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鼎余烟(校对)第43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30/733

  姜叙是个身长貌壮、须髯丰伟的中年男子,甚少言语,显得总是很沉郁,即便在这庆贺场合,也无丝毫喜色。只有在玄德公高举玺绶向众人展示的时候,他才露出一点隐约的激动,随即又被潜藏在严肃神情之下。
  而姜冏年轻些,个子与兄长仿佛,但朗目疏眉,甚是英俊。注意到诸葛瑾的眼光,他微微颔首,报以客气一笑。
  诸葛瑾是江东名士,又是军师将军诸葛亮的兄长,所以在过去这段时间里,他在成都、在汉中都颇受欢迎,出席过各种酬答宴会,好几次见过这两位凉州使者。
  看得出来,无论什么场合,这两位使者都有些强颜欢笑的意思。
  虽然彼此尚无深交,但诸葛瑾是个很敏锐的人,大略能明白他们的心情。
  姜、阎、任、赵这些凉州汉家大姓,过去数十年来都是朝廷在凉州的支柱,他们无数次出生入死,浴血百战,始终站在朝廷中枢这一边,遂使朝廷的体制在凉州岿然不移,使得羌胡叛军纵使纠合数十万众,也终究只是叛军。
  谁能想到,许都朝廷一纸诏令,那个叛军中最凶恶之人,成了坐拥武都、汉阳、陇西、金城四郡的假凉公、安西将军?谁又能想到,而那些与凉州陇上各族杀得仇深似海的贼寇,竟堂而皇之地成了凉州的主人?
  大局如此,凉、陇各族只有忍耐,只有合作。好在马超是个明白人,知道不能靠羌胡贼寇中的厮杀之人治理地方,所以这段时间被他拔擢为太守或郡县纲纪职务的凉州人,着实不少。
  但对这些人来说,马超是不是值得侍奉的主君,始终是个问题。而玄德公对他们的吸引力,恐怕会愈来愈大;对凉州士民百姓的影响和渗透,大概也会愈来愈深刻。
  这几乎是必然的。在争取人心方面,谁能够和玄德公相比呢?
  曹公有杀人盈野的名声,根本没得比。而吴侯……
  诸葛瑾叹了口气。早几年的时候,江东堪称物阜民丰,百姓生活尚属安康。但自从赤壁之后,江东扩军数倍,又连年出兵开疆拓土,对黎民黔首的征发赋调,烟至云集,已经有不少地方的农夫衣不全裋褐,食不赡朝夕。此前数年从江北逃亡来的百姓因为遭官吏苛待,甚至有继续逃亡深山与山越为伍的。这样下去,怕不是长久之计。
  而益州这里就大大不同了。
  玄德公入蜀毕竟才不过两年,大司马府的施政如何,落在士人口中,各有褒贬。但此刻诸葛瑾看得清楚,当刘备在高台上就任汉中王的时候,无数百姓就在远处眺望着。
  他们乐呵呵地涌过来,想要靠近些,看得清楚。虽然被外围警备的部队驱赶,仍是翘首眺望。他们摩肩接踵,后排的推搡着前排,前排的踮起脚尖,无数好奇的阳光都往高台处投射。
  隔着那么多人,那么多旗帜,能看见什么?顶多看见几个影影绰绰的人影罢了。但他们一个个都兴高采烈,好像玄德公的喜事也同样是他们的喜事。
  当高台周边的文武、将士们跪伏的时候,这些百姓也乱哄哄地跪下来。他们七嘴八舌地欢呼着什么,初时因为隔着太远,听不清楚,后来喊声渐渐汇聚,才勉强能分辨出,他们是在喊:那是汉中王!汉中王!
  喊声有时候汇聚,有时候又变得此起彼伏,像是涨潮时拍岸的江涛。诸葛瑾感觉得到喊声中的喜悦情绪,这情绪肆意蔓延着,绝非外人逼迫得来。
  听说汉中的百姓此前服膺于张鲁的五斗米道,日子过得不错。反倒是刘备的兵马进入汉中以后,和曹军往来拉锯数月,杀戮甚重。可现在,战事结束才不到一年吧?他们对刘备的拥戴竟然就到了这种程度!
  方今天下纷争,英雄鼎立,究竟鹿死谁手,谁也不能知晓。可天下间但凡有些才能眼光的人,谁不在观望?谁不在权衡?
  每个人都欲择明主,而何谓明主?
  远方百姓们的热情愈来愈高涨,而诸葛瑾也不知怎的,觉得身上有些发冷。
  从建安五年到现在,他从来不怀疑自己选择的主君,更不怀疑自己走过的道路。但,这条道路恐怕会比预想中的更难?
