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鼎余烟(校对)第39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90/733

  自古以来的用兵,首先难的就是沿途运输保障。兵法中说,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军,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那还是上古时百国纷争,大国方不过千里而已。待到如今,英雄逐鹿于天下的时候,江陵之军前往岭南,路途将近两千里。关羽能够调动五千人,已经用足了荆州军府的全力,还非得委派关平随行,沿途的粮秣物资和相关保障才无疏漏。
  数千人狠狠地忙碌到第二天早晨,这才得以出发。
  除了负责警戒的部队和随行民夫以外,大部分的将士很疲累了,都在船舱里瞌睡。
  雷远扯了条毡毯披着,倚靠在船头,有一搭没一搭地看看四周情形。随着船行深入,视线所及之处,青山在连绵不尽的云雾中若隐若现,而碧水穿行其间,仿佛罗带飘飞。
  这条通往苍梧的道路,后半段的沿途山水,在后世有甲天下之誉。此时前半段才走了小半,已觉满眼苍翠。
  可当代人并无心思观赏美景,雷远在船头假寐片刻,就听到附近船上的将士在低声传说:岭南之地的瘴疠、疫气甚是险恶,若此去不能尽快平定乱事,一旦迁延到夏季暑热,只怕人、马都会有巨大的折损。
  将士们是人,不是厮杀争战的机器,有这种情绪是难免的;可局势如此,又迫使雷远不得不往苍梧走一趟。
  自从雷远到荆州以来,他领兵所向,西至巴郡,东至江淮,如今又要刷新向南的记录。区区数年里,竟然每年都有长途跋涉,老实说,也真是够辛苦。但换一个角度来说,这也是为人下属所必须做到的。
  玄德公对雷远不可谓不信重。雷远还没到二十四岁,就身兼了四个二千石或比二千石的职务:奋威将军、宜都太守、护荆蛮校尉、江关都尉,实际掌握将近万人的军队,其中半数是或者曾经是庐江雷氏的部曲。可这样的地位和重用,难道是凭空来的?
  自然不是。玄德公是在乱世争霸的英雄,他用人不疑,是因为相信雷远能给出足额的回报;相应的,雷远就必须给出足额的回报。身为仅次于关羽的荆州重将,这种时候他不出面,难道由关羽亲自去往交州么?
  但什么时候不须多做,什么时候必须挺身而出,其中分寸拿捏不能疏忽。
  便如此番。荆蛮叛乱发生后,局势尚可控时,雷远除了行文通报州府和各郡,并不越境展开军事应对,这是他的分寸。待到叛乱规模扩大,背后又出现了江东人的手段,雷远这个护荆蛮校尉立即往江陵与关羽沟通,这还是他的分寸。
  在越来越庞大的军政体系中,这种分寸感不可或缺;到了该辛苦的时候,更没什么好抱怨的。
  何况雷远对交州颇有了解,并非两眼一抹黑地莽撞前去。
  荆州、交州之间,有崇山峻岭阻隔,地形崎岖,且多瘴疠;自古以来,都被视为畏途。自天下丧乱以来,交州的地方势力又引蛮夷为助,或割据自雄,或彼此攻劫。至张津张子云担任交州牧以后,又与荆州刘表不睦,双方连年恶战。
  于是两州交通道路遂多毁弃,直到玄德公就任荆州牧,着力拉拢苍梧太守吴巨。两地的往来才渐渐恢复。在雷远所管理的乐乡大市中,去年约莫有三成的货物来自交州。
  与荆蛮产出的生漆、药材、木料、铜铁料、兽皮、兽筋等多为军事所需不同,交州的产出,绝大部分都是奢侈品。诸如明珠、大贝、琉璃、翡翠、玳瑁、犀角、象牙之类,无论益州还是扬州,都有高官贵胄十分喜欢;至于河北中原那边,多少世族豪门更是如饥似渴地购买,价格从乐乡大市到中原,竟会翻上几番。
  还有交州特产的水果,香蕉、椰子、龙眼之类也很受欢迎,因为物以稀为贵,它们的价格比雷远大肆推广种植的橘子更高,这让宜都郡的诸多农官都很不满。
  总体来看,交州的货物虽只占三成,给商人和相关方面带来的利益倒有六成至多。
  当然,雷远本人便在这六成利益中占了相当部分。他的部下范巡与襄阳习氏的商队配合,长期在交州搜罗货品,组织发卖。眼下交州既然生变,范巡及其所部的情况如何,一时也闹不清楚了。
