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鼎余烟(校对)第42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24/733

  法正和众人一同躬身应诺。
  没有人问玄德公出发要去哪里,这再明白不过了。
  刘备想了想,又道:“这份策书,和曹操胁迫朝廷,自立为魏公,图谋僭逆之事,都宜传播天下,咸使知闻。孝直你尽快去安排一份奏表,以我的名义陈述此事经过,并加以痛斥,就说……就说……”
  他实在没什么文才,皱眉盘算了一会儿,不知道该说到什么分寸才妥当。
  此时法正应声道:“就说曹操世受国恩,不思尽忠报效,而窃执天衡、剥乱天下,妄图劫夺神器,实令志士扼腕。主公念在苍生百姓,不愿再起刀兵,故而以昔日同僚的身份,谆谆劝说曹操能悬崖勒马,莫要再肆意妄为。如若不然,举凡朝廷肺腑、宗子藩翰,必将有所作为,而曹氏恐将背负骂名,遗臭万年。”
  刘备连连点头,赞道:“好!好得很!”
  法正所说的,看似是一道上给朝廷的表文,不如说是刘备政权针对曹操进位魏公的檄文,更是刘备初步宣示本人的后继态度。
  如果将之拆开揉碎,用大白话分析,里面有三重意思:
  首先,明确己方不认同曹操的晋升,指明曹操此举,是劫持朝廷,是篡位的前兆。其次,展现玄德公既仁厚又爱民,即使到了这种程度,仍把希望寄托在能讲道理而使曹操幡然悔悟,可谓仁至义尽。最后再隐约表现出,如果万一事情发展到最坏的程度,玄德公是朝廷肺腑,是身为藩翰的宗室子弟,在某种条件下,完全可以发挥特殊的作用,承担特殊的重责大任。
  这三重意思,既站在足够的高度斥责了曹贼,又给己方在军事上、政治上的选择都留足了余地,后继采用什么样的应对方法,都不失自家的脸面身段,堪称进退自如。
  这就是刘备要的!
  刘备本来心情有些沉重,这会儿却慢慢愉悦起来。
  自从赤壁战后,刘备以匡扶汉家,安定天下为号召,大规模地聚合部众,延揽俊杰。而投入到帐下的人才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诉求。
  刘备很清楚,不可能要求每个人都是诸葛亮那样的赤忱君子。便如法正,此人恃才傲物,睚眦必报,此前担任蜀郡太守的时候,行事简直肆无忌惮。但他作为中枢的谋士,总能抓准刘备所想,能够将刘备在数十年戎马生涯中积累的经验,最快地提炼出来,又小心翼翼地将某些微妙的成分隐藏得很好。
  刘备非常需要法正这样的部下。
  他不再往林地深处去,而是原路折返。走过法正身边的时候,他道:“还有一事……可惜孔明不在,孝直,你与士元、幼宰两位先商议出个初稿,然后最好亲自去办。”
  身后有落叶哗哗轻响,是法正小步紧跟着:“主公所说的,莫非是群臣请封主公为汉中王的奏表?”
  刘备的脚步微微一顿:“嗯?”
  “主公,奏表已经拟就。请主公过目。”法正从袖中取出另一份卷宗:“若主公以为尚属妥贴,我立即启程,持此遍访群臣。”
  虽然许多亲近臣僚都已知道,玄德公即将进位汉中王,但落到具体实施层面,玄德公几次告诫部属们,一定要按部就班,不能急。一旦急了,就难免会出现什么疏漏,成为被他人攻讦的话柄。
  但刘备真没想到,法正已经将群臣请封的奏表都提前准备好了。
  没必要这么急的。
  如此重要的奏表,更没有由一人草拟,同一人出面与群臣逐个接洽的道理。孝直这人啊,就是急进了些。
  刘备的眼角微微一跳,但神色丝毫都不变。他特意揽住法正的手臂,笑道:“孝直睹事知机,实在高明。我们且回江州,劳烦孝直先去请士元、幼宰两人来,哈哈,我要与他们一起拜读孝直的大作!”
  说到这里,他用力拍了拍法正的肩膀,感慨地道:“有孝直在,实是我的幸事啊!”