第七百一十三章
新任
  建安十八年十月。
  宜都郡,乐乡县。
  青灰色的天幕仿佛穹庐,而大江两岸连绵的群山,仿佛穹庐下一座座的屏风。在屏风与屏风之间,大江蜿蜒流淌。
  初冬的江畔,寒风萧瑟,岸边连绵数里的枯黄芦苇随风摇动,发出如潮涌般的哗哗声响。有一只水鸟在江水退去后的淤泥滩上走着,有时低头啄食,有时警惕地抬头看看四周,以防有天敌出现。
  它听到有人的叫嚷在芦苇荡另一头响起,但那没关系,过去数月里,这鸟儿已经听惯了,无非是两脚兽们在干一些不知所谓的怪事。于是它垂下头,继续往滩涂泥泞里翻捡。可忽然有一阵巨大的号子声传来,最终惊的它展翅飞起。
  水鸟在空中盘旋了两圈,经过芦苇荡尽头的湾汊时,呱呱地叫了两声,然后掠过水面,飞向远方。
  在水鸟盘旋的下方,成群结队的汉子们正在忙碌着。他们以十人为一组,有四五人持着绳索、木耙等工具,把一根根没有削去树皮的巨大原木树立在浅滩上,另外四五人则轮流挥动木柄,大声呼号着,将重达三十斤以上的石质夯具一次次捶打在原木的顶端。
  一根根原木被夯打入滩涂深处,随即又有更多人乘坐着木排,运来竹笼、碎石和木板。竹笼围绕着原木,彼此错落放置,慢慢沉入水中,然后碎石倾泻倒入,待到树立的原木牢固不可动摇,再往原木上方铺设木板,形成一个从岸边直探入水中的堤道。
  堤道与原来的地形结合,便组成一个半封闭的水寨。而在岸上,还有更多人像是蚁群那样往来奔走着。在他们的努力下,巨量的土石或被挪开,或被垒砌成型,一个有壕沟环绕的巨大堡垒就慢慢出现了。
  这个地方,便是此前关羽领荆州水军绕行大家上游的洈水故道之口,现在被扩建成了一个正经可堪军民使用的码头。
  雷远提起马鞭,指示着远近情形。
  他说:“宜都周边多山,而农田不足。从去年起,郡府开垦出来的田地当中,就包括了三成的梯田。其余的部分里,还有半数也是从密林里开辟出的。之所以非要在此地开垦,既为养活我部的军民,也因为这些砍伐出的林木都有用处。”
  “什么用处?”
  “一来,宜都周边深山里,多有出产铁料的。制作铁器可以用石炭,但用木料更方便些,所以砍伐出的荆棘灌木,可在烘晒以后大量卖给铁场。二来,江津港那边,有个荆州水军的船厂,也持续需要木材。我们只要把木料扎成木排,从上游放下去,在江津港那边安排了一个郡吏,和荆州水军的军官共同接受。三来,随着益州、荆州联系渐渐密切,峡口、西陵、夷道一线的邸舍搭建、城池内部仓储设施都需要木料,专用于通过峡江水道的小船,也在不停建造……木料只有不足,没有过多的时候。”
  听者想了想,问道:“然则,开辟田地、维持铁场、石炭场、养护港口、道路、邸舍、船厂,都需要大量人手吧?”
  雷远看了看跟在稍后方的周虎和陶威两人。
  过去两年间,在宜都的建设主要是陶威在负责,而周虎则负责资源的统筹和数字上的核对。注意到雷远投来眼神,周虎和陶威对视一眼,陶威做了个伸手相请的姿势。
  于是周虎催马上前几步答话。
  这些工作,都是宜都郡过去数年施政的重要成果,直到现在依然有条不紊地推进,并不因宗主即将出镇交州而停止。可惜之后几个月里,陆陆续续都要移交给新任太守了,周虎有点可惜。但新任太守是宗主的老友,一路行来对所见所闻无不大加夸赞,这又让周虎颇觉荣耀。
  这些数字都是周虎再熟悉不过的,他摸了摸马鞍边上布袋子里的厚厚版籍,直接禀报道:“开辟田地无非刀耕火褥,所需的人手其实不算多。主要用历次战争中抓捕的战俘和蛮夷,多时在三千五百人,少的时候只维持一千人左右的规模足矣。这些开垦出的田地都是官田,百姓那边,另外有人组织去开垦私田,不在郡府、县寺的管辖范围。其中有四成左右,是荆州各族、包括庐江雷氏宗族开垦的田地。”
  听者微微颔首。就算荆州各家宗族开垦的田地只占四成,那也是个极庞大的数字了,但当下的环境就是如此,没什么可指摘的地方。
  周虎侧过身,指着一片距离江流很远的聚落道:“至于铁场和石炭场,大都是荆州各家宗族的产业。宜都这里,以习氏、向氏两家为多,其宗族自有人手,无需我们操心。听闻汉中王有意在荆州推动盐铁官营,明年司金中郎将张裔可能会来荆州一行,那时候再操心不迟。”
  “真正用人的,就是这些。”一行人勒马到路边,给一队推着独轮车搬运土石的壮丁让路。周虎继续道:“这些港口、道路、邸舍、船厂,乃至坞堡、城池,都直接掌握在郡府手中,郡府每年农闲时征发徭役,动用百姓来推进这些建设,而农忙时则招募山间蛮夷。从前年开始,到此刻,动用了八万三千二百余人次,其中汉蛮各半。每年郡府为此消耗的粮秣物资,大概在……”
  他想了想,靠近听者身边,低声说了个数字。
  “嚯!”
