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鼎余烟(校对)第43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31/733

  雷远从建安十四年的深冬来到荆州,至今不过四年。
  四年里,他从乐乡长做到了四方将军,出镇一州的大将。与雷远相比,霍峻投靠玄德公虽然早一年,地位却低了些。但霍峻是当年与雷远一起射猎踏青的旧友,此时两人并辔同游,倒也并不拘束。
  雷远更深知,霍峻是极其沉稳扎实之人,从不虚言。听他说到,不会让自己吃亏,雷远略略侧身,感兴趣地问道:“仲邈的意思是?”
  “续之的宗族、庄园、产业凡有留在宜都的,我自会公平相待。续之在宜都各地的施政,我都萧规曹随,绝不轻易更动。另外,庐江雷氏在乐乡大市的一应安排,也都照旧,乃至与之相关的、具体办事的人,仍然都由续之举荐。如何?”
  霍峻这番话说来,雷远并无喜色,反而陷入深思。
  此时的庐江雷氏宗族,和当年在淮南时候大不相同。当年的庐江雷氏就只是占据山险、以武力为凭的地方豪霸。但经过雷远在荆州的数年经营,庐江雷氏及其诸多依附宗族,已经成了广治产业、与士农工商各阶层都有深深关联的实体。
  雷远很清楚,自己得以出镇交州,固然出于中枢对自己的重视,也出于中枢对地方豪武宗族的防备。某个强大宗族以郡县为基本,以商贸利益为手段,在整个荆州的影响力不断扩张,某种角度来说,或许将成为政治上的隐患。
  而这个宗族如果去了交州,身处汉家影响力的边缘地带,其扩张、其深耕地方,反倒会成为汉家影响力扩张的前驱,进而成为在荆州以外稳定荆州的力量,这又是中枢所乐见的情形了。
  既如此,庐江雷氏在交州的扩张、在荆州的收缩,就应该同步进行。
  在雷远想来,虽然宗族在荆州扎下的根基,非轻易所能拔起移栽,但霍峻作为继任的宜都太守,必定担负中枢的特别嘱托,将会全力推动庐江雷氏的迁徙。
  今日雷远与霍峻见面,便打算就此好好谈个方案。
  然则霍峻现在的态度,竟似是乐见庐江雷氏在宜都的存在?霍峻不像是这么不知轻重的人啊?
  想了想,雷远直言不讳地问道:“多承仲邈的好意。只是,这是大王的意思,还是仲邈本人的意思?”
  “是大王亲口对我吩咐的。”霍峻正色道:“他说,续之虽然董督交州,但庐江雷氏宗族欲留荆州、欲往交州,都可随意。大王看重续之的才能,相信续之必能稳定交州。至于其它,都是末节。”
  雷远微微颔首。
  老实说,这么大的交州,想要迅速纳入掌控,不动用庐江雷氏的底力,根本不可能。今后数年间,整个宗族重心向南是必须的,也是不可避免的,想来中枢群臣和玄德公都很清楚。
  但玄德公特意遣故友来继任宜都太守,再传来这样的口信……这份关怀和信任,实在是非同小可。
  一方面授人重任而不疑,另一方面待人以恩义而少权术,只凭这用人之道,便不愧为当世英雄。而这口信,确实也让雷远之后行事方便了很多。
  雷远感慨地叹了口气。他揽住缰绳,对霍峻道:“仲邈,你我心中有数,一切都不必担心。”
  “好。”
  当下两人花了几天时间,陆续现场看了宜都郡内各处。使对应的属官、吏员一一拜见新任太守,也同时移交种种簿册和文书。与此同时,雷远继续安排他自家宗族和部队的南下调动。
  而十月中旬的时候,江陵那边有信使来,请雷远往江陵一行。
  此行并无公务,而因为一桩私事。
  这私事又非同小可,关系重大。原来是关平要成婚了,邀请雷远参加婚礼。而关平的妻子也着实堪称良配,乃是汉中王的女儿。
第七百一十五章
一面
  这消息来得确实突然,也因为雷远最近忙着自家事务,对江陵那边殊少关注。突然知道这消息,他竟吃了一惊。
  “汉中王把女儿许配给坦之?”他当场重复了一句,随即压低嗓音,疑惑地问道:“汉中王的女儿?”
