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鼎余烟(校对)第44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45/733

  “还有个问题!”
  “但请问来。”
  “你女儿那时候从我手里买东西,是你安排的吗?”
  “小女自己挑的。我让她在贤婿和辛管事当中挑一个。她说,辛管事一看就很文弱,不似贤婿这般,嗯,威武雄壮!”
  “嘿嘿!哈哈!”姜离仰天而笑。他的心情瞬间好了些:“那就行了。你们等着安排吧,有我在,总不会让你们吃亏的!”
  大酋惊疑不定地问道:“这……有什么安排?怎么就要安排我们了?”
  姜离推门出去,不在理会他。
  刚出门,辛平怯生生地凑过来:“老姜,你没事吧?”
  “我能有什么事?咱们走!”姜离揽起辛平的胳臂。
  “去哪里?”
  “回左将军府,我要求见雷将军,有些想法禀报!”
  从八月起,左将军府就在竭力宣传,说蛮部当中有名的徵氏部落,将与左将军的下属联姻,这是体现汉蛮亲和如一的大事。
  徵氏的大酋徵侨,由此获得了“归义校尉”的称号。即将成为他女婿的姜离,则带着本部人马进驻荔浦县。姜离当上了荔浦县的县尉,随即分派部属为贼曹、兵曹。
  这帮与徵氏部族关系亲密之人随即纠合县兵,势如破竹地攻打了此前参与扰乱县市的几个部落,勒令他们降伏于徵氏。短短半个月里,就使得徵氏的人丁扩张到原先的四倍以上,领地则从一个山谷,扩张到了五个山谷,还平白控制了荔水沿岸的五百多亩耕地。
  光是如此倒还罢了,不少蛮部都觉得,既然不要脸面替汉家做狗,本该拿这点好处。
  可九月初的时候又有传闻说,左将军府有意将荔浦县城以西的半个县划出,新设一个叫“建陵”的县,再把这个县赐予徵氏,作为徵氏部族的世袭领地!
  那半个县的地盘可不小了,足足抵得上中原的半个郡。
  虽然都是沟谷纵横的山地,殊少农业产出,但其中大概有三十多个适合农耕的谷地,有十几个大大小小的汉蛮寨子分别盘踞。如果控制住这十几个寨子,徵氏至少能聚集起五千人的丁壮,从此跃升为交州范围内的顶级豪强!
  这个消息立即在交州范围内激起了轩然大波。
  谁能想到,最该与汉家势不两立的徵氏,最早地放下了身段?
  谁能想到,他们部落就这点人,只凭着徵氏的微薄名声,就能换来这么多好处?
  谁能想到,新来交州的那这位雷将军,手面竟然大到这种程度?
  不少蛮部头领彼此见面的时候,无不痛斥徵氏的选择,捶胸顿足地怒骂。可他们聊着聊着,又难免会把话题转移到左将军府。于是越来越多人开始了解董督交州的雷将军,开始暗中羡慕徵氏的选择,更佩服徵氏的先见之明。
  此前雷远在广信落脚,虽然动作不小,还专门派遣商队巡行四方,可交州偏僻,与中原的交流太少了,地方上的豪强长期以来形成思维惯性,总觉得这种汉家官吏与交州地方隔了一层,以致许多人和许多部落下意识地不去关注。
  但来了徵氏这一出以后,开始有部落意识到,新来交州的这位雷将军可不简单。
  他有人。
  跟着他从荆州来的,少说也有数以万计的徒附百姓。这些人分布在漓水沿岸直到广信城周边,使得原本被兵灾祸及的苍梧郡瞬间繁荣。无论农业、手工业、商业,还有开山取矿之类,俱都蓬勃兴盛,漓水上往来的船队就是证明。
  有些个比较机灵的南夷人,专门到苍梧郡去看过,回来都说,那里的汉人多得数不清。就只一个冶铁场,怕不有数千人在往来奔走,而铁场里炼出的铁水,就像河水一样多!
  他有兵。
  只这会儿在广信周边屯田驻扎的,就至少有四五千兵马,全都是精锐。而在广信北面的荆州,还有源源不断的部队南下,据说总数将近万人,更有骑兵上千。
  此前士燮所部数千人,汇合了江东另一位汉人渠帅的数千人,在广信城下被雷将军带着八十人打败了。现在雷将军自己有万人的精锐部队!
  林邑国的区逵那么大的声威,其实手下随时能战的不过五千人,战马不过四百匹。还都是以藤为甲,以竹为弓,和汉军的铁甲利刃如何相比?
