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鼎余烟(校对)第51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10/733

  江东军不知何时,已逼近到城下了!
  怎么可能?这一面城墙所对的方向,至少有六座望楼,有十五队随时巡逻的哨兵,更不消说本来就在城头防御的人手,他们都瞎了?眼下可不是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这才傍晚!天色还早呢!
  费观面色瞬间转为惊怒,一只手握上了腰间的刀柄。
  就在此刻,潘濬猛地扑上去,将费观压倒。
  这两人都有亲随、扈从,因为不敢打扰两人谈话,都站在城下等待。眼看着两方主人忽然打成一团,费观所部一时惊骇,而潘濬的部下们仿佛早有准备,他们瞬间抽出短刀,将费观的部下们一一刺死。
  潘濬一手揪着费观的手臂,不让他拔刀,另一手则试图拔出自己的腰刀,然则两人四臂纠缠一起,谁也伸展不开。费观毕竟年轻,而且还习武不辍,须臾间占了上风,挣扎着要推开潘濬。
  忙乱中,潘濬忽然摸到了一块拳头大的碎石。
  早上江东以投石袭击城内,有一块巨石正中登城马道。若非费观拖拽,那巨石几乎要了潘濬的性命。而这石头,便是巨石碎裂后留在原地的。
  潘濬毫不犹豫地握紧碎石,狠狠往费观头上砸去。
  砸了一下,费观满头满脸鲜血横流,惨叫一声。
  潘濬再砸,两下,三下,四下,伴随着骨骼碎裂的声音,鲜红的血液飞溅,费观叫声渐低,呼吸停止。
  潘濬只觉得自己力气用得过度,心脏跳得好像要从喉咙里出来。他喘着粗气站定,嘴里感觉又腥又苦,也不知是自己咬破了牙龈,还是费观的血洒进了嘴里。
  当潘濬的部曲们奔上马道时,只见素来肃穆端严的荆州治中脸色狰狞如恶兽。他用满是血丝的双眼看看身边的人,厉声道:“还等什么?开门!迎接江东兵马入城!”
  部曲们被潘濬凶狠的神态吓得发抖,慌忙大声应道:“是!这就去开门!迎接江东兵马入城!”
  数十部曲高喊,话声立刻传到了城头,传到了临近的三五处城台和望楼。
  那一处处地方,还堆积着战死者的尸体,地面被鲜血洇得湿润,还没有干涸。可就在此时此刻,足足数百名本应牢牢守把此段城墙的将士齐声高呼:“开门!开门了!迎接江东兵马入城!”
第八百四十二章
何人(上)
  江陵城头大乱,也不知是谁乘机放火,须臾间火势冲天。浓烟滚滚飘散,更加剧了周边的混乱。城楼下,门洞里,有个不知情的伤兵忽然发现不对,他奋力跃起,反手拔刀厉喝:“有贼赚城!”