  此番乱局,给雷远造成的影响又岂止范巡的部下们,还有沙摩柯和张鲁到现在都没有消息,也不知是死是活。马忠和阎圃都怀疑他们被挟裹去了交州,但目前没什么证据。
  这次追去苍梧,正好可以查问个清楚。
  正在雷远凝神细思的时候,身后有个带笑的声音传来:“江东人已在苍梧兴兵,续之将军却并无临战的状态,很显从容风范呀。”
第六百四十五章
幌子
  说话的是赖恭,黄晅落后半步相陪。
  赖恭是个妙人。玄德公本有用他来牵制交州的意思,但因为他与吴巨不睦,而吴巨本人又对荆州很恭顺,所以他这个空头交州刺史就在江陵城中寄寓了数年,始终徒有官俸而无丝毫实权。
  换了他人,难免有些抱怨,可赖恭自始至终都很自在,一点都不着急。就连自己为刺史时的部下吏员,也陆续都推举到荆州军府任职,自己只得孤零零一个。
  待到这回关羽请赖恭出面,他也是甩着两手,孤零零一个跟来。还是雷远觉得刺史如此太无威仪,于是让黄晅出面,寻郝普要了些仪仗,配给赖恭使用;又请赖恭与自己同船行进,以显尊重。
  上午的时候,赖恭在舱里书写信件,预备发给交州的故交、熟人,以张声势。大概这会儿已经写完了,于是出舱来找雷远闲聊。
  雷远先起身请他在船头落座,随即道:“仁谨先生过誉了。我非从容,只不过私下以为,在苍梧未必会有与强敌作战的机会。”
  “哦?我听说,此番受吴侯之命去往交州的,乃是下邳人步子山。此人素称江东英俊,早在三年前,就任鄱阳太守,编练精锐以图交州,也曾参与过江东对荆州的攻势。续之将军以为,此人不算强敌么?”
  “这步子山究竟何等人物,我实不知。但江东人做的每件事,都是为了利益;他们所盼望的,是在荆州尚未反应过来之前,就在交趾形成有利于他们的事实局面。真到了我军抵达,江东兵马公然袭击,那岂不成了背盟?”
  雷远看看赖恭的神色,继续道:“同理,我军固然会提高警惕,却也不会真的去和江东人作战……果然需得耀武扬威之时,我们杀杀士燮兄弟的锐气,也就够了。”
  赖恭想了想,慢慢颔首道:“有理。也就是说,今后无论玄德公和吴侯谁在交州得势,吴巨和士燮两方的日子都不会好过了。”
  确是如此。
  此前孙刘两家都没有直接插手交州,则吴巨和士燮彼此维持均势,只要克制住自家的野心,安稳度日并无问题。可既然孙刘两家插手,两家纵不彼此交锋,却一定不会吝于打击对方的附从势力。
  吴巨和士燮无法承受孙刘两家的军事压力,便如昔日淮南豪右联盟在江淮间的窘境。在孙刘两家就交州达成最终处置方案之前,吴巨和士燮这等地方势力的倒霉日子就一刻都不会停!
  赖恭叹了口气:“只不知,眼下吴子卿能坚持住么?若吴子卿已然坚持不住,我又当如何应付局面?”
  雷远一时沉吟,不好继续谈论。
  赖恭特意引起这个话题,便是想要确定荆州军南下的具体方针。而在明白了荆州军的方针以后,赖恭也委婉地表达了他自己的想法。
  之前黄晅便认为,吴巨十有八九已经完了。
  雷远也这么认为。
  交州以五岭为藩篱,而五岭中的通道不止一条。哪怕不经过荆州,直接从扬州豫章郡溯赣水而行,翻越大庾岭,也能抵达士燮兄弟所占据的南海郡。
  而江东人偏偏要以荆蛮叛乱为掩护,从苍梧北面的灵渠输送兵力,其目的无非从南北两面挟击苍梧,并截断吴巨对外求援的通道,就是为了速胜。
  甚至此前关羽也有所预料,所以才请赖恭参与此行。
  士燮固然有绥南中郎将、督交州七郡的职务;而赖恭也是镇远将军、交州刺史,足以相抗。当然,前者的职务出于许都朝廷,而后者的职务乃昔日刘景升私相授受,那不能说得太细。
  如果苍梧被攻破,吴巨身死,赖恭便是玄德公继续影响交州的旗帜。考虑到吴巨是个性格强悍的武人,而赖恭是个儒雅文士,可能还更好操纵些。
  赖恭是个聪明人,很清楚自己的任务。所以关羽一旦召唤,他立刻欣然就道,甚至连一个从吏都不带……这是他的姿态,是特意向雷远和关平表示,我全无半点实力,一定会当个好用的幌子,风往哪里吹,我便往哪里呼啦啦地飘。
  但正因为赖恭是个聪明人,他更晓得自家的才能如何,力量所及的范围在哪里。幌子他可以做,还能做得很漂亮,可除了幌子以外,他对地方的控制、对交州军事力量的掌握,怎么能和吴巨相比?
