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鼎余烟(校对)第41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16/733

  他立刻便皱眉头:“张公祺,你这一套未免……”
  张鲁向着雷远连连挤眉弄眼,请他不要着急,转回身面对无数跟随者,他提高嗓音大喊:“玄德公的胜利,雷将军的胜利,都是天道所命。此时谁敢与雷将军作对,必定获罪于天,天威不饶!”
  话音刚落,无数信众跟着张鲁再度叩首。
  这就是投降了,真够快的。
  但雷远依然厌恶这种假借天意为自家背书的神棍举措,于是向后退了一步,以示不受此礼。
  他沉声对张鲁道:“师君辛苦了。请去休息,接下去的事情,该由我们来做。”
第六百八十九章
回书
  当年三十六方齐举,图谋天下大吉,那是自古以来宗教力量极盛之时,但已经过去数十年了。从此以后它再也没有复兴到这种程度的可能,雷远很清楚。
  自从“苍天已死,黄天当立”的口号被摧毁,自从数十万、数百万试图创建太平的信众被屠杀、被奴役,无数尸骨被践踏成泥,在雷远所立足的这片土地上,宗教就彻底放弃了为黎民黔首伸张的策略,而转向与统治者合作,成为统治者的工具。
  张鲁本人也做过地上神国的美梦,但自从马超所部和孙刘两家的大军在汉中激烈鏖战过后,他就清醒过来了。所以他才会遵循玄德公的意图,前往荆州另起炉灶。
  而作为荆州重将的雷远,更完全不被张鲁的小手段所惑。
  毕竟雷远有前世的见识在,张鲁在随军前往荆州时,沿途为雷远表演的隔空取物、衣袍生火、绢布显字、手入油锅之类,对古人来说神妙异常,但落在雷远眼中,几乎全都被当场揭破。这对张鲁来说,比马超的金戈铁马还要来得震撼。
  所以张鲁在抵达荆州以后,极其卖力地奔走于荆蛮之中,一方面重新宣扬他的正一盟威之道,一方面竭力拉拢蛮部民众尊奉朝廷政令,以实现他对雷远的承诺。
  因为雷远此后前往江淮作战,之前并没有特别关注张鲁的举措。但现在看来,荆蛮部落中的大巫祁氏,会因为张鲁的传道而站到护荆蛮校尉的对立面,这就证明了张鲁的作用。他引领这些荆蛮的法子,无非原来那些,可效果之显著,简直像真有神灵在背后指点。想来蛮夷实在无知单纯,只能任凭张鲁拿捏。
  不过,宗教就只是宗教。无论此番行事对雷远有多大帮助,雷远都不会允许张鲁再插手接下去的事务。军队的事情,只要由武人来办就可以了,能够号令兵马的,只有将军,一点都不劳烦师君费心。
  李贞跟着雷远许久,最能明白雷远的心意。
  听得雷远请张鲁下去休息,他立即踏前一步,作了个邀请的手势。
  张鲁微微一愣。
  雷远随即道:“足下的功绩,我定会向主公如实禀报,另外,今后多半交州蛮部也需要师君辛苦引领……所以,今日且务必好好休息。”
  “交州?”
  “正是交州。”
  张鲁听明白了。他的圆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甚至还带出了几分憧憬。
  “如此最好!”他再度向雷远躬身施礼:“续之将军,既如此,我先告退。”
  雷远向张鲁颔首致意。
  既然出现了这样大规模的投降,接着的半个晚上,雷远等人有得好忙了。
  “把篝火都点起来。”他吩咐道:“明天早上,我要全军恢复如常。我们就在这里接见吴子卿!”
  士燮和步骘俱都失败,想来吴巨会做个聪明人。
  随着秩序渐渐恢复,雷远坐在原地眺望,可见点点的火光和夜空的星光交相辉映。他忽然想起一事,连忙指一名扈从:“去请宗德艳来。”
  宗预带了诸葛亮的书信前来,之前雷远忙于应对步骘,一时没有想好该怎么答复。此刻交州的局势底定大半,就在军中夤夜挥毫回信,不亦快哉?