  法正满面红光,向刘备深深作揖,随即快步先行,策马飞驰而去。
  这种精神头感染了刘备,让他也不由自主地加快了脚步。
  到了山脚,扈从牵来坐骑。刘备翻身上马,顺官道疾驰。
  人在马背颠簸的时候,他仍在思忖,他告诫自己,这世上从来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再怎么英才出众,也难免有不足的地方。怎样用其所长,容其所短,这便要看人主的气量。
  想到这里,刘备略微勒缰,随即扬声唤道:“子龙!”
  “赵云在。”
  刘备身侧,一个沉稳有力的声音响起。
  以赵云的身份、地位,自然不会长期随侍刘备身边,担任扈从。他是刘备部下专门的中军指挥官,同时也负责监管诸将和预备队。此前刘备令赵云回成都休息一阵,并向公子刘禅传授剑术。但后来刘备提兵到江州威慑孙权,于是又急调赵云帐下效力。
  今日刘备便是与赵云一同出游。但在法正赶来的时候,赵云恰到好处地避让一旁,丝毫都不强调自身的存在。
  刘备不禁更加感慨。
  在这乱世中,人皆朝不保夕,难免任情放纵,各自追逐私利。哪怕自己的亲密部下,也难避免。诚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比如这数年来,云长总是隐约关注着自身地位是否仅次于主公;而翼德则常常抱怨缺乏大战的机会,唯恐被后起的武人压过;这都只是白璧微瑕,还算好的,像麋子方那样为了一点钱财去和江东勾连,更加不知所谓。
  真正的赤忱君子少之又少。但孔明绝对是其中之一,还有子龙也是。
  “我到南郑之后,将会进位汉中王。”刘备斟酌着,慢慢道:“之后会对不少部属的职位做出调动。大司马府以下领兵的大将,会分别担任前后左右将军。”
  说到这里,刘备顿了顿。而赵云安静地听着,并不惊讶,更不急躁。
  “云长为前将军,假节钺,襄阳太守,董督荆州;翼德是右将军,假节,汉中太守;续之为左将军,假节,苍梧太守,董督交州;汉升为后将军,也一样假节。”刘备一一道来,最后道:“因为元从诸将大多身居高位,前后左右将军以下,须得留出些职位平衡荆州、益州的将士。所以,子龙这趟依旧担任翊军将军,暂不更动。”
  赵云道:“好。”
第七百零三章
信使(上)
  如果建安十八年很快过去,留在所有人心中的记忆,大概就是各处官道上不断往来飞驰的信使。
  邺城与许都之间,邺城与地方之间,许都与地方之间固然有无数人或明或暗地奔走;汉中与荆州、益州各地之间同样如此。某些时候,还会有汉中到邺城的特殊急报,那都是前线重臣发出的八百里加急传递。公文作特殊标识,使者也穿专门的骑服,数千里奔走,无人敢阻。
  曹操正站在铜雀台的高处,看到信使在广阔无垠的原野上飞驰而来,带出一线久久不散的烟尘。他知道,这等装束的信使一定携来刘备的消息,而那江东小儿玩不出什么新花样,根本不足为虑。
  在中原河北各地开始轰轰烈烈地呼吁曹丞相进位魏公以后,曹操很想知道,刘备会做什么,他甚至为此感觉有些雀跃。
  这个世界上,值得曹操如此期待的对手少之又少,但刘备绝对是其中之一。
  建安三年的时候,曹操领兵东征,破吕布于下邳,使刘备随同还许都。当时曹操就看重刘备的才能,不仅表刘备为左将军,并且对他礼遇周全,十分敬重,甚至不惜出则同舆,坐则同席。
  可刘备终究非屈居人下之辈,曹操很快就看出来了。
  曹操曾招待刘备饮宴,在宴席上对刘备说:“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
  当时刘备固然是个寄人篱下的客将,曹操本人也只控制着残破中原,面临北方雄主袁绍的强大压力。可曹操偏偏就这么说,他相信自己绝对是超世之杰,也很清楚地看到了,刘备身上那种压抑不住的英雄气。他进而确信,今后能与自己争夺天下的,一定是刘备。
  此语一出,宴席上的刘备可就惊惶的厉害。曹操到现在还记得刘备失手跌落匕箸的样子。看着这个心怀鬼胎的家伙装老实人,那可太有趣了。
  程昱也看出来了,所以他对曹操说,观刘备有雄才而甚得众心,终不为人下,不如早图之。
  但曹操没有这么做。
  一方面,当时天下局势尚属混沌,正收揽英雄之时,杀一人而失天下之心,不可。另一方面,曹操是真的想看看,刘备能玩出什么样的花样,干出什么样的事业来。
  想到这里,曹操拍打着阑干,呵呵笑出了声。
  这个织席贩履之徒,竟然成了事!还干得这么漂亮!
