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鼎余烟(校对)第44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44/733

  “出主意的人,定是张运!”汪栋有些激动地道。
  “什么?”
  “区逵建国之后,设文武百官分统国事,又设左右大相为国王辅弼。其中右相名为张运,是个汉人,又有个南夷名字,唤作胡达施。此人颇为精明强干,常年往来于交州各郡,为林邑国联络各地宗族、部落,以图大业。我在荔浦城中,亲眼见到此人躲在远处观看蛮夷们的暴动情形,所以才带人抓他。可惜,最后被他逃走了。”
  “一国之右相,地位如此尊崇,却亲自来我苍梧郡做奸细。倒也勤勉!”
  雷远开了个玩笑。
  众人又说了几句闲话,各自散去。
  汪栋被雷远授了个帐下吏的职位,带着他的同伴们暂且留在广信听用。而姜离明白了这场婚姻背后的故事,有些沮丧,一路上都瞪着辛平,大概出门就会发作。
  待这三人都离开,堂上只留下雷远和马忠。
  雷远问道:“德信,你怎么看?”
  “看来,交州的局面比我们此前想象的更恶劣些。”。
  “恶劣在何处?”
  马忠沉吟道:“在大汉疆域的其它任何一州,都有自上而下的朝廷体制。体制或许会因为乱世纷扰而崩溃,但却无可取代。故而,一旦局面稍稍安稳,控制地方的人物就会重建体制,地方势力随即攀附,由此恢复中枢对地方上的层层管控。”
  雷远微微颔首。
  马忠道:“然则,交州这里,却有不同。历代的交州官吏们只是摆出一个统领交州的样子给外人看,实际上,他们能统领的,只是郡县城池里的汉家百姓罢了。在整个交州范围内,朝廷体制并不是唯一的体制,与之并行的,还有南夷部落的体制,甚至还有域外诸国的体制。这些蛮夷虽在交州疆域之中,其实却自有其运行规则,层层驱使策动,易如反掌。”
  “所以……”
  “所以,交州当地人对朝廷名器,其实缺乏足够的认识。他们既不以为朝廷能够剥夺他们什么,也不知道朝廷能够给予他们什么。而我们想要凭借朝廷名器,徐徐图之,结果就是,进展恐怕会比预想的还要慢。”
  “郁林郡那边,到现在还没有明确的回音;南海郡的正太守,也就只能坐守番禺城。已经很慢了!”雷远用手指轻轻叩击案几,思忖着道:“我们的策略并无问题,身在边疆,行事确实不能过于操切。但我们也不能一味等待下去。这等乱世,北方的局势一旦有变,说不定我们就得转头北上!须得找个由头,先在苍梧郡范围内,确定朝廷的尊严和地位!”
  马忠笑道:“好在,正有个现成的由头来了。”
  雷远连连摇头:“姜离这个老卒,真是好运气。”
第七百三十七章
特意
  雷远感叹姜离的运气,而这时候的姜离本人,却气冲冲地走在路上,任凭身后辛平连声呼喊,也不放缓脚步。
  雷远将自家的左将军府放在广信以后,利用抓捕的俘虏和农闲时的人力,大规模展开建设。
  前个月,郁水南面动用上千人新建的冶铁场初见规模。随即在广信城北面的山里,又发现一处裸露在地表、易于开采的石灰矿。陶威和徐简立即调动从冶铁场退下的大批人手前去营造。
  这些事情在宜都做过不止一次,从矿场外围开掘水道引水、以水力带动铁锤碎石、再铺设连绵场地引水浇灌、曝晒等工序,众人早就熟极而流。何况工匠们又集中使用,人手充裕,所以只用了半个月,就把矿场修建完成。
