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鼎余烟(校对)第49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94/733

  “直接以船只沿江入湘水不是更快些么?”坐在更下首的一名威武大将道:“我方不妨调精锐水军埋伏在湘水水口,一举诛杀其人,扫清大患!”
  吕蒙摇头:“公绩,此人在荆州西面素有经营,不会转而走湘水沿线的。他一定走陆路,从峡口到乐乡,乐乡到岑坪,然后穿过零陵。”
  陆议以指节敲了敲案几:“零陵太守习珍,乃是雷远的妹夫。零陵郡与交州的协作极其密切。雷远到了零陵,便与身在苍梧无异了。”
  被唤作“公绩”的,乃是吕蒙的副手,荡寇中郎将凌统。与吕蒙一样,他也是吴侯一手提拔起来的军中健将,是亲信中尤得亲信者。
  凌统皱眉道:“便纵他入交州又如何?交州军要北上,可行的通道无非岭南三关和灵渠。我们先取零陵、桂阳,调集重兵南向阻截,难道他还真能够翻山越岭,与我方的大军敌对?”
  吕蒙和陆议对视一眼。
  “此人无论身在何处,都特别注重道路桥梁的休整。他治交州三年来,南岭险隘多已化作通途,足以承载大军。何况,庐江雷氏本来就是横行于江淮山险的贼寇集团,翻山越岭,正是其所擅长。”
  吕蒙是曾经与雷远交过手的,对此人着实戒备,当下再度摇头:“不能让他联系上自家的部曲,如有可能,应当将之堵在峡江以西!”
  “既如此,就只有抢先发动了?”
  厅堂中静了片刻。
  吕蒙起身在厅堂中走动几步,陆议依旧安坐。堂外夜风悄寂,堂内灯火飘摇,为他们两人映照出或长或短的影子,贴着墙头往来摇曳。
  关系如此重大的决定,其实施日程竟然要因为荆州方面某一人的行程而变,这简直有些荒唐,令每个人隐约都有不快。但无论如何,胜利才是最重要的。为了胜利,所有人已经做了太多的努力,决不允许在这时候出现疏漏。
  半晌之后,吕蒙沉声道:“成都那边,早不动,晚不动,偏偏在这时候让雷远回来。不是说,副军将军寇封与之争权,已将之摒除出荆州、交州一线了么?他何以忽然回返?我在想,我们是不是在哪里露出了蛛丝马迹?他们是不是已经有所怀疑?他们是不是已经做了应对的准备?”
  他眼神炯炯,注视陆议、凌统。
  陆议徐徐道:“这是事关国运的大政,我们已经谨慎之极。此前纵有一鳞半爪的情形落人耳目,当不至于显露于荆州。雷远匆匆赶回,当属成都那边既定的策略,认为关羽北上后,应有重将掩护荆州。但他们断料不到我们做了如此的准备,下了如此的决心,他们就算有常规的准备,绝不可能应对我们蓄谋已久的雷霆一击。”
  吕蒙沉吟不语,示意陆议继续。
  陆议便道:“问题是,我们集中的力量越来越大,兵员、物资、粮秣、船舶的调度已经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就算再怎么尽力,终究会到难以遮掩的时候。何况,各项方略既定,再等下去徒生变数。”
  吕蒙默然止步。
  “时不我待啊……那就不等了?”
  陆议欠身道:“是该发动了。越快越好!”
  凌统也道:“不等了!”
  “好。便通禀吴侯,明日发兵。”
  吕蒙从腰间拔出短刀,握住刀柄,将锋刃刺在案几上。
  他环顾身边数人,沉声道:“我本贫家,赖吴侯厚恩而得富贵,粉身碎骨,难以回报。此番江东之众悉师而起,我与二位既任前部,当不惜乘危履险,卷甲长驱,指临江会。为我主拓境开疆,立南夏之基业,建不朽之功勋!”
  凌统铿锵拔刀,一刀将案几劈成两段:“愿随子明建功立业,卷甲长驱,指临江会!”
  陆议也拔出腰刀。他素日里喜着文官袍服,腰悬长剑,但这时候,他已经换了一身轻便甲胄,腰间的珍贵名剑也换成了一把江东将士惯用的缳首刀。
  但他并没有如吕蒙、凌统那样大声奋呼,反而问道:“雷续之就算被阻在峡江一带,也不可小觑。此人善战,须得勇将匹敌。仲翔,之前说定的那件事,不会有变动吧?”
