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鼎余烟(校对)第37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73/733

  当日孙刘联盟,玄德公可是本人亲往京口,迎娶了吴侯的亲妹。而孙氏夫人一旦产子,玄德公的嫡子便是吴侯的嫡亲外甥!
  此前玄德公数十年戎马倥偬,几乎很少有在一地稳定居住的时日,动辄兵败逃亡。其间最狼狈时数丧嫡室,就连子女都不能保存。
  到他客居新野时,年近半百而无后嗣,这才收养了罗侯寇氏的后裔寇封为义子,改名为刘封。再后来,妾室甘夫人又生一子,便是刘禅。
  因为刘封英武善战,而刘禅乃是庶子的缘故,早前部属们曾将两人并称为公子,以至于刘封至今对玄德公嗣子的地位还有所期待。但刘禅毕竟是玄德公的血脉,随着他渐渐长大,越来越多人便将之视为嗣子。
  但如果孙夫人产子,刘封和刘禅的地位,其实都不能与之相比。而这位嫡子,在孙刘两家之间的巨大作用,更难以估量。
  玄德公当然不是皇帝,但他身为帝室之胄,又掌荆益两州的大政,其威权几可比拟帝王了。
  有汉以来,帝室极重外戚,不知多少皇帝、太后仰赖外戚的力量以治理朝堂;不知多少外戚出任执掌政权的丞相、大将军。远的那些不去说他,灵帝时的大将军何进,内借元舅之资,外据辅政之权,独揽朝中大权,他的出身,不过一屠户罢了!
  那么,当这位嫡子继位的时候,吴侯作为拥有强大实力的舅家在外,孙夫人作为生母在内,他们对刘氏政权的影响力会大到什么地步?
  当日吴侯嫁妹予玄德公,鲁肃作为重要的谋臣,全程参与期间。他知道当初吴侯的想法,是将刘备约束在江东,而由周郎出面驱使关、张等将征讨。待到刘备故去,其嫡子又是吴侯的外甥,于是荆南的军政力量便可以顺理成章地归入江东。
  只不过,后来玄德公居然说动了吴侯,脱身回到荆南,最初的美好计划便落空了。此后玄德公一度将孙夫人安置在孱陵独居,而不断加强刘禅作为嗣子的地位,便是应对。
  就此内幕,吴侯和他的亲密谋士们都很清楚;而玄德公方面的亲信群臣们,也都很明白。
  所以鲁肃才会这么问。
  而简雍心知,他问的看似是玄德公在庆祝上的安排,实际是在试探,玄德公对这个未出生的孩儿究竟是什么态度。
  当下简雍愈发地笑容可掬了:“主公令我往江东报喜,还特意吩咐道,果然诞下麟儿以后,该如何庆祝,须得问过吴侯的主张。”
  鲁肃固然心细,简雍也是极其擅长言辞分寸的老狐狸,既要往江东去,早就做足了准备。他这般回答,意思便是,玄德公该如何对待孙夫人的孩儿,取决于孙刘两家的联盟,取决于吴侯对联盟的态度。
第六百一十七章
传授
  鲁肃继续大笑。
  他是赤壁战时,最早提出孙刘联盟的江东谋士,素来被认为亲近玄德公,又有宽厚之名。这时候只作听不出其中含义,简雍也拿他没有办法。只不过这样笑了一阵,腮帮子生疼。
  不仅脸疼,他的心里也揪得慌。
  适才他和吕岱谈论,都道现在难题在玄德公方面,而吴侯可以安然坐等玄德公的决断,权衡曹刘两家提出的方案,括取其中的实际利益。
  然而玄德公忽然来了这么一手,看似与许都使者全不相干,实则是将难题重新踢回了江东。而且他还遣了简雍专门走一趟,等若把这难题高高捧着,先给江东的所有人看,再硬生生踢回吴侯的脸上!
