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鼎余烟(校对)第41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10/733

  对雷远来说,这是他超群出众的眼光才干所致,但对玄德公的政权来说,这样一个不断增长的地方势力,又处在荆益两州之间的关键位置……并非猜忌或不信任,只不过确实到了需要稍稍引领,稍稍限制的时候了。
  但玄德公是真正的仁厚之主。他很欣赏雷远,对这年轻人从没有丝毫恶意。当日他招引淮南豪右联盟南下荆州的时候,就答应善待雷氏;如今雷远立下无数功勋,他更不会减少对他的信任,更不会吝于拔擢重用。
  诸葛亮也作如此想。
  所以,在玄德公就任汉中王的时候,将会给雷远一个极好的安排,从而使中枢和庐江雷氏,都能安心。
  这个安排,也离不开雷远本人的配合。为此,诸葛亮坦诚地将自己的想法写在了书信中,遣人急送交州。诸葛亮相信自己的眼光,也相信雷远的人品。所以,雷远一定能够理解自己的用意,不会辜负中枢的信任。
  当雷远接受了这个安排,汉中王在军事上、在地方上的后继变动调整,也就顺理成章了,由此,当玄德公进位汉中王的时候,他的每一个部下,都会在适合的位置上。
  此时一叶扁舟从岛屿北侧的港汊中行来,慢慢靠在堤岸旁。诸葛亮提着袍角跃上船板,回头看见马谡有些发愣,连忙唤他一声。
  正如诸葛亮的预料,他的亲笔书简,已经到了雷远手里。
  这时候是雷远到达广信城下的第三天。
  第一天的中午,步骘与雷远见面后,即交还了扣押在手中的从事范巡及其部下;到了晚间,两人再次会面,步骘又当场传令,使围困广信城的各部兵力稍稍退开,以便于城中居民出来樵采。
  第二天两人又见了一面。
  因为前日里步骘的退让态度,第二天见面的气氛就和缓了许多。雷远向步骘提出,要遣人进广信城,探望苍梧太守吴巨。步骘虽然没有正面同意,却也没有反对。于是会面结束后,雷远遣李贞往广信城中去了一趟。
  他让李贞通报吴巨,荆州军已经抵达,必保苍梧无虞。
  李贞入城后不久,满城的欢呼声如潮水般响起。
  李贞在城里停留了半个时辰,出来时禀报雷远说:广信城中将士被围攻旬月,已经死伤过半。吴巨比想象中的要瘦,须发也斑白了,手臂受了刀伤。此前步骘突袭士燮所部的时候,吴巨已猜测是否荆州军南下,才迫使两敌内讧,当晚他也试图出兵,可惜动作慢了,未能在步骘面前占到便宜。
  吴巨又啮指出血,写信向雷远致谢。书信上道,吴巨望荆州之援,如赤子望父母。父母既不弃子,巨虽弱才,愿粉身以报,永不敢负。
  吴巨能对外联络,进而使得孙刘两家之间的气氛宽松。当夜雷远传令,让时时在漓水上巡视的荆州军船离开了,不必刻意警戒。他就只带了数十名扈从,在村落里驻扎着。
  这一举措堪称大胆,若非确信步骘的谈判诚意,不能如此。而步骘也很有趣,当晚遣人奉了床、席、被褥、凉帐等物来,并传话说,请雷将军安心歇息,不必顾虑。
  到了今天,也就是第三天。
  雷远约了晚间与步骘会面,白日里无事。
  事实上,对步骘的诚意,雷远没有一丁点的信任。他早有军事上对应的安排,但那得看关平的手段,也非身在广信所能遥控。于是此刻他乐得清闲,甚至还领了几名部属,往漓水上游的高坡踏青。
  身在高处眺望,只见漓水碧绿、波光粼粼;郁水浩淼,水流滔滔。漓水对岸的白鹤山窈窕多姿,间有白鹤翱翔于松林;而往郁水方向看,同样也是黛青色的山影连绵,在清晰干净的阳光照耀下,山和水都显得明丽异常。而在山水之间的碧绿平原,虽不似北方那般广袤,却因为气候的关系,比宜都更多了几分勃勃生机。
