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鼎余烟(校对)第44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46/733

  顿了顿,汪栋指向一名醉醺醺饮酒的汉子:“大岐界的习俗,凡是酋长的亲信、族人,皆以五彩丝练为斜披膊。将军请看,便如此人。”
  “看来这个大岐界,派出了重要人物来此,算得隆重。”雷远颔首,又问:“其余几家,也都有使者来此么?那几家又是什么情况?”
  “大岐界、小岐界两家,专门派了使者,另外四家没有。”
  汪栋为雷远指示道:“小岐界的使者,便在那个位置,他们与大岐界本为一家,形貌便类似。这几家都占据险要,彼此地理相依,互通声息,实力与大岐界差相仿佛。其领地范围最北面以郁林郡的潭中县为据点,而在东面能到达阿林县。”
  雷远立即道:“阿林县?便是与郁林郡的治所隔江相望的那处?那里距离猛陵也不远了……此前说,阿林县的县长、县吏都已经逃散殆尽,原来是被南夷所迫?”
  这段时间,雷远早已把交州舆图翻来覆去看得烂熟,知道郁林郡的阿林县扼守郁水、潭水交汇之处。因为郁水自西向东横贯交州的缘故,阿林便成了郁林郡向东连通苍梧的要隘,也可说是整个交州东西两部分的联结点。
  这是郁林郡、乃至整个交州的重镇。
  原本他一直以为,此地是在郁林郡区景、夷廖或钱博三人中哪一人的掌控之下,其实竟是林邑区氏在间接遥控么?
  “此前吴太守在苍梧的时候,曾经在阿林与蛮夷屡次交战,所以这地方就荒废了。但区氏近数月来试图重新控制阿林县城,还遣人在县城北面修筑了几个寨子。”汪栋答道。
  雷远思忖片刻点点头,又摇摇头:“北有潭中,东有阿林,倒像是把区景、夷廖、钱博等人置于掌握之中。”
  “区景、夷廖、钱博三人敢在郁林立足,本就少不了南夷部落的支持。我听说,过去两年里,这三人一方面得到林邑的支持,另一方面也常常被林邑勒令征调,前往更南方作战。”
  “更南方?”
  “将军,武皇帝开边拓土,于元鼎年间设交趾、九真、日南三郡,其实九真、日南只占了海岸边缘的一线之地。日南郡的象林县,如今便是林邑国的都城。在林邑以西、以南,又有真腊、扶南、婆利、都昆、边斗等无数大小国度。其地绵延千万里,水土与中原截然不同。其人丁千万计,种类多为昆仑。”
  雷远听出了他的潜台词,饶有兴致地说道:“你是说,朝廷的威力所及,大体便以林邑国为极限了,再远,就鞭长莫及了。是么?”
  “是。”汪栋顿了顿,又道:“同样的道理,而域外之国能够插手交州事务的,也以林邑国为极限。南方真腊、扶南等国并立,彼此互争雄长,其实并不理会交州。所以,如果压住大岐界等六家,也就等于压住了林邑国,交州便能安定了。”
  雷远微微颔首。
  当雷远和汪栋提起区景、夷廖、钱博三人的时候,这三人也正在厅堂上看着在外间走动的雷远。
  区景独据一席,自斟自饮,偶尔抬眼,神情冷厉。
  而夷廖、钱博不知何时凑到了一处。
  “大岐界、小岐界的人不是素来紧跟着林邑的么?他们怎么来了?难道看着徵氏的好处心痒难耐,打算归附朝廷?”钱博苦笑道。
  夷廖答道:“他们和林邑的关系那么深,怎么可能归附汉家?只不过替他们的主人来观望一番。何况,大岐界、小岐界那些地方全是山林,没什么产出,如果汉家的商队愿意去,对他们当是好事。”
  “那我们呢?”钱博问道。
  “你有什么想法?”夷廖反问。
  长期盘踞在郁林郡的三人当中,夷廖和钱博两人素来友善。他两人都是荆州人,最初跟着南阳张津来到交州,后来张津遭区景突袭而死,两人领残部败退到合浦郡的高凉一带据守。
  数年后,因为士燮的势力从交趾延伸到合浦、南海两地,对苍梧形成包围态势,于是苍梧太守吴巨亲自调停,使两人从高凉移驻郁林郡,与杀了旧主的死对头区景一起,成了吴巨的侧翼掩护。
  实际上,两人只是籍此从吴巨手中获得财帛和物资支援,素日里既不支持吴巨,也不支持士燮,各自在郁林画地割据,舒舒服服地做土皇帝。
  其实,他们甚至也不愿意与林邑国的区氏往来。只不过区氏在交州自有其深藏的力量,同样身为中郎将、郁林郡的地头蛇区景,便是区氏在交州北部的分支。迫于无奈,他们只能与区氏合作,至少绝不撕破脸。
  自从左将军雷远进入交州,夷廖和钱博两人一来迫于形势,二来又希望有新的力量与林邑区氏对抗,所以渐渐向雷远展示善意。但雷远和他们本人都清楚,要他们守着老家,收下朝廷给予的封赠,打起朝廷旗号,这都没问题;但想要他们真正为朝廷效力,服从朝廷的调度……
  钱博斩钉截铁地道:“那就得开出足够的价码来,少一丝一毫一丁点都不行!至少,得比徵氏拿到的多五倍!”