  厅堂中原来还默默坐着一名中年文官。
  听得陆议询问,他从容道:“有曹公亲笔书信,有司马仲达随我主同行,此事必定顺利。”
  “好。”陆议把腰刀刺在案几上。
  一阵风卷入室内,灯火摇晃得愈发猛烈了。
第八百一十九章
希望
  上午时分,公安城军营中将士集结之声惊醒了寇封。
  明媚的阳光已经铺满了床榻,在柔软的被褥上洒落白晃晃的光。他揉了揉眼,发现那白晃晃的不是被褥,而是陪伴自己癫狂许久的女郎。两名女郎昨夜都很累了,此刻仍在酣睡,左边一个,探出长腿搭在他的腹上,右边一个揽着寇封的脖颈,雪白的上身贴着寇封的脸,热烘烘的,有点汗渍。
  柔软的触感让寇封简直不想起身,但他还记得今日确有要事,于是勉强爬起来,一把抓起外衣站到床前。
  腰有些酸,头也晕得厉害。昨夜似乎喝了不少酒。
  寇封打了个哈欠,愣了一会儿,才慢慢往外走,一边走,一边才把外衣披上。院落中往来的仆役、婢女见到他的身影便深深俯首,还有人一溜小跑,唤着赶紧准备香汤沐浴,准备今日穿着的袍服佩饰。
  寇封在被刘备收为养子之前,本为罗侯寇氏之子、长沙刘氏的外甥。寇氏为寇恂之后,益阳冠族,桓帝时宗族子弟仍有尚公主者;而长沙刘氏与玄德公祖上同出于景帝一脉,后汉时已除爵,却始终为地方大姓,人丁繁茂。
  寇封有这样的背景,遂能得到刘备的青睐。这也是刘备寓居新野之后,对荆州豪杰招揽、联络的重要手段。
  如今寇封虽然复姓归宗,他本身在荆州的影响力尚在。副军将军的级别,同于赵云的翊军将军和法正的护军将军,也依然算得上汉中王军事体系中排行前列的重将。
  故而,寇封来到公安城数月以来,当年的故旧亲朋渐渐聚拢,不提地方上的土豪,有乡、县吏员官身的,日常在寇封身边奉承的不下一二十人。而他的本部部曲也很快膨胀了数百人,都是勇力强侠之士。
  除此以外,良田美宅、歌舞女乐也是少不了的。论生活上的享受,一度人文荟萃的荆州,毕竟比上庸那里无边无垠的穷山恶水要好得多。
  就比如昨晚的温柔乡,实在让寇封沉醉其中,直到这时腰脊还有些酸痛。要不是他体格过人,只怕今日就起不来床了。
  想到这里,寇封才发现自己敞着怀,露着胸膛和肚腹站在院落里,腰带也有些松垮,以至于周边仆役的表情都有些尴尬。
  寇封咳了两声,刻意摆出毫不在乎的表情,拢起外袍嚷道:“水呢?吃食呢?快端上来!还有我的甲胄和刀!”
  外人以为,寇封自到荆州以后,就沉浸在享乐之中,无心军务。其实这真是误解,数月来,寇封的心里已充斥着焦虑和不安,而这份焦虑不安,在他抵达荆州之后,更已达到了顶点。
  玄德公在荆州的时候,因为刘禅年幼,公子刘封常被众人寄予厚望。但随着玄德公的事业日渐扩张,忠诚扶保的臣子越来越多,刘禅的年纪仿佛已不再是个问题,到后来孙夫人又得一子,刘封便事实上失去了继承人的身份。
  玄德公夺取汉中之后,派遣刘封自汉中往攻上庸,落在刘封眼里,便很清楚玄德公的意思:他希望自己远离中枢,做一个踏实可靠的武人和臣属。
  刘封一度没法想象自己像普通臣子一样,远远地向玄德公拜伏。但这偏偏又是父亲的意愿,他没有任何胆量去对抗。
  刘封痛苦了许久,才调整了自己的心态。他竭力整军经武,又拉拢了孟达为辅助,意图通过疆场建功,使自己成为一方重将。可结果呢?