  他还有货物。
  雷将军府里,有一个叫做供销社的机构。这个机构与北方无数巨商大贾往来密切,带到交州来无数好东西。举凡益州的锦缎、荆州的铁器、扬州的瓷器、北方中原的漆器……只要人能想到的货品,他们没有拿不出的。以前那些来交州的商贾,和供销社比起来,连虾米都不如!
  而他们所要的,不过是交州盛产的那些,玳瑁、珍珠、珊瑚、象牙、犀角之类。那些东西很难得么?玳瑁、珍珠、珊瑚,海里有的是,叫土人下海去捞啊。至于象牙和犀角更容易了。大象和犀牛又不是什么稀罕物,前阵子有十几只大象直冲广信城,被雷将军的部属们宰了,他们自己就能割象牙!
  用这些东西,能从雷将军手里换取珍贵的好物,简直就是凭空地大赚特赚!
  他还慷慨大方。
  想到这一点,大家可就不乐意了。诸多酋长、乡豪都觉得心里堵的慌。南夷部落们都想,你那么慷慨大方,却不给我好处,给了徵氏?就只因为徵氏把女儿嫁给了你的下属?我们也有女儿啊,还很美丽呢,脸上的纹面像花儿一样!
  而汉人乡豪们也不满意。何况徵氏是曾经和汉家作战的叛逆啊,你这么做,是不是不太妥当?我们这些人,才是世世代代居住在交州,与朝廷往来密切的忠臣啊。
  不管怎么说,徵氏的一步登天,让交州地方上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左将军雷远,也渐渐知道,雷将军拥有改变一个部族命运的能力。最重要的是,只要地方上愿意对朝廷示以忠诚,他也不吝于使用这种能力。
第七百三十九章
婚礼(上)
  从九月初到九月中旬的时候,开始有地方上的人物与供销社的商队往来,随即又得到商队的举荐,前往广信。
  这些人数量大约在三五十,主要都是汉人,通常是各县、乡豪右的子侄辈,或识文断字,或有勇力可称道。
  雷远一一接见他们,向他们请教地方上的情况,并且征辟其中的相当部分,委以吏职。按照其所学、特长或希望从事的方向,或由广信县辟为县吏,或有苍梧郡的郡职虚位以待。如有希望从军的,或者愿意在军事方面发展的,则一并纳入左将军府为从事。
  此前雷远已经征辟了原先吴巨的一批旧部为从事,其中为首的,乃是雷远初入交州时出面引路的苏淮。
  有趣的是,苏淮的祖先苏定曾经在建武年间为交趾太守。便是苏定对交趾郡的雒越豪族绳之以法,结果引起了徵氏姊妹领导的大动乱。如今徵氏和苏氏的后人都在雷远麾下效力,倒有些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意思了。
  这些人当中,还有一些年纪太小,或者才能平庸,实在不堪为朝廷所用的。雷远也没有放弃他们。他专门发布文告,或称赞这些人“有修行,能帅众为善”,以之为“备吏”;或以他们年幼好学,当传教令,安排这些人做“学吏”。
  备吏虽不纳入正式吏员的序列,却已经具备了吏员身份,只需以次补缺,就能成为真吏。如今雷远在交州实际掌握的,只有苍梧郡广信周边,日后管辖范围推广开去,这些人毫无疑问将转为正式的吏员。
  而学吏又称学士,则是吏员培训班的成员,也可以充任低级吏员的助手。此前邓铜在淮南遇难,临死前举荐了他在淮南找到的堂侄邓范为后继。邓范在汝南为典农校尉学士,便是这个学吏的身份。
  近来邓范已被纳入左将军府为帐前吏,暂时跟着郭竟负责诸多军中杂务。可见学吏一旦有成,前途至少不差。
  这些人虽然还不能代表交州或者苍梧郡中豪右的大多数,但他们陆续投入到左将军府以后,通过他们的所见所闻,口口相传,使得苍梧地方对左将军府的认识很快提升到了相当的程度。
  与此同时,雷远特地向区景、夷廖、钱博等人致书,解释自己为什么要对徵氏大加拔擢,并坦然讲述了当日荔浦诸多部族围攻县市的情形,甚至连这些部族打着夷廖、钱博二人的名号也不隐瞒。
  他在信中再度强调,这种冲突,并不能归咎于什么人的罪过,也没必要去纠结背后的原因,归根到底,这是源于地方与施政中枢、蛮部与汉家之间缺乏了解。
  既然缺乏了解,就要加强了解。雷远表示,有意在十月头上,为徵氏女和姜离隆重的举办婚礼,希望区景、夷廖、钱博三人,乃至苍梧、郁林、南海、合浦等郡的地方贤达都来参加。
  他甚至毫不避讳地在信中说,自己希望通过这场婚礼,使交州各地感受到自己的善意,感受到大汉的善意。由此再请地方上的豪右们想一想,域外虽有诸国,可他们怎能与大汉相比呢?