  不愧是玄德公!此君外示天下以仁厚,其实精通捭阖权变的手段,谁也别想轻易占他的上风。
  吴侯所重视的,从来都是实际利益,可曹刘两家,竟一丁点实际利益都不给。曹公这边策动许都使者南下,至少还拿出吴公和扬州牧、荆州牧的职位;而玄德公呢?他只说一句,我夫人怀孕了,就迫得江东左右为难。
  简雍一到江东,江东就会乱成一团。鲁肃对此确定无疑。
  江东政权,本质上是孙氏、淮泗武人和江东大族三方的联合。
  孙讨逆在时,前两者势力强盛,而江东大族处在被支配、被压制的地位。然而吴侯继位,局势就不断的变化了。
  周郎以下,诸多重将日渐凋零,纵有吴侯竭力提拔新任,可大家没有战绩,淮泗武人的力量便在衰弱。而孙氏宗族势力也种种状况频出,有庐陵太守孙辅内通曹操、有定武中郎将孙暠试图夺权、有丹杨太守孙翊、庐江太守孙河先后被刺杀。
  这样一来,江东大族所占据的军政职位越来越多,他们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这些江东大族哪有什么宏图远志可言?他们所想的,从来就是尽可能维持原有的生活,扩张宗族的势力,等到天下平定以后,靠着自家在地方的根深蒂固,迎接新朝招安。至于新朝是姓孙、姓曹还是姓刘,那都没差。
  既如此,这些人物对外扩张怯如鼠,讨伐山越猛如虎,稍有风吹早动,一个个都希望把吴侯推出去做掩护,而给自己攫取利益的空间。
  便如此刻。鲁肃有些悲哀地想到:
  那些怂恿吴侯冒天下之大不韪、接受吴公封号的人,未必考虑这封号对吴侯的利弊,而是因为一旦吴侯称公,则水涨船高,下属的无数官员、宗族,都会获得更多的田地和复客、奴隶。
  而建议吴侯拒绝许都的封赠,全力维护孙刘联盟的人,也谈不上什么志向。只不过希望日后吴侯发挥其外戚地位时,而他们这些人,可以依附着这位外戚大将军飞黄腾达。
  靠简雍的嘴皮子功夫,所到之处,都会让人为了这美好未来而激动。于是他们会与支持许都使者的人争执,他们会在建邺朝堂上彼此攻讦,为的全都是宗族门户的私利,与孙氏政权的未来其实并无关系。
  吴侯的志向岂止区区吴公,岂止区区外戚重臣?偏偏吴侯还得用他们,哄着他们,有些时候,甚至到了委曲求全的地步。
  到这时候,最终如何选择,已经不重要了。那么多人在两家使者之间犹疑,就像是为了饵食而激动的犬类,吴侯却要仰仗他们……这情形一旦出现,吴侯便已经落了下风,于是己方能做的选择、可获得的利益都很有限了。
  鲁肃满脸笑容,继续与简雍对答,仿佛挚友相逢。而他的手掌紧紧地握着腰间的剑柄,手背上几乎爆出了青筋。在他内心深处,有个声音对自己不断地大吼道:吴侯之志岂在割据?而鼎足之势,又怎是靠他人恩赐得来的?
  如吴侯这样的大丈夫,当以江东为基,成帝王之业。纵然一时隐忍待时,终究要奋力拼搏,才能与天下英雄决一雌雄!
  耳畔简雍仍在谈笑风生,妙语如珠,好像他真的就只是往江东去报喜之人。
  这已经不是简雍第一次报喜了。
  上一次是两年前。当周郎督领水军驻在巴丘,与玄德公所部争夺荆州的时候,便是简宪和从公安来报喜。那回他说什么程老将军所部因为风急浪高,数千人连船带人飘到了公安城下,被荆州军收容。结果周郎被这喜讯气得勃然狂怒,不久病亡。
  此人不过是玄德公麾下一名耍弄唇舌的近臣。靠着玄德公的威势,口舌竟如利刃般,令人畏惧!
  想到这里,鲁肃忽然又有些庆幸。好在曹公、玄德公这样的英雄都已经老迈,他们纵有再强的威势、再高明的手段,又能维持多久呢?十年,还是二十年?
  毕竟吴侯年方三旬,就领有江东数千里之地。接下去的数十年里,当曹刘不在,他们一手缔造起的强大政权又能维持多久呢?
