不是能在仕途共进的伙伴。而当地的土豪、乡豪,又觉得他性格软弱,远不如其兄雷脩,所以少有与他亲密的。
  故而这时候雷远急召雷衍、梅成,请这二个交游广阔的人物共同参赞。
  听得雷远询问,雷衍答道:“或者可用。”
  雷远皱了皱眉:“或者?没有把握么?”
  “何休乃是一代儒宗,灊县何氏以儒学立足,有家法世代相传的。老实说,既得乡曲之誉,又得门第传承的清贵……比起我们庐江雷氏,咳咳……”
  “比起我们庐江雷氏,不知高到哪里去了。”雷远接口。
  庐江雷氏是个大规模的土豪罢了,这上头真没法和数百年传承的世家相比。
  雷远自己说了,雷衍便好继续。他一边思忖,一边道:“所以当日他们与我雷氏联姻,用的乃是族女,而非嫡女。因为族女就够了。这会儿他们却主动献上嫡女服侍宗主,我觉得……有些奇怪,似乎太过殷勤了。”
  “说不定他们被我这奋威将军的威风所慑,果然想要献殷勤?”
  “也不是没有可能。只是,我实在没有把握。”雷衍道。
  “那么,除了他们,还有谁可用?”雷远忍不住轻轻捶了下案几:“这灊县里头,已经派出过使者了,下一批人不是随便谁都能蒙得过去……而眼下的局势,惟有催促夏侯惇急速进军,我们才有机会!”
  战场局势的变化总是出人预料。雷氏部曲轻而易举地攻下灊县的战果,因为夏侯惇在此,反倒成了一个错处。原本可以围城打援,轻而易举地调动敌人,现在却要担心夏侯惇动作太慢了。
  梅成忽然道:“将军,我有一计,可使何氏为我所用。”
  “哦?”雷远一喜:“快快说来!”
  过了好一会儿,雷远推门出外,招了招手。
  李贞上前拜倒。
  此前雷衍和梅成详详细细地询问李贞,何桢是如何联系上他,又是如何诱使他给雷远房里送人。李贞已经因此受过责打,这时候被反复盘问,感觉受了二茬的罪,一度羞愧交加,哭了出来。
  他又不敢远离,顶着两个红肿眼睛,一直候在厅外。看到雷远招人,赶紧上来。
  结果雷远问道:“李齐呢?”
  李齐连忙从偏房奔出来:“在!”
  “你去把何桢叫来,我要见他。”雷远道:“路上不要多嘴!”
  这大半夜的,忽然召人,主何吉凶?难道还有后继的麻烦事?李齐愣了愣,但他不敢多问,连道:“遵命!”
  而李贞只觉今后将要失宠,忍不住又哭了。
  此时修缮城防和收拾尸体的民夫都睡了,城池寂静。李齐带人策马奔出时,蹄声沿着街道渐渐远去,惊动了几处里坊,有犬吠声此起彼伏。
  雷远用凉水洗了洗脸,振奋精神等待。
  片刻之后,何桢便到。
  他年岁不大,二十许而已,相貌甚是英俊。虽被紧急召唤,却神色晏然,气度沉静,丝毫不见半点慌乱。在雷远注目下,他缓步入得厅堂,从容拜见。
  雷远起身相扶:“许久不见了,只觉元干的风仪雍容更胜往昔,令人羡慕。”
  何桢再拜,答道:“将军的雄杰之名,我在数千里外也曾听闻。这数年来常常深悔自己年少时不识英雄,以至于竟然未得附骥。”
  两人微笑寒暄几句,雷远问起何桢家中诸人的情况。何桢答道,乱世中尊长多有病亡的,如今家中有何氏两房的平辈兄弟五人。其中除了长房的何期不在城中,其余四人都在。
  雷远又问何桢仕途如何。何桢道,曾经拜见过新任扬州刺史的温恢,或有举明经的希望。
  再闲聊几句,何桢道:“适才我请舍妹领族中女子数人来服侍将军,却被将军遣还。呃……我这妹子虽然相貌平平,性格倒还娴雅,怎奈见识少了些,若有得罪将军的地方,我必狠狠责罚她。”
  “原来那竟是元干之妹?倒是我失礼了。”雷远答道:“元干千万不要责罚令妹,只是我军务缠身,心中烦闷,实在无心于温柔乡里……”
  他想了想,又道:“实不相瞒,此番我领兵到此,是为了协同吴侯在江淮的攻伐,不会在灊县久驻。元干,你我乃少年时的旧相识,能在这乱世中重逢,更显我们的缘分。所以,我有意送你一桩功劳。”
  何桢沉默片刻,苦笑答道:“何氏以儒学传家,族中都是群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酸丁,实不知哪里能帮得到将军?”
  “哈哈,元干多虑了。我军沙场征伐自有勇士,并无须元干相助。”
  “哦?那将军需要我做什么?”
