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鼎余烟(校对)第47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74/733

  下午申时前后,刘备起身出外。
  近几年,他觉得自己的体力和精力都开始衰退了,便如此刻,春天已经到了,可他只觉得身上的盔甲冰凉,衬在盔甲里面的牛皮也捂不出一丝热意来。他握了握腰间的剑柄,问赵云:“庞军师何在?”
  “刚还看见他,好像是往左营去巡查了。”
  “派个人去找一找,找到以后,请他来见我。”刘备仰头看了看天色,是个阴天,有些尘霾飘荡在空气中。
  战事发展到这个地步,两军主力之间的空隙地带已经被压缩到了极致。过去数日,双方的斥候骑兵几乎没有停歇地绞杀、周旋,将敌方的动向如雪片般发入各自本阵。
  刘备知道,曹操就在东北面不远处,距离自己不会超过六十里。
  他叹了口气。
  “说起来有趣,自从许都别过之后,我和曹孟德常常在战场上近距离接触,却没有正正经经地对峙接战过。”
  赵云吩咐了亲卫出发去寻庞统,自己回身来按剑立于帐门之侧。
  刘备既然说话,他便倾听,却不胡乱插言。
  “徐州那一次,我正忙着收拾那批徐州世族,结果曹孟德亲自率军赶到……嘿嘿,我初时不信,自领数十骑出城观望,正看见曹孟德的麾旌。这可把我吓得不清,我自知绝非对手,于是立即组织逃亡。结果,遭到曹军追击,云长被擒,好些部属被杀,徐州的基业就此崩溃。”
  “隔了几年,大概是八年吧。曹军南下荆州,我领着荆襄十余万百姓逃亡,日行十数里,于是在当阳长坂遭到曹操亲提五千铁骑追击。那一场厮杀下来,我在新野积攒的数千兵马溃不成军。子龙你肯定记得,我几个连马都没了,只向着远离曹军的方向,往林间野地里钻,若非子龙你在……唉……”
  刘备想了想,继续道:“再然后就是乌林了。那一回我和云长、翼德在云梦以北,州陵到华容那一片布下天罗地网,截击从赤壁溃退回来的曹军。有好几次都看见了曹孟德的仪仗、伞盖,可冲杀过去以后却没见着曹操,只见到泥潭中无数溺死的将士和战马。”
  他平静地道:“却不知这一回……胜负如何?”
  赵云依旧沉默。
  刘备又道:“对了,另外在多派人手,监察长安城的动向,防止城中守军出城坏事。此地距离长安城很近,现在派人去,马快一点,一天时间足够来回两次了。”
  “遵命。”
  此时远处马蹄声响,两人一齐抬头去看,见得庞统带了三四名从骑疾驰而来。
  “军师,辛苦了!”刘备向前几步,招手示意。
  他在大军进退的问题上,曾经与庞统意见不同。哪怕厮杀到了现在的程度,他仍然觉得自己先前的退兵计划比庞统的决战计划要靠谱些。但既然已经决战,他便全心全意地仰赖庞统的谋划,绝不因为此前的意见冲突而稍显不快。
  庞统下得马来,疾步向前施礼:“左营那边,都已经安排好了。”
  左营由泠苞、邓贤二将带领,负责沿灞水布阵,封堵灞桥至白鹿原一线。因为该部随时面临长安城中守军和东面曹军的挟击,所以兵力甚是雄厚,合计有一万三千余人。
  五天前,曹刘两军在渭南新丰夜战。刘备遣出了魏延、张任两员猛将突袭,却鏖战两个时辰拿不下曹军一部,反而在次日清晨遭到曹军优势兵力的压迫,以致张任所部溃散,大军阵脚挫动。由这一战可知,此番随同曹公来到关中的,必定是邺下中外诸军精锐,绝非寻常弱兵。
  这样的精锐部队,想要靠正面对敌,很难取胜。而驻扎在灞水沿线直面敌军的泠苞、邓贤二将,更是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二将从前日起就频频遣使告急,请求汉中王再拨兵力,填补防线。
  可刘备与庞统商议以后,决定保持左营的兵力不变。
  从昨日开始,他从中军大量调拨诸将旌旗、金鼓到左营去。又令泠苞、邓贤使将士拖着树枝在营中往来奔跑,制造出主力进驻灞水沿线的川原高处,与曹军对峙的假象。
  他甚至还要求泠苞、邓贤遣出麾下精兵,以三五百人为一队,再度深入骊山,作出试图收复骊山中多个营垒的姿态。
  这些任务,无一不加重了泠苞、邓贤的压力,使他们的兵力颇多折损。为此,军师将军确实有必要前去探望,给他们打打气,鼓鼓劲,让他们明白他们的坚持是有价值的,汉中王绝不会忘记。
  “泠、邓二位怎么说?”