  宗预当夜便飞骑折返荆州。
  作为使者,宗预为中枢往来奔走许多次了,经验非常丰富。更兼一行人配有良驹、轻舟,有得力的向导,沿途又能调动邮传中的驿马,将近两千里的长途,旬日之内便到。
  他的目的地是公安。
  诸葛亮就在公安城中。
  荆州的治所在江陵城,过去两年间,荡寇将军、董督荆州的关羽驻扎此处,统领五万荆州军,向北拒止曹操,向东提防孙权。但相对而言,江陵距离北方襄阳、樊城太近了些,其战略地位主要体现在面对北方压力,屏蔽荆南四郡。
  是以诸葛亮以军师将军的身份东下,选择的驻地是公安。公安是玄德公在荆州除江陵以外最重要的军事据点,由公安往南,陆路与作唐、益阳、临湘诸城呼应,恰可组成南北向的防线。这也是前年孙刘两家兵戎相见时,玄德公的军事布置。
  诸葛亮既然来到公安,便意味着玄德公和左将军大司马府的文武臣僚即将进驻,意味着荆益两州的重心将回到公安,回到这个直面江东的军事要塞。这个举动本身,就是震慑江东的一部分。
  当然,诸葛亮和鲁肃是足以代表孙刘两家的重臣,既然他二人当面敲定了对交州的解决方案,那就只要安心等待。所以荆州这边,原本紧张的气氛近来消褪了许多,一度水陆并进威逼江夏的关羽也撤军回到了江陵。
  反倒是江东那边,有些过度紧张了。在确定诸葛亮驻在公安的次日,鲁肃便调动江东兵马,加强巴丘和陆口两地的防御。为此还减少了巡游湘水的军船。
  马谡知道诸葛亮和鲁肃的约定,也知道玄德公和诸葛亮已经决心将庐江雷氏移镇交州。在马谡看来,江东水军一旦收缩,荆州对湘水水道的控制就立即恢复,这样庐江雷氏之兵南下途中,就少了许多障碍。从这个角度想,诸葛亮前来公安,实在是一着妙手。
  但交州毕竟太远,孙刘双方纵有决定,发到交州,再等到后继局势变化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故而诸葛亮在这几日里,除了照常处置公务以外,还有余暇约见了几位荆州当地的大族首领、地方名士。
  荆州士人素来欣赏诸葛亮的风度,难免在会谈时拐弯抹角地提到,关将军崖岸高峻,很不好打交道。诸葛亮对此并不回应,他一再表示,只叙旧谊,不提公务。但与他谈过之后,几乎每个人都满面春风而回,哪怕一些想法和意图被诸葛亮驳斥的人,似乎也不生气。
  这时已到了二月中旬。早春时分,荆州渐暖,诸葛亮从荆州左将军府正堂一侧的厢房往外看,可以见到房舍后头水流淙淙,河边芦苇绿意盎然。有风吹过,把泥土气息和水草的香气带到室内,令人心旷神怡。
  诸葛亮搁下笔,微微闭上酸涩的双眼,呼吸了一口清新空气。随即他便听见急促的马蹄声越过府邸内外的重重门禁。
  具备这样权限的,就只有宗预一人。
  诸葛亮睁开眼,拿着白羽扇站起来。
  “军师,宗德艳来了!”马谡猛地推开门,大声嚷道。
  话音未落,诸葛亮已经走了出去。
  宗预已等在外堂,他向诸葛亮匆匆见礼,随即将怀中书信递过来:“军师,这是雷续之的回书。”
  诸葛亮还没打开书信,先看宗预的神情,却见这位堪称见多识广的年轻书佐脸上,满是不可思议,简直有些恍惚。
第六百九十章
贵手
  宗德艳何以这副模样?
  从苍梧到公安,一千七百多里水陆路程,就算在那边受了惊吓,到这里他也该冷静淡然了。何况宗预是左将军深得信任的记室书佐,当得上见多识广。什么事能让他如此?
  难道江东竟还有什么翻天的手段,竟使交州局势再生变数?