  听者悚然吃惊。
  周虎连忙又道:“这些港口、邸舍、船厂每年也有巨大利益生发,去年的时候,大概有……”
  他又凑近过去,低声说了个数字。
  听者继续吃惊,但又明显地高兴起来。
  看着他的脸色变幻,雷远不禁哈哈大笑:“仲邈,你来做宜都太守,我不会让你吃亏的!”
  与雷远并骑观看宜都各地情形的,便是雷远的老朋友,此前担任梓潼太守的振威将军霍峻。
  霍峻在荆州诸将中资历甚浅,所以通常被当作与关平、刘封等人一辈。其实他今年已经三十六岁了,年纪比诸葛亮、庞统等人都还大些。
  此前玄德公入蜀的时候,从涪城一路向南攻打,留霍峻出面接管梓潼及北面剑阁、白水等诸多军事要塞。霍峻仅以五百人行事,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将控制范围扩张到葭萌,并驻军在那里,堵住了由汉中南下益州最重要的通道,后来又连续几次击退北面来敌,并趁着汉中大乱的机会,将力量延伸到阳平关下。
  凭此功勋,霍峻被任命为裨将军、梓潼太守,当玄德公进位汉中王以后,他又被提升为振威将军。
  因为玄德公今后将会在汉中、成都两地驻扎,由汉中到蜀郡的沿途要地,都会纳入汉中王府下属的专门机构直辖,所以霍峻也就卸任梓潼太守,等着下一步的任用。
  玄德公为此专门召见了霍峻,问他对任命有什么想法?
  霍峻老实地说,自己实在不服益州水土,若有可能,想回荆州去。玄德公当即允许了,过了两日便有任命下来,使霍峻出任宜都太守。宜都的治所夷道,与霍峻的家乡南郡枝江就只一水之隔,玄德公可谓十分体贴了。
  然则雷远此时看来,霍峻甚是沧桑,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还要老十岁,显然在益州是吃过苦头的。
  听得雷远大笑,霍峻也微笑道:“续之,你放心往苍梧去……我也不会让你吃亏的。”
第七百一十四章
良配
  玄德公在汉中即王位,随即回返成都,陆续发布对麾下文武百官的调整任命。
  比如历任乐乡县丞、乐乡长、夷道令的蒋琬,就被调为汉中王国的尚书郎,成了新任尚书令、护军将军法正的部下。但这显然是个临时的职务,想必很快就会另得重用,所以蒋琬上个月就收拾家当前往成都去了。
  又比如向朗,差不多同时被召至成都,据说可能出任益州某一大郡的郡守。
  倒是对雷远的任命相对慢一些,直到十月初,玄德公的使者费诗才从成都来,拜雷远为左将军,假节,苍梧太守,董督交州事,并封都亭侯。
  虽然雷远本人和诸多同僚、部属们,已经从若干渠道陆续得到了消息。但封拜使者当真来到,还是让所有人都觉得很高兴。
  左将军,是金印紫绶的汉朝重将,位次于三公,而在九卿之上。以此职务而论,雷远在玄德公麾下武人中的地位与前将军关羽、右将军张飞、后将军黄忠三人同等,远高于其余诸将。
  当然,同为四方将军,也有高下之分。
  关羽不仅得到前将军,另外又假节钺,董督荆州,进一步明确了他作为玄德公首席大将的地位,得以全权负责荆州方面。张飞为右将军、假节、汉中太守,看似无董督一方的职权,却是益州向关中军事进取的直接负责人。
  至于雷远,他得到了玄德公本人长期使用的将军号,可谓极显亲厚了。雷远又直接担任交州苍梧郡的太守,凭此全权负责交州,名正言顺。
  这三人,便是玄德公麾下能够独立负责某个战略方面军政事务的重臣。
  相对而言,倒是黄忠的后将军有些单薄。有传闻说,名义上隶属于黄忠的兵马,实际上还要受翊军将军赵云的管辖,也不知是真是假。
  雷远倒是很好奇,也不知费诗在继续往江陵去拜授关羽职务时,关羽会作何反应。好在自己在荆州时,对关羽很是恭敬,与关平更是往来密切的好友,当不至于引起关羽的针对。看来多半会如前世记忆中那样,由黄忠吃下关羽的蔑视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30/73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