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鼎余烟(校对)第49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99/733

  次日他们进入夷陵境内。此地是峡江重镇,有霍峻派遣的一名校尉徐信在此,昨日便接管城池,编组壮丁,布置城防警戒,倒也有条不紊。
  文四这支兵绕城而过,引得城上人人侧目。徐信正待遣人下去查问,却听城楼后面一阵喧闹,原来是当地大族沈氏的族长沈弥到了。
  沈弥原是益州军将,当年与甘宁、娄发等人响应刘表的号召,在益州起兵作乱,失败后退避峡江。后来他们又降服于江东,娄发在公安城下遭雷远领兵突袭而死,甘宁转投玄德公麾下,如今成了重将。
  沈弥年事已高,故而解甲归田。他也不回乡,就领着部曲宗族子弟在夷陵定居下来,得到雷远、霍峻两任太守的厚待。因为他是宿将,城中武人对他都甚是尊敬,故而此刻一路走上城头,竟无阻拦。
  徐信问道:“沈公此来何事?”
  沈弥提起手杖一指:“将军你看,城外那队人马,乃秭归县尉文四所领,将要支援前线的雷将军。”
  “原来如此。”
  “我听说,雷将军也有信使到夷陵,召本城精锐动向集结……徐校尉,我们何以不作响应?”
  徐信愕然:“雷远是苍梧太守,董督交州,如何能管得到宜都来?我却只认霍太守之令。”
  沈弥将手杖重重拄地,叹气道:“江东背盟来袭,势若恶虎噬人,侥幸有雷将军在宜都,亲提本部在前迎敌。这种时候,是计较职权的时候么?以雷将军与霍太守的交情,难道会拿不到统领江北诸军的允许?徐校尉,这种生死攸关的时候,就不要计较太多了吧!”
  徐信顾望城外迅速前进的秭归县兵,犹豫道:“我这里最多能调两百人。”
  沈弥沉声道:“我从族人、朋党、宾客中拣选雄健可战者,尚有三百人。便与校尉所部合兵五百,怎也不能比秭归县出的人少了!”
  “……这样也好。”徐信向沈弥躬身:“那我就立即调兵,与文四等人一同前进!”
  正在这时,城头望台上有士卒嚷道:“将军,有无数小船往临江河码头方向来了!”
  城头一阵躁动:“难道是东吴水军?”
  那士卒眯眼看了半晌,叫道:“不是江东船只,是丹水码头那边来的船队,怕不有上百艘,不,可能更多!夷道那边,是把所有的船只都派出来了么?”
  “那定是从江南诸县调来的兵力!”沈弥道。
  徐信手脚并用奔上望台,眼看这些船上俱都装载将士,吃水甚深,此时江水奔涌甚急,许多船只几乎有倾覆之危。徐信吃惊道:“霍太守把所有兵马都派来江北?他不守夷道城了么?”
  “那不是郡县兵,而是江南各县坞壁庄园中抽调的人马。以雷将军在宜都的声威,抽调三五千可战之兵,简直易如反掌!”
  沈弥曾经与雷远所部作战,正因为如此,他才格外下过功夫探察庐江雷氏的底细,早就知道庐江雷氏在宜都各地的影响力。徐信还在惊讶,沈弥直接招手唤过城上一名小校:“这么多船只同时靠岸,码头那边必然忙乱,你多带些人,立即去临江河码头指挥!”
  那小校领命飞奔而去。
  当小校气喘吁吁赶到码头附近的时候,船队最前头几艘正陆续靠泊,果然已经乱成一团。
第八百二十七章
集众(下)
  正没奈何时,耳畔有人大声道:“纤夫呢?纤夫都在哪里?”