  刘封当年的友人,雷远、关平、乃至霍峻、习珍等人一一建功立业,执掌重权,而刘封在上庸整整蹉跎了三年!这三年里,刘封不断行文请求同僚的支持,可谁也没有替他说过一句公道话。
  直到去年末,刘封通过孟达,接触到了受汉中王信赖的近臣彭羕。在彭羕推动下,刘封终于下定决心,向汉中王请求归宗,彻底割断父子之间的情谊。既可悲又可喜的是,这个请求被汉中王爽快地同意了。
  从今以后,便没有了公子刘封,只有副军将军寇封。
  这时候,寇封心里至少还有建功立业的念头。之所以希望来荆州,是因为寇封自认在荆州根深蒂固,潜力绝不逊色于庐江雷氏。雷远能凭借宗族的力量,以荆州为基地东征西讨立功,寇封怎么会做不到呢?
  可笑的是,当日彭羕说话的口气甚大;仿佛他随时能使寇封获得荆南军务的领导权,不说排开雷远的影响,至少也能与关羽、雷远鼎足而三。
  没想到玄德公心中自有分较,诸葛亮和法正都在一旁看笑话。彭羕上窜下跳一通,寇封的军职并没有动,唯独驻军之所从上庸换到了公安。
  玄德公入蜀以后,公安城已恢复为单纯的军屯驻守之所,重要性持续下滑,公安周边郡国却无不由重将宿将掌控,结果寇封这个副军将军,反不如在上庸时一言九鼎。
  而那些口口声声将寇封当作盟友的人……
  刘封猛然间冷笑几声。
  他的脸色猝然变得极其难看,以至于侍女花容失色,端着的水盆脱手坠地,水花四溅。
  寇封看也不看那侍女,自顾回到厅堂里,令人为自己顶盔掼甲。
  今天这件事很重要,不能耽搁。
  但前后的安排又很简单,完全在寇封的掌握之中,不需要任何人的协助。
  当年雷远靠着与江东厮杀建功,我寇封也能做到。
  江东人一向都野心勃勃,尤其吴侯麾下各部将领,因为自拥部曲、奉邑,行事殊少顾忌,常常擅自发起向山越和蛮夷的攻伐,甚至还有擅自向荆州官员下手的。当年雷远到荆州,第一个干掉的,不就是那个胆大妄为的周泰么?
  近数月来,有一支荆蛮小部从武陵郡东迁,进入到作唐以东的水网地带。这个部落依托湖池溪港连绵的复杂地形,曾数次渡过洞庭,袭击巴丘周边的江东军屯粮之所。
  为此,江东方面负责巡查巴丘北部的屯兵都尉贾华遂集中了一支兵马,意图用一次突袭击溃这个荆蛮部落,解决近期的滋扰。
  但他们不知道,这个荆蛮小部早就与寇封合作。当贾华领兵越境的时候,这个荆蛮小部将向西若即若离地逃窜,而寇封则会刻意调开洞庭以西的多处巡逻队伍,使贾华所部一直追杀到作唐城下。
  作唐位于澧水以南、云梦以西,向西可抵临沅、汉寿,向南可抵益阳,向东可威逼巴丘,是南郡最南端的军事重镇,绝不容江东染指。贾华一旦领兵至此,寇封就能名正言顺地动用重兵击溃之。
  敌军虽少,由此而来的战功,对寇封很重要,寄托着寇封全部的希望。
  哪怕此前关羽专门行文各地,严禁各地守将无端生事,寇封也绝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大概关羽担心荆州冲突会影响江东对江淮的攻势吧。然而在寇封看来,吴侯既然有意江淮,便根本没有余力对荆州边境的小冲突做出反应。这场冲突又是江东理亏,几乎必定能以外交手段压下,并不虞诱发后继的冲突。
  一切都已经安排好了。
  一切都那么顺利。
  寇封张开双臂,让一名扈从为自己束紧腰间丝绦。他从另一名扈从手中接过沉重的缳首刀,问道:“江东那边如何?”
  “今早烽燧报警,有数十艘船只越过洞庭。想来我方正按照将军的命令诱使他们往作唐方向去。”
  “很好!”寇封踌躇满志:“便如前议,公安城周各部,都随我出发,我们后日一早抵达作唐,打一个漂亮的奇袭!”
  当下众人俱都称赞寇封之智勇。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94/73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