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鼎余烟(校对)第49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92/733

  雷远想想关羽高傲刚强的性格,重重点头道:“军师,我以为关将军已然出兵。咱们过几日,或许就会看到来自襄阳樊城的战报了。”
  诸葛亮起身在厅堂里来回走了几步。
  “云长自有分较,他早一点动兵,也是好事。”回过身来,诸葛亮挥了挥手里的羽扇,神态如常:“关中这边,我料局势绝不至于倾覆,续之不必过虑。而荆州那边,云长既然发兵,则续之需要关心起来了。”
  需要雷远关心的,当然不是襄樊方向的曹军。
  于是雷远反问:“此刻江东有什么动向?”
  诸葛亮早就做好准备了。雷远一问,诸葛亮便指了指木匣里下一份卷宗。
  雷远打开看过,这是一份来自荆州的紧急军报。其内容是:探知江东打算再起水陆兵马,攻向江淮,走的依旧是濡须坞到合肥一线。
  “这是江陵那边通过多个渠道得到的消息,当属准确无误。”诸葛亮解释道:“江东此番动用的兵力规模尚未确定,但已召集水军艨艟战船数百,甚至还行文江夏沙羡营地和巴丘水营,征调两地的部分船队前往建业。”
  雷远颔首思忖。
  刘表治荆州时,襄阳江陵一带几乎是半个天下的士人流寓避难之所,这些士人们或是结成家族婚姻关系,或是一同游学订交,或是求教于同一位大儒,又或是联手开辟庄园,共享经济利益。
  当曹军南下荆州的时候,无数士人各奔东西,士人团体就此分崩,但也造就了一个遍及广阔区域的、可以被荆州所利用的关系网络。
  便如眼前这份军报,竟把沙羡、巴丘两地水军调动的番号、规模、路程安排都写得一清二楚,简直像是江东内部的军事文书一般。相关信息的打探、汇总、分析、处置,显然都具备极高水平,荆州方面是下了大功夫的。
  既然江东待往合肥发兵,雷远便放心了一些。
  他轻笑一声:“吴侯对江淮,倒真是念兹在兹,无日或忘。”
  这些年来,孙刘两家的关系外似钢铁同盟,内里剑拔弩张乃至血肉横飞,已经不止一回两回了。这其中,雷远功莫大焉。但只要孙氏对江淮还有想法,孙刘联盟总是可以勉强维持。
  至少这一次,双方依然能并肩作战。
  既如此,需要雷远关心的,便是另一桩事了。
  诸葛亮与雷远在成都夜游鱼池时,两人都觉得,一旦关羽北上,新调入荆州的寇封和寇封背后之人便会趁机生事,甚至可能主动挑起与江东的冲突,以此作为攫取权力的机会。
  为此,雷远当随时折返,以强力手段控制局势,而诸葛亮则会在中枢配合、支持,进而清扫某些行差踏错的政治势力。
  当下雷远道:“军师,我先回成都,等待荆州的消息。若那头果然动荡,请军师以中枢名义……”
  诸葛亮摆动羽扇,打断了雷远的话。
  “续之,大王还在关中鏖战,这时候,我们非常需要云长在襄樊牵扯曹军力量,也同样需要江东在江淮发起攻势。江东既然意图攻打合肥,我们便不能允许孙刘之间再起冲突。荆南现在不能乱,一点也不能乱!”
  雷远眼神一凝:“军师是说?”
  “此前的计划并无不妥,但局势既然已经变了,总得以大局为重。某些小事,且搁一搁也无妨的。”诸葛亮平静地道:“若续之没有什么不便,那就尽快回交州吧。我想,有续之亲领部众坐镇,必能确保东线无事,进而确保襄樊和江淮两地的战局顺利推进。”
  雷远想了想,微微躬身:“这样也好。”
  原打算钓鱼来着,但诸葛亮说的没错,大局为重,容那几条小鱼悠游一阵也无妨碍。诸葛亮断然放弃这个机会,倒使雷远额外生出几分敬重。转念一想,若不如此,他就不是我印象中那位孔明先生了。
  “只可惜,后将军所部已经北调。中枢没法给到云长公、给到续之多少帮助。”
  “军师不必多虑。荆州、交州齐心协力,无惧任何敌人,无论曹氏、孙氏还是其它什么货色。”雷远信心十足地应道。
  诸葛亮展颜轻笑:“续之从不忘记对孙氏的警惕。”
  雷远道:“我对孙权的提防,正如军师对马超的提防,不会因他们一时的合作而放松。无论他们如何表现,我们能做的,便是为豫防之图,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
  “那就再好不过!”诸葛亮站起身来,向雷远郑重拜托:“如此,就烦劳续之费心了!”