  如今这矿场每天都能生产出上千斤的生熟石灰。石灰装上四轮的小车,通过硬木轨道运到山外,再由每日里络绎不绝的大车将之运送到广信城里。
  熟石灰、黏土和河沙混在一处,便是原始的水泥,既可以铺设道路,也能作为夯筑墙体的材料,较之一般的夯土更加牢固耐用,也少人工。
  雷氏部曲数千人屯驻在广信,北方荆州还有后继部队陆续到达,所以城池本身暂时并无被攻打的可能。在修建了左将军府和连通左将军府的武库、粮库、军营堡垒以后,民夫们就转而去修建道路。
  城中的几条街道都大大拓宽了,足以容纳四辆牛马并行,道路边上除了排水的沟渠,还依序留下空间,用来种植行道树。树的品种不拘,通常用的是刺桐。
  这时候正是下午天热的时候,参与建设的工匠们一个个都躲在刚栽种成的树荫底下,稍稍休憩。毕竟交州的天气实在太热,陶威和徐简都是苦出身,知道不能逼着工匠们顶着烈日上工。所以他们把午休的时间延长了一个时辰,还给工匠们提供了盐水和凉茶。
  然后姜离就从横七竖八躺着的工匠中间闯了过去。他压根没注意脚下轻重,一路奔走,也不知道踩踏了多少了人。
  工匠们纷纷怒骂,有人直接把水瓢扔过来,险险贴着姜离的头皮飞过,还有人起身打算追上去打。
  好在辛平从后头过来,一路上一迭连声地道歉。
  辛平知道,工匠在他处地位低贱,常常以罪人、奴仆充任,但在雷远麾下,工匠的待遇很高,身份也自不同。比如徐简、徐说兄弟两人,都是工匠出身,如今都被提拔作了六百石的大吏。便是此刻在场的工匠,有好几个人腰间配着代表功勋的绶带,他们在雷远面前都能说得上话,非同小可。
  他年纪小,叔叔伯伯地唤个不停,工匠们看他嘴甜,又看他和姜离都身着吏员的打扮,这才罢了。
  姜离全没注意到身后的鸡飞狗跳。他沿着道路急走半晌,再往右侧转入,就到了将军府附属的一处客舍。
  徵氏部落一行人,连带着姜离的未婚妻,都在这里住着。
  在遭到荔浦周边蛮部进攻之后,姜离留下杜敢和五十名士卒,在荔浦的县市维持,顺便继续做生意赚钱。而姜离和辛平则带着徵氏部落中人,来到了广信。
  这个部落的规模实在是小的可怜。连带着老弱妇孺,也不过四百人不到。入驻了这片客舍之后,还有余裕住下监察的兵卒百余人。汪栋说徵氏衰微,显非虚言。而这样的部落酋长竟能自称为大酋,在地方上很受尊重的样子,又显得汪栋所说徵氏在南夷群落中极具名望,也不是虚言。
  姜离闯进客舍的时候,大酋正踞坐在屋檐下,与他的女儿交待什么。
  姜离此前只顾着徵氏的小姑娘,全没将这个便宜岳父当回事。这会儿才发现到,这个大酋看似皮肤黝黑、满脸皱纹如老农也似,可也有他的狡黠,绝非被女儿牵着走的无知蛮夷。
  “来,我有话问你!”姜离站到大酋跟前,随手指了指附近一处空着的屋舍,大踏步过去。
  徵家姑娘看到姜离来到,满脸笑容地站起来招呼,可姜离却不理会他,还神色严厉地向她的父亲说话。于是小姑娘憋了憋嘴,往远处退开几步。
  徵氏大酋倒不惊讶,跟着姜离站到屋里。
  “我越想,越觉得蹊跷。你女儿认识我,是你特意安排的吧?”姜离问道。
  大酋眯起眼,一时不答。
  姜离焦躁地道:“你听得懂我的话,也说得很好,不要再装了!”
  “说得不好。”大酋缓缓答道:“不是装假。”
  “此前辛平和我说过你们徵氏的过往,但当时我没在意。现在想来,徵氏在南夷部落中有这样的声望,想要投靠我家将军,应当有得是办法。为什么要把女儿嫁给我?”姜离沉声道:“我只是个都伯!你知道都伯才多大?都伯就只带百来个兵卒,都伯上头,还有曲长,有司马,有校尉,有将军!”
