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鼎余烟(校对)第46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61/733

  那军吏风尘仆仆,汉水淌过脸上,黑一道,灰一道。他解下背负在身后的信函,双手捧上。他道:“十天前,曹丕兴兵数万东向,直驱潼关。”
  这消息太过惊人。
  除了寥寥数人以外,堂上一片哗然。
第七百六十五章
决断(下)
  书信递到刘备手中,刘备将之展开阅读。
  诸葛亮把羽扇覆在案几上,沉声问道:“他以什么名义动兵的?兵力具体有多少?兵马沿途的情形又如何?”
  军吏答道:“事前全无征兆,忽然就传说,魏公在邺城大会群臣,校阅诸军,令副丞相曹丕率关中之众赴会。次日曹丕立即起兵,曹洪、夏侯尚等诸将都在列中。他们沿途集兵,于路收拢粮秣物资,还当场杀了响应不及的粮官两人。我军在曹军新丰大营有个间谍,报说陆续集合的兵力多达数万。”
  “兵到新丰,是十天前的事?”
  “是,曹丕旬月前动兵,三日即到新丰。这消息从新丰传到汉中,用了六天。翼德将军又等到了长安的消息,确认无误以后,令我昼夜兼程送来成都。”
  “长安城中情况如何?谁人留守?”庞统问道。
  “据说前军师领司隶校尉钟繇留守,然而实际上控制城防的,乃是平贼将军阎行。”
  也就是说,曹氏亲族诸将和忠诚可靠的军方旧臣,全都投入到了曹丕这突兀至极的东向行军,都不在长安?
  “这些消息,确认无误?”
  “几处密谍皆已侦知,军师,我们确认无误。”
  诸葛亮和庞统两人对视一眼。
  诸葛亮问道:“续之、宪和、威公,你们有没有收到类似的风声?”
  雷远和杨仪都摇了摇头。他两人的情报来源,是荆襄等地的士人、商贾、乡豪之流,距离曹氏的中枢毕竟还远。简雍也摇了摇头。他的情报多来自于许都,但许都的公卿们本身已被排除在大政之外,故而他倒是常常收到些耸人听闻的风声,但事后查验,风声也就只是风声罢了。
  何况,再怎么耸人听闻,也及不上此刻的消息。
  虽然曹操没有指定魏公世子,但通常来说,都觉得副丞相、五官中郎将曹丕较受器重。三年前,曹操在江陵、汉中两地失败后,主动收缩力量,专门指定曹丕常驻长安,都督司、凉、益三州诸军事。后来曹丕在与马超的几次对峙过程中颇显手段,故而在两年前,曹操将曹丕的都督职权又变为都督关西诸军事,并明确曹洪、钟繇等宿将重臣皆为辅弼。
  这个常驻长安的军政集团,以关中为基地,以曹氏数万精兵为骨干,以韩遂的余部阎行等人为羽翼。之前大司马府在筹划北伐的时候,无不以这个重兵集团为大敌。
  也正因为面对这个强敌,才必须以汉中王麾下仅次于关羽的名将张飞为汉中太守,直面来自关中的巨大压力。
  可谁能想到会出这样的事?
  这情形,和数月间从各方陆续报来的数十上百份消息汇总一处,瞬间就形成了可以联结的线索,指向某个确定无疑的答案。此前虽然所有人都在猜测,却都不敢当真往这个方向想,可现在,这个答案揭晓了。
  居然是真的?竟然真的能有如此好运气?
  堂上所有人面面相觑,脑海中只有一行字:曹操死了,诸子争位!
  刘备握着帛书,手有些抖。
  曹丕的动向,这时候完全不在他的心里。
  哪怕这份帛书上没有一个字提到曹操的身体状况,可刘备满脑子盘旋的,只有曹操的情形。刘备当然知道,曹丕会做出这样的举动意味着什么。身为副丞相、五官中郎将,曹丕如此行事唯一的理由,就是曹操死了,他要去和自家兄弟抢夺权位!
  刘备记得自己在曹操面前有多么狼狈,多少次几乎死在曹军的刀下。他始终告诉自己,曹操是天下的乱源,要想兴复汉室,安定亿兆黎庶,曹操就一定要死。
  但现在,曹操真死了?
  数十年来压在刘备胸口,令他难以呼吸的万钧巨石忽然被挪开,他反而觉得自己的心乱了,情绪也乱了。脑海中有无数的声音、画面,像是洪流一样轰隆隆地激荡盘旋,使得他简直没办法平静的呼吸,也没办法想事情。
  他听到诸葛亮在一旁低声道:“大王?”
  “孔明觉得有什么急务?要务?你且安排!”刘备道。
  “是。”
  诸葛亮握着羽扇起身,先向刘备颔首为礼,随即站到堂中。
  早前在荆州时,诸葛亮常常得刘备授权,直接号令指挥诸将。后来随着政权规模的扩大、体制的渐趋严密,不少新进文武地位擢升极快,也各自取得应有的权柄。诸葛亮反倒稍稍谦退,哪怕就军师将军的职权、谋主的身份,也不与人直接争执。
  但这时候,刘备毫不迟疑地把重任交托给诸葛亮,诸葛亮也毫不犹豫地接下。
  局势变化虽然出人意料,但说到己方的急务要务,其实也就那么几桩,都有专人负责。诸葛亮环视堂上诸人,先道:“诸位,有关曹孟德的情形,只是猜测罢了。在尚未得到明确消息之前,不得外传半个字!”