  “……三倍也行,这不能强求。”
  “好吧,哈哈,三倍也行!”
  笑了两声,两人忽然又注意到上首处阴沉的区景,顿时住嘴。
  这两人谈话的工夫,雷远已经折返回来。他微笑着向夷廖和钱博两人举杯示意,随即站到堂前,拍了拍手,示意所有人稍稍安静。
  徵氏大酋、姜离的岳丈徵侨有点喝多了。
  最近这段时间,他其实有些迷糊,感觉自从联络上了姜离的商队以后,一切都变得太快了,而所有的变化又太好了,好得出乎他自己的预料。
  今日婚礼,他稍稍多喝了几杯,这时候坐在雷远侧面的首席,环顾满堂宾客,很高兴。
  他想:“近几十年来,交州的雒越遗民渐渐不把徵氏放在眼里。而林邑区氏凭着实力强盛,四处攻劫挟裹,使得人们对他们又忌惮,又不得不服从。以至于我这徵氏后人,只能想着依附汉人稍稍喘息,以求宗族存续的可能。谁能想到,原来我那女婿那么厉害,原来汉人是这么看重我徵氏的名头?他们竟给出了这么丰厚的条件!嘿嘿,今日婚礼上,所有人的表情我都记得了!他们是嫉妒、羡慕!再给我三年五载,我便能让他们彻彻底底的服气!”
  他虽是部落的大酋,可部落早就衰弱了,平日蛮部豪酋们并没有谁将他放在眼里,有时候遭逢压制,还常常生出朝不保夕的忧虑。可现在这时候,他真的被雷远的厚待所打动,加上酒意半醉,于是整个人飘飘欲仙。
  正在舒爽的时候,听到雷远在唤他的名字。
  徵侨连忙应了,挺身站起。因为动作太大,带倒了身前的案几,酒壶和杯盘洒了一地,还把身上的锦袍污了。
  此举顿时使得棠下有人窃笑。
  而雷远毫不介意地挽着他的臂膀,继续大声地对所有人说道:“刚才说到,此前已授徵侨归义校尉之号,并划猛陵县的西部予徵氏。但我想过了,这样还不够!”
  堂上堂下许多人瞬间都惊动了。
  这样还不够?什么意思?难道雷将军打算给得更多?这……这就不是千金买马骨了啊,眼看要往万金上走!那徵氏徒有个名头,何德何等,竟这般好运气!
  就连马忠也吃了一惊,扶着案几起身,向雷远投来询问的眼光。
  雷远向他微微摆手,随即提高了嗓音,大声道:“诸位,你们没听错,也没想错!猛陵西部,那地方大不大?够大了,可再大也只是半个县!徵氏大酋,乃是我亲信部下的岳父,乃是忠于朝廷的蛮部表率,半个县不够!”
  “啪”地一声,雷远重重地拍打着徵侨的肩膀:“我决定了,给你一个县!一整个县!阿林县!整个阿林县,都给你!”
  能在堂上参加宴席的人,都是交州汉蛮各部的重要代表,其中或有粗鄙无文之人,也有不少了解交州情势的聪明人。这会儿听到雷远要把阿林交给徵氏,这些聪明人们齐刷刷倒抽一口冷气,像是堂上忽然起了风。
第七百四十一章
回应
  左将军雷远的慷慨厚道,被参加酒宴的人传播到了各地。
  他的善意,也同样得到了愈来愈多人的认可。
  毕竟这么多部族首脑,这么多地方豪右齐聚,若雷将军果然心怀恶念,当场来个摔杯为号,就能把交州北部各郡的乱源解决一半!