  “军师放心,我自当尽心竭力。”
  次日,成都中枢便传出消息:持节董督交州的左将军雷远,在考察、学习中枢施政数月后,将要回返交州了。
  雷远在赤壁战后,领数万部曲自江淮投奔玄德公,并迅速攀升为玄德公麾下屈指可数的重将。因为其宗族拥强盛实力,自成派系,玄德公待之不同于寻常下属,更以赵云之女妻之,先后委之以大郡,授以总揽军政的全权。到玄德公进位汉中王以后,更以雷远董督交州,使之名位几于关羽等同。
  对于这个任命,中枢近臣各有不同的理解。有不少人认为,玄德公是为了削弱雷远在荆州的强大影响力,才以整个交州为饵,因为饵料丰厚,才能保证雷远接受调度。也有人认为,雷远的董督交州名位,只是权宜之计,中枢往交州派遣有刺史和太守,便是为了实际掌握交州政局,迟早会将权柄收回。
  正因为有这样的一种想法在,所以当雷远直接荐举多名交州二千石大员,事后再上表求中枢认可的时候,便格外生出风波。
  后来雷远领着他举荐的交州二千石们,前往成都觐见,又有部分人推波助澜,意图使雷远滞留成都,而让寇封出居荆南,分割雷远的职权。
  岂不见雷远也很识相,花了两三个月,慢慢学习中枢的军政制度和体系么?这明摆着,是在为自己回到中枢,出任某个高官职位做准备吧?
  也有聪明人叹气:中枢的权力核心圈子哪有那么容易进的?雷续之怕是想多了,怕是在白忙啊!
  可所有这些猜测,这一日里忽然烟消云散。
  雷远要回交州了。
  传达这个消息的,便是军师将军诸葛亮本人。他亲自陪着雷远从涪城回成都,当晚又设家宴为雷远践行。
  于是成都城里许多人闻风而动。次日雷远启程出发时,原本只有诸葛亮约了在成都城门外的长星桥设宴祖道,但不知怎地,城中文武大员和各府衙的僚属吏员来了数百,一个个都热诚异常,殷勤似火。
  雷远并不耽搁,拜辞众人,策马起行。
  亲卫扈从们左右跟从,一行车骑迤逦远去。
第八百一十六章
北进
  襄阳城南百里,有军事重镇曰宜城。宜城西南十余里的山间,有春秋时鄢子国的旧址,唤作鄢城。数百年风雨催残下来,城池遗迹早就无存,只剩下几座破败不堪的屋舍。
  三月初的清晨,鄢城外围的旷野上稀稀拉拉散步着数十百姓,他们蓬头垢面,一个个弯着腰、跨着粗糙的竹篮,在起伏原野间搜罗野菜。而瘦弱的孩子们警惕地探望四周,希望能抓捕到几只田鼠,当晚的餐食便多了珍馐美味。
  从襄阳到江陵一线,本是荆州的精华所在,百数十里阡陌相连,鸡犬之声相闻,人丁繁茂不下于中原大郡。从曹军入荆州后数年大军争持厮杀不休,本地百姓陆续逃亡,但仍保留一些较具商业价值的城邑。
  然而建安十七年以后,曹操为稳固荆州北部防御,主动收缩曹氏在荆州的控制范围,大举迁徙荆州百姓到中原腹地,而将从南至北的宜城、襄阳、新野、宛县这四座城池,作为军事要塞。
  这样的坚壁清野,给江陵方面造成了极大的阻碍,也给当地百姓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迁徙去中原屯田的百姓姑且不提,不愿迁徙的百姓四处逃亡,遭到曹军的扫荡追击,数年下来,存者十不余一,且大都失去了田地,被赶到了深山密林间,沦为彻彻底底的化外野人。
  春夏时节,天气渐暖,这些流离的百姓便从山间出来,往田野中寻找吃食。因为战乱使壮丁多死,百姓们以老人和妇女居多,故而没办法打猎,只能捡拾野菜,还需得成群结队,以免遭豺狼猛兽的袭击。
  正在这时,远处的官道上烟尘腾起,来了一支兵马。
  孩童们立即四散狂奔逃跑,而老弱们或者扑进深草沟壑,或者叫嚷着去追赶孩童。只有少数几个胆子大的,立定脚跟眺望了片刻,放松下来道:“是江陵来的兵马,这支兵马不乱杀人的。”
  这支兵马正是关羽所部。
  当雷远踏上回程道路的时候,关羽已经起兵北进了。其前部迅速推进到了宜城周边,并与乐进所部激战了数日。
  因为江陵处在正对襄阳的前线,对于曹氏政权腹地的兵马调动信息,关羽一向知道得比中枢更早些。实际上,就在关羽知道曹操亲提兵马进入关中的当天,他便下达了紧急聚兵的命令。
