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鼎余烟(校对)第4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9/733

  “擂鼓尖隘口就在前头了,加急行军。”中年人吩咐道。
  他的言辞并不激昂有力,甚至可说平淡,不像是强悍粗豪的武人作风;但是军官们立即齐声应诺,大踏步地分别回归各自的队伍,没有半点耽搁。很快,这支部队中的每个人都奔跑起来,脚步声隆隆作响,踏得山道中烟尘滚滚。
  雷远完全不知道,竟有部队从后方急速赶来。
  在这时刻,对于雷远等人来说,所谓援兵,已经根本不重要了。
  台地前方的战斗还在延续着,曹军的攻势如怒涛席卷,随时将会冲击到雷远所在的队列。
  所有人都下意识地注视着雷远,等待他的命令。
  而雷远只定定地凝视着前方惨烈的战场。
  视线以外的台地下方,催促进攻的鼓声愈发猛烈了,还有一阵阵仿佛雷鸣般的欢呼声,正在蜿蜒的山道上此起彼伏,越来越接近。
  在台地上,邓铜和陈夏所部已经四分五裂,无法再维持有效的防御。而全员身披头戴黑色兽面兜鍪、身披黑色鱼鳞铁甲的曹军精锐部队猛冲猛杀,只又过了转眼功夫,背负钩索的甲士们在曹军精锐的掩护下,在栅栏上又打开了一处缺口!
  多了一处缺口,防御方立时左支右绌,愈发应付勉强。而曹军精锐战士们从两处缺口同时涌入第二道栅栏以内,进而向更后方的第三道栅栏冲击。
  另外有曹军战士向两道栅栏间的箭楼发起冲锋,在箭楼上的弓手们把木梯推倒,于是曹军甲士们转而呐喊着推搡支撑箭楼的木桩。箭楼本来就是极其粗劣的临时设施,十数条大汉一起用力,很快就把四根桩子推得摇摇欲坠,再过一会儿,伴随着连串木头断裂的声音,整个箭楼被掀翻在地,激起漫天的尘土。
  碎裂的木头和惨叫着的弓手们一同撞击在后方的栅栏上,将整道栅栏、连带着紧靠在栅栏后方的几名长枪手都砸倒了。
  目睹这一场景,曹兵们发出雷鸣般的欢呼,像是黑色的洪水漫过堤坝那样,越过了倒塌的第三道栅栏,将防御方的阵型撕碎。
  雷远身后,排列成严密队形的预备队们一阵骚动。
  在战场上,战士对胜负变化的感受是最直观的,没有任何掩饰的余地,当他们看到三条栅栏被一一突破,看到熟悉的袍泽兄弟就在身前一个个战死,他们必然会畏惧,会动摇,进而失去对胜利的信心。如此刻这般,仅仅微微骚动,已经是精锐的表现。
  贺松严厉的视线横扫而过。作为小将军雷脩曾经的副手,贺松在部曲中自有他的威望,眼神所到之处,立刻阻止了这些人的蠢动,使将士为之肃然。
  郭竟与贺松对视了一眼,忍不住道:“就是这时候了!”
