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鼎余烟(校对)第55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54/733

第九百零一章
傀儡
  自建安二十一年那次波及多州数十万大军的战乱后,天下平静了许久。有些人甚至以为,这样的平静会一直延续。仿佛惨烈的乱世已经过去,所有人就能够祥和地生活在四分五裂的大乱世里,满足于眼前的小小安宁。
  但那是不可能的。
  战火一定会再度燃起,而且会比此前更加剧烈,会有更多人的鲜血汇成战场上的河流,尸骨被踏作污泥。
  曩者天下群雄并起,能够延续到现在的,无不是战胜无数对手的强者;而依旧呼风唤雨的,比如曹操、刘备,无不是胸怀大志,意图结束四海圮裂局面之人。
  换句话说,他们都能开基立业,为一朝一代之初祖;为了这目标,他们也不会吝于付出任何代价。
  而他们欲为一朝一代之祖,必须要解决的,第一是对手,第二大概就是汉室的皇帝了。
  刘协已经很久没见到过刘备了。记得当年他出任左将军在许都闲居的时候,看起来像是个恭谨忠诚的老兵。所以二十年前刘协才会信任他、期待他,授意车骑将军董承与刘备密谋,意图诛曹。
  可现在,刘协还能信任刘备么?左将军刘备或许还恭谨忠诚,汉中王刘备呢?明明占据了荆州、益州、交州的广袤土地,却特意在汉中登坛进位,这背后隐藏的意图,不是昭然若揭么?刘备想要复兴的汉室,绝非刘协所拥有的汉室,这一点,刘协已经慢慢看明白了。
  而曹操……
  曹操倒是人前人后的说,想做齐桓、晋文以垂称后世。然而,这天下间哪来如此跋扈的齐桓、晋文?天下人都知道曹氏横暴,欺凌帝室。这些年来被曹操杀死的公卿可以填满三座朝堂,与之相比,王莽都堪称谦谦君子了。
  王莽这逆贼的首级,现在还被藏在皇家武库,以震慑天下的乱臣。那么,曹操的首级什么时候……不不,若没有曹公,汉家朝廷早已在乱世消失了,他怎么会是逆贼呢?
  按照之前曹公那篇述志令上的说法,他还自比为周文王。那便是既要做圣人,又客客气气地把刀锋抵在了大汉天子的咽喉,只等着什么时候心情愉快,用力压下去。
  想到这里,刘协的心里很难受。
  这一辈子,他从董侯到渤海王,到陈留王,接着又做了三十年的皇帝。可从来没有一天,有任何一件事是他自己能决定的。有时候他甚至觉得,自己并不是一个活人,而是一个专门精工制作的人偶,就连吃喝拉撒,都是早就被人安排好,不得不完成的任务。
  想着想着,他再也没法安心躺着,于是拢着轻袍,慢慢坐起。
  身边的女人朦朦胧胧地问道:“伯和,你醒了?”
  这个女人很美貌,也很贤惠。刘协知道,她非常珍视自己的丈夫,也珍视自己皇后的地位。可这个皇后的地位是怎么来的?
  五年前,这个女人和她的姐妹入宫为贵人,随即伏皇后之父牵涉进了诛曹秘议之事,于是伏皇后被下暴室以幽崩,所生二皇子,皆遭酖杀。伏氏牵连而死者数百人。
  过去的事情为什么会突然泄露?又是什么人非要追究?追究的结果为什么如此惨烈,竟连皇后、皇子都不能幸免?既如此,皇帝和他的新皇后之间,又哪来真正的亲密和信任呢?
  刘协替她拢了拢被角,温和地道:“早着呢,你继续睡。”
  今日本该是有承光殿朝会的,所以刘协才会醒的那么早。
  不过,承光殿里已经很久没有群臣毕集了。自荀彧去世以后,朝廷公卿陆续凋零,而并无递补的后来者,于是参与朝会的人越来越少,越来越老,会上也没什么可谈的。
  大约从去年夏天开始,朝会忽然就停了。再也没人提起,仿佛许都城里所有食着汉家俸禄的汉家臣子都忘了,城里还有一位需要他们朝见的皇帝。
  于是,刘协站在永宁殿的一角,一时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
  他原本的起居之所在清宴宫,永宁殿则是他与老臣们议事之所。然而数年前尚书令荀彧去世后,曹公调整了掌控许都朝廷的人选,并控制住了周围的高台,派遣甲士登临,日夜监视。
  清宴宫恰好处在永始台上巡逻甲士的视线范围,刘协实在忍受不了,于是迁居到永宁殿来。
  这座殿堂台高两丈,面阔七间,堪称雄伟了。可毕竟不是正经居住所用,无论冬夏,都显得格外阴冷潮湿。
  刘协站了没一会儿,就遭寒气侵袭,打了个喷嚏。
  站在殿门处的小宦官想要奔来伺候,刘协挥挥手,让他们不必劳烦。
  一来,这些人里,不知道有多少已被曹氏收买,多少人根本就是董昭派来的爪牙。二来,刘协隐约觉得,自己用得上他们伺候的时间,已经不长了。
  傀儡皇帝也是皇帝,而刘协又自幼以聪慧著称,三十年的皇帝当下来,他远比常人想象的要敏锐许多。有很多事,他只靠着蛛丝马迹,就能做出判断。
  这段时间,许都城内的驻防兵力比往日要多,各处高台上监视的人除了配备弓矢,还带了专门的强弩。
  另外,百子坊以北、宫墙以外有一条大路,往日里路上车水马龙。刘协能够隔着宫墙,听到路上往来行人的言语,那是他少有的娱乐。但从五天前开始,这条道路就寂静无声了,如果竭力去仔细听,也只能听到武人往来巡逻的脚步声,和他们短促的交换口令声。
  这代表什么,刘协大概是明白的。
  无非魏王想要更进一步。
  迟早的。
  刘协等这一天,已经等了很久。只不过他一度以为,魏王总算还顾念自家的声名,会把这机会让给自己的嗣子。现在看来,魏王比想象的更急。
  魏王何必如此?这代表了什么?