  雷远问过向导,据说,此地颇有一年两熟的稻田,又多甘薯、甘蔗、椰子、芭蕉等特产和种种奇木异果。又因为地广人稀、土地尽可开垦,百姓们想养活自己,其实甚是容易。数百年来汉家子民南下经营,少不了筚路蓝缕的辛苦,也多有收获的喜悦。
  正在雷远难得地沉浸于闲暇时,漓水上游数艘行船疾驰而下,送来了诸葛亮的书信。
  负责送信的,依然是雷远的老熟人宗预。宗预还是左将军记室书佐,与雷远的身份差距渐渐大了,但雷远只当他是朋友,见面相待一如往日。
  一行人回到村落中,宾主落座。雷远从宗预手中取来书信看过,随即合拢书牍,陷入沉思。
  足足一刻过去,他才微微颔首。
  宗预虽不知这书信中说了什么,单知必有要事。见雷远动了,他连忙打起精神,以为雷远将要有所询问。但雷远只打开书牍,仔仔细细地再看一遍。
  诸葛亮入蜀以后,据说事务愈来愈繁忙,所以诸多公务文书都由幕僚代笔。但这份书信却是诸葛亮的亲笔。
  雷远认得出诸葛亮的笔迹,看得出他写得很郑重,每个字都工整有力。他也看得出,诸葛亮写得很用心,文字中蕴含的东西并无丝毫虚假。
  “哈哈……”雷远笑了起来。
  “续之?”宗预问道。
  雷远取剑在手。
  他左手握着剑鞘,右手握住剑柄,缓缓拔出。剑身一点点地露出来,青光粲然四射。
  雷远道:“既如此,就只能对不住步子山啦!”
第六百八十章
广阔
  对不住步骘是迟早的事。早一点、晚一点的区别而已。
  雷远不太明白,吴侯是抱着怎样的想法,认为在对荆州造成了这么多损害以后,荆州方面会忍气吞声,坐视交州易手?或许江东人的对利益的执着和贪婪,与他们实际的实力太不匹配了,这就造成他们不断地犯错误。
  只看交州一地:
  如果江东能控制自己的贪欲,始终认可吴巨和士燮各为孙刘双方代理人,满足于经济上的收益,那根本就无需兴起如此风浪,慢慢协调双方的利益分配即可。
  如果江东不谋求拿下苍梧、阻断荆州交州的联系,那他们有足够的力量直接消灭士燮。玄德公并没有理由插手其间,江东也可以轻易得利。
  但江东偏偏选择了利益最大的目标,而在执行过程中,又不断发现自身的力量不足,于是不断调整目标。这种虚火升腾的战略和体弱气促的实力之间的矛盾,便迫使江东文武越来越趋向阴谋手段,最终大大地得罪了玄德公,而使荆州的力量名正言顺涌入交州。
  当雷远亲自前往交州的时候,江东人就完全没有机会了。江东以十万大军都不能在江淮稍稍得逞于张辽之手,如今带着这么几千精锐,上万蛮兵,想要迫使奋威将军让步……
  雷远觉得,江东人有些看不起他。
  所以让步是不会让步的,他已经决定要让步骘吃个大亏。
  荆州军船昨日离开广信周边的水域,其实是沿着郁水,往猛陵方向去了。
  郁水上游江流湍急,但在接近广信的一段,水面忽然开阔,江中有多处浅滩,可供搭设浮桥所用。荆州军船首尾相连,便成浮桥,而关平所部则经过浮桥渡过郁水,从南岸直取南海郡的高要峡口。
  如果士燮临死前的推测不错,关平将在那里撞上通过大瘐岭急趋番禺的江东兵马。以关平的用兵之能,再有马岱、丁奉、马玉等人协助,江东之兵绝不是对手。
  按照雷远之前的谋划,关平所部击溃江东援军后,雷远再联合吴巨,压服步骘,迫他退让。或许看在孙刘同盟的份上,可以分给江东人几个县?再多就不用想了。
  但现在雷远改了主意。
  既然玄德公承诺,将会把整个交州交给自己负责,那为什么要把嘴边的利益让给江东呢?
