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鼎余烟(校对)第46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60/733

  他连连退步回来,转身又看到几个精致的案几。这些案几虽说被擦得干净,但因为用的是粗布,下得力气又太大,以至于绘彩的漆面都磨损了,露出底下竹木材质来。
  李贞是识货的,顿时露出痛惜的表情。雷远向李贞摇了摇头,感激地向王虎拱手:“劳烦兄长多年照看。”
  王虎有些尴尬:“咳咳,本来该收拾的像样些,然则近来忙乱,一时没抽出人手。”
  雷远拍着王虎的胳臂,笑道:“咱们是厮杀打仗的武人,又不是文弱儒生,哪来这些穷讲究?哈哈,无妨的。”
  王虎躬身道:“多谢雷将军……”
  雷远连忙拦住他:“唉,兄长,你我如同家人,何至于如此生分?依旧如往常那般,叫我续之便是!”
  “好。”王虎笑着应了,随即略压低些声音:“续之将军休息一会儿。晚间大王还会召见。”
  “今晚?这么急?”
  “大王说,明日又有种种琐事。如今局势有些特殊,各方取齐便议,不能拖延。”
  “那,我就静候大王相召了。”
  领着交州的二千石们来转正,本就是个幌子。晚上的专门会见,才是正题。雷远令李贞取出携来的文牍,自己再看一看,加深些印象。
  到戌时前后,王虎果然来请。
  雷远跟着他,依旧从此前经过的侧门进入。这时天色昏暗,他沿着蜿蜒廊道走了几步,就辩不清方向了,依稀感觉与下午所在的厅堂不是一处。走了好一会儿,周围建筑渐渐稀少,溪流、树木和亭台楼榭渐多。而领路之人从王虎换成了王府中的近侍。
  某处有些眼熟的水榭中,灯火通明。雷远迈步而入,便见汉中王刘备居中端坐,诸葛亮坐在下首,与刘备低声商议着什么。在诸葛亮下方隔开几席,雷远的老朋友简雍箕踞倾倚,好像在打瞌睡。在这样的会议上如此放纵,简雍真是好胆量,汉中王也真是好脾气。
  在简雍的边上落座的,是个三十来岁的长脸文官,正是新近被前将军关羽擢为功曹的得力部下杨仪。杨仪也是雷远的老熟人了,他见了雷远,却很矜持,只微微颔首。
  诸葛亮举起羽扇指点道:“续之,来这里坐。”
  “好。”
  雷远落座之后,陆续又有若干人到场。雷远认得的,文官有庞统、董和,武将有赵云和讨逆将军吴懿。吴懿的族弟吴班,如今正随雷远在交州,故而吴懿向雷远微笑示意。除此以外,还有两三人雷远不认得,大抵都是近来汉中王拔擢的英俊之才,只是此刻也没人向雷远介绍。
  玄德公进位汉中王后,前后数次对文武下属进行了大规模的升赏,但能担当重责、参与机密大事的心腹、股肱之臣,大约便是这些人了。
  唯独尚书令法正公务繁忙,来得最晚,他一溜小跑赶到时,满头大汗涔涔,高冠都歪了。
  “孝直总是这般心急。”刘备笑着说他一句,忙叫仆役入来,为众人奉上凉汤,稍去燥意。待仆役退开,扈从首领傅肜亲自站在水榭以外守把,一应无关人等退开。
  此时水榭中鸦雀无声,众人都望向刘备。
  刘备手扶案几,环顾众人,沉凝道:“诸君应当知道为何而来。”
  “是。”
  “最近数月,有关曹孟德的种种传言甚嚣尘上。有些事,虽几经商议,始终难以决断;但形势所逼,我们又不得不决断。所以召集诸君来此,务求尽快定下应对的方略。诸君有什么想法,都可以畅所欲言。”
  说着,刘备向诸葛亮点了点头,示意由诸葛亮继续主持。
  过去的许多年里,这已经是惯例了。于是诸葛亮从身边取出几捆卷宗,整整齐齐摆放面前,轻咳一声道:“诸位……”