  因为临江河的水位比大江要高,且江畔悬崖峭壁甚多,没有迂曲可供停船,故而必须由纤夫出力。但此前校尉徐信集兵,已经将纤夫们都召回到了高地上的夷陵城里,以至于此刻码头竟无人关照。
  这时候,已经有数十艘船只拥堵在临江河口,船只有大有小,除了宜都郡自有的水军战船以外,还有许多显然是临时征用的商船。它们纷纷降下船帆,露出高耸如林,遮蔽数里水面的樯橹,有些大船后面还用绳索拖曳走舸。此刻绳索被解开,许多将士跳上走舸,努力划船近岸。
  最初沿着河道上溯的几艘船只正缓缓上行,却因为没有纤夫,走得很慢,迟迟不能靠泊。
  小校转身去看,只见文四等人已经到了身边。他们要往东去,或者往临江河上游渡河,或者在这个码头乘船。结果赶到这里,正撞见忙乱的时候。
  文四嚷了两声,见没人响应,便毫不犹豫地除下身上衣袍,露出肌肉虬结的上半身:“有力气的跟我来!”
  秭归县的县兵和文氏部曲们,很多都有沿江为纤夫的经历,文四既然呼唤,身后百数十人一齐响应。
  小校愣了半晌,拔足便往城中狂奔。秭归县的县尉在夷陵县的码头做纤夫,这实在太失体统,他得把本县的纤夫们全都召回来。
  须臾之后,船只一艘艘靠泊,一队队全副武装的将士纷纷下船,很快就在码头上汇集了千余人。众多将士有的寻找集合地点,有的活动腿脚,还有的人晕船了在呕吐,到处人喊马嘶。好在徐信和沈弥都到,连忙腾空了码头旁边的营地,使将士们疏导过去。
  间杂在将士们中间的,还有一面面颜色不同,图案不同的旗帜打出来。引领后方更多将士一拨拨聚拢。
  夷陵城里的壮丁出来接手,码头上的文四所部将士们便清闲了一点。有十余人轮着休息,便坐在岸边高耸乱石上,指点着那些旗帜。
  有见识广阔的道:“那面蓝底的旗帜,乃是驻扎乐乡大市的段校尉所部。那可是镇压荆蛮的精锐,数百人清一色的甲士!看见没有?旗帜下面的就是段校尉,他身边全都是甲士!”
  众人惊叹:“真是精锐!”
  “那面黑色的旗帜,属于乐乡县的县兵。乐乡县尉名唤梁大,这厮当年纠合乐乡县的宗帅、贼寇,打算占据城池和雷将军作对,结果他在城上看到了雷将军所部威武行军,吓得屁滚尿流,当即杀了同谋的宗帅贼寇,献城投降!”
  众人继续惊叹:“真是狠人!”
  “那面青色的小旗,乃是宜都功曹刘郃的部众。这位乃是雷将军入荆州时第一个出面襄助之人……你们知道叱李宁塔么?”
  “知道,雷将军帐下猛将,曾与许褚对战的!”
  “那叱李宁塔,早年便是刘郃家里的奴隶!”
  “哈?!”
  一名面带刀疤、体格粗壮的中年甲士正走过这里,闻听后道:“叱李宁塔是吃了我几口饭,却不是我家的奴隶,你们休得胡言乱语。”
  众人方知此人便是宜都郡功曹刘郃。这位刘功曹此前曾在刘景升军中做军吏,军旅经验十分丰富;后来又随同雷远征剿荆蛮,不仅功勋赫赫,而且深悉宜都各地情形。所以霍峻担任宜都太守后,特地向雷远要了他来,擢为功曹,时时咨询。
  这已经是郡中屈指可数的大吏了,文四的部下们慌忙拜伏。
  刘郃问道:“我要找此地掌事之人,谁能引路?”
  当即一名士卒自告奋勇出列,领着刘郃去了。
  剩下数人继续坐倒,看着不断登岸的将士们。
  等了一等,先前解说旗帜之人忍不住,又道:“看见这面刚下来的红旗么?嚯,这红旗后头,一整船都是骑兵啊!”
  “这红旗有什么讲究?”