  建安十七年那场恶战之后,荆州军休养生息数年,举凡训练水平、装备水平乃至粮秣辎重的配备,都已臻充实,实力不止尽复旧观,还有提升。
  于是关羽一声令下,南郡军首先秣马厉兵,其余各部陆续备战。
  近数年来,随着体制渐渐完备,荆州军的兵马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关羽本人直辖的南郡兵马。这是汉中王帐下规模最大的机动兵力,由水陆两军组成。陆上之军以关羽本部部曲的骨干,辅以玄德公入蜀后留下的元从将校如樊胄、史郃、吴砀等小部和建威将军、南郡太守费观所部,后来又增加了益州将领任夔所部,合计约两万余人。水军则由关羽的长子关平和偏将军赵累共同负责,另有水军督詹晏、陈凤,荆州水军长期驻留江陵汉津港,拥有大小战船数百艘、将士近万人。
  第二部分分布在湘水沿岸,包括了诸多戍城、烽燧驻军。这一支兵力,主要组建来防御江东,其主将有两人,一为驻扎在公安的副军将军寇封,负责公安到孱陵、作唐一线;一为驻扎在临湘的扬武将军李严,负责益阳到临湘。这支兵力虽然以郡县兵为主,但寇封和李严各自都有颇具实力的精锐本部,依托水网地带的复杂地形,足以支撑绵长防线。
  第三部分则是各地太守、都尉掌控的地方兵力。其有力者,包括雷远的熟人宜都太守霍峻部、零陵太守习珍部。郡县兵分布零散,主要用于维持地方治安,但郡太守也同样保有精锐本部。比如霍峻所部用以维护峡江水陆道,而习珍所部则守卫荆交两州的交通线。
  此时汉中王身在关中与曹军决战,其胜败必定关系到天下大局,荆州各地都知事态非同小可。江陵羽檄所到之处,诸将无不凛然响应。
  驻在荆南、却归关羽直属的史郃、樊胄等校尉立即举兵往南郡去。各地也按照军令调发了兵马北上,并陆续禀报说做好了准备,随时能够相应后继的调度。
  关羽遂留荆州治中从事潘濬照旧全权负责政务,留费观守江陵,并筹备辎重、粮秣,征发民夫,保证可以做到源源不断地送上前线。他又毫不避讳地公开申饬各地二千石严加警戒,防止与盟友孙氏之间出现什么误会。
  待到大体安排妥当,从关中方面传来的消息说,汉中王已经与曹公几番恶战,曹公兵力雄厚,越过潼关直迫长安。
  关羽遂不等待,提荆州军主力北进。
  这些年来,他和驻扎在襄阳的乐进彼此攻伐不休。大体上,关羽虽占上风,却拿不下襄阳;乐进再怎么局势不利,仗着荆北坚壁清野,襄阳城高池深,守得宛如铁桶一般。
  双方初时还能绞尽脑汁玩出点新花样,意图出奇制胜。一年又一年下来,渐渐也都疲了。毕竟陆路无非东中西三线,水路无非汉水和沮水、漳水,这条荆襄道两人你来我往,都走熟了,闭着眼睛也能来回。
  双方对彼此兵力也都知根知底,关羽麾下何人多智,何人沉稳,何人勇猛,乐进早就如数家珍;乐进麾下有什么出色的部将,关羽同样一清二楚。
  这样一来,除非哪一方得到大量额外资源投入,否则荆北战事再打十年,怕也打不出个结果。
  果然此番作战又是如此。一切都是按部就班,毫无新意,大军抵至宜城时,乐进从襄阳出兵阻截。主将尚未出阵,两军前部已厮杀数场,分头对峙。
  在大军前进的官道一旁,扈从们设立了临时的营地,作为关羽的本阵所在。关羽拈着一枚棋子,注视着棋盘,随口问道:“各部死伤如何?”
  军官道:“前日、昨日两战,我方战死二百九十四人,重伤三百三十一人,其中尤以马玉校尉所部的摧锋营死伤最为严重,占了半数。周仓将军所部损失最少,不到五十。”
  “嗯。”关羽眼睛不离棋盘,微微点头。
  昨日曹军出动的,是乐进麾下的铁甲精锐。与之鏖战,死伤合计六百出头,比关羽预想中的要少。他又问道:“水军到哪里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92/73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