  因为雷远的地位与从前不同,来宜都邀请雷远的参加婚礼的,是他的熟人赵累。赵累最近也升官了,现在乃是偏将军。
  见雷远一时没想起来,赵累提醒他道:“续之将军,你该记得的。咱们用夏侯惇和张郃等人,换回的那些人里……”
  “原来如此。”雷远这才想起,他拍了拍自己的额头:“着实要恭喜坦之,贺喜坦之了。哈哈,我明日就启程往江陵去……我和仲邈同去!”
  建安十三年的时候,曹公挥军南下,在当阳长坂,大破玄德公所部和依附玄德公共同逃难的十数万百姓。当时铁骑纵横砍杀,荆州军民血流漂杵,尸骸山积,玄德公仅以身免,而妻、子俱都没入军中。
  当时赵云身抱公子刘禅,保护甘夫人,杀出重围。而玄德公的两个女儿则被虎豹骑首领曹纯所获,后来被曹纯纳为小妻。
  前年曹纯病逝,二女皆无所出,遂出别院寡居。总算曹操尚有气度,遣人日常照应供给,衣食并不缺乏。
  到了去年秋天,曹刘两家连场鏖战,曹军屡败,以致夏侯惇、张郃及张郃所部的上万精锐都落入荆州军的掌控之中。曹操当时身在襄阳,则决意对荆襄周边坚壁清野,彻底清理荆襄当地的大族,将他们大部分迁徙到中原安置为屯田民,而较少部分则用来向荆州交换夏侯惇和张郃等人。
  荆襄士人在曹氏控制区域的,多与玄德公部下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对这个提议,玄德公不会不允,也根本不能不允。最终双方达成协议,成功地互换了人丁,雷远在这过程中,还跟着关羽见了曹操一面。
  而这协议本身,自然有专人加以完善。成都那边有特使参与,请求曹公将数年前在当阳长坂掳掠的荆州军家眷放归,其中便包括了玄德公的两个女儿。
  这会儿嫁给关平的,便是其中一人。
  来到荆州数年,雷远也大略听说过诸多元从文武们当年颠沛流离的惨澹情形。婚后更常听妻子赵襄讲述过去的经历。赵襄当年便是从长坂坡的死人堆里护着两个弟弟逃出生天的;而赵襄的母亲,早在多年前就没于战乱了。
  关平三十多岁了,此前曾经有妻有子,也同样丧于离乱。他与刘氏女当年就认识,此时重逢,倒颇有些同病相怜的意思。故而这场婚姻,对两人来说,应该都是挺合适的选择。
  这么多年战乱下来,亿兆生民家破人亡、背井离乡。如玄德公、赵云、关平这样史书留名之人,尚被时局所迫,不能庇荫妻子家人,更不要提无数黔首黎民埋骨异乡,生死不还;无数家庭天各一方,从此再也不得团聚。
  这样的世道,这样的断肠故事何止千万,能够与经历仿佛之人相濡以沫,已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雷远回到内堂问了问,才知道赵襄也认识刘氏女,两女少时还是闺中密友。赵襄早就知道了这桩婚事,只不过雷远近来忙碌着去往交州,每天要见的部属和宗族中人不下数十,如阎圃、马忠等幕僚、辛彬、周虎等管事更是连着旬月吃住都在奋威将军府里,所以她也不便拿这事来打扰。
  雷远连忙请赵襄准备了贺礼,次日便带着赵襄,与霍峻一同启程去参加婚礼。
  因为出身乡豪的关系,雷远对此世的典礼风俗本来没什么认识,后来因为和蒋琬相熟,被他灌输了许多应知应会的道理。这会儿他从宜都放舟东下,正赶上次日婚礼,一早上男方去女方家里迎接新妇。
  以雷远的身份,本来被放在参加婚礼的贵宾之中,但他和霍峻都自告奋勇地加入到关平的族人亲友行列,为关羽大大地长了脸,壮了声势。
  至于女方的家,便是江陵城里原先那座左将军府。汉中王虽然没办法分身前来,却派了他同宗的好友、老部下刘琰出面,作为女方的长辈。除了刘琰以外,还有刘季玉的次子刘阐来陪客、昭德将军简雍来送亲。
  在这场合,简雍特别活跃,张口一个段子,闭口又是一个。于是所有人哄堂大笑,使婚礼很热闹。
  汉中王的大业蒸蒸日上,在场的众人也大都水涨船高,获得了更高的地位、更多的俸禄,于是在婚礼上便格外愉悦。
  汉中王的新女婿、明摆着将会成为荆州军二号人物的关平,一如既往地谨慎,哪怕被灌了很多酒,但从头到尾都没有丝毫出格的举动。