  刘协想了片刻,踉跄着走到殿门处,忽然狂笑起来。
  原因很简单。魏王与汉中王刘备的对抗,已经越来越激烈了。而许都之汉,渐渐地不如汉中之汉那么有吸引力,反而会给邺城的魏国增添麻烦。既如此,魏王何必还要盯着这顶无用的汉家帽子呢?倒不如下定决心以魏代汉,从而纠合起真正忠于魏室之人,与新的汉室相对抗。
  近数十年来,掌控汉室的权臣们,大都免不了这个局面。当他们谋求政治上最高地位的时候,恰恰是军事上被动的开始。
  比如董卓任太师,比如李傕任车骑将军,再比如魏王将要成为皇帝,其实都是一样的。
  刘协哈哈大笑。他笑出了眼泪,笑得在地上打滚。
  曹皇后惊慌失措地从宫殿里奔跑出来,紧紧地抱住他。而他倚在曹皇后的环抱中,继续大笑。
  在他的笑声中,宫殿东面的深黯天空慢慢透出了光芒,而宫城北面的高昌观和建城观上,有甲士挥舞着旗帜,并开始敲动大鼓。鼓声轰隆隆地压过了刘协的笑声;鼓声中不断逼近的甲士脚步声,也压过了刘协的笑声。
  刘协笑着转过头,对皇后说:“你父亲来了。”
第九百零二章
帮助
  靠近永宁殿的宫门被推开了。脚步声愈来愈近,愈来愈重。
  曹皇后用力推着刘协,想让他起身。
  “不管谁来,你都是皇帝!是天子!你得去殿上坐着!”
  刘协始终斜倚在白色的台阶前,懒懒散散地不动。可他的右手紧紧抓着曹皇后的衣袖,因为过于用力,手指都泛白了。
  直到刘协眼前地面上的微尘都开始抖动,他才抬眼。
  只见千百名手持枪戟斧钺的甲士从宫门处排成两列鱼贯而入,一直排到面前。他们的盔甲和兜鍪都是黑色的,手持的武器也像是黑色的,叉叉丫丫地挡住了天空。
  天色渐渐亮堂,阳光该是暖的,可照在甲士们的身上,却透出一股冷气来。
  当甲士们全都就位,所有人把手持的武器往地上一顿,然后站定不动了。
  刘协哆嗦了一下。
  然后他就看见魏王曹操缓缓走来。
  魏王自建安元年起迎奉皇帝都于许县,从此以朝廷名义东征西讨。可荒唐的是,从建安五年以后,他就再也没有上朝觐见过皇帝。那些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的礼仪,曹操也从来没有当真用过。
  在刘协心里,始终记得曹操多年前的相貌。
  那时候的曹操四十岁出头,人虽然矮,但是体魄健壮,眼神锐利。他来雒阳迎接的时候,披甲带剑,策马行进的姿态威武之极,说话的声音更是洪亮。后来数年里,曹操每次上朝都虎虎生风,气势迫人。哪怕他的跋扈一如董卓,让刘协又恨又怕。可刘协明白,曹操的气势不同于董卓的粗暴凶暴,而源于内心深处的强大自信。这是一个不会被任何困难打倒的、真正的英雄。
  但这时候,刘协只看到一个疲惫的胖老头罢了。
  刘协抹了抹笑出的眼泪,然后身体毫无准备地往后一仰。
  那是被他倚靠着的皇后猛地挣开了他的手。皇后站起身来,有些失措地行礼。胖老头挥了挥手,她犹豫了片刻,最后还是往宫殿里退去。
  刘协扭过头,看着皇后急促地跑到台阶顶端,站在殿前眺望自己,于是也挥了挥手。
  转回身来,曹操已经站在面前。
  因为背光的缘故,刘协仰着头,眯着眼睛看了好一会儿才确定,那确实是曹操。
  昔日结实壮硕的体格,如今变得松垮而肥胖。他的头发也稀疏了,两鬓已经全白。他面庞上的皮肤松弛地垂坠着,还有明显的老人斑;唯独眼神依然犀利,简直让刘协不敢正视。
  刘协忍不住道:“魏王老了。这些年劳心劳力,你辛苦了。”
  曹操扶着腰间的玉带,向身边一名甲士招手。
  “来!来!”
  刘协惊恐地看看那甲士。
  甲士则有些慌乱地看看左右同伴。
  曹操催道:“来!快点!”
  甲士不得不踏前两步。
  然后曹操抓住他的手臂借力,慢慢在台阶上坐下,就坐在刘协身旁。
  这个姿势使膝盖顶住了玉带,而玉带又勒住了他硕大的肚腹。他想把肚子提起来,压在腰带上头,但那样也不舒适。他反复试了几次,最终选择了和刘协一样的姿势,向后仰身,倚靠在台阶上。
  皇帝躺在阶前接见大臣,已经荒唐可笑。而臣子不行礼,不拜伏,直接与皇帝并排而坐,这样的行为傲慢到了极致,悖逆到了极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54/73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