  忽然有人扬声道:“大王,军师,我有一事,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
  这声音来得着实突兀。
  说话的竟是杨仪。
  杨仪在此,代表的是前将军关羽。但他本身的职务只是前将军功曹从事,一个大吏罢了。他竟抢在所有人之前贸然发言,着实大胆到了极处。
  刘备露出饶有兴趣的表情。
  诸葛亮平静地道:“威公,请说。”
  “我听说,昔日袁本初病死,曹军急讨袁谭、袁尚而不克,祭酒郭嘉谏言曰,袁绍二子,急之则相持,缓之而后争心生。不如南向以待其变,变成而后击之,可一举定也。如今的局面,正与当日差相仿佛,我以为,根本不必急于决断。”
第七百六十四章
决断(中)
  杨仪是代表关羽来的。关羽坐镇的江陵,北有曹操,东有孙权,始终面对着极其复杂的军事政治形势,实在容不得关羽从容往成都一行。故而关羽才派遣下属功曹来。
  以杨仪本身的职务,还远远没资格参加这样的会议,他在这会上,其实只需要安静旁听,在会后向关羽如实转达中枢的决定即可。
  谁也没想到杨仪连等待诸葛亮开场的耐心都没有,直接就跳出来言语?更想不到杨仪这厮开口就说,中枢这阵子反复权衡思量的难题,其实根本不存在。
  杨仪刚说完,便惹得文官列中一名高大男子厉声呵斥:“荒唐!”
  此人位在杨仪上首,姿容俊朗,极有英伟风范。杨仪斜乜他一眼,虽不知此人身份,却也不敢造次,于是冷冷地道:“足下何人?以为荒唐在何处?”
  “我乃益州治中彭永年是也!”那男子正冠起身,站到堂中:“大王,诸君,我也有几句话想说。”
  原来此君便是彭羕。
  玄德公进位汉中王的时候,以诸葛亮、庞统为军师将军,并署府事,又以法正为尚书令。这三人在中枢政务体系里实权最重。而在地方政务体系里,汉中王之下虽不设州牧,但仍保有原本荆益两州各自的牧府,以治中从事典州事,向汉中王府负责。
  在荆州,出任治中从事的是潘濬,而在益州,有同等职权的则是益州治中从事彭羕。
  雷远在交州时,便曾听说,这位彭羕彭永年早年被刘璋钳为徒隶,后来得到庞统和法正的举荐,效力于汉中王。汉中王数令彭羕宣传军事,指授诸将,奉使无不称意,故而识遇日加,短短数年间,一跃为益州重臣。
  看来此君倒是和杨仪一样的脾气,都是性格高傲而极有表现欲的人。
  雷远忍不住看看对面的诸葛亮,只见诸葛亮将自家面前的卷宗一一摆放整齐,温和地道:“永年有话,只管说来。”
  “近数年来,曹操渐授重权予诸子,使之各拥实力,执掌军政。其中,曹丕为副丞相、五官中郎将,都督关西军事,以曹洪、夏侯尚、钟繇、郭淮、赵俨等人为辅弼。曹彰为骁骑将军,统领五校精兵数万坐镇许都,有曹休为副手,又渐渐接揽许都朝臣。曹植新任南中郎将,以丁仪、丁廙、杨俊和邺下士子为羽翼,近来常代替曹操出席典礼,安排邺城的日常事务。”
  彭羕环顾诸人,朗声问道:“以曹操的明智,何以如此?”
  众人不答,刘备用手指轻叩案几:“永年继续说。”
  “之所以如此,原因无非有二。一者,曹操在赤壁、汉中、江陵几次失败后,一统天下之心渐熄,而代汉篡逆之心渐炽。此举自然使亿兆悼心、天下汹汹,更使曹操愈发意忌多疑,不信大臣。又因为夏侯渊、曹仁等亲族大将战死,曹氏宗族中可用之人一时稀落,故而曹操不得不授重权于三子,以自家子嗣为篡汉夺位的凭依。”
  说到这里,他先向刘备躬身施礼,提高些声音道:“二者,自然是因为曹操自知天年将尽,由此他急于了解,若他离世,诸子之中,何人能是大王的对手!他急着要使诸子都有施展的空间,要亲眼看一看他们的表现!”
