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鼎余烟(校对)第43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37/733

  姜离是个身材高大的汉子,因为久经风霜的缘故,面相有些老,但满面虬髯,很是威武。
  作为庐江雷氏部曲中的老资格,他十三岁就从军,最初是跟着雷薄将军,为袁术效力,后来跟着雷绪和雷远父子,曾经作为弓箭手的什长,参与过雷远在巴西宕渠的战事。
  到现在,他已经戎马征战十五年了。虽说武艺很一般,也没什么兵法战术上的天赋,但能在沙场挣扎那么多年的幸存者,自然有其独到的本事,谁也不会当他是无能之辈。
  数年前庐江雷氏部曲划分田产,没少了姜离的。姜离是个单身汉,他也自在惯了,没想过增添个屋里人,于是雇了两家蛮人替他种地。今年他来交州,带着这两家荆蛮整整十口人一起南下,在广信城附近得了块地种着。
  此番苍梧郡府开设供销社,并从左将军下属调拨兵马随行护卫,姜离临时担任其中一支商队的护卫首领。
  他的正式军职,是偏将军郭竟下属的都伯,理论上该有百名部下,实际上从不满编,在荆州的时候,最多带着七十多人。不过近来左将军收编交州散兵游勇,连带着他的部下也膨胀到了一百一十。
  人是多了,但因为有经验的屯长调走了一个,什长调走了四个,姜离对现在这百多人并没什么信心,连带着情绪也不太高涨。整一早上,他都在埋怨这,埋怨那,他的部属们也不敢劝他。
  姜离和他的部下们是昨天下午到达荔浦的。
  因为苍梧郡北部督邮宋水在修建道路桥梁上头很有一手,他们在路上的时间比预定的少了两个时辰。所以昨天下午便一鼓作气把竹棚搭起,将棚中列肆也布置好了。
  这个时候,姜离背靠着市井边缘的树木休息,看着当地人陆陆续续地赶来。
  上一次姜离来此,荔浦县周边村落和民屯里的人因为战争逃散了很多,有许多都往山里去,投靠某几位不知名号的乡豪。愿意到市集里看看的,只有县城里的少量百姓。
  姜离等人抵达时,曾向县长提出要购买一些粮秣补给,结果因为县中存粮荡尽,县长请荔浦城东面山间某座庄园的主人卖粮,开出的价钱竟还不便宜!
  但不久后,荔浦周边的许多百姓都发现了,这支商队虽然有军队扈从,看似不好相处,但他们其实行事很有规矩,贩卖的货品更是价廉物美。于是很快就有当地人赶到商队驻地周边观望。
  之后的十余日里,姜离需要的一切补给都备齐了。并非从庄园主手里买的,而是从荔浦县中汉、蛮两族百姓手里换来的。
  商队手里有很多被百姓喜欢的好东西,尤其是布匹、食盐,还有铁锅。
  姜离还拿自家用旧了的一枚粗劣玉扳指,向某个看似机灵的蛮夷女郎换了个驱除瘴气的方子。这方子后来被交给了左将军府的医官,也不知道有用没用。
  这次再来,商队毕竟能在县市里落脚,带来的货品本身也较丰富。昨日本地有许多人先来看过了,纷纷回去口口相传。这会儿便有人慕名而来,听说有的还是从距离县城数十里外的深山中赶到的。
  汉家百姓用来交换物资的主要是粮食,而蛮夷则带来各种稀奇古怪的东西,比如晒干又长毛的兽肉、说不清什么味道的古怪果实、散发独特香气的木料,还有左将军府专门贴出图形,指名要的几种草药。
  这些东西,本来可以由县寺出面收集,然则……嘿嘿,姜离连连冷笑。他又吐了口唾沫,对身边的人道:“这帮县中的官吏,竟不怕我们!”
  有部下什长小心翼翼地回答道:“我听说,马岱将军在这里杀了进犯的著名邑豪区遵,又将他们的脑袋做成京观,就堆在大道之侧,以示威慑。然而没过几日,这些脑袋就被人偷偷地运走了……此等乡豪在地方上的根基很深,县中官吏有所忌讳,也是难免。”
  姜离瞪了他一眼:“我岂不知?还要你来说?丧气!”