  “他们两位都说,灞上原坡抖峻,又有坚固营垒为凭。若曹公遣将来攻,他们能为大王拒之。若曹公亲自来攻,他们能坚持五日,五日之外,还请大王速遣援军。”
  泠苞、邓贤两人都是刘季玉的旧部,虽然没有杰出的军事才能,却颇扎实严谨,在军中务实而不好大言。刘备盘算了下,觉得两人的判断和自己差不太多。
  “五日就足够了!”他拍了拍腰间长剑:“那我们走吧!今日尘霭甚重,正好行军!”
  击败张任之后,曹军主力沿渭水南岸迅速前进,最前方的一支兵马已经进驻了阳陵邑,呼应到了长安守军。如果将曹军大众比作一名巨人,这支进驻阳陵邑的兵马便是巨人竭力探出的臂膀。在这条臂膀之前,长安触手可及。
  刘备和诸将都以为,必须要尽快铲除这支部队。
  泾水、渭水的交汇处,稍微偏西一些便是阳陵和阳陵邑。因为此前董卓挟持汉帝西迁长安时,使使吕布发诸帝陵及公卿以下冢墓,收其珍宝,所以阳陵已经残破得不像样子了,只剩下几个土山包和遍地深草中倾坍的石料。倒是东面的阳陵邑,虽百姓逃散一空,还稍许留有些建筑的遗迹,可供军马驻扎。
  但阳陵邑的位置过于靠近水域了,三面都被泾水和渭水环绕。一旦遭到猛攻,此地驻军殊少转圜的余地,后继部队又限于水势,一时难以支援。
  按照庞统的提议,就在今天晚间,刘备将亲率精锐部队绕行西面,渡过渭水,从长安城的北面迂回到曹军侧后。他们再汇合了马超的铁骑,便能让曹军背水受敌,将之尽数赶到滔滔渭水中去!
第七百八十八章
受敌
  当天下午,白鹿原周边全境封锁,禁止一切人等出入。
  入夜,刘备亲率中军主力,不打旗号,悄无声息地离开大营,夤夜向西北方向行军。
  长安周边多水,所谓“荡荡乎八川分流,相背而异态”,素有“陆海”之称。农业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军事、政治的强盛,进而使秦、汉两朝以此地为基业,东向虎视而扫平天下。
  前汉时,关中极盛。太史公曰:“夫关中之地,于天下三分之一,然量其富,十居其六焉。”光武以后定都雒阳,三辅仍长期保持数十万户口,是繁华之地,农商业的中心。
  然而在董卓和李傕郭汜等辈作乱之后,长安及周边地区遭到摧毁性的破坏,长安城空四十余日,百姓逃亡俱尽,强者四散,蠃者相食。二三年间,关中无复人迹,惨状不可言喻。此后司隶校尉钟繇驻扎长安,竭力招募流亡、修缮城池、开发屯田,筚路蓝缕而得勉强安定,却很难恢复当年盛况了。
  因为这个缘故,刘备领军所经之地少有人烟,沿途所见的城池、村社、田亩无不荒废,郁郁葱葱的林木经过数十年的生长,在绝大范围内覆压了人类活动的痕迹。
  数万大军在原野间行动,得了树木的掩护,各部又注意化整为零,行进得很是快速。当夜他们便行军六十余里,次日继续昼伏夜出,绕过长安城周尚在守军掌控中的诸个据点,至咸阳原以后再折向东面,迅速迫近阳陵邑方向。
  待到第三天的清晨,刘备带着庞统和帐下众将如赵云、傅肜等人挽缰并辔,在马上一边饮食,一边巡视诸营,督促准备作战。
  因为再往前,就很容易被曹军的斥候发现了,所以昨晚的行军距离并不长。子时前后诸军就各自落定位置,安排将士们休息。
  刘备和庞统还要综合情报,分析敌军动向,到天色将明时,害怕第二天没有精神,这才勉强入睡。这时候两人都带着倦意,但又深知大战将至,有着压不住的亢奋感。
  亲身经历过战场的人一定知道,受限于视野、判断和信息传递的速度,再怎么杰出的将帅,能够顺利控制的兵力也有其限度。
  当日淮阴侯声称高皇帝不过能将兵十万。以淮阴侯的才能,说起将兵十万时语带蔑视,其实高皇帝已经极其厉害了。刘备扪心自问,自己虽然久经沙场锤炼,可实际上带兵如果超过三五万,就难免出现号令不畅、判断不明的问题。
  曹操也是一样,在用兵方面,这位老对手自视极高,自诩名家,听说还给孙子兵法作注,其实他也不可能直接统带十万以上大军。兵力愈是雄厚,愈需要分权予部将,发挥他们的临机决断。
  这就对部将的才能提出了很高要求。