  难道我还会嫌弃地盘大一点吗?
  交州的事情,无须再谈了。
  雷远持剑在手,信心十足。
  “真是好剑!”此时宗预赞道。
  青釭剑尚未完全出鞘,但仿佛已有寒气夺人心魄。又或者,夺人心魄的并非剑,而是人。当雷远拔剑的时候,宗预便知道,雷远已有决断,而身在交州的江东人将要遭难了。
  宗预等人来时顺风顺水,非常快捷,回程的时候会慢些。雷远对他道:“德艳不妨在广信等我一日,一日之后启程,便能把好消息带给军师。”
  宗预躬身道:“遵命。”
  雷远将诸葛亮的书信收起,步出厅堂,意气昂扬地准备行动。
  这种充满斗志的状态,对雷远来说并不常有。
  他在来到此世之前,本来拥有近四十年的人生。在前世的年轻时候,他看行业内的那些中年人,觉得自己中年时必不如此,他相信自己应当深沉多智,有远大的志向。然而随着年龄一点点增长,生活将他逼迫成了曾经蔑视的样子,每日里忙碌的事,都只在眼前。
  及至来到此世,面临的情况并无多大区别。他倒是有过翻天覆地的想法,然而当务之急始终是立足,是活着。
  作为一个身在乱世的普通人,雷远不免依赖宗族势力给他带来的安全感;但他也清楚,某种层面上,宗族势力已成了对他的限制。能够推动历史前进的,绝不该是地方豪强。
  当他把眼前的难题一桩桩应付过去,下一步该如何?长远的目标在哪里?一时难有答案。这使雷远感到茫然,并深觉自己真是极其失败的穿越者。
  好在诸葛亮给出的方向不差。
  至少,今后一段时间里,交州是个很好的驻足之地,值得雷远投入精力去经营。
  为什么需要雷远在交州,诸葛亮也说得很明白。
  这段时间以来,玄德公占据荆益两州,声威赫赫;而诸葛亮坐镇成都,足食足兵。
  通常来说,能够用来供给财政的,曰农耕,曰盐铁。但这还不够,诸葛亮遂设锦官,并将效法乐乡大市的格局,在汉中建设市场。
  诸葛亮亲自参与了市场的建设,由此深切感受到,交州的奢侈品产出,是足以与蜀锦相提并论的财源。
  但因为荆楚士人不同于益州土族,玄德公的政权不可能像在益州那样,以强硬手段将这些财源收归国家所有。那么最好的办法,莫过于控制上游,也就是产出这些奢侈品的交州。
  按照推测,交州的在籍户口还不到荆州的一半,但产出的商贸利益,较之荆州丝毫不差。
  以玄德公的力量,拿下交州不难。但要长远的控制交州,并且使交州源源不断地产出利益,并不容易。这需要一套有力的班底,更需要才能足以服众之人坐镇。
  这样的人,可不是随便能有的。
  如果交州控制在手,这就是玄德公下属的三州之一。坐镇交州之人,地位便与关羽相仿佛。
  谁能有这样的地位?张飞要面对益州北面的压力,赵云为玄德公须臾不可离,其他的元从诸将不仅地位不到,能力和威望也都差得太远。
  除了元从以外,荆州和益州的诸将在资历上又显不足,毕竟玄德公的力量膨胀得太快,荆益诸将陆续投靠,都是最近三四年的事,时间太短了。
  所以雷远是最合适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10/73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