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鼎余烟(校对)第36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63/733

  雷远与吴氏说了几句,去看两个弟弟。
  雷深十六岁了,个头很挺拔,已长到与雷远差不多高,相貌显得比兄长更加清秀,眼神甚是明亮。雷远拍拍他的臂膀,觉得筋骨甚是强健,看他手上又有老茧,便问道:“吾弟颇习武艺么?”
  雷深应道:“近来随延叔学习弓马。”
  “哦?”雷远愣了一愣,随即笑道:“延叔所长可不止弓马,你得好好请教。过些日子若延叔允可,你来做我的扈从。”
  雷深大喜,拉着雷遐深深拜伏。
  再过片刻,雷远的小妹也来,奉上自家做的织物为礼品。
  见到这个小妹,雷远一拍脑门道:“有件事,几乎忘了。”
  他连忙叫来李贞,让他去取零陵郡送来的箱笼。
  回过头来,他解释道:“前番在江陵,与习伯玉并肩作战。习伯玉现为零陵北部都尉,常见到些南方有趣的玩意儿,于是托我带给妹妹。”
  顿了顿,他又道:“我这次也见到了习伯玉的兄长,襄阳习氏的族长习祯。已和他约定了,待明年开春,就为你和伯玉举办婚礼,我会出面送亲。”
  雷氏小妹满脸通红,强撑着向雷远道谢,慌慌张张地退下了。
  一直忙到深夜,雷远才稍稍消停。
  当晚他留了辛彬和周虎等人,在院中稍稍饮酒庆贺。
  周虎喝得多了,又哭又笑地道:“宗主没有孩子的时候,总觉得还是小郎君。现在有了孩儿,这才像宗主的样子!只盼小公子长大以后,便如宗主这般英武!”
  雷远笑着劝他再饮一杯。
  他半倚着软榻,抬头望天。天上繁星点点,与太守府中各处点燃的灯烛交相辉映。他忽然想到,上一次这么眺望天空,是在建安十四年的深秋。
  那时雷远与兄长雷脩、邓铜、丁立等人拦截曹军派往合肥援助的骑队,一战击溃张喜所部的铁骑千余,直杀得曹军尸横遍野。那一晚,兄长和邓铜、丁立等人都很愉快,觉得定能扶助吴侯夺取江淮,为自家赢得刺史、将军的官位。
  结果呢?
  随着政权的愈发强盛,曾经掌控地方的豪强陆续都受压制。宗族的实力与政权相比,终究不值一提。再怎么看似强盛,难经风吹雨打。
  当日的庐江雷氏和淮南豪右联盟,便是如此失败的。
  现在如何?
  对辛彬、周虎这样的宗族旧人来说,雷远有了孩子,宗族就有了名正言顺的下一任族长,以雷远为核心的小团体,也有了日后效忠的对象,这自然是喜事。
  站在雷远的角度,他固然喜悦,又额外感觉到了沉重的责任,感觉到了对未来的迷茫。
  从江淮回来以后,他清楚自己的声望愈来愈高,力量也迟早会随之而愈来愈强,他却反而有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之感。他也清楚,如眼前这等宗族势力庞大,几乎自成派系的地方强豪地位,未必能长期为政权所容。
  哪怕当日玄德公曾经亲口允诺。
  雷远非常敬佩如今主政荆益的大人物们。在他的眼中,这些人无愧于后世的传颂,的的确确都是怀抱大志、力图重建清平世界的英雄。
  可地方和中枢的关系,既不取决于地方的忠诚与否,也不是中枢某个人的决断。这是大局所迫。
  此前数年,雷远对此并不太忧虑。他一度抱着徐徐经营,不问外事,待“天下有变”再作区处的想法。
  这是因为他自信掌握历史的走向,觉得刘备集团作为鼎足之一,迟早会需要这样一股强大势力来稳定荆州,乃至支撑政权。到那时候,只怕成都方面唯恐雷远的力量不够强盛,更断然没有压制的能力。
  然而,这回往江淮走了一圈回来,他眼看着局势渐渐与自己的记忆不同了。玄德公的力量比雷远预想的要强盛得多。某些事会不会发生,他便没有绝对的把握。
  既如此,庐江雷氏这个豪武宗族,身在玄德公的政权之中,究竟该如何自处呢?
