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鼎余烟(校对)第38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89/733

  头顶有寒鸦鸣叫声当空掠过,愈发显得凄凉。
  厅堂外月色清朗,庭前铺设砖石的平整地面反射月光,仿佛落了一层雪。郝普愣愣地站了很久,打了个寒颤,喃喃地道:“他娘的,真冷!”
  话音方落,隐约听见太守府外有喧闹声起。
  正惊疑间,适才奉他命令去探察局势的一名从吏狂奔回来,一边跑,一边大叫道:“府君!府君!湘水上有大批军船赶到,正在靠拢码头!”
  湘水?船队?怎么可能?难道江东人夺了苍梧,又折返回来攻打零陵?
  郝普猛地握紧了腰间悬着的长刀。他竭力保持镇定,待这从吏奔到近前,才喝问:“哪里来的军船?什么来路?”
  这从吏是本地人,口音原本和郝普大不相通,这会儿满头大汗,气喘如牛,更说不清楚。过了好一会儿他才道:“是……是从湘水下游来的军船!”
  郝普心头一跳,又惊又喜,连忙再问:“船上打着哪位将军旗号?”
  那从吏道:“旗上字号甚是罕见,乃是镇远将军赖恭!”
  “赖恭?”郝普下意识地反问。
  而与此同时,一艘艘军船开始驻入湘水西岸码头,樯橹林立,几乎遮蔽了湘水。
  最高大的那艘军船慢慢停稳以后,依附刘备数年的交州刺史、镇远将军赖恭按剑而出。他不仅曾是交州刺史,还是零陵本地人;如今重返故地,又想起那些年的艰难日子,难免感慨良多。
  感慨过后,他更记得现在自己依靠的是谁。
  于是回过身来,客气地道:“关将军,雷将军,两位请。”
  被称作关将军的,乃是荆州军本部事实上的副帅,偏将军关平。
  关平向赖恭微微颔首示意,转回来又道:“续之,你先请。”
第六百四十三章
救援
  当黄晅自请前往零陵后不久,雷远便启程前往江陵。
  去江陵的目的,是为了给自己的下属作背书,免得黄晅这个大胆之人真捅出什么大篓子。可到了江陵以后,他身为护荆蛮校尉,与荆州军府的幕僚们一起查看了各地报呈荆蛮作乱的消息,愈看愈觉得不对劲。
  在大半个荆州乱事纷起的局面下,零陵一地的安稳,显得太过突兀了。
  黄晅告诉雷远,他在蛮部中的细作交待说,此番动荡乃是零陵蛮中大酋发起,背后还有江东人出面,给予强有力的支撑。雷远相信这个情报的真实性。
  问题是,如果江东只是想在荆州造成动荡,使零陵蛮直接在本地起兵作乱,然后再煽动其它各郡,不是更加干脆利落么?何必要单独空开一个零陵郡?
  赵累捻须沉吟道:“或许,是为了避免我们怀疑到零陵?”
  雷远轻拍案几上堆着的厚厚竹牍:“初时或许看不出来。到现在,岂不令人更加生疑?荆蛮作乱至今十余日,长沙、桂阳、武陵各地震动,彼等何以如此厚爱零陵?零陵一定有问题,在场诸君,不是都看出来了么?”
  “或许,江东有什么针对零陵郡的图谋?”
  “这个可能性很小。零陵是荆州属地,江东人做些小动作倒也罢了,真敢闹大,是要和玄德公解盟么?彼辈虽然贪婪,却不愚蠢,不至于如此不智。”雷远皱眉道:“我隐约觉得,他们的举动更像是在争取时间……”
  “争取时间?”
  “是。似乎江东人并不介意我们最终发现情况不妙。他们一开始想的,就只是五日、十日里,莫要让我们注意到零陵的动向。”
  “五日?十日?”赵累猛然离席起身,从厅堂一角取了回来,一把舆图铺开:“这样说来……难道江东人打算……”
  看着他的手指从灵渠划到苍梧,在座数人脸色都变了。
  所有人没法再讨论下去,转而注视端坐在上首的关羽。
  关羽正在专心致志地审阅江陵周边诸军兵力调配的文书。这是赵累已经做好了的,关平也看过,但关羽依旧仔细翻阅,时不时瞑目深思,并不疏忽。
  倒不是说他特别喜欢文牍事务,只不过荆州军上下的将校,关羽几乎全都认得。谁比较勇猛,谁比较老成,谁比较机敏,谁有些暴躁,他全都谙熟于心。相应的,既然重整部伍,就得斟酌各部的不同情况和将校的才能,适当增减。
  有的部队须得尽快补齐,有的部队不妨稍稍滞后,这其中调配的过程,既是关羽熟悉部属的过程,也是他反复模拟战场局势,预定调兵遣将步骤的过程,若不能沉下性子做好,便非大将之才。
  这时候众人的议论一停。
  关羽眼也不抬地道:“这其中必有我们还不了解的缘故。续之,你确定你那部下前去,能弄明白其中奥妙么?”
  “委实不敢保证,但,有个人去搅一搅,总能有些好处。另外……”
  关羽打断了雷远的话:“另外……郝子太性格粗疏,这种时候靠不住,得换个人去零陵坐镇!还要加派人手,随时应变!”
  关平问道:“父亲的意思是?”
  关羽微微睁眼,眼皮上抬看看在场众人。
  厅堂中人,大都是关羽亲信部下,知道他既然开口,胸中便有成算,完全无需他人建议。于是各人都作恭谨神色,静待他的吩咐。
  半晌之后,关羽沉声道:“威公!”