  说着,他起身离开市井的范围,穿过城里几处里坊,转而往城池北面去。
  与姜离一同来到荔浦的,负责商队的管事,是个叫作辛平的少年人。听说他的姐姐与雷将军的家宰辛彬有亲,前几年嫁给了郭将军的副手、校尉任晖。
  这辛平倒是个挺能干的,管着一个商队绰绰有余。昨晚他和姜离说,有个蛮部盘踞在荔浦西面、叫建陵的地方。本地的蛮人来报,此地蛮部首领今天会专门来荔浦,见一见商队首领,有要事相商。
  供销社的主要职能,便是跨过地方豪强的阻碍,与交州基层形成尽量密切的联系。能有蛮部首领来访,自是好事。
  辛平对此特别积极,所以才连夜将竹棚搭起,将列肆安排妥当。他自己一早就去迎接,还让姜离也参与。
  计算时间,那个蛮部首领这会儿快来了。
  姜离慢慢地沿着城中狭窄道路前进,一直往北,绕过县衙,再从栅栏北面缺口出来,站到那个边上本有京观的道路旁。
  今天是晴天,太阳晒得有些燥热,姜离继续抱怨着:“娘的,一个蛮夷,竟敢要老子来接?老子杀了不知有多少!”
  过了一会儿,辛平满脸笑容地领着一队人来了。
  姜离向他挥了挥手,辛平见到他,更是笑得异常欢畅。
  “什么事要笑成这样?这小子有古怪!”姜离觉得哪里不对劲,于是向左右喝令:“派二十个人,往左右两边草坡去,把弓箭都拿出来备着!”
  部属们闻声去了。
  姜离站在原地,等他们近来。
  辛平走到姜离跟前,一路都在笑。跟在辛平身边的,有个雕题黑齿,脖子上套着一环又一环骨质链子的蛮人。他走近几步,上上下下打量着姜离。
  这厮莫非是要挑衅?
  姜离狠狠瞪了回去。
  那蛮人倒不生气,转身从队列里带出一个相貌清秀却皮肤黝黑的蛮夷少女。他指着姜离,对那少女咕噜咕噜说了一大通。
  姜离定神看看那少女,好半晌才分辨出,那不就是前次来时,和自己聊了好久,最后用避瘴气的方子换了自己一个玉扳指的女娃?那次她穿的粗糙,虽然有几分可爱,可难免和泥猴子一般上不了台面。今日却作这般打扮,红的绿的花枝招展,像是变了个人。
  辛平凑过来,满脸堆笑地问道:“大酋、还有这位女郎可确定了?便是这位姜都伯?”
  少女笑得露出满嘴白牙,点了点头。姜离注意到,自己换给她的那个扳指,那个用来射箭的粗糙货色,正被少女戴在拇指上。
  姜离越来越觉得不对劲,他粗声大嗓地问道:“我便是姜离!你们确定什么了?”
  辛平连忙上来揽着姜离的肩膀:“老姜头!你的福气来了!上次你与大酋之女定下了婚约,现在蛮部大酋便来送亲!他要把女儿嫁给你啦哈哈哈!”
第七百二十六章
风俗
  姜离怒视着辛平,觉得这厮甚是可恶:“说什么乱七八糟的?”
  辛平退了两步,继续笑个不停。
  就连跟在姜离身后的几名部属也在笑。
  “都给老子闭嘴!”姜离喝道。
  一名什长捂着脸,竭力忍着笑。他说:“都伯,此事我们都记得呢。您说,拿一个早年在寿春捡到的破烂扳指,换了个独门药方。这方子若被确认有用,怕不能换个三等功来。”
  雷远自从抵达荆州以后,就在部曲当中推行功勋制度。上至大将,下至寻常小卒,皆有专门的功勋阀阅记录。
  功勋又分四种,特等、一等、二等、三等,皆得相应数量的钱财赏赐,并佩绶带。普通士卒若有建功的记录,日后也会优先考虑提拔。比如现在的交州右司金校尉徐说,最初便是在乐乡获得了二等功,由此得到雷将军的注意。与他同时获得二等功的陈洪,现在则是将军府下属水师船队的重要军校。
  哪怕是受了伤或者年纪大了,要退伍。有功勋的,条件也要优惠许多。想去军府、郡县为吏,或者想在某个地方担任亭长,都不是问题,额外还有钱帛和田亩的赏赐。
  姜离这种老兵油子,特长在于战场上的趋利避害,所以这些功勋与他素来无缘。但因为雷氏部曲连年作战的缘故,他的同伴们不少都提拔到了更高的职位,有些退伍的,也陆续在地方上谋得了不错的差事。
  姜离的年纪也渐渐大了,他既不希望被同伴们甩得太远,也要考虑以后的人生,所以才想做点什么,给自家挣点功勋。
  供销社分派人手巡行各地之前,雷将军曾专门召集他们加以慰勉,并要求所有人多长心眼,注意搜集地方信息。所以当商队巡行于苍梧北部的时候,姜离沿途拿自己身边的财物和一些小玩意儿,换了许多东西。
  他脑子既活络,想法也多。故而换来的东西与他人不同,颇有独特的收获,隔三差五都能被上头采用。他本人对此很是得意,所以才会向部属吹嘘其间的经历。没想到,这些部属们都记住了!