  曹操忍不住要夸赞刘备。
  眼看着刘备的势力一点点扩张,他有过暴躁,有过动摇,有过殚精竭虑地绸缪对抗,但确实也为此感到有些得意。因为刘备的成功,某种程度也衬托出了曹操的眼光和气度。
  何况,现在想来,刘备是个很值得往来的人。自己与他在许都出则同舆,坐则同席,固然是刻意怀柔,但也确实体会到了,和一个真诚而不卑不亢的友人往来是什么感觉。
  哪怕刘备在自己面前说了假话,装着样子,但曹操仍然觉得刘备是个真诚的人。他固然反对曹氏政权,固然与董承之类的废物搞出了衣带诏这样的笑话,可过程中至少展现了他的才能。
  至少让曹操确定了,刘玄德真是可堪与我相提并论的人物,只不过脑子不好使,想事情稍微慢了点,哈哈。
  与刘备相比,现在活跃在许都的,都是一些什么东西?
  刘备是英雄,而现在许都上下跳得欢的那些人,都只是小人,而且是虚伪而愚蠢的小人。这些人在乱世中只图苟活,一丝一毫都无助于天下,可到了局势稍定,他们又跳出来暗地里彼此勾结,传递着一些阴损龌蹉的计划。
  他们每次见到我曹孟德,都弓着身子,把屁股翘得高高。叫他们抬头,便露出一张张笑语盈盈的脸,可他们藏在宽袍大袖里的手,都攥着想要杀人的刀!把他们的肚子剖开来,露出的心肝五脏,全都是黑的!
  所以曹操越来越不喜欢许都。
  还是邺城好。这里有苍茫大地,滔滔大河,很快就会是魏国的国都。这里有数十万大军屯驻,有忠于我的部属,一切都在我的掌握之中。在这样强大的政权面前,一次两次的失败算什么?一个两个边鄙之敌算什么?躲在暗处的那些鬼祟之辈又算什么?
  邺城让曹操感到安心。在这里,他才觉得自己是以天下为棋局,与同样的英雄对弈。而许都那里,在金碧辉煌的殿宇之间,弥散的只有腐臭罢了。许都的宫殿台池,又怎能与邺城相比呢?
  说起来,刘备这厮,为什么会把希望寄托在汉室?他口口声声兴复汉室,难道是说真的?他也在许都待过许久,难道闻不到那重重的腐朽气味?
  曹操这么想着,慢悠悠地打了个哈欠。
  眼看信使奔到近处,又有虎士伴随,领着他直驱三台,他往后靠一靠,吩咐道:“让那信使来吧。”
  门外立即有甲士沉声应了,然后脚步蹬蹬急赶往楼下去。
  与此同时,又立刻就有美貌的姬妾过来,娇生生地替曹操拢了拢敞开的襟怀。
  去年往荆州去了一次,大概是不习惯当地的潮热气候,回来后曹操的头风病就加重了许多。医官都要曹操静养,可他又不得不强打精神料理军国大事,稳定南方边境的局面,以至于病情几次出现反复。到此刻虽然病愈,但精神着实还没恢复。
  嗯,精神萎靡,也不光是因为病情。
  铜雀台这地方,固然有政治和军事上的作用。但也是为了曹操“登层台以娱情”,休养调理情怀的地方。铜雀台中蓄养了数百佳丽,都是从各地搜罗来的绝品美人。
  便如现在替曹操拢上衣襟的这个。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24/73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