  “稍微等一等。”雷远道:“贺曲长,你先去骑队那边。”
  “是!”贺松一溜小跑地往更后方去,在那边,二十余匹战马已经做好了准备。
  曹军通过石梯的速度快了些,所以攻势比预想中更猛烈,三道栅栏防线溃散的时间也比预想中更快,但对于身处台地后方的雷远来说,一切并没有什么不同。原本的预想便是如此,等到曹军突破三道栅栏,他们的正面将会扩张到一定的范围,然后发起反攻,就这么简单。
  雷远是个心思细密的人,容易想得多、想得复杂。所以此前被众人视为软弱,也是空穴来风,确有其因。即便就在这几日,战斗前、战斗中,他也总会反复思忖,甚至胡思乱想。
  但等到此刻,曹军就在眼前,白刃将要及身之时,他反而不再多想了。
  唯有死战而已。
  在这个兵荒马乱的世道,依靠权谋手段得来的,绝不会是真正的成功;沉迷于权谋手段的人,最终必会自食其果。心中的刀剑再利,终究不如手中的刀剑可以用于战阵、直接杀人;只有手中的刀剑锋利,才能够赢得一切。
  雷远深深吸气,深深呼气,感觉到自己的心脏强有力的搏动,血液快速地奔涌,使得额角处血管有轻微的膨胀感。说来也是奇怪,越是情绪激烈的时候,他越是冷静;而越是冷静,他越能感到激情澎湃,这两种极端的情绪同一时间并行不悖,给他带来了特殊的体会。
  他用眼角余光注意到郭竟看着自己,满脸担忧的神色;丁奉在将士们跟前走来走去,略显焦躁。
  他又看到曹军迅猛的进攻已经突破第三道栅栏,因为战事发展得过于顺利,他们立即向两旁扩展队列,甚至有人直接收刀归鞘,双手攀援着栅栏翻越到后方。原本呈现出多个三角型突击队列不断切割粉碎抵抗的曹军,正面变得越来越宽大,声势变得越来越骇人,但队列本身却变得薄弱了。
  雷远看到了那支飘扬在盔檐侧面的红色尾羽,甚至还透过那些身着黑色甲胄的身影,看到在更后方张弓射箭的曹军射手和陆陆续续从石梯登上来的其他敌人。
  雷远掂了掂手中的短枪,做了几个刺击挥舞的动作,意外地很趁手。
  短枪长约七尺,枪杆以反复锻打过的精铁作脊,两面皆有数寸长的锐利锋刃,看起来寒光烁烁。这柄短枪并非雷远原有的武器,而是上次曹军的进攻被打退后,士卒们清理战场时捡拾到的。因为看它制作精良,必是曹军大将所用,士卒们未敢占为己有,而是将之献了上来。
  “是时候了。”雷远环视身边众人,大声道:“跟我来!”
  “跟随小郎君!”郭竟振臂高呼。
  “冲!冲啊!冲啊!”丁奉纵声狂吼。
  下个瞬间,数百人的密集阵型轰然响应,仿佛深灰色的浪潮忽然从深海中央涌起,迎着对面黑色的浪潮反扑过去。
第七十六章
迎击
  雷远快步向前,与几名惊惶退却的士卒错身而过。
  身后有密集的脚步声响起,他扭头看了看,只见樊宏和亲卫们率先赶了上来。
  樊丰暴躁地将退却的士卒推倒,喝骂道:“胆小鬼滚吧!我们死也要和小郎君死在一起!”
  这话语着实晦气,樊宏百忙之中飞腿踢了樊丰一脚,这一耽搁,便被数人超越到前头。
  陶威喘着气追及雷远,紧贴在雷远的左侧前进。当他阔步前进的时候,身躯略微有些上下顿挫,平端着的长矛也比别人起伏的厉害些。那是因为他很久以前膝盖中过一箭,伤了腿筋,平时看不出任何不妥,但快速奔走时,左膝就显得僵硬。
  雷远记得陶威说起过,这一箭是他幼时在彭城遭曹军所射。
  据说,陶威的家门与徐州牧陶谦沾着点远亲,凭此在彭城谋了个小吏职务,后来曹公击徐州,所过多所残戮,陶威家族倾覆,只得他自己勉强负伤逃生。在郭竟担任曲长、王延被派回联络以后,这名沉默寡言的武人在雷远的扈从队伍中就担负了更多责任,现在带领十余名部下,地位与樊宏仿佛。
  奔走在雷远另一侧的是傅恩。这名黄脸汉子经常吹嘘自己的厨艺,所以但凡雷远召集从骑们外出,在野地里忙活吃食的总是他。然则雷远并没觉得他做出的食物有多么美味,烹饪手段也无非大锅炖煮和烤炙两样。
  倒是有一桩:他和郭竟一样都曾在陈王部下效力,因此两人友善,郭竟特地赞叹傅恩刀法出众,所以切出的鱼脍很薄,想必是品尝过了。可惜雷远不爱生食,便没有这般口福。
  再疾走数步,又有更多人追了上来。
  “稳住!稳住!”郭竟呼喝的声音响起。
  雷远略微放慢些速度,以便于军官们整顿队列。由于地形和栅栏的限制,此前双方的战斗通常都以十数人至数十人的规模呈现,但这一次,雷远完整地投入了自己的所有扈从和郭竟、贺松、丁奉三个曲的力量,兵力多达六百余人,是对面曹军的三倍!
