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鼎余烟(校对)第42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29/733

  江东世族,或者说陆议本人的关键意图,就在这里。
  江东诸将的兵马,有许多都来自于讨伐山越所获。但山越本身,并不同于荆州或益州的蛮部。严格来说,自从汉武帝迫使三越之民内迁于江淮,越地遂虚。此时江东所面对的山越势力,其实是数百年来为躲避赋税徭役而逃亡深山和汉家丁口与少量越地移民混居的后代。
  而这些山越宗部虽然身处穷山巨壑,其实许多人都与地方上的豪强大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孙氏政权对山越的征伐,某种角度来说,便是将山越从深山里驱赶出来,纳入江淮武人、孙氏亲族的手中,使之脱离原有的地方掌控;便是孙氏政权对江东地方宗族势力不断施压、不断削弱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也有江东地方大族主动亲附孙氏的,比如会稽贺氏、吴郡全氏,于是贺齐和全琮二将,便成了讨伐山越屡屡建功之人。其实,建功或许是有,更多的时候,贺氏和全氏只不过在召诱本来就与自家宗族有关联的山越部落,然后孙权顺水推舟地加以承认,授予贺齐、全琮二将相应的职务罢了。
  现在,江东世族对此发话了。
  讨伐山越自然是好的,只不过,此前这权力分散在诸多部将手中,未免事倍功半。今后不妨由江东人自己来办。
  孙将军,您希望从山越宗部获得多少兵力?三万?五万?十万?甚至更多?这都没有问题。我们保证办得又快又好,保证使江东能够拥兵十余万乃至二十万。当然,事情办妥之后,这些山越宗部之兵,自然就掌握在江东本地籍贯的诸将手中,还请您对诸将加官晋职,加以认可。作为回报,诸将自然会尽心尽力地替您作战。
  区区荆州,当然不在话下,至于更多的,请您不要多想,咱们适可而止。
  陆议英俊的面庞,此时在孙权眼中变得越来越可恶。孙权很清楚,如果按照陆议的建议去做,则江东对荆州取得优势的过程,也就成了江东世族对淮泗人和孙氏宗族取得优势的过程。让渡军事力量只是一个开始,之后在政治上,经济上,江东世族必会要求更多。他忍不住想:若兄长尚在,若周郎尚在,怎么会容彼辈如此猖狂?
  可是……
  孙权徐徐压下怒气。兄长和周郎,自然是超群绝伦的人才,但想要做大事,有许多不同的办法。对我孙仲谋来说,与其急而操切,不如慢而隐忍。
  他似笑非笑地看看陆议,意味深长地道:“伯言,你说的很好!”
第七百一十一章
王者
  在孙权夸赞陆议的时候,刘备止住脚步,轻轻拍了拍法正的肩膀,沉声道:“孝直,你做的很好!”
  法正完全没有料到刘备会在这时候止步,更没想到主公会在这万众瞩目的场合,特意对他说这么一句话。
  过去的一个月里,法正承受了相当的压力。
  益州旧臣背后都说,法正叛卖旧主而改投新主,又依赖新主的威风对旧日同僚胡作非为,挟私报复。因为举动实在出格,连玄德公都看不下去了,所以褫夺了他的蜀郡太守职务,然后又把他的一个好友孟达扔到了上庸,另一个好友李严扔到了荆州。
  法正因此而惶恐,于是格外想要做点什么来重新赢得玄德公的欢心,于是抢在玄德公的近臣、信臣之前,拟写群臣推举汉中王的表章,以为这样能使自己成为玄德公心腹中的心腹。可此举大大得罪了元从派系的许多人,使得法正的地位格外尴尬起来。
  但这一切,在玄德公这句话面前都不算什么了。
  主公夸我做的很好!主公在这个场合,特意止步来夸赞我!法正惊喜异常地抬头,看到刘备温和而坦诚的目光,也不知怎地,泪水像是开了闸的河水那样汹涌流淌,怎么也止不住。他担心自己控制不住情绪,更害怕自己在这重大场合失仪,于是重重地把额头磕在地面,哽咽着道:“臣法正,愿为主公执鞭效死!”
