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鼎余烟(校对)第46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67/733

  “续之不执于名利,公而忘私,真有古君子之风。”诸葛亮微微颔首,从袖中取出一方小木盒,递给雷远。
  盒子外有封泥,但已经被打开了。
  “这是?”
  “这是从许都传来的最新消息,来自于汉中王旧日生死之交。这位故交,在曹操的丞相府中任职,所传信息从无差错。而这个消息,除了汉中王、宪和和我,眼下也只有续之能看到。”
  雷远有自己的情报来源,但因为依托商队,目前来说,向北只能及于襄樊、宛城,对许都这样的政治中心,暂时还没有渗透侦知的能力。在这上头,只有汉中王历年来建立的人脉关系才能发挥作用。而这个消息在此时此刻,从许都专门传出来,其干系必定非同小可。
  雷远连忙接过木盒打开,木盒中是一张反复折叠过的麻纸。纸上写道,许都传闻曹操病重,故而公卿朝臣扰乱,曹彰汇合丞相长史王必、颍川典农中郎将严匡挥军攻入许都,诛杀参与乱事的公卿数百人。
  “这……”
  雷远一时不明所以,他皱着眉头,将麻纸又看了一遍,问道:“许都扰乱又如何?许都也乱了,说明曹操确实沉疴不起?”
  “非也。”诸葛亮意味深长地凝视雷远:“续之你想,如果曹操果然重病不能理事,而三子各自图谋大位的话,驻在许都的曹彰,所依赖的是什么?”
  “曹彰身为骁骑将军,在军中颇有威望,他所依赖的自然是曹氏五校中军和虎豹骑的精锐。”
  “就只这些?”
  雷远一愣,随即恍然:“还有皇帝和朝廷!”
  “正是!”诸葛亮轻挥着羽扇,继续解释道:“若曹彰想要谋求魏公的地位,最值得依赖的,便是皇帝和朝廷!就算曹子文是个莽夫,他身边自有幕僚,怎么会不提醒他?他既有意夺位,又怎么会如此急躁地向朝臣们下手?这不是自取败亡么?”
  “那,军师的意思是?”
  “恐怕曹操根本无事。此前的所有传言,一切举措,都是为了吸引与曹氏为敌之人主动跳出来……先跳出来的人,则将遭到曹氏蓄谋已久的打击。”
  雷远在走廊上来回踱步,走了两圈才放缓脚步回来:“可是,这和我有什么关系?和寇封等人的图谋又有什么关系呢?”
  顿了顿,他又问:“不是说,庞军师和翼德将军已经出兵关中了?他们怎么办?”
第七百七十五章
携手(下)
  诸葛亮道:“曹操卖了这么大的破绽出来,无非自觉经过数年休养生息,实力有所恢复,故而想借机消耗反对者的实力,再以逸待劳打几场胜仗,鼓舞己方的士气。然则,在关中方向,我们早有预案,正可以将计就计,驱狼吞虎。”
  “将计就计?驱狼吞虎?”
  雷远思忖了片刻,试探地问道:“马超?”
  诸葛亮不禁想,续之真是个聪明人,与他说话,只消提个开头就能将答案默契于心,一点不用操心。他颔首说道:“正是。马超之后,如果局势发展顺利的话,还有大王所领主力继之而进,续之不必忧虑。”
  “那荆州这边?”
  “曹彰在许都大肆杀戮之后,必定要集合周边兵力,稳定许、颍等地。而在许都以南的荆襄,无论乐进是否有资格参予此前的密谋,但许都一旦生变,荆襄各地必定会受影响。到那时候,云长公正好挥军北上,看看能否占些便宜。”
  “云长公要北上?”雷远皱眉:“这是何必?”
  诸葛亮瞥了雷远一眼,轻笑道:“且不谈曹公作何谋划,云长公自然谙知沙场进退,但续之你觉得,云长是那种看到了机会,却畏惧不进的人么?”
  自然不是。关羽驻扎江陵多年,城高池深,水陆两军势强力雄;他日夜所思,便是驱除乐进等辈,全据荆襄。雷远可以确定,哪怕明知曹军的形迹可疑,关羽也不会放过机会,必定要杀上一场才见分晓。
  雷远再想,既然汉中王有意以主力威逼关中,无论如何,魏公曹操非得亲自出面才能匹敌。而荆襄这边,只靠着曹彰和乐进,关羽绝没有吃亏的道理。
  “既如此……”
  “既如此,就只剩下了江东方面。”
  “江东毕竟是盟友,我们倒不至于特意针对。”诸葛亮轻描淡写地道:“只不过,孙刘两家名为盟友,却彼此戒备仿佛敌国。续之,你我两人和云长公当年在江陵会面,前后排布了多少针对江东的作战计划?这数年来,往两家边境的烽燧、戍城,又投入了多少人力、资财?待到云长北上作战,负责留守之人身负重责,非同小可。续之你是明白人,所以对伯昇的才能不信任;那么,伯昇去到荆州以后,云长会满意么?”