  更没想到,上头对那方子的评价还没下文,底下跟着方子,却要陪来一个小姑娘了!
  姜离自恃身份、见识,倒不至于怕这个阵仗,他也没觉得娶个蛮夷小姑娘有什么不好。反正他自己家里全都是荆蛮,再来个交州蛮也没啥。只是,此事确实发生得突兀了点。他隐约怀疑,是辛平事前一定知道什么,就瞒着他这个当事人。
  “快说话!”这时候辛平低声道:“众人都等着呢!”
  姜离眯起眼,看看那群蛮人,再看看那个蛮夷姑娘。
  交州的蛮夷种类极多,有自称骆越后代的乌浒人,有与古国西瓯关系密切的俚人、僚人,还有近数十年从九真、日南等地迁居北方的徼外蛮。这个小姑娘的宗族便是俚人。他们以农耕为业,也有冶铁的技术,算是比较开化的蛮部。
  姜离记得,这小姑娘前次和自己交换扳指的时候,裸着两条小腿,光着脚,头上戴着花草编成的环。但这会儿却完全换了打扮,有银质的头饰、有曳地的裙子,还有一双布鞋。裙子已经很旧了,原本的红色绿色褪得有些淡,大概是他们宗族专门找来的珍贵服色,断非平日里的穿着。
  这姑娘能说汉话,也很爱说,当日在姜离面前叽叽呱呱个不停,像是一只看新鲜的鸟儿。只是口音古怪,需要连说带比划才明白意思。那时候姜离把她当作机灵有趣的小孩子看,所以逗着她多聊了会儿。
  可现在她却不说话……所以姜离也没法去问,他不知道自己说错了什么,以至于生出这样的误会?
  他仔仔细细看着这姑娘,因为风吹日晒的影响,加之生存环境恶劣,她的皮肤黑极了,但并不粗糙,眉眼挺好看的,身段很修长。见姜离始终没有答应,她从一开始的满脸笑容,渐渐变得有些惶惑。再过一会儿,她迟疑地往后退了半步,双手揪着裙子,但始终很注意地把那个扳指露在外头,让所有人都看到。
  姜离皱了皱眉头。他说:“婚姻之事,哪能这么简单……”
  辛平脸色微微一变。
  “大酋言之凿凿,说你答应要娶他的女儿!老姜你可别开玩笑!此事须不是我闹出来的!”他继续压低了声音:“这家俚人部落,早几个月曾与黄公昱打过交道的,算是交州这里与我们特别亲善的一家。若与他们结下交情,便可以通过他们去联络郁林郡范围内的俚僚部落……”
  姜离瞪了他一眼:“我是说,至少得有媒妁吧!你这小毛孩子急什么?”
  “都伯说得是啊!辛管事,难道你还想当场扒了我们都伯的裤子,送到那小姑娘的床上去?”身后有士卒大声哄笑。
  姜离回身大骂道:“都给我住嘴!”
  再回过头来,却发现蛮人们被自己的骂声惊动了。大酋按着腰带,虎着脸,而那小姑娘当场就涕泣起来。
  姜离大步向前,从腰间取下缳首刀,塞进大酋手里:“咱们汉人的规矩,婚姻大事,不能轻慢。我堂堂都伯,娶的是正妻,尊长之命、媒妁之言都不能少。不过,这算是我的聘礼!这门亲事我认啦!”
  辛平和在场的士卒们、商队成员们一起欢呼起来。
  那小姑娘对着大酋连连说话。大酋拔出姜离给的长刀,发现确是一把难得的利刃,于是满脸笑开了花。
  过了会儿,两路人马合为一路,沿着大路往荔浦县城里去。
  姜离带着一群没口子贺喜的部下,大踏步走在最前。
  小姑娘初时些羞涩,紧跟着自己的父亲。后来按捺不住,提着长裙一溜小跑上来,赶到姜离身边。于是部属们彼此递着眼色,略微退到后边。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37/73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