  不知从何时起,许多人的脚步汇集成了有节奏的轰鸣,这样的轰鸣声仿佛隆隆响起的战鼓,使得身在队列中的每个人都强烈感受到群体的力量。许多人原本因为敌人的凶猛突进而畏惧和迟疑,但此时此刻,当所有人聚集成紧密的大队伍前进时,他们立刻就坚定了信念:无非是作战罢了,身为主帅的小郎君本人就在前方,蝼蚁也似的士卒还怕死吗?甚至有些奔逃到半路的溃散士卒,这时候也转身回来,跟着大队前进。
  由于最前方的那座箭楼被推翻,另外还有不少弓箭手未能及时撤退,陷入到了第一第二道栅栏附近的绞杀之中,雷远等人得到的弓箭掩护明显减少了。更不消说,淮南豪右们历年来积攒起的弓矢,终究难与朝廷精兵所配备的强弓劲箭相提并论。当雷远再向前二十步的时候,他们开始遭到了曹军弓手们的抛射压制。
  昨日晚间,郭竟从台地后方的库藏中又搜罗出几副甲胄,显然都是梅乾压箱底的好东西。其中最为精良的一副,现在就穿在雷远身上。眼看箭雨当空而落,雷远及时抬起手臂。随着几声叮叮轻响,两支流箭被弹开了,手肘处微微一痛,吃了一箭,但箭簇未能深入。
  站在雷远右侧的傅恩被一支箭矢刺中了腹部,他大声咆哮着,拔出箭矢,继续前进,可是没走几步路就颓然倒地。
  站在傅恩身后的是樊宏樊丰两兄弟,樊宏持着一根长矛,而樊丰拿着刀盾,掩护自己的兄长。当傅恩倒下时,樊丰的前排一下子空了,他可以直接看到前方不远处,就是如同沸水翻滚般混乱的战场。他突然间浑身冒出了冷汗,恐惧感控制了他的身躯,让他的两条腿机械地挪动着,却不肯快步向前填补缺口。樊宏看了樊丰一眼,一言不发地奔了两步,紧靠在雷远的右侧前进。
  攒集的箭矢共有两拨,先后落入雷远等人的队列中,绽出血花点点,造成了不少死伤。惨叫声中,原本紧密的队列瞬间就缺了好几块。但这却不足以阻止他们的前进步伐,甚至许多受伤的将士也依然坚持着鼓勇向前。很快,当双方队列愈来愈接近时,弓箭就无所施其技了。
  雷远选择的反攻方向,是台地左侧紧靠着岩崖的那端。这处栅栏的后方有倒塌的箭楼为阻碍,曹军数量较少;而每两道栅栏之间,都有己方将士依托着崎岖地形继续作战,雷远顺着岩崖一路进攻,正可以与之会合,绝无三面受敌之虞。此时此刻,这个方向即是张辽所部的破绽所在,是雷远能够一击致命的要害!
  这是雷远在奔走过程中的决定,没有与任何人商议。雷远坚信,从这里击破敌军的队列,就一定能赢。这仿佛是出于本能的判断,说是天赋异禀也可,没有道理可言,他就是知道。
  他额角处的血管跳动着,皮肤上沁出了大量的汗水,那是因为心脏将血液全速泵入大脑时随之带来的热量。这种时候,他的思维远比平时更敏捷,也远比平时更加精准有效。
  此时此刻,在雷远的视线中,那些曹军士卒冲杀前进的方向是那么清晰,而他们的前进轨迹仿佛乱麻般出现在雷远的脑海里,而雷远用最快的速度,找到了大团乱麻之中寥寥可数的那几处空白。
  没错,没错!就是这个方向!雷远确定自己能够像在数日前突破曹公大军队列那样,突破眼前曹军的阵列,进而将之撕碎!