  大酋还没答话,背后辛平正巧赶到,听到姜离这么问,顿时笑了起来。
  “老姜啊,你……”
  “住嘴!滚出去!”姜离转身大吼。
  他是积年的武人,久经沙场,手上不知道多少人命。平日里虽然没什么威严,可真到了恼怒的时候,嗔目怒喝的气势简直骇人。
  辛平纵然聪明,终究只是个少年,哪里经得住姜离这样呵斥?他顿时脸色惨白,几步退出屋外,两脚一软,坐倒在地。
  “都伯就够了。”大酋忽然道。
  “什么?”
  “姜都伯早就知道徵氏的过往,可并没有介意。因为在你看来,徵氏的过往无论多么辉煌,也只是蛮夷、只是叛逆。姜都伯你身为汉家的军将,愿意娶我的女儿,算得屈尊俯就。”
  大酋一个字一个字地说话,他的语音很古怪,但说话的态度很慎重,用词尽然也很驯顺。可能这番话,他事前就是考虑过的。
  “既然如此,我还能要求什么?我们这些蛮夷,还能指望得到汉家高官的平等相待么?许多人不明白,我却是明白的。我的祖先与朝廷作对,结果宗族四分五裂,无数人被杀。剩下的,我们这些人被流放到数千里以外。我的祖先告诉我,这样的反抗,一次就够了。我们这些蛮夷的力量,与朝廷根本无法相比。”
第七百三十八章
归义
  姜离愣愣地看着这大酋。
  他觉得脑子完全糊涂了。
  他初时怒冲冲地出来,是因为觉得自家被个蛮夷酋长蒙骗,脸面上过不去。可到这时候,他又发现,蛮夷终究只是蛮夷。他们的生活条件、社会地位决定了他们的眼界。他们再怎么费尽心机,只是想摆脱被当作棋子的地位。
  便如徵氏,他们不愿意掺和进林邑国对交州的图谋,却又害怕落到汉家的高官手中,被迫站到汉蛮对抗的第一线。
  问题是……
  姜离简直要把自家的胡须都揪下来:“我还是不明白,把女儿嫁给我,一个都伯,就能够避免你们的部落被卷入汉蛮的冲突?”
  而徵氏大酋则目瞪口呆地看着姜离。
  半晌之后,他才说:“我听说,汉人当中,又分士农工商四等。士,便是汉人的渠帅当中,称为将军、太守的那些,地位最高,他们主导军政,决定厮杀作战;而行商之人地位甚低,就只负责赚取钱财。”
  他看姜离脸色不对,连忙道:“非我看不起贤婿,那个荔浦的县市就很不错,我很喜欢。若我们两家联姻,我当能在县市里获得几个铺子,往周边专卖些铁器、绢帛?至于其它的事……”
  大酋压低声音,小心翼翼地道:“既然贤婿你是负责行商赚钱的,那打仗什么的,应当就不会找上我们吧?”
  姜离把手掌用力拍在额头,发出“啪”地脆响,旋即长叹一声。
  这就是汉蛮两家长期隔绝的后果,蛮夷之中当然也有眼光出众的人才。但通常来说,像徵氏这样的小部落,对汉家的了解就只到这程度了。他们眼中的朝廷,就是把部落规模扩大了十倍百倍,又将蛮部中那种松散割裂、彼此缺乏统属的情形套用上去。
  所以,这大酋是真的以为,自家找一个汉家商队的首领,就足以作为头顶的上的荫庇,使整个部落避开政务和军事上的冲突,能够继续在荔浦过他们的小日子。
  有点可笑。他的想法,注定是不可能的。
  姜离站起身。
  他懒得再多说什么了。有些误会很难用言语来解释,只好走一步看一步,让这些蛮人慢慢明白过来。等到他们明白过来,整个部族也就捆在了左将军府这艘大船上,再也下不来了。
  他往馆舍门口走了两步,忽又兜转回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44/73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