  便如此刻驻扎在阳陵邑的兵马,其主将是李典。过去数日里,马超对他们发动过好几次试探性的进攻,但其部岿然不动,便如钉子一般紧紧钉在长安城郊的原野间。毫无疑问,李典确实是出色的将领。
  正因为他出色,刘备才格外要将这支兵马彻底歼灭。这样既可以逼退不断靠近长安的曹军,还可以动摇长安守军的信心,最后,也能使因为张任所部溃败而动摇的益州将士振奋一些。
  此时东方的天际刚露出几丝鱼肚白,云层非常浓重,霞光潜藏在后头,看不清。但军营内外已经人声鼎沸,无数的民夫、辅兵往来奔忙,数百处灶头升腾烟雾,近万名甲士一边吃喝着,一边准备铠甲武器,抖擞精神,预备作战。
  负责此处营地的张飞看到刘备进来,急忙迎上前去。刘备看看他,将要说什么。张飞大大咧咧地道:“大王,该说的你都说过啦,这时候无需再讲,沙场上见分晓。”
  刘备哈哈笑了笑,拍拍张飞的肩膀。
  于是出发。
  大军在咸阳原上迤逦前行,沿途南眺渭水,北望园陵。行了约莫半个时辰,抬头看天色,发觉朝阳刚一露面就不见踪影,天空中浓云层叠密布,压得四野一片苍茫。
  前队处人喧马嘶,几名轻骑飞驰赶回。
  “报!大王,前方十里处,曹军斥候发现了我军前部。双方短暂接战,各有死伤,曹军撤退很快,我们追之不及。”
  “跑了?”
  “是。曹军斥候一直向西去,想是往阳陵邑的军营报讯了。”
  被发现的稍微早了点。如果再晚一些,己方或许能通过阳陵,直接逼近到曹营前方,使他们无法出营列阵,直接把他们堵进营里被动挨打。但此地曹军有经验丰富的将领指挥,本也不至于粗心大意到这种程度。刘备等人此前多次推演,都是想依靠野战一举破敌。
  所以刘备微微颔首:“继续再探,你们小心安危,不要与曹军骑兵纠缠。”
  几名轻骑露出感动的神色,都到:“谨遵大王之命!”
  此时大军已经通过长陵。
  将士们都知道沿途所经的陵园乃汉家皇帝埋骨之处,无不肃然,偶尔有人低声谈论两句,立即被军官喝止。
  长陵是高皇帝与吕后的合葬处。陵园内外除了两座陵冢巍峨并立,原本还布满建筑,有寝殿、便殿、陵庙以及宫人、官员和守陵军队居住的地方。高皇帝生时,就在长陵的东北建立长陵邑,将关东六国贵族和关内豪门大族迁入其中集中看管,令其供奉陵园。极盛时,陵邑户口多达五万零五十七,人口达十七万九千四百六十九。
  但前汉末年,赤眉军攻入长安,屠城纵火,长陵和诸多陵邑皆遭劫难。如今大军经过的,就只剩下一座座荒山也似的陵冢,和脚底下有时候会踩到的一片片碎裂砖瓦或骸骨罢了。
  这一路行来,处处陵邑皆是如此。长陵如此,曹军正驻扎的阳陵,想必也是如此。汉家衰微,天降艰难,以致祖宗园陵遭罹寇害,怎不使义烈之士深怀愤踊呢?
  刘备是情绪充沛且丰富的人。列祖列宗的陵墓毁弃情形落在他眼里,几乎使他哽咽,差点落下泪来。他不禁想,个人颠沛的命运,与四百年大汉的兴衰相比,算得了什么?要兴复汉室,重建太平,要为亿兆大汉子民重新谋一条生路,为了这个目标,有什么是不能付出的呢?
  就在此时此刻,他忘了自己前不久的犹豫,忘了远离本据作战的种种困难。他感觉到自己充满了斗志,有某种强大的力量从内心深处涌出来,使他愈发坚信数十年来始终坚持的东西。
  在长陵与阳陵之间,地势稍稍低平,愈发显得开阔。
  与此同时,前军斥候骑兵立于马背眺望,忽见东面的原野尽处无数旗帜高举如林,仿佛黑色的浪潮般连绵而来。
  “出动了!曹军出动了!”一名骑兵叫嚷道。
  他的同伴则发出疑问:“人数不少啊!这怎么看,都不像是曹军的偏师……”
  他们看到身着黑色戎服的武人排成一纵队或横队,一波波地向前翻涌,庞大的军阵一头连接着渭水,另一头翻越过咸阳原的高处,看不到尽头。他们不断逼近,吞没了原野上起伏的一座座山陵,像是大海在涨潮。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74/73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