  “打红旗的,乃是夷道城霍太守的帐下亲兵!让我看看……见到那细目丰髯的高大之人么?那位乃是霍太守的左膀右臂,枝江霍氏亲族中的猛将霍存!霍太守把他的帐下亲骑都派出来了!这次雷将军动用的力量不小啊!”
  众人又是连声赞叹。
  这些人,都是经历过许多次战事的老卒了。知道将与强敌作战,难免畏惧害怕,于是格外注意自家投入的力量,还会下意识地吹嘘几句,为自家鼓气壮胆。
  此前他们都隐约觉得,自家首领凭着与雷将军的旧日交情调兵,雷将军的声望再高,制度体例在此,宜都郡范围内响应的人,数量不会很多。故而其实心里有些虚。
  但这时候看到霍存在此,他们一个个都放下了心。
  霍峻身为宜都太守,是个晓得轻重的。他遣人过江助战,就证明此举并非私人调兵,而是左将军雷远凭借中枢授权,正式获得了应对江东的战役指挥权!这也就代表着,整个宜都郡的力量统合如一,将会不断投入前敌!
  瞬间人人都觉得信心十足,仿佛江东倾国之师也算不了什么。
  毕竟在他们的记忆里,雷将军击败江东之兵实在不止一次了。
  再过片刻,又一艘大船靠上码头。
  船上踏板放下,先下来数十名甲胄鲜明的戟士。
  戟士往左右一闪,腾出场地,紧接着又是黑袍黑冠的吏员十六人两两相对而下,在戟士之前恭敬分成两列。
  码头平台上所有人都知道此番来者身份不同寻常,整个场地瞬间一静。原本尚在较远处攀谈的文四、刘郃、梁大、霍存等人也都纷纷赶来。
  此时船上又下来两名鼓吏,直接在岸旁架起朱红色大鼓,持槌隆隆敲打。鼓吏后头又是四个乐手,下来就鼓瑟吹笙,发出的乐音与浪潮应和,愈发悠扬。
  这排场太过威风,众多士卒全都愣住了。
  梁大忍不住骂道:“娘的,这蛮夷愈来愈会拿架子了!”
  骂归骂,脚步不慢,几名大吏赶到船边,正撞见一名威风凛凛的二千石高官缓步下船。
  大吏们纷纷叙礼:“见过蛮王。”
  但见这位高官年约四十上下,身高七尺,面色黄里透黑,面庞瘦而狭长。他身披轻甲,腰悬长剑,腰板挺直如松,一举一动极显威严气度。正是佷山太守、五溪蛮王沙摩柯!
  沙摩柯向前走了几步,环视四周,见诸多宜都大吏、大员无不拱手,心中极其愉快。他几乎控制不住自己的雀跃,连忙稳住心神,沉声道:“诸位,军中甲胄在身,不必多礼!”
  话虽如此说,此情此景难免使他面带矜色。他伸出两根指头,又道:“此番我带来了蛮兵一千五百人,都是持有铁制武器的精锐。三日之内,从临沮以南、兴山以西,我还能招募三千人!哈哈,本太守已经数年不曾与雷将军并肩作战,此番能……”
  “等不到那三千人了。待到交州军北上,三千人算得什么?”刘郃向前一步,打断了沙摩柯的自夸:“蛮王,军情紧急,雷将军已经两次派人催促。我们须得立刻行动,今晚就要与雷将军汇合!”
  沙摩柯从善如流,脸色一正:“那就不等了!我们立刻行动!”
第八百二十八章
把握(上)
  雷远看似镇定安闲,其实毕竟将逢大战,心中也难免焦躁。
  这种焦躁,随着天色渐渐晦暗而增长。
  在将士们建起营地,准备休息的时候,雷远始终站在屯堡以外较接近道路的开阔地方,向远处探看。他看到西面的浓云仿佛层层叠叠的巨浪,渐渐压下阳光;而东面的天空中,云层更低,还呈现出暗红色,像是有个巨人用鲜血在上面涂抹过了,再凝固下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99/73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