  杨仪冷笑:“你说了这许多,都是废话!此兄弟三人凶逆相寻,固然谁也不是大王的对手。可曹操殒丧之时,便是他们迭相残灭之际,我们勒兵于荆益,坐视彼辈数年纠合之私党奔突覆败,再安然进军河洛,岂不更加轻松么?便如袁曹……”
  “威公,你错了。”彭羕毫不客气地道:“你口口声声说袁曹相争之时,却没有想过,如今的局势与袁曹相争时并不相同。当日袁曹隔大河对峙,两家之外,再无第三个势力能插手其间。可现在呢?我问你,如果中原果然动荡,我们如威公所说,悠然观望情形,而孙权领兵掠取江淮乃至青徐等地,马超挥军直入关中……那该如何是好?”
  杨仪愕然。
  堂中数人窃窃私语。
  雷远点了点头。
  怪不得如此兴师动众地召集重臣商议,这决断,确实很难。
  曹氏是与汉中王势不两立的国贼,双方已经厮杀多年,无论曹氏情形如何,汉中王与他们,惟有鏖战而已。
  但眼下,曹操究竟病了么?他病到了什么程度?他的病情,对曹氏政权的削弱,又会到什么程度?如果这种削弱是有限的,则汉中王就要继续挟裹反曹复汉的联盟,保持天下共讨之的局势。但如果说,曹氏政权会因为曹操的病、或者死而陷入大乱的话……
  所谓的反曹复汉联盟也就没有存在的基础了。孙权和马超,都会急不可耐地从曹氏政权身上撕扯血肉以自肥。毫无疑问,当他们的力量扩充到一定程度,便会成为汉中王新的敌人。
  不用看舆图,大家心里都明白,如果马超的兵力大举进入关中,对汉中方向后继的发展会是多大的阻碍;而孙权如果控制江淮等地,便足以向兖豫青徐等各地伸手,阻遏荆州北上路途的侧翼。
  所以坐观局势变化绝不可行。当曹氏出现衰败迹象的时候,汉中王必须立即行动,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己方攫取曹氏政权最大份的利益,确保己方对孙权、马超的优势。
  但在这个过程中,己方究竟要做到什么程度?是否有可能与孙权、马超再作协商,稍稍限制孙权、马超的野心?是否有必要继续维持联盟,直到再也无法维持?若不能够,难道为此不惜与孙权、马超破盟,全面开战?以汉中王政权的实力,又能否承受得起三面树敌的后果?
  所有这些,纠合在一处,与大政紧紧相关,又仿佛一团乱麻,头绪繁杂到简直无法解开。这才是中枢诸公反复委决不下的难题。
  此时杨仪也想明白了。他下意识地看看坐在上首的玄德公和诸葛亮、庞统等人,脸色瞬间涨得通红。
  他是聪明人。此前所想,是因为身在荆州,视野难免受到限制。此刻彭羕一提,他便反应了过来。但要让他在大庭广众之下,承认自己想错了,他又万万不愿意,万万丢不得这个面子。
  而彭羕见杨仪气沮,仰天哈哈一笑,转身回席间落座。
  此举使得雷远一愣,以为此君在长篇大论之后,必有应对的策略;原来也没有,就只是堵了杨仪的嘴便心满意足。
  雷远的表情引起了诸葛亮的注意。
  “续之可有什么想法?”
  雷远觉得,诸葛亮多半是想另起个话题解除堂上的尴尬。于是他手扶案几,稍稍欠身。
  正待说话,水榭的大门忽然被人推开。
  陈到领着一名军吏大步入来。
  陈到是汉中王的亲将,绝非不知轻重之人。他这么做,必有缘由!雷远第一个念头便是,中原出事了!
  陈到大踏步直走到玄德公的身边,低声而急促地道:“大王,关中生变。翼德将军派来军吏,八百里急报。”
  水榭不大,他的这番话,所有人都听见了。水榭中原本还显得按部就班的气氛,顿时被紧张肃杀所取代。所有人瞬间端坐,集中了全部精神。
  刘备向陈到身后的军吏点了点头,短促地道:“辛苦了,讲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60/73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