  刘备本想把法正扶起来,但他今日高冠朝服,环带佩剑,穿得极其繁冗复杂,所以举动多有不便。于是只能深深看了法正一眼,向他笑了笑,然后继续向前。
  从下马的地方到原野中央那个高高隆起如山岳的坛场,要走很远。上万名将士和数以百计的文武臣僚依序排在道路两旁,一个个都站得笔直,如同原野上一夜之间矗立起了挺拔的大片林木。无数面旗帜在空中飘扬着,像是翻涌的海浪。
  刘备不疾不徐地前进,已经走了很远,还有数十丈,就要登上高坛。
  昨晚他没有睡好,所以这会儿格外得打起精神,免得举措失当。
  按照礼制,这时候他只要前进就好了。此前已经排练过几遍,一举一动,都应该按照赞礼官的指引。但他今早忽然决定,在这一路上与部属们说说话。法正之前有好几人,法正之后,还有好几人。
  他觉得,在这样的场合,应该说些什么。
  王者称孤道寡,但汉中王绝不是孤家寡人。
  当然,刘备并没有改变对法正的看法。时至今日,他依然觉得,法正太过急躁了,连带着庞统也是一样。
  就任汉中王这件事,其实可以在明年初,甚至明年下半年也没有问题。可架不住庞统和法正两人一再催促,所以汉中之战刚刚结束,大司马府就在南郑开始准备仪式。
  刘备隐约觉得,这急不可耐的样子,未免有损自己对朝廷一向以来谦恭忠诚的形象。日后争夺中原人心的时候,这或许会成为话柄。
  这疑虑并非迂腐,而是缘于某种私心的期盼。
  建安三年到建安五年期间,刘备随曹操前往许都,在那里拜见了皇帝,得到了左将军、宜城亭侯的职务,也在那里与车骑将军董承合谋,从此一直号称奉衣带诏讨伐曹贼。
  其实刘备自己知道,并没有什么衣带诏。皇帝庸弱无能,根本没有写血书的胆量,而皇帝身边的公卿大臣们,一个个都是自以为是的废物,他们以为这世界还像往日那样,能按照他们熟悉的规则运转,殊不知,这世界已经变了!
  所以,世人都觉得,刘备是在许都下定决心讨贼兴汉,其实不是。刘备在许都的时候,决心放弃旧的汉室,创造新的汉室。只不过他将这想法深深藏在心底,直到七年后在隆中遇见了诸葛亮,听到诸葛亮对他说: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刘备想创造一个崭新的时代,一个崭新的,不受旧有约束的汉朝。他希望这个新的汉朝比光武所建的更出色,他希望这个新的汉朝能够像初升的太阳那样绚烂,能够毫无瑕疵地接收万民的景仰。
  所以,现在称王,真的有些急。
  毕竟皇帝还在许都,哪怕是被董贼拥立的皇帝,也是皇帝,不是更始帝或者刘盆子那种假货!
  但刘备也没法说什么。
  毕竟急不可耐的又不止法正和庞统。无数文武臣僚们,其实都等着这一天呢。
  毕竟今日不同往日了,当年自己艰苦奔走于天下,在颠沛的旅途中竭力挣扎,无数部下来了又走,聚了又散。留下的那些,都是不计较得失,不计较前途,不计较生死,无条件忠诚于我刘玄德的人。但现在不同了,有了荆州、益州,又多了交州。那么广阔的疆域,那么多的部下,我倒是希望他们万众一心,可能么?
  有些人能做到的,但大部分人真的做不到。他们之所以拥戴我,是因为我能够给他们所需要的东西,而且越早越好。
  刘备又宽慰自己说,话柄云云,或许是多虑,完全可以不计较那些。因为决定王朝命运的,早就不是摇唇鼓舌之人,而是天下万民。
  先汉的大义,来自于从暴秦手中拯救苍生,后汉的大义,来自于从新莽之后的乱世中解民于倒悬。我刘备欲伸大义于天下,这个大义,也与许都朝堂那些朽木无关,与那些压榨百姓的豺狼无关,不用在乎他们怎么说。
  所以,嗯,急就急一点吧。
  早一点定下名分,对统合三州来说,也是好事。接下去的路还很长,需要文武百官们做的事还很多。
  刘备这么想着,徐徐向前。
  他在张飞面前止步,用力捶了捶张飞的胸膛,咚咚地响。张飞站直着身体,旁若无人地哈哈大笑,像往常那样,把许多口水喷在刘备的脸上了。好在这厮还知道场合,没有扑上来拥抱。
  他在庞统面前止步,微笑问道:“士元,今时今日,颇愉悦乎?”庞统没有回答,只深深跪伏行礼。士元平日里行事没什么顾忌,还喜欢说些诙谐滑稽的话,可今天却一板一眼,一丁点都不疏忽。
  最后是诸葛亮。
  “孔明……”刘备想过很久,自己该对诸葛亮说什么。可到了这时候,他却觉得说什么都不合适。一切的改变,都从遇见孔明开始,而两人所共同经历的那些事,都化成了无数的感慨,翻涌在刘备的心里,隐约让刘备有些哽咽。他看着诸葛亮,知道自己不需要说任何话,诸葛亮什么都明白。
  诸葛亮行礼如仪,低声提醒道:“主公,请移步。”
  “哦!哦!是!是!”
