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鼎余烟(校对)第47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70/733

  过了会儿,帐外之人转身,悄无声息退走。
  刘备叹了口气。
  军中夜行的口令,通常来说,都会用些威武雄壮的词汇。鸡肋这个词,实在太过古怪。事实上,鬼使神差般说出这二字之后,他自己一时也有些蒙。
  待到庞统离开,刘备才回忆起,原来今日自己是吃过鸡肋的。
  他亲提大军前部进入蓝田的时候,正是冬十二月,秦岭深处大雪纷飞,遮盖道路,给后勤造成了极大的阻碍。一个多月以来,军中存粮数目持续下滑,几乎已到了危险边缘。
  刘备竭力抚恤士卒,与士卒同甘共苦。连续数日与普通将士一样,只吃麦饼和豆羹。前线开伙不易,所以麦饼是中军大营那边三天蒸一次,直接送到前部来的,分由什伍领取,吃的时候各自加热。
  因为饼里经常混着麸皮甚至碎石头,实在不好吃,刘备的年纪毕竟也大了,常常不消化,所以扈从们会额外为他加一两道菜,不一定非得吃麦饼不可。
  比如今日中午,就吃了一只鸡。然则这鸡瘦得很,一身骨头,磕的刘备牙齿生疼。
  但刘备又并非因为这顿午饭的影响,才以鸡肋二字为口令。最近这半个月里,他常常想,这场关中之战来得过于仓促了,到目前为止,己方在关中的收获才真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自建安十三年赤壁战后,刘备的势力便进入到狂飙突进的扩张过程中。建安十五年全据荆南,建安十六年取蜀,建安十七年定汉中,几乎每一次动兵,都立即获得了丰厚的成果。而建安十八到二十年的休养生息,中原本身的纷乱局势,更使得许多部属跃跃欲试。
  比如这次关中攻伐,便由彭羕推动,庞统一手执行,无数文武打气鼓劲,各项准备咄嗟立办,最后促使刘备不断扩大战争规模。当然,刘备本人也觉得,长安是帝都,一旦夺取,将会使自己获得无可比拟的政治影响力;从蜀中兵出关中,也符合当年孔明在隆中所作的规划。所以,这一仗必须打,值得打。
  可挥军杀入关中,有了切身体会以后才发现,实际情况与纸上谈兵不同。拿不下长安,一切美好的期待都是幻想。郿县、武功、美阳、槐里等城池并无充足人丁户口,实际上不可能作为大军驻留的基地。而一旦大军折返,这几座城池更无法长期坚持,必然陷落。
  动用数万大军,已经付出数千人伤亡的这场战事,最终难免一无所获。
  真的可惜。
  还是得想办法退兵,不能再打下去了。
  数十年的戎马生涯,给了刘备敏锐的战场嗅觉,他感觉得到,虽然现在自己和马超各领雄兵,与曹军厮杀得有来有去,仿佛是个平局。但曹氏的后继力量聚集于邺城、许都、雒阳,可以源源不断地投入,这种投入一旦到达某个界限,则己方的崩溃就成了必然。
  某种角度来说,关中已成了一座牢笼;关中的城池、乃至长安城,都是牢笼中的饵料。刘备,或者马超,都只是被饵料吸引来的猎物,曹操却成了猎手!
  这几年,刘备已经很少感受到如此窘境,很少感受到如此可怕的威胁了。
  刘备难免会想,原本万事置于掌中的顺利局面,怎么就转为如此?
  这场北伐,难道不是自己的股肱、谋主们一起商议的结果吗?
  出兵之前,不是好些人指点挥斥,将一项项的优势劣势,都剖析得很清楚,都拿出了应对的办法么?
  为什么他们没料到,阎行竟然如此耐战坚韧,长安城又如此坚固?
  为什么他们没料到,马超也变得更奸滑了?
  孔明,还有士元、孝直,都是智计绝伦的人中之杰。我刘备或有一时疏忽冒进,他们怎么会?