  喊声未落,身边潘濬的部曲拔刀乱砍,将他砍成了肉泥。其余伤兵大惊鼓噪,也都迅速被砍死。猛烈的血腥气和臭气瞬间弥散在门洞中,几乎令人窒息。
  除了伤兵以外,门洞附近足有两百人,全都是潘濬布置下的人手。
  因为江东军的攻势过于猛烈,从一开始就进入到不计代价、不计后果的消耗战,故而费观不得不集中精力应对前敌。
  这时候潘濬适时出现了。他虽是个文官,但无论能力、声望和职位,都足以成为费观的得力助手。于是两天以来,费观忙于迎战,半主动、半被动地不断移交关于后继部曲、壮丁调拨的权柄。到了今天下午,此项权柄已完全由潘濬一手掌控。
  潘濬便得以毫无阻碍地将他想要安置的人,安置在关键的位置上。
  此时此刻,这些人按照事前谋划各自奔走厮杀,不费吹灰之力就打开了江陵新城的南门。
  城门方才开启,便有一队甲士冲杀入内,而城外正对着的吕蒙所部,整个大营仿佛沸腾,无数人纷纷奔出。
  厮杀从城门附近渐渐扩散到城池内部。
  江陵守军为雷远发出的欢呼,很快被费观战死的惊呼取代;守军沿着两侧的城墙疯狂赶来,试图将易手的城门夺回。可吕蒙所部作足了准备,连续数次击退了缺少统一指挥的守军。守军内部,又时不时冒出一些人,忽然对同伴大砍大杀。
  这一切都没有影响潘濬。
  不知何时起,他脸上的凶残神色已经退去,于是又恢复成了那个端庄严肃、少有令名而被视作荆州士人代表的治中从事潘濬。
  他肃立在费观的尸体旁,微微俯首,凝视着这位刚刚与自己缔结儿女婚姻之约、而又立即死在自己手中的同僚和友人。
  费观的脸色开始发青,可能是因为鲜血将要流尽,也可能是因为天色渐渐黯淡的缘故吧。
  从费观头颅侧面流淌的血已经漫溢一地,还在不断扩散。血液将要沾到潘濬的双足时,潘濬明显地抖了抖,但他选择站在原地,任凭血泊将自己围绕。
  越来越多的江东士卒突入城内,而城中将士仍在殊死抵抗,于是一队队江东士卒沿着这条登城马道上城,参与到一座座城台的争夺。
  潘濬身边有扈从们警惕地遮护着。如果仔细看,可见他们每人都在右臂系了布巾作为标识,所以江东士卒也并不打扰。
  潘濬盯着费观的尸体,慢吞吞地道:“宾伯,我实是迫于无奈。此举不是为了我自家的荣华富贵,而是为了荆襄之地诸多士人的未来。还望你不要怪罪。”
  这句话出口,扈从们忍不住投来诧异的眼光。
  潘濬注意到了,他也能理解。
  这些人都是亲信扈从,可眼界有限。他们只知道当年我和麋芳的往来,知道我和江东千丝万缕的联系。但他们不知道,我潘承明绝非为了自身的荣华富贵为此,更绝非乐于杀死同伴之人。
  我本来没想杀费观,可费观偏偏要送上门来。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我又能做什么选择?换作任何一人在此,哪里还有更好的选择?
  正因为此举是无奈之举,才格外令人痛心。
  正因为所杀的乃是才能出众的友人,这才格外令人嗟叹。
  可外人如何能了解我的心酸痛楚?眼看自家的扈从,都把我当作了背主而卖友的叛徒。既如此,还有什么好多说的呢?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此时一名劲服持剑的年轻人匆匆登上马道,看见费观的尸体以后,稍稍一愣,随即向潘濬颔首:“承明兄,唤我何事?”
  此人乃南阳名士李肃,是潘濬此番谋划的重要助手之一。
  李肃字伟恭,他少以才闻,善论议,臧否得中,甄奇录异,荐述后进,题目品藻,曲有条贯,众人以此服之。然而玄德公却认为李肃名过于实,多年来抑之于州府闲散从事之职。
  李肃空负才学,却蹉跎岁月,常耻于居人之下,遂与潘濬通谋。
  潘濬所聚集起的同伴,当然不止李肃一人,还有中郎将夏侯承、州从事史石幹、南郡尉曹周条等。而他们则又代表了更多的人。
  潘濬指了指费观的尸体:“宾伯不幸遇难,但我已与他约定儿女婚姻,将为吾子潘翥迎娶宾伯之女。麻烦伟恭领人速去保护宾伯的府第,若江东军意图攻打,就对他们说,万事待我出面不迟。”
  李肃露出佩服的表情,领命而去。
  潘濬又令人收殓费观的尸身,这才徐步走下马道。
  在马道下方,数百名部曲肃然等待。
  江陵这样的坚城,不可能被某个疯子突发奇想,一拍脑袋决定命运。
  潘濬不是疯子,他所做的事,不是一人心血来潮,更非遭人算计不得不尔。他之所以这般做,是因为荆州范围内,有人需要他这般做。
  所以在他谋划大事的时候,身边并不缺乏同伴。他也确确实实地能够调动出大量人手来,在费观的眼皮底下控制住一片城墙和一座城门。
  而在江东军入城之后,他还会得到更多的力量。比如此刻这数百人,便是多个宗族凑出来的。这些宗族虽然没有胆色参与今日献城之举,却知道在吴军入城以后,该怎么向新主献殷勤。
  老实说,过去数年里,潘濬时常担心他们中的某些人会忽然翻脸,去向关羽告发。他甚至做过好几十次的梦,每次都梦见自己的谋划成空,被关羽挥刀砍下首级,醒来后浑身大汗,心悸欲死。
  好在现在不必再担心了。
  虽说关羽的行踪尚未确定,虽说雷远这厮就在城外,可南郡的中心始终在江陵。一旦江陵易手,关羽所部的亲眷家人就成了人质,保准再无战心,哄堂而散;而雷远所部区区数千人,除了逃亡,还能做什么?