  刘备挺了挺胸膛,继续向前。
  他看见赵云正带着白毦兵们,环绕在高台周围。可惜隔着有点远,他没法和子龙说两句。
  可惜还有很多部属身在远方,没有办法赶来参予这典礼。
  比如在江陵的云长,还有大概忙着搬迁宗族的续之。
  会有机会的。刘备对自己说,等到天下平定,会有更加隆重的仪式,可以让他们都来!
  刘备登上高台,看到刘璋迎上来。
  刘璋的气色不错,显然当下的局面和待遇,都很让他满意。
  刘备和所有人一起,听着刘璋竭力大声地诵读完那份奏表,然后换上王服、王冠,接过汉中王玺绶。
  此时,高台下方的文武百官一齐拜倒。他们在说,拜见汉中王。
  而在更远处,在数以万计的军民百姓之中,有雷鸣般的欢呼声隆隆响起。
第七百一十二章
明主
  七月初,气候已稍稍转凉。
  大晴天的阳光洒落,照耀着近处的原野、城池和远处廓然群山。而初秋凉风习习,带来阵阵林涛,使人虽处汹涌人群之中,却爽朗而不觉憋闷。
  当刘备在高台上接过汉中王玺绶的时候,数万人如风行草偃,拜伏行礼。而诸葛瑾作为江东吴侯遣来观礼的代表,只需长揖即可。
  去年末,许都朝廷遣使者去往江东封拜吴侯的时候,是诸葛瑾以车骑将军长史的身份出面接待,并将使者滞留于半途。后来此事闹得沸沸扬扬,吴侯致书劝回许都使者,随即又令诸葛瑾以存问孙夫人的名义前往成都,这其中的蕴意,颇显微妙。
  然则诸葛瑾到了成都,见过孙夫人以后,孙刘两家又因为争夺交州而起了冲突,一度闹到了成都震动而玄德公自汉中直接提兵下往江州的程度。
  诸葛瑾倒是多方奔走,叙说孙刘团结和睦的道理,但很快就得到大司马府派人通报,说出于安全考虑,请他安居驿馆,莫要轻动,其实将他软禁了。而代表大司马府下令之人,便是军师将军署大司马府事、他的二弟诸葛亮。
  没奈何,诸葛瑾在馆舍里住了半个月,寸步也不外出。
  好在交州那边的争夺并没延续多久,孙刘两家如以往那般,又一次达成了一致意见。而江东那里,则多遣车船,送来了更多的江东珍玩和种种礼物。
  一部分是给孙夫人的。就在六月中旬的时候,孙夫人诞下了玄德公的次子,起名叫刘永。这孩子乃是吴侯的嫡亲外甥,吴侯所赐自然极其丰厚。还有一部分,虽不丰厚,却符合古礼……乃是诸侯之间往来互赠的方物,代表着吴侯对汉中王身份的郑重承认。
  今日汉中王即位的大典,诸葛瑾自然也参与了。他所处的位置,在使节们的最前头。在他后面的,是假凉公马超的使者。再往后,隔着稍远些,才是各路羌氐胡王和南中蛮族领袖的代表。
  此时文武群臣和兵将们一齐跪伏,有资格站着行礼的,就只剩下诸葛瑾和马超的使者。
  诸葛瑾略侧过半边脸,看看周边的情形。
  代表马超来此的两名使者,乃是汉阳郡大族姜氏的同族兄弟两人。一个是安西将军参军姜叙姜伯奕,另一个则是汉阳郡功曹姜冏姜仲奕。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29/73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