  无论域外诸国能给出什么样的利益,大汉能给的,一定更多!
  毫不令人意外的是,这份书信的内容很快泄露了出去。于是,无论对左将军府抱着什么样的态度,很多人都觉得,不妨参加这个婚礼,亲眼看看风色,也看看这位雷将军究竟有几分成色。
  于是,待到十月中旬秋凉的时候,一场名为婚礼,实为交州各部强豪聚集的大会经历了数月绸缪,终于开始了。
  雷远一开始就说,不谈公务,就只叙私谊,所以会上无非大吃大喝。
  交州产盐,苍梧、南海郡都有著名的盐场,通过番禺和徐闻两地的港口,又常常得到来自异域的香料,于是连带着此地的饮食水平似乎也比内地高些。但雷远带到交州的厨师,水平却较此地要高出一筹。
  皆因汉代的烹饪,虽有脍、炙、煮、蒸等各种,却唯独没有煎炒。雷远来到此世以后,虽不在乎生活上的种种不便,可随着身份地位渐高,难免会怀念前世的口腹之欲。
  两年前有一次,赵襄烤鱼给雷远吃,更是激发起雷远的兴致。后来赵襄怀孕,他便以奉承夫人的名义,委托铁场专门制作了浅底的铁锅,炒菜给赵襄吃。
  这种用铁锅煎炒食物的烹饪方式很快就从奋威将军府传到了整个宜都,再扩散到荆州。雷远在江陵的时候,便和关羽、诸葛亮一起享用过小葱炒鸡蛋。
  这样的烹饪水平放在交州,与交州种种奇异食材相合,便生出种种美味来。而婚礼上的具体情形,才过了就被在场诸人抛在脑后,大家都忙着吃喝,再吃喝。
  这使得具体操办婚礼,一板一眼遵循汉家礼数的周虎有些失望。雷远看他时不时念念有辞,往随身携带的木牍记上一笔又一笔,只怕记得都是谁在婚宴上举止失礼,对雷将军不敬。
  雷远本人倒不介意。他在宴席中很少高踞主位,而是端着酒盏,穿行在各处席间,与各方人士攀谈。当然,酒盏里装的是清水。
  他希望能籍此对交州地方上的势力了解更多一点。这种人与人面对面的交流,最是直观,远比坐在广信城里,翻着书面报告要有用。
  因为来客很多,至少有几百人都坐在了正堂外面的广场上。于是雷远也在广场上往来,只带着几个扈从随行。
  “之前说,派遣族中子弟入郡府、郡县为吏员的,大概有苍梧地方上三四成的豪族。现在来参加婚礼的,大概有几成?”雷远环顾四周,轻声问道。
  “苍梧郡七成以上的豪右都遣了代表来,另外,南海郡、郁林郡和合浦郡,也有人到,加起来二十余家。”汪栋穿着一身簇新的吏员服饰,站在雷远侧后方,恭声禀道。
  “虽说还不知日后是敌是友,眼下能来,就不错了。交趾那边呢,我记得文书上载,也有人到了?”
  “有,而且来的,都是颇具势力的部族代表。”汪栋抬手指了指:“将军请看,在那边跳舞的,就是大岐界的人……大岐界、小岐界、式仆、徐狼、屈都、乾鲁这六家的地盘,从郁林南部、合浦西部延伸至整个交趾。他们都是被林邑国征服的附庸。”
  汪栋的经验,在这时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他是真正跑过交州各地的,对各地大小部落都有认识。这些部落的装束打扮,在雷远看来完全一样,但其实各部的血缘不同、习俗不同,乃至服饰和行动举止都有细微差别,汪栋一眼就能分辨。
第七百四十章
婚礼(下)
  “这个大岐界,大致是什么情况?”雷远问道。
  “大岐界也是雒越之后,其部落主要分布在郁林郡南部,与合浦毗邻的领方、增食两县之间。领地四周有险要十六处,而领地的中央位置,有九股清泉汇成灵水湖,湖畔有耕地五百余亩,并立木为栅,设下城寨,在部族内自号为王,有兵千余人,战象两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45/73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