  但雷将军什么恶意都没有,真的就如此前的承诺那样,好吃好喝好招待,最后再各自奉上适当的礼品,把人一一送走。
  细细想来,如果光是厚道,那也不算什么。交州是狼虎横行的域外之地,纯粹的厚道人、老实人,早就被周边环伺的恶人吞吃了,连骨头渣子都剩不下来。而雷将军首先是个灭了士燮的狠人,然后又那么厚道……
  到十月末的时候,徵氏部族在左将军府数百骑兵的翼护下,进驻到了阿林县城里,这就愈发引起了无数人的关注。
  雷将军确实慷慨大方,给出了这么大的一块肥肉。而徵氏,吃得下么?
  徵氏本来有些信心,但在进入阿林县城十天以后,整个部落上下对此深表怀疑。
  徵氏大酋被部下搀扶着,勉强支撑着站在城吃外围的望楼上,看着好几支熟悉的蛮部在城外呼啸呐喊,挥舞着奇形怪状的武器作威吓之状。
  城池南面和西面是大岐界的士卒,东面和北面是小岐界的人。昨天则是式仆、徐狼两部,前天是屈都、乾鲁两部。六个部落,每天有两个逼近到城下,还有四个远远地戒备。
  过去数日里,他们已经把徵氏散落在城外的人手都杀尽了。不仅杀了,还活剥了人皮,让上百个血肉模糊的人体在城外的野地里、在城池中亲眷家人的视线中狂嚎乱吼,最后再痛苦万分的死去。
  这些死者里,倒有一多半,便是此前姜离在猛陵周边攻打收服的那几个部落。他们听从了区氏的煽动,而去攻打徵氏部落,然后被汉军俘虏、迫降,过了两个月不到,他们自己作为徵氏部落的一部分,被区氏大杀特杀。
  有些荒诞,有些惨烈,但蛮夷与蛮夷之间的冲突本来就是如此。如果时间充裕的话,蛮夷们还有各种令人无法想象的残酷手段可以拿出来。
  而现在这些,对七拼八凑起的徵氏部落来说,已经形成太大的压力了。徵侨稍稍转动眼珠,就可以看到不少攀在木栅后面的年轻人两股战战,露出恐慌的表情。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与部族并没有什么归属感可言,徵侨毫不怀疑敌人一旦发起冲击,他们就会逃跑。
  如果阿林县的城池像点样子,或许大家的胆气会稍微足一点。偏偏这个县城早在几年前就荒废了,徵氏进驻此地的时候,县城周围只有木栅,木栅上还长满了蘑菇!
  这规模,比荔浦县那个新起的县市还要不如,怎么能用作战时的凭借呢?
  徵侨开始后悔了。
  他想起自己女婿说的话。当时他还以为,姜离是在怀疑徵氏的诚意。现在他明白了,姜离是觉得,自己根本没明白在这时候提出依附朝廷,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什么安稳度日,那是不存在的。第一个站出来的,便是第一颗棋子,要么荣华富贵,要么身死族灭。
  眼下看来,可能身死族灭的可能性要高一些。
  徵侨近来接触左将军府中的事务,看的比以前明白一些。他很清楚,交州的诸多蛮部或者如林邑那样,远在千里之外的日南郡;或者所占据的溪洞、山寨散落在交州各地。他们想要聚拢起足够的规模,其实很不容易。所以他们其实没有与雷将军正面对抗的能力。
  但因为无数部落、乡豪分散在千千万万的深山大壑中,足以滋扰地方、劫掠商队、散播恐慌情绪,所以雷将军除非付出足够的代价,也没有很好的办法驱除他们。
  如果没有什么特殊的契机,雷将军本来会像此前许多任汉家高官那样,满足于在地方势力的汪洋大海中做一个占据城池的、名义上的州牧、刺史或太守。但徵氏的出现,给雷将军提供了机会。
  雷将军不仅厚待徵氏,重用徵氏,还把徵氏部族摆在了阿林,堵在了势力日渐强盛的林邑区氏的眼皮底下。
  徵氏毕竟祖上阔过,对南夷各部的号召力犹存,此前蜷缩在猛陵以北的山区倒也罢了。如今他们大摇大摆地进驻阿林县,顿时让许多小部族为之动摇。
  问题是,这也让区氏的势力掏心掏肺般难受。
  区氏该怎么办?
  他们不可能不作回应,于是现在回应来了。
  如果区氏为此动用本部的实力北上,则雷将军可以在苍梧郡左近以逸待劳地打一仗。且不谈胜负如何,区氏不会愿意这么早就与汉家重将对耗战争潜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46/73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