  “明日一早我将兴兵向北,攻打六安。无论六安的战事是否顺利,三五日内,我便折返。在这三五日间,灊县这里,就委托元干稍稍看顾,如何?”
  何桢大吃一惊:“这……这岂不荒唐?我怎敢当此重任?”
第五百一十章
夏侯
  “有何不可?”雷远笑问。
  何桢犹豫再三:“伏波将军即将督领江淮的事,将军不会不知道吧?”
  “已听说了,夏侯惇所部就在安丰。”
  “既如此,万一夏侯将军来袭……”
  “元干该知道,吴侯大军已过居巢,将要攻打合肥?”
  “自从赤壁战后,曹孙两军在江淮拉锯作战,今年吴侯若不来,我反倒会奇怪。”
  “那就是了。吴侯举十万之众来此,自然会分兵向东西两翼为掩护,不会只靠我这一支客军。此前我已接到军报,后天晚上,江东即有重兵抵达灊县、六安,我将与之会师。之所以请元干看顾灊县,无关战事,只需仰赖元干的声望,维护本地桑梓宗亲。”
  何桢松了口气:“我还以为,是要我在此抵敌夏侯将军的人马……”
  “哪里会!”雷远笑了笑。他向何桢探过身子,压低声音道:“以我前些日子在皖城亲眼所见,江东的军纪实在是……别处倒也算了,不能容他们在灊县肆意胡为,这方面非得有元干出面才行!”
  数十年战乱下来,汉室一代代完善而成的基层管治已经荡然无存,想要重建,却非一日之功。举凡大军所过之处,什么物资征集、民夫调用、治安维持,都越来越多地依靠地方大族。而通常来说,无论战事的结果怎样,地方大族总能在这个过程中扩张自身的影响力。
  “只是……”何桢犹疑道:“我灊县何氏眼下能调动的人手略微……”
  “我会在城里留五百名将士负责城防。请元干配合他们,收编灊县的降兵;他们也会配合元干执行公务。”
  “五百名将士?”
  “没错。”
  何桢终于下定决心:“既如此,我就勉力维持数日!”
  “好!好!”雷远大喜起身,拉着他的手握了握:“有劳元干了!”
  当下雷远将何桢送出门外,又亲自取了松明火把给他。
  何桢将要上马,郑重地问道:“也就是说,续之明日离开,后日晚间江东兵马到来?”
  “是。所以元干须得抓紧准备了。”
  “请将军放心。”何桢躬身行礼拜别。
  目送何桢和几名仆役的身影消失在道路拐角处,雷远才折返回来。适才离开过一会儿的雷衍和梅成,正在堂中等候。
  雷远刚踏入堂中,就忍不住叹道:“何氏果然有问题。你们查问的结果如何?”
  梅成答道:“此前何桢与扬州别驾蒋济的关系甚是密切。蒋济转任丹阳太守时,何桢还曾领本郡士人相送。近来听闻蒋济将再度出任扬州别驾,不少人都说,何元干将得大用。”
  雷衍躬身道:“适才找了何氏宗族的下人探问。我军攻城时,何氏长房的何期尚在城里;但现在却不见踪影了,他的几名亲信也都不在。”
  雷远又叹一口气。适才自己用这两个问题去问何桢,何桢的答复可并非如此。
  很显然,在庐江雷氏离开以后,何氏凭着门第家声缓缓经营,现在已经到了将要起飞的时候。因此,他们的立场难免改变,不再是那个数十年互助的盟友了。
  何氏宗族在灊县繁衍四百余年,对地方的熟悉和掌握程度还要超过雷氏,他们虽然自身缺乏武力,但要瞒过驻军,从灊县城里偷偷派出使者向曹军报信,还是很容易做到的。
  这样做了以后,何桢担心自己与曹军的关联被雷氏部曲所查知,难免有些惴惴不安。于是他两边下注,又用尽浑身解数说动了李贞,打算献上自家的妹子,与雷远结个善缘。
  可惜此举用力过猛,引起了雷远等人的怀疑。梅成遂提议将计就计,反使何桢为己方所用。
  料来就在今夜,何桢又要用尽解数向城外派人,而夏侯惇一旦得知雷氏部曲将去而江东重兵将至,必得抓紧这短暂的时机,全速赶来灊县。
  雷衍又道:“将军,是不是要通知今夜值守的将校,略微缩减巡城人数?万一何桢安排的下一拨使者走不掉,反而不美。”
  雷远深觉有理,当下手书军令,发给贺松。
  次日一早,雷氏部曲陆续开拔,只留下少量人马驻扎城中。何桢领着城中大族、百姓出外恭送,举止很是尊崇客气,又向雷远进献粮秣十车。
  雷远与何桢依依惜别,策骑向北。
  然而这数千人马逶迤行出十余里,待到离开灊县城头上众人视线,旋即转而向西,进入灊县西面的山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05/73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