  刘备是极具政治斗争经验的人,仔细一想,答案就很清楚。
  其实答案早就清楚,只是过去两年里,刘备刻意无视罢了。
  刘备在赤壁前后,对诸葛亮的信任之深,托付之重远迈他人,遂有鱼水之比。但后来刘备的势力扩张,荆楚和益州的英杰归之如百川归海。随着庞统和法正的到来,诸葛亮依旧是股肱,却不再是唯一的股肱,其权力和地位一直在相对收缩。
  庞统与诸葛亮并为包揽军国大事的军师将军,两人的地位和权限完全相同,彼此的分工协调,大致是庞统管军,而诸葛亮理政。乱世中一切以军务为先,庞统的影响力由此赶了上来。
  当刘备进位汉中王以后,又以法正为尚书令,由法正直接处理投向汉中王的奏书,摊薄了军师将军的权柄。
  诸葛亮始终很谦退,从来不会刻意争权,庞统和法正的影响力便不断扩张。去年起,两人共同推举的彭羕出任益州治中,实际处理益州政务。故而此后好几次军议中,庞统、法正和彭羕几乎便能决定军议的导向。
  刘备志向恢宏,并不介意这些。
  他也真的喜欢庞统、法正和彭羕等人。这几人不像诸葛亮那么谨慎、内敛,毫无私欲,他们各有各的毛病,但各自的毛病,反而凸显了他们的性格,让刘备觉得容易亲近,也容易驾驭。
  结果呢,这些人齐心协力地发挥他们的影响力,进而谋求更大的影响力。
  在刘备决心进军关中的那一日,诸葛亮私下求见,提出应使左将军雷远做好随时回返交州,进而参与荆州东线防务的准备,另外又建议刘备注意彭羕与寇封的内外交联。
  刘备自无不允。但现在他回忆出兵前的情况,便难免想起,此前几次针对北伐事宜商议过程中,诸葛亮的意见并没有得到重视。庞统去汉中,本来该当协助张飞,结果刘备自己被身在汉中的庞统拖着走,而彭羕在一旁推波助澜。
  庞统始终信心十足,觉得只消以主力决战来打退曹军,便能夺取关中。所以他一手促成了关中的战事,把足足六万大军投入到了关中,由此也不断增强了他对北方战局的发言权。
  而彭羕藉着图谋关中的由头,提出重整荆州东线防务,为寇封雪中送炭。这一来,他以益州治中的身份插手到了荆州东线的军将任命,使得他那个小团体的联结愈发紧密。
  至于法正,看上去什么都没做,可他坐视着庞统和彭羕推进谋划而不置一词,倾向也就很明显了。
  当年势力困窘的时候,所有人竭尽全力地谋划,只为了对外争竞时占一点上风、求一条活路,还常常失败。如今势力强盛了,内部诸人却为了各自门户私计,以至于影响到大政,这是何其可悲?
  这架势简直……简直有似当年的袁本初。麾下虽然人才济济,可彼此激烈斗争,徒然为荀彧所笑。
  想到这里,刘备吓了自己一跳,连连摇头。
  不至于。
  士元是聪明人,他适才站在营帐前逡巡,显然已经明白了“鸡肋”的意思,由此也能够猜透我的心意。让他稍稍反省两天也好,接下去,只消找个机会和他深入地谈谈,就一定能够刹住这股子风气。
  眼下最重要的,还是退兵。这么多兵马在此,子午谷是没法走了,不如让子龙先返,在箕谷沿线多设坚固营垒,再调吴懿、张任沿渭水列阵,然后……
  一旦想到实际的军务,刘备的犹豫和彷徨都不见了。他取来笔墨、尺牍,神情沉凝地落笔下令。
第七百八十一章
正确
  庞统在听到鸡肋二字之后,在中军帐外矗立了很久,最终转身离去。
  他疾步走在军营中顺着地势蜿蜒的道路上。有经过的巡营士兵向他躬身施礼,他也不理会。走了半晌之后,军正开始传递口令,于是营地各处道口、门楼都有人细碎地重复:“鸡肋。鸡肋。”
  这声音落在庞统耳朵里,让他愈发加快脚步,简直像是在奔跑了。
  他素日里着文官袍服,但在军中,会额外套一件甲胄,并配缳首刀以凸显军师将军的身份。这时候因为动作大了点,身上的轻甲起伏震动,结果竟把一茎胡须夹在了两片甲叶当中,猛地揪了下来。