  关羽喝了不少,但他是海量,何况除了荆州的元从们,也没人敢随便灌他。
  雷远酒量不好,也不爱喝。他端起盏来,往往浅尝辄止,别人不敢强劝。但他毕竟是正正经经的重臣,来饮酒叙话的人非常多。没过多久,他便酒意上涌,满脸通红,连带着手中端着的酒盏都在乱晃。
  眼看他有点醉意,宾客们反而不敢再劝饮,纷纷退开些。
  眼前的人少了,厅堂靠门处的屏风刚被拉开,外头新鲜的风吹进来,使雷远的精神稍微振作点,他从侍女手中取了布巾擦脸,又随意看看堂上众人。忽然见到对面靠后侧数席,在南郡太守费观的下首处,有个人,有些眼熟。
  这人身着文士袍服,个头很高,身材瘦削而肩膀宽阔有力,看他相貌,年约四五十岁的样子,不年轻了,但端坐在席上顾盼左右,眼神十分犀利,又像个锐气十足的年轻人。
  雷远想问问别人,此君的身份。但堂上正在喧闹的时候,霍峻被关羽扯在身前饮酒,一边喝,一边冒着满头冷汗;赵累正和堂下另设席位的诸多元从将士高唱;简雍倒是在眼前,可他满脸红光地冲着关平说荤段子,其状不堪入目。
  雷远想,算了。
  可过了会儿,他依然觉得此君甚是眼熟。
  “这位,我确实见过的。”雷远离席起身,来到此人席前:“恕我眼拙,足下是……”
  那中年文士看到雷远,脸上不似他人那般带笑,有几分尴尬,还有几分格外表现出的傲气。他将腰杆挺得笔直,微微颔首为礼:“一面之交,续之将军想是忘了,我乃南阳李正方是也!”
第七百一十六章
扬武
  李正方?
  李严?
  雷远吃了一惊。
  他在前世并不谙熟历史,来到此世以后才竭力回忆当代的名人,在灊山深处养病的那几年,还特地做了笔记,免得自己忘了。后来到了荆州,他对荆州、益州名士、贤才也下过一番功夫。虽说以庐江雷氏的家名,还不足以招揽这些人物为己用,但至少在面会的时候不至于失礼,结个善缘。
  比如李严,便是此前雷远在攻陷夷陵时抓捕的俘虏,当时随同被抓的,还有甘宁的部属沈弥和李严的扈从首领、颇具骁勇的李玮。
  当时李严的身份,是刘璋所委任的秭归县令,但他一旦落入雷远之手,立即便提出,愿意为玄德公图谋益州尽一份力。雷远知道此事干系非小,遂将李严的亲笔书信转交给了玄德公。说起来,他这建议,似乎比后来张松、法正数人提出得更早些。
  李严重返益州之后官运亨通,被刘璋提拔为护军,与益州参军费观并为刘季玉亲军的统领。而决定益州命运的那场涪城变乱,也是李严秉承了庞统的意图,一手策动起来的。
  可是……
  雷远皱眉想了想,才把眼前这相貌有些衰迈的中年文士和自己在夷陵、在成都见过的李严联系起来。没错,这确实是李严。可他为什么看起来好像老了几分?这才隔了多久?怎么就一副仕途坎坷的样子?
  他又为什么来到荆州?
  雷远心念电转。
  参与汉中王入蜀的益州臣僚,以法正为首,另有张松、孟达、李严等人。这几人本来都是刘季玉麾下不得志的臣子,彼此多有往来,因为扶助汉中王入蜀之功,更紧密联系在一起。
  雷远前年离开益州之后,戎马倥惚,不曾特意打听他们的情况,只在费诗来访时,听说张松好像成了侍中,而法正则摆托了此前丢失蜀郡太守的窘境,被提升为护军将军、汉中王国的尚书令。
  雷远当即便想起去年十月的情形。
  那时候孟达曾经来宜都拜访雷远,说自己将与刘封一同攻取上庸,并流露出将扶助刘封,而与雷远等荆州年轻武人结交的意思。孟达与雷远相似,都是自身拥有强大势力的宗族首领,他用来攻取上庸的,便是自家宗族部曲四千人。
  因为正撞上雷远家中有事,并未与他深谈。后来知道,刘封、孟达在攻取上庸的过程中妄兴刀兵,全无必要地杀死了诸葛亮的姐夫、刘景升所任命的房陵太守蒯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31/73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