  潘濬素日里颇读兵书,这会儿按着兵法上的道理细细推算,再次确认了:
  吴军已然进城,大势几成定局。
  好几年的努力,好几年的小心谨慎,终于都到了收获成果的时候。
  潘濬向他们微微颔首,问道:“此刻江东将校有谁在?”
  “是宋定校尉所部,他已经往北去,攻向前将军府。治中可有什么吩咐?”
  “派个人去催促吕子明。就说,城中守军尚多,还有那些将校的部曲、军户百姓,不是我一句话就能吓住的,请他赶紧调度大军进城!”
第八百四十三章
何人(下)
  安排军务后继的时候,潘濬又忍不住想到一件可笑的事:
  因为蒋琬的关系,潘濬和雷远一向熟稔。大约年余之前,雷远在与潘濬书信往来时,曾经说什么,江陵、公安等要地,必须由靠得住的人镇守。又说,有些职务看重才能,但也有些职务,在才能与忠诚之间,必须确保忠诚。
  雷远这个江淮土豪,居然一本正经地与儒门高士谈论用人,谈论忠诚。
  雷远好像以为,守将、主将靠得住就天下太平……可主将以外的人呢?
  近数年来,对玄德公不满,而又有意图乃至有实力改变荆州归属的人越来越多。便如此刻,费观这个主将以外,还有我潘承明为首的一批人啊!
  雷远大抵是没有想过。
  一来,因为他毕竟不是荆州将领,没法体会许多荆州士人的所思所想;二来,他这种以武勋起家的乡豪,也不知道在这世道,一个人乃至一个宗族,想要立足和发展有多么难。
  赤壁之战以后,荆州士人大批依附于玄德公,势若百川归海。之所以如此,无非是看好玄德公的未来,想要攀龙附凤。所谓南阳帝乡虽已渐渐衰微,但许多荆州士人都觉得,只要紧随着玄德公,就能使荆楚才俊蒙冠带之荣、济济于朝堂。
  初时数年,这样的想法倒也没错。因为玄德公的元从甚少,他对荆州人的依赖极深,整个幕府上下,几乎完全被荆州士人所垄断。
  但玄德公入蜀以后,这局面忽然就变了。因为前任益州牧刘璋降伏的缘故,玄德公对益州的旧文武格外厚待,唯恐刘季玉的遗臣们对新主不满。数年下来,在军政两方面,蜀地豪强著姓之人不断攀升高位。而除了最初跟随玄德公入蜀的那批荆楚菁英之士,竟极少有江陵官员后继调往益州出掌要职的。
  益州大大小小的郡国多达十七个,而荆州只有七个,双方的官员数量本来就不对等,玄德公再这么厚待下去,荆州人的位置还能保留多少?潘濬虽在荆州,却也注意到原本由荆州人控制的关键职位,有好些都陆陆续续落到益州人手里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10/73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