  他忍不住嗷地叫了一声,伸手往下巴一抹,皮肤上居然沁出一巴掌鲜艳的血来。
  庞统喃喃地骂了一句。他的脸色也涨的通红,却不是因为疼痛。
  诚如刘备所料,庞统绝对是智计超群之人。
  庞统也确实由鸡肋二字想到了很多,但他想到的,和刘备想到的,却又有着诸多不同。
  庞统是在建安十六年初投入到左将军府,进而获得了玄德公的信任,出任军师中郎将的。在庞统参予到玄德公的大政方略以后,整整两年时间,整个左将军府仿佛受他鞭策一般急速行动,不仅勇于行险,在涪城控制刘璋;也敢于沙场恶战,在汉中向曹军展开正面对峙,猛攻猛打。
  在这方面,庞统很欣赏自己的上一位主君周瑜。
  周郎愈是面对强敌,愈是斗志旺盛,勇于出击,敢于制定大胆的计划,更敢于投入资源去实行。在赤壁大战的时候周郎如此,在攻打江陵的时候周郎也是如此,到后来试图入蜀实现天下两分的时候,周郎依然不改。
  周郎的强烈自信和激进态度,有时候甚至使得庞统都不得不试图去勒缰缓颊。哪怕最后事情的发展未如所愿,你可以感慨天妒英才,可以检讨江东的实力,却绝不能说周郎没有尽力去争取。
  较之于周郎,玄德公的仁德之风、弘阔气度自然是要胜出一筹,但或许是因为玄德公在成事之前经历过太多的颠沛流离,所以庞统总觉得,玄德公有时候显得过于谨慎,少了些大胆。
  尤其是最近几年。
  跨有荆益只是个开始,本应该乘势席卷,继续扩张,但玄德公硬生生等了三年。理由是此前汉中大战的时候,军中有经验的将士折损太多,需要补充。
  这个理由,庞统并不否认。他自己的军旅经验不少,能够体会得到失去有经验的基层军官,对军队的战斗力有多大的影响。他也先后提出过很多建议,力求解决这个问题。
  但哪怕解决不了,又如何呢?己方的军队固然需要重整,曹氏难道不需要?己方的军队需要培养战斗力,难道曹军就天然是精锐?
  曹丕驻在汉中,行征西将军曹洪领五万兵随行。那五万人,还不都是中原各地纠集的屯田兵?当日雷续之在江淮,只用数千人就打破彼辈十余万,还生生抓住了其主帅夏侯惇……彼辈有何可惧?
  而另外随同曹丕的,则是阎行和侯选、程银、马玩之流。这些人的部属,泰半都是羌胡贼寇,当年关中十将的余孽。然而,马超本人也被雷续之打得丢盔卸甲而走,马超的手下败将们,彼辈又有何可惧?
  巴蜀、汉中,能够集结起十余万众,更兼猛将如云,谋臣如雨,却对着一个外强中干的关中不敢下手,究竟有多少困难不能克服,足足准备三年还不够?
  眼下自己终于把握住了机会,策动起一场攻势,数万大军几度迫近长安城下,可现在汉中王又动摇了?
  鸡肋?
  汉中王居然以关中为鸡肋?这个借口,未免牵强。
  老实说,这甚至使庞统有些不快。
  无非是因为曹公大举西来罢了。
  庞统在周郎部下时,曾经仔细打探过玄德公的过往。深知玄德公在徐州、在汝南,几次被曹公亲提大军击败。他心底里有点嘀咕,是不是输得多了,就不敢赢?
  我们现在也有六万大军在手,更有马超的两万人为辅翼。就算曹军势大,须得谨慎对待,可不试一试,怎能知道高下胜负?
  两军对峙到此刻,还没有正正经经打过一场会战,汉中王怎么就动摇了呢?
  庞统捂着下巴上的伤口,大步走近自家营帐坐定。
  几名侍从惊慌问道:“军师你怎么了?”
  “没事!你们都下去!”
  庞统挥了挥手,取过挂在案几旁的水袋,倒了一杯水。端起水盏将饮,又见盏中的水面泛起波纹,恍如此刻他自己的烦乱心绪。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70/73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