  原来如此。雷远舒了口气。
  据说因为寇封性格粗猛,当年凭着主公义子的身份行事多有出格的地方,所以关羽素来不喜寇封。此事在汉中王府文武之间,并不是秘密。偏偏寇封要接手荆南等地的军事指挥,又必须与关羽密切配合。
  若在平时,寇封出据荆南以后,还能够依托他的盟友、伙伴,拉拢留在荆州的元从慢慢经营。但值中原有变之时,他哪里有这时间?关羽又哪里会给他时间?寇封被关羽斥责,几乎是必然的事。
  双方的矛盾一旦激化,少不得雷远出马,收拾局面。
  进而再想,以寇封的武人身份,一旦被汉中王麾下首席大将所排斥,今后恐怕要消停好一阵了。他又失去了汉中王义子的特殊地位,今后作为一名普通武将,便不再有政治上被人利用的可能。
  站在故交旧友的角度,雷远觉得,这对寇封来说是件好事。
  所谓以利相交者,利尽则散;以势相交者,势去则倾。一旦寇封的企图心被压抑,曾经以寇封为中心的那批人物,与寇封又没有君臣之谊,自然也就四散。而他们再想要重新聚合起来影响中枢的大政,那又不知何年何月了。
  至于彭羕……
  雷远忍不住问道:“军师,大王究竟怎么看彭永年?”
  诸葛亮只道:“大王擅于知人,心如明镜。”
  “原来如此。”
  彭羕竭力推举寇封,寇封却并没有履任的能力,这自然就使得他人能够质疑彭羕的眼光和立场,更给了刘备稍稍疏远彭羕的理由。一切都已经算好了,一切都是那么理所应当。
  雷远在屋檐下又走了两个来回。
  “江东人狼子野心,常怀不测,须臾不可不防。伯昇一旦被确认为不适任,我要立即回返交州,做好军事应变的准备。”
  诸葛亮应道:“自当如此。”
  “荆州与益州的交通,仰赖宜都;而交州与荆州的交通,仰赖零陵。无论伯昇有什么策划,宜都太守霍峻、零陵太守习珍两人不能动。”
  身为董督交州之人,对荆州郡守人选指手画脚,说来不合体统。但诸葛亮继续应道:“伯玉、仲邈皆有文武之才,所在著绩。他们和伯昇也是故交,伯昇断不会动他们,中枢也不会允许。”
  雷远停下脚步,下定决心:“那就这么办吧。”
  他这么一说,诸葛亮反倒有些惊愕。
  “续之不必急于决定,再想一想也无妨。”
  “不用了,就这么办。”雷远断然道。
  “呃……续之竟不担心我虚言诓骗,实际上与彭羕合谋,来解除你的权柄么?”
  雷远笑着摇了摇头。
  他在政治道路上缺乏野心是实,但并不代表他茫然无备。他对刘备、对诸葛亮的信任,固然来自于前世史书上的记载,也有更多的,来自于他此世所聚合的实力所致。
  身在异乡异世的不安全感,迫使雷远始终保持,并不断增强着自家宗族的庞大实力,凭此来防备一切不利影响。他相信的是,只要自身的实力到达一定程度,君臣之间大可以如鱼得水,何必鱼死网破呢。
  与此同时,诸葛亮也笑。
  诸葛亮是熟读申韩之书,推崇儒法并用的人。他本人自有道德和忠诚,却并不会以为这世界上广泛存在什么毫无保留的信任,或者绝对的忠诚。他一问出口,便知失言,不禁自嘲而笑。
  这时候水塘的方向,传来诸葛乔大呼小叫的声音,听起来,像是捞着了一尾罕见的红鲤鱼。
  诸葛亮道:“或许真是我平日里管束他太严?许久不曾听阿乔这般喜悦欢呼了,哈哈,听他这样愉悦,我也动心。续之,我们去看看?”
  “那便去看看。”
  两人起身,各自提了灯笼,往水塘边去。
  走了几步,诸葛亮沉声道:“续之,我所做的这些,都是为了复兴汉室,为了天下重归太平。”
  “军师放心,我都明白。”雷远缓步前行,应道:“正如我所做的这些,也是为了让天下重归太平。”
  诸葛亮笑吟吟地看看雷远,伸出手掌。
  雷远探臂与他击掌,发出“啪”地一声脆响。
第七百七十六章
权柄
  两人散后,雷远从府邸的侧门回来。
  叱李宁塔半闭着眼睛,露出舒坦的表情,还在瞌睡。那张烤饼被咬出了几个缺口,平摊在胸口,随着他巨大的鼾声起伏颤抖。
  李贞持着伞赶来,雷远却不急着进门。
  他凝视着诸葛亮父子乘坐的辎车慢慢消失在夜色中,叹了一口气。
  “宗主,那是谁?可出了什么事?”李贞紧张地问道。彭羕离开时恼怒的说了一通话,让他大略了解了当前的情况,显然也带来了一些压力。
  “是诸葛军师。”雷远道:“他劝我遵照彭治中的建议,暂且留在成都。”
  “这村夫安敢如此!”
  “他有他的道理,含章休得胡言!”雷远叱了一句,放缓语气:“我已经答应了。”
  “什么?”李贞愣住了。过了半晌,他才小心翼翼地道:“宗主,莫非那诸葛亮……”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67/73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