  总不见得自家解除武力,去朝中做个高官?雷远微微摇头。不是那么简单的,他也不愿意放弃手中已经掌握的力量。
  无论合作、妥协、退让抑或斗争,雷远本人都不畏惧。两世为人,他从一个普通蚁民,做到颇具势力的军政首领,经历了很多。至少,眼界和胆量已经练出来了。
  可今天,当他亲眼看到自己的孩子,他忍不住想:
  这个孩子以后会面临怎样的局面?会是一个美好的世界吗?我能给他一个美好的人生吗?
  这时候辛彬正在盘算今日收到的贺礼,他对雷远道:“孟子度已经知道宗主得子,他说,回到秭归后,会备上贺礼。对了,另外他还请宗主务必拨冗,看一看副军中郎将的信。”
  雷远收回纷乱思绪。
  刘封的这份信如此重要,以至于孟达如此郑重地提起?
  他掏了掏袖子,才想起书信被放在书房了,于是让李贞去取来。
第六百章
新邻
  李贞应命便走。
  他与雷远一般,都没什么酒量,这时候喝得有些高了,迈不了两步,忽然打个酒嗝,脚下趔趄。众人一阵哄笑。
  雷远向他嚷一句:“不要急!慢慢走!”
  李贞听了,反倒跑的快了。
  须臾他便回来,将书信奉给雷远,又把灯火挪得近些。
  打开一看,虽然孟达说的郑重,其实书信中并没什么特别的内容。大致是向雷远介绍,当日在乐乡县射猎游玩的同伴们情形如何。
  雷远初到荆州,认识的友人便是刘封和关平两个,后来藉着两人的关系,又陆续认识了霍峻、马谡、向宠、习珍等人。这其中,关平现为偏将军,习珍是零陵北部都尉,雷远在江陵与他们日常往来,还与习珍约定了嫁妹的日期。
  其余几位的情况,刘封在书信中一一说到:
  霍峻因为近来的出色表现,就任为梓潼太守、裨将军。梓潼为新设之郡,包括了益州北部的诸多重要关隘,这个职务的重要性几与张飞所任的巴西太守相当,堪称极得重用。
  向宠则为牙门将,隶属于翊军将军赵云麾下。据说因为治军勤谨,颇得玄德公的看顾。
  而马谡则从左将军府中的掾属,出为绵竹县令。对于他这样的少年名士来说,这便是经过了初审,以治理一县的百里侯地位,开始仕途的第二步了。
  直到书信最后的寥寥数语,刘封才说到他自己。只说将与孟子度携手,平定西城、上庸、房陵等地,到那时便和续之成了邻居,既已欢携于旧谊,复望报德于新邻。
  “宗主,可有什么不妥?”见雷远览信不语,周虎问道。
  “呵呵,无事。”雷远笑了笑,让李贞将书信收回。他往后倚靠着软榻,慢慢思忖。
  书信本身,确实并无不妥。
  这段时间,荆益之间文武官员士人的书信往来极其频繁,刘封作为故交,来这么封信,乃是理所当然。
  当代的邮传驿站,通常只送公文。人们书信往来,或者委托公务往来的官吏顺路携带,或者命令部下携带书信走个专程,唤作“健步赍书”。然而待到乱世,各地邮传系统崩溃,道路断绝。同郡之内倒还罢了,一旦跨州隔郡,数百上千里的路程便如天堑,亲友之间再无音讯。
  直到诸侯纷起的局面渐渐结束,占据数千里疆域的庞大割据政权出现,书信往来才逐渐恢复。在玄德公入蜀以后,诸葛亮驻在成都,便同时推动南郑和成都、成都和江陵之间的邮驿建设。
  初时条件有限,大体按照前汉律令,以二十里一邮的规格,重建了上百座邮驿。又因为蜀地道路艰险的缘故,采用的全是驿骑传送,而非车传。
  雷远所驻守的宜都郡和江关都尉辖区就在荆益咽喉,他早就开始了道路、邮驿和邸舍的建造,为诸葛亮省下了不少功夫,为此还得到过左将军府的嘉奖。只可惜具体负责此项工作的督邮郭辅,这时候已经不在了。