  众人应道:“正该如此。”
  “子龙、子远明日会同黄老将军等人,加快益州诸军整顿,要做好随时出征的准备。”
  赵云和吴懿应是。
  “粮秣物资的调度,全都拜托孝直、幼宰。哦,还有永年。但各地郡国日常的比民、秋收、求种等事务,也不要耽搁。”
  法正、董和、彭羕三人出列领命。
  诸葛亮转向庞统:“士元,得请你立刻去往汉中,协助翼德将军。眼下我们能确定的情况太少,很多事情还捉摸不透,士元你在汉中,务必要打探真实情形,妥善斟酌,以便我们及时应对局势的变化。”
  庞统一截截地捏着手中小扇的扇柄,眯眼思忖了片刻,颔首道:“孔明既这么说了,我连夜出发,绝不耽搁。若情势发展果然顺利,早晚使汉家旗帜飘于长安城头!”
  诸葛亮顿了顿道:“士元,务请小心为上。”
  “放心!”
  诸葛亮转向杨仪:“荆州有云长在,万事无忧。请威公转告云长,暂时静观曹氏和孙氏的动向,之后自然会有借重云长的时候。”
  杨仪慌忙领命。
  “至于续之……”
  雷远起身出列:“军师但请吩咐。”
  “暂时来看,荆州无事,那么交州只要不出乱子就好。既然区景等人都在成都,原本那些真除实授的仪式,照旧进行。闲暇时候,劳烦续之领他们熟悉熟悉中枢的文武,或者看看益州的风土亦可。”诸葛亮思忖着道:“只是,若荆州要动兵,就得劳烦续之立即返回交州去,按照此前议定的方略发兵掩护。”
  雷远心道,原来只有我是个闲人么?
  他面色不变,稍躬身领命:“这都是理所当为。”
第七百六十六章
麻烦
  南郑。
  傍晚时分,夕阳余晖映落,照见矛戈熠熠生辉。天气还没有冷,但北面的风开始剧烈起来,吹得满城军旗猎猎。张飞站在城头,眺望城下几队正在训练的将士,见他们彼此刀来盾往,叱咤出声,只觉手上痒痒。
  他重重地叹了口气,对身边的副将范强道:“自从来到汉中,整整两年多未逢一战。却不知,此番能不能有机会狠狠厮杀,过个瘾。”
  范强是张飞的河北涿郡同乡。初平二年时,张飞为平原相刘备的别部司马,分统部曲,他的同乡、旧友很多都在边郡从军的经历,遂来投奔。其中便有范强。当时范强二十来岁,是个雄赳赳的年青壮士,如今已快五十了,成了经验丰富的宿将。
  张飞直属的部下约有一万六千人。在汉中王麾下,是规模仅次于关羽所部的主力部队。关羽所部,这几年陆续引入荆楚豪杰,比如负责水军的中郎将陈凤,便是被关羽一手拔擢起来的荆州水贼。
  而张飞则不然,他的部属,始终都以跟随汉中王和他自己许多年的河北元从为骨干。一方面是因为张飞的性子稍稍粗疏,要靠元从诸将治军作战的丰富经验来弥补;另一方面,也因为张飞的脾气急躁,容易发怒与人冲突,赶上他焦躁的时候,要么一顿鞭子,要么一顿痛打,只有老部下们习惯了,彼此相处得来。
  便如此刻,听得张飞这般说,范强不禁道:“将军,你怎么就未逢一战了?过去两年里,咱们在各处深山栈道间,与曹军的小规模厮杀试探二三十回总有吧?那一次少了将军你?方面大员偷偷与人持刃搏杀,将军,你这可是……”
  张飞大手一摆,断然道:“那些都不算!”
  “什么不算?”城台下有人接口。
  张飞狠狠瞪了范强一眼,大笑起身道:“说些闲话罢了,算不算都是小事。士元,你何时来的?”
  坡道方向脚步声响,庞统登上城台。
  “翼德传来如此重大的消息,成都怎能耽搁。这不,急令我到汉中主持局面……我大前天晚上出发的,火急赶到这里!”
  张飞身为右将军、假节、汉中太守,是益州北方战线的负责人。但庞统开口就说自己来主持局面,像是把张飞当成了下属。张飞倒也并不生气,他反倒关心地问道:“大前天晚上?士元,你一路上都不休息的吗?”
  从成都到南郑的道路蜿蜒曲折,要翻越重重关隘,按照去年标定的路途,足有一千三百多里。庞统居然只用了三天就赶到,这其中固然要归功于道路修缮的成果,但也可以想象,庞统赶得多么急。这对精力和体力,都是极大的考验。
  张飞站得近些,看看庞统明显颧骨突起的面容,愈发担心:“呃……士元,你吃了没有?”
  “今天路上吃过两个饼,这会儿不饿。若有热水也拿些来饮。”庞统随口应答。
  张飞立即往坡道方向喊了扈从,让他们取水来,又一迭连声道:“再取些食物,要软的!”
  庞统道了声谢,在台阶上踞坐下来。大概因为被马鞍磨破了大腿,两条腿分得特别开。他问:“北面有什么新消息?”
  张飞往庞统身边落座,接下腰间的皮囊:“士元先喝两口凉水,润润嗓子。”
  庞统解开皮囊一闻,顿时翻了个白眼。这哪是水?分明是酒!他也不多说,咕咚咕咚喝了两口。
  此时范强很是机灵,从扈从手中捧来几分帛书:“军师请看,这便是过去几天里,关中方向传来的消息。”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61/73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