  坐在下首的杨仪应声出列:“在!”
  此前荆州军府用曹军俘虏向襄阳方面交换了诸多荆州官吏、士子,杨仪也在其中。他本是曹公所署荆州刺史胡修的幕僚,后来与雷远有往来,这回被换到江陵以后,又得到了关羽的青睐,现任荡寇将军主簿之职。
  “拟令,让赖恭去零陵走一趟。另外,江陵近来兵力紧张,坦之你去点三千人,续之你再调两千人;由军府提供足额粮秣,你们尽快南下零陵。但有大小事务,你们三人商议决定;军事上的事情,以续之为主。”
  雷远和关平一起离席行礼:“遵命。”
  杨仪忙着奋笔疾书。赖恭是交州刺史、镇远将军,是玄德公的客卿而非荡寇将军的下属,关羽适才的吩咐大是无礼。但以杨仪的文笔,自然可以把公文写得客气而不容拒绝。
  赖恭在江陵闲居数年,早已经静极思动,这时候听得关羽召唤,欣然起行。
  雷远又急召丁奉、马岱两部至公安,与关平所领的江陵水陆兵马会合,随即经过洞庭,沿着湘水上溯,奔赴零陵。
  雷远和赖恭没有打过交道,这几日里在船上稍稍熟悉。赖恭不愧为荆州名士,风度雍容,而性格很开朗刚劲;虽然寄人篱下,却不见畏缩沮丧的姿态;在言辞和姿态中,又把自己的立场和位置摆的很清楚。
  而关平与雷远是老熟人了。
  关平的军职虽只偏将军,但凭着关羽代理人的身份,长期以来被视为地位高于荆州诸将。至于雷远,这数年来异军突起,俨然成了玄德公麾下风头极盛的重将,又反超过关平一筹,几乎要赶上关羽本人的声势。
  所以关羽才会特意提醒自家长子,举凡军务,以雷远的决定为主。好在两人都是谦和知进退的性子。关平尊重雷远的职权和地位,而雷远待关平一如往日,视关平为军中的前辈。
  三人在途中曾商议过零陵局面,都觉得情况或很紧急,于是催促军船昼夜兼程赶路。谁知道抵达零陵以后,发现还是慢了半拍!
  他们本来要往零陵太守府去,现在便没这心思了。
  关平细细问了郝普一通,顿时大怒,一脚踢在郝普胸口,将他踢得滚翻在地。
  “愚蠢至极!我恨不得斩汝之首,方解我恨!”
  郝普是玄德公在义阳招募的部下。这批人包括魏延、傅肜在内,最初都在关羽、张飞麾下做小卒,许多人的武艺都是跟着关张二将学的。哪怕后来历年积功拔擢而至将军、郡守,但他们面对旧主的长子,委实没有一点对抗的念头。
  便如此刻,郝普吃了一脚,竟不起身,直接就跪伏在地。
  雷远知道,关平此举明为训斥,实则回护。
  当下他不与郝普言语,只按剑举首,眺望湘水上游情形。
  赖恭问道:“续之?”
  雷远道:“事急矣。两位,我们不能在零陵耽搁了,得往苍梧走一趟!”
  关平想了想,沉声道:“诸军稍稍整备,明日清晨立即出发,一口气杀到苍梧!”
  赖恭道:“我会修书分送交州各郡。就说,因为荆蛮叛兵进入苍梧,我邀请荆州发兵救援!”
第六百四十四章
利益
  当晚关平分出五百精兵,“协助”郝普整顿零陵。
  以官职而论,郝普是二千石的太守,地位并不在赖恭、雷远和关平三人之下。但关平就站在零陵郡的码头上,对郝普和郝普的部下们呼来喝去,如驱使牛马。而郝普等人也一副理所应当的姿态,全无半点不忿。由此可见关羽在玄德公元从部下中的特殊地位,连带着他长子的影响力,也远远高过实际职位。
  关平连连号令,倒不是要折腾郝普。皆因荆州水军的军船沿湘水而来,到此就不能再走了,必须换船才行。
  接下去的路程要通过灵渠。而灵渠中的一段,纯系秦人在越城岭中挖掘而出,水道宽度和深度都很有限,在始安方向的某些河段,水浅不过一尺,可以随意步行涉渡。而河道本身受山势所限,更多曲折迂回。因而能够通行其间的,至多为百斛之舟。
  灵渠东面的零陵、西面的始兴两城,便各自控制着大批用于在灵渠上转运的船只,出租船只的收益归入官寺,近年来渐渐可观。
  于是雷远和关平的部队连夜在零陵码头换船。
  这可不是容易的事。因为船只的规格未必全都一样,而每一个编制的部队所携带的兵甲、物资、粮秣、马匹的数量也大不相同,下船再上船的调配就很复杂。
  何况将士们过去几日在船上都很辛苦,有晕船的,有风寒的,马岱所部的骑队里,还有战马惊恐不肯上小船的。五千人规模的部队,想要在天亮时出发,一点时间都不能浪费。
  而郝普还得去满城搜罗操作灵渠沿线陡闸和拉纤的人手。本来灵渠自有足额的人丁配备,可江东人此前暗中控制灵渠,当他们本部兵力通过以后,很可能驱散甚至挟裹纤夫。如果雷远所部到了灵渠又没人操作船闸和拉纤,难道再派人回来通报零陵么?
  故而这些都得提前准备,方能保证下一步军事行动顺利展开。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89/73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