  即使如此,邮驿体系仍属薄弱,除了公务以外,绝大部分私人往来书信,仍须托人递送。峡江水陆道中,除了往来荆益的商旅以外,最多的便是因公私事务送信之人。
  有意思的是,玄德公初入蜀时,乃至进入成都,正式跨有荆益之时,往来传递信件之人还不甚多。待到此番汉中、江陵两地战胜,玄德公即将更进一步的传闻甚嚣尘上。于是短短旬月间,往来书信就数倍乃至十数倍地增加起来。沿江道路各处,信使、驿骑络绎不绝。
  何以如此?
  很简单。因为夺取汉中之后,玄德公便真正站稳了脚跟,而政权的架构和运行模式也即将确定了。
  过去数年间,玄德公的力量飞速膨胀。为了适应快速发展,许多人的职权和任命都有模糊。玄德公和孔明的个人魅力和声望,在聚众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但现在不同了,收获的季节已到。无数人、无数政治团体都在竭力争取,而具体该收获些什么,能收获些什么,既要与政治上的盟友商议、讨论,也需与竞争对手展开坦诚的对话,管控分歧。
  在雷远前世,许多人受游戏的影响,总以为诸侯身份既定,下面无数部属自然对诸侯效忠,自下而上铁板一块,至多有个数字化的忠诚度体现,赏赐钱财既可提升。其实大谬不然。
  雷远本人在前世时,带领团队规模不过数人。这数人还难免各有所求,想要捏合团队,须得花费种种心思、种种手段。何况此刻身处之地,乃是礼崩乐坏、狂狡有作的乱世呢?
  就只在玄德公的阵营内部、在兴复汉室的大旗之下,便有无数的小型政治团体存在。
  有元从将领身居高位,统合军中势力,俨然诸侯之下的诸侯;有荆襄名族互为羽翼,出任诸多要职,垄断左将军府的中枢;许多地方强豪照旧经营,以至于政权想要立足,先得与之合作;甚至那些失败者如刘璋、张鲁等辈,玄德公要显示宽仁,也给他们留下了活动的余地,随着时间推移,难免便有复起的念头。
  从这个角度来看,雷远所在的庐江雷氏宗族势力,倒也并非格外特出。
  无数基于同袍、故旧、乡党、亲戚关系形成的团体,根据不同的政治诉求、经济利益,汇合成一股股较大的力量,彼此既竞争又合作。而玄德公高踞所有人之上,便如董子所言,圣人积聚众善以为功。
  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值此乱世,政治领袖想要保证部下的利益,唯一的办法便是扩张领地,做大蛋糕。
  便如此前,刘季玉受困于益州人与东州士的冲突,被抨击为庸弱。而玄德公入蜀以后,荆州人的利益又凌驾于益州人和东州士之上,短时期内相忍倒还罢了,长此以外,如何得了?所以玄德公也就只有尽快尽早地发起对汉中的攻势。
  汉中之战不只为了益州的安全,更是给所有部下们的明确承诺,使荆益两州无数有所求的士人相信,政权还将扩张,每个人都能在政权中实现自己所求。
  当然,眼下便是实现各自利益诉求的第一步。谁也不会放弃这个机会。
  甚至刘封也不例外。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63/73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