  如果荆州军与江东兵马不正面对抗,而不断打击对方的附从势力……我赖仁谨便是十个捆在一处,也没能耐去应付步骘与士燮兄弟那群恶狼!
  事情稍有不谐,我岂不就成了第二个吴巨?
  这样一来,往交州去和送死有什么两样?
  赖恭肃容看着雷远,诚恳地道:“我,书生也。故而不知吴子卿能否击败敌人,保守苍梧。续之将军乃当今的名将,以你的眼光看来,我赖仁谨又能否抵住步骘、士燮呢?”
  雷远不禁苦笑。
  这是个现实存在的问题。毕竟荆州的力量要应对北方强敌,不可能长期驻在交州;赖恭又自承军事方面才能有限,抵不住江东和亲江东的地方势力侵攻。那这个幌子还有什么用?它甚至都没办法牢牢地插在交州土地上!
  “那仁谨先生的意思是?”
  “不管怎么说,吴巨都是郡朝命官,不是贼寇!擅兴刀兵,攻劫郡朝命官之人,难道不该受到国法的严厉惩处么?”
  雷远明白,这便是赖恭的要求。他希望荆州军此番去往交州,狠狠地打痛士燮兄弟,打到士燮兄弟的力量无法威胁苍梧,打到他们不敢响应步骘的煽动为止。
  此事倒也不难。只不过,交州的局势如何,终究要看孙刘两家在外交场上的决断,雷远此来,明面上就只是为了剿平荆蛮叛乱,救援苍梧。能做到什么程度,不是赖恭一句恳求能够承诺的。
  于是他向赖恭颔首道:“仁谨先生放心,该做的,我尽量会做到……”
  赖恭欢悦地起身行礼:“续之将军这么说,我就放心了!”
  雷远微微一怔,倒不曾想赖恭对自己这么有信心。这种信心来得奇怪,好像是赖恭知道了什么雷远还没知道的消息?又或者,赖恭误会了什么?可两人交情不深,雷远也不便细问。
  与此同时,船队沿着湘水逆流而上,继续向西。
  待到灵渠的时候,果然原本驻在此地的船工、水夫都被挟裹一空,还有不少船只被凿沉在各处船闸、斗门和水道之间。
  好在随船队同来的,有从零陵紧急招募的大批民夫。关平亲自带着他们步行深入灵渠沿线,沿途打通水道。
  待到当晚,数百支火把沿途高举,数千名纤夫和船工齐喊号子,数十座斗门陆续开启,而船队徐徐向前。待到次日清晨,将士们眼前的就不再是湘水,而是漓水和两岸仿佛碧玉妆点的群山。
第六百四十六章
跋涉
  五岭是交州与荆州、扬州的地理分割线。但因为汉时赵佗据南海而击并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其割据延续百余年之久,故而此后汉室朝廷屡次调整州郡边界,将五岭大部划归到了北面的零陵、桂阳和豫章等郡管理范围。
  比如大庾岭和灵渠所在的越城峤,就在零陵郡的管辖范围。灵渠本身由一名都尉管理;两侧的零陵县、始安县都有专门的吏员负责民夫调动和船舶维护等事宜。
  也正因此,江东势力终究只能在零陵做些小动作,总不至于占据着灵渠阻挡荆州军的脚步。数千人马遂得以一夜间越过灵渠。
  当然也有些不知死活的本乡豪桀大滑,大概被江东人承诺的好处迷昏了头,竟然躲在某些船闸斗门和堰坝、涵道之间,试图伏击、滋扰荆州军。
  雷远遂遣黄晅出面,带着他的蛮兵大杀特杀了一通。本来打着的旗号就是追剿叛乱蛮夷,有几个蛮兵露露脸,日后对内对外都好交待。这些人当然还有亲属余党广布周边,那便不能徒以刑杀,关平遂遣了军候廖化出面,控制灵渠要隘,同时也维持秩序、恢复荆州对此地的控制。
  这个任务乃是政治重于军事,讲究行事宽严相济,所以用廖化承担。廖化原就文武双全,近来更得关羽的看重,此番若能守好了大军后路,回去以后恐怕又会提拔。
  出发时的五千人马在零陵、灵渠分别留人守备,但又沿途征发郡县兵同行,所以进入湘水水道时,仍保持五千人的规模。
  荆州军的主力出发时,大江南北还是冬季萧瑟景象,常感北风料峭;然而一过五岭,只觉气候忽然就温暖和煦了许多。在艳阳照耀下的水面平滑如镜,沿岸的青山碧树倒映在水波之间,愈发显得青翠可人。
  随着船只徐徐向前,水声潺潺伴随,空中又觉得湿润水汽弥漫。四周雾蒙蒙的,仿佛随时会下雨,又仿佛伸手虚抓,就会抓出一捧透明晶莹的水珠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90/73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