  鲁肃忍不住胡思乱想,一时竟有些走神。
  大概简雍说得累了,稍稍休息会儿。耳畔又传来雷远平和的声音,他正在向吕岱介绍说,鱼复县城已经扩建完毕,可以容纳双方的兵马,不妨在县城休息一日。明日从夷道方向有船只过来,大家渡过梅溪河,继续向东。
  鲁肃忽然又想到,玄德公固然已经五旬了,可身体显然壮健。他部下的孔明等人,及至雷续之这样的将领,都还年少。适才自己的想法未免荒唐……
  在这时候,被鲁肃恨恨挂念着的刘备,正在南郑城外观看军马操练。
  原本显得荒废的南郑外城,这会儿已经修整得很像样子。几处实在没法恢复的坍塌城门索性都被拆除了,转而使通过城门的道路变得宽阔许多。
  道路一直延伸,在尽头有一处夯土垒起的高台。
  刘备拄着长剑,站在高台上眺望。只见天高气爽,远有巍峨群山,近有滔滔汉水,山水之间,雄城矗立。城池前方的开阔地上,无数将士遍野排开,军容之盛,如火如荼。将士们支起如林的旌旗麾盖,时有鼓号之声、弦歌之声响遏行云,还有些文吏打扮的人奔走往返,纠正着什么。
  这并非作战时的军政演练,而是某种特定仪式的预演。
  究竟是什么仪式,通过这个仪式究竟要达成什么目的,还需要等许都、邺城那边的反应来确定,眼下还不必公之于众。但将士们已经要提前演练,以免到时候出了疏漏,为人所笑。
  气定神闲站在刘备身后的,依然是赵云。
  他昨天才从羌中返回,奔行千里,十分辛苦。与他同行的庞统就直接请了假,说要休息几日,以养元气。而赵云一切照旧,好像根本没有出外这一趟。
  至于马孟起的反应和承诺,庞统已经专门禀报过了,无需赵云多说。
  这会儿两人立于高台之上,谈的是另一桩事。
  “子龙,你说的那些,十分有理。但眼前局势如此,不得不稍稍宽纵,以大局为重。至于我身边的重臣、近臣如有疑虑……”
  刘备沉默半晌,继续道:“子龙,你这阵子非常辛苦,且回成都去休息一阵。阿斗近来喜爱剑术,闲暇时,你不妨去传授他几手,就当磨一磨性子。”
  赵云心中微微一动,沉稳地道:“遵命。”
第六百一十八章
盐船
  且不谈孙刘联盟之间,会因为这个尚未出生的孩儿生出多少事端。眼前来说,孙夫人有孕,两家臣子自然欢欣喜悦。
  鲁肃与吕岱商议过后,额外给将士们放假一日,让大家稍稍歇脚。雷远也通知鱼复本地筹措补给,使江东将士们加餐,又提出当晚设宴招待江东军中将校。
  两军将士自行在宜都郡兵马列队之处会合、整队。
  鲁肃、吕岱等将校随着简雍和雷远先行。
  走着走着,鲁肃回头再看看。
  他注意到了,这片开阔地的东西两侧,都有正在兴建中的堡垒。
  堡垒的外表很粗劣,但是看得出来,外墙高而厚,墙外有壕沟,每两个方向的墙体夹角处预留了望楼的位置。一座望楼已经造好了,碎石为底座,然后用巨大原木往上搭了两层。还有三座望楼暂且阙如,只有几辆载着碎石的推车停在附近。
  两座堡垒的出入口,都有军卒戒备森严。这些军卒应是江关都尉下属,看衣着和装备水平,与雷远的本部精锐、马岱所部骑兵远远不如,但面色都属红润,站岗放哨时的态度也很严肃。
  雷远勒马停转,问道:“子敬,你在看什么?”
  鲁肃道:“我数月前入蜀,当时也从此道经过,却没见到这些布置。”
  雷远笑道:“子敬,如今荆益两州已为一体,而江关为连接两地的要冲。我为江关都尉,不敢不用心啊。”
  鲁肃略一回思,才想起雷远还有个江关都尉的职务,乃是千里峡江上真正的东道主。看来此君转战江淮期间,对峡江各地的建设经营,毫无有疏忽;而其治政的用心,也一点都不下于治军呢。
  当下两人闲聊着,再往前去。
  由这片开阔地起步,一直向东,道路都经过修缮拓宽,不似先前所经那般坎坷。有几段道路大概是旧址坍塌不堪应用了,所以干脆经过了重新夯筑。新夯筑的路面非常坚实,用的是细砂、碎石、黏土、石灰等混合成的材质,路面中央隆高,两侧还有专门开挖的排水沟渠。
  再走一段路,绕过一片林地,便看见鱼复县城。
  这县城鲁肃年初来过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73/73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