  诸葛亮心中一沉。
  他在建安十二年受玄德公的邀请,离开隆中草庐,成为玄德公的股肱之臣,至今也不过六年。六年里,自玄德公以下,人人都服膺诸葛亮英才挺出,称他心思缜密,算无遗策,能在最复杂的局面中驾驭方向,是玄德公不可或缺的“水”。似乎每个人都觉得,在他面前没有什么难题可言。
  但诸葛亮很清楚,面对纷繁芜杂的军国大事,须得兢兢业业、如履薄冰,一丁点都不能放松。他当然有轻松自在的场合,有从容出尘的闲适时候,但很多时候,那是做给外人看的。
  便如此刻,他的脑海中瞬间冒出五六种突发情形,随即又粗略拟了四五个对策,但态度却依旧安闲,并不受宗预的古怪表情影响。
  他接过宗预奉上的书信,一目十行看完,只是,下意识地把白羽扇扬起来,又放下。
  片刻之后,诸葛亮合上书信,郑重问道:“德艳,交州那边,果如续之在信中所说,他已经击破、收编了步子山所部,并且……杀了步子山?”
  “什么?”宗预尚未答话,一旁的马谡发出惊呼。
  马谡少年高才,很得诸葛亮的喜爱,这些日子参予机密,知道玄德公对交州的大致谋划。
  玄德公的大敌始终是曹操,荆益两州的力量将会长期投放在北面。而交州僻处南疆,过于偏远了。短时间内中枢无力关注此地,但却希望此地能为中原战事提供财赋、兵员,不能坐视此地落入江东之手。故而,雷续之便成为坐镇交州的最佳人选。
  雷续之是赵子龙的女婿,近年来几番出生入死,为玄德公立下赫赫功勋,他的人品和忠诚都毫无问题。而庐江雷氏作为玄德公治下首屈一指的强大豪族,实力也足以覆压包括士燮家族在内的所有交州地方势力。
  更重要的是,交州不是玄德公的核心利益所在,玄德公需要有人在交州与江东争夺,但这个人的身份,最好能让玄德公有周旋进退的余地,不至于动辄引起孙刘两家之间正面冲突。
  这样看来,雷续之就更加合适了。昔日雷续之举数万之众从江淮来投,其户口数和兵力,都超过玄德公直辖的十分之一。当日玄德公便格外予以优容,在某种程度上,雷远类似于玄德公的盟友,而非纯粹的下属。
  而雷氏宗族本身,又和江东有不少纠葛。许多事情一旦提起来,两方随时都会撕破脸面。当庐江雷氏大举进入交州,他们和江东纵有冲突,玄德公也多的是推脱敷衍的余地。
  按照中枢的意图,既然雷远已经去往交州,中枢就不妨给他撑腰,允许他在交州大展拳脚。雷远在交州与江东对抗时,势必不断抽调庐江雷氏在宜都的力量,中枢只消顺水推舟,整个宗族的力量迁徙便不显得突兀。
  也正因为此,诸葛亮才会给鲁肃设下这么一个小小的圈套。
  皆因江东人需要交州,是为了充实吴侯本部和亲信淮泗部下的实力,藉以压制越来越难压制的江东本地世族。谋取交州,对吴侯来说是一桩生意,既要谋取利益,又不能消耗太多的成本。他们的投入是有限的。
  而庐江雷氏只要愿意去往交州,这个豪武宗族全力动员之后,必将爆发出巨大的力量。以过去数年里的事实看来,诸葛亮完全不认为吴侯往交州投放的数千人会是庐江雷氏的对手。
  可是,包括诸葛亮本人在内,任谁都没法想到,交州的局面就已经底定了?
  马谡在文书往来方面协助诸葛亮,得以阅读各方传回的军情急报。他立即问道:“不是说,续之和关坦之两军合计才三千人么?步骘联合士燮所部的交州郡县兵,怕没有一万多人!他们这就败了?”
  诸葛亮瞥了马谡一眼。
  马谡是出色的人才,较他的兄长马良更为敏锐,但人才难免急于展露锋芒。便如马谡,他虽然担任军师将军的僚属,却日常关注着雷远、关平、刘封乃至向宠等人的仕途。或许马谡的内心藏着太强盛的竞争心,他太想证明自己比同辈的年轻人更优秀。
  此刻马谡的言语,不像是关心同僚的战绩,倒像是站在步骘的角度上说话了。
  于是诸葛亮抬起羽扇,向马谡摇了摇。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16/73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