  台地虽然越往后方越开阔,但终究面积还是有限。当雷远等人的反攻队伍接近时,张辽叱喝连声,立即在全面短兵相接的战场上重新抽调聚集人手。
  在战场上,保持部队的有序组织是最难的。不要说败仗,败仗以后溃不成军乃是常事;即便在战斗过程中,保持组织也非常困难。
  因为各个基层单位都针对着眼前的敌人攻防进退,自身的队列就不可避免地混乱。有时候应当负责指挥的上级陷入了直接战斗,把下级抛在了后面;有时候下级冲杀得太远,无法接收到上级的命令;还有时候,不同基层单位交错散乱,身边的同袍彼此都不认识,更不要奢谈有序组织了。
  而张辽却偏偏能够做到这一点。虽然他部下的两百余名黑甲精锐已经沿着第三道栅栏完整铺开,以至于每一什、每一伍都面对着敌人,但当他呼喊示意的时候,立刻就有一支部队毫不犹豫地从白刃搏杀的战场抽身后退,而后退部队的两旁,其它的部队又瞬间横移弥补战线中的缺口,调动顺畅自如,简直就像是水流般毫无凝滞之感。
  张辽不愧是天下名将,这样的战场指挥能力,真是神乎其技。
  雷远发起的进攻路线所指,正是可以导致曹军溃败的破绽所在;但如果张辽本人在此……除非张辽战败,否则破绽就不会存在!
  雷远逐渐加速向前。他毫无阻隔地看见了在黑甲骑士中鹤立鸡群的那名大将,看到了点缀在兜鍪上的、那支飘扬着的红色尾羽。
  或者伏尸流血,或者摧锋挫锐,这种局面是兄长雷脩早就习惯了的,今后雷远也必须习惯!
  雷远竭尽全力地大喊:“跟我上!跟我上!”
  话音刚落,两支队伍轰然撞击到了一处。
  在最后的几步距离内,几名扈从大吼着纵身飞奔,终于赶到了雷远身前。身为雷远长久以来恩养的死士,在这时刻,他们心中唯一的念头就是代替主君去死。
  而张辽轻松地提着长刀昂然而立,身边的部属们并不上来掩护,在过去无数次的战斗中,张辽既是进攻时最锐利的嗜血锋刃,也是防御时最坚固的中流砥柱。他们所有人,都已经对张辽的武勇深信不疑。
  陶威箭步前冲,挺起长矛直搠张辽的胸膛。
  张辽舌绽春雷,大喝一声,挥动长刀横扫。
  身为冲锋陷阵的战将,精良的武器顶得上一条性命,张辽自然在这方面从不轻忽。虽然喜爱的短枪被丢弃了,但他这会儿携带的长刀也是罕见精品,全长约五尺,比寻常的环首刀长了一尺多,重了将近两倍,刀身映射日光,仿佛一泓秋水清池。张辽持此刀往复突击,前后已经斩下敌人首级十数,堪称所向披靡。
  刀矛相击,长矛的矛杆瞬间就断,而陶威两膀发麻,如受雷击。他大叫一声,将剩下的半截矛杆往张辽的面门一丢,合身扑了上去。
  陶威这一下飞扑,完全没有给自己考虑退路。
  这倒不是因为陶威有多么勇猛,但凡是人,大抵都有贪生怕死的本能,未必每个人都是英雄。只不过身在军阵之中,陶威不往前扑也不行了,身后无数人汹涌冲撞上来,既是鼓励,也是逼迫,反正由不得你犹豫迟疑。
  在这个瞬间,陶威只想到,张辽挥刀从上方劈断矛杆,这时候手臂便是垂下的,自己如果能扑上去抱住他持刀的手臂,后排将士只需一枪,就能杀死张辽!
  然而张辽腰膂发力,反手一挥,用长刀末端的铁质环首狠狠地砸在陶威的胸口。这柄刀是特制的大刀,用来配重的环首与刀身一体锻造,比寻常的环首要粗大沉重,也要牢固得多。这一下撞击,登时就让陶威肋骨断裂,口中鲜血狂喷,整个人几乎腾空飞出数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9/73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