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鼎余烟(校对)第58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88/733

  “何事回报?”
  马岱翻身下马,身后两名骑士已然跪拜马前。
  马岱指了指他们:“将军,这两人是甲字第四号的斥候,今日他们出行最远,绕过山区西行四十余里。他们见到中领军曹休所部,已经越过淯水,正急速向鹿门山方向前进。其部兵力庞大,数以万计。”
  “曹休所部?”
  “正是。”
  “辛苦了,诸位且去休息。另外,斥候各部皆有加餐,晚上一定吃饱了,多喝热汤。”
  那两名斥候骑士去了。
  雷远露出沉思神色,许久不再言语。
  马岱等了一会儿,终于忍不住道:“将军,曹休所部与鹿门山还隔着瀴水,我们若以轻骑疾走,抢占有利地形,或许有利于明日会战?”
第九百五十一章
大胆
  之前荆州、交州两军汇总敌情,知晓了曹军在襄阳的防御准备。其中提到,曹军打算依托浮城、浮桥维系襄阳和樊城的联系,等到汉军沿汉水突进,意图攻打浮桥的时候,再调动大军急往鹿门山下、汉水之畔,突然设下营垒,以投石机打击汉军军船。
  可现在,曹军主力却提前大举奔赴鹿门山。
  这当然是被交州军全军扑来的猛烈行动所迫。毕竟,鹿门山周边的曹军驻军兵力有限,绝不可能阻挡交州军倾力一击。
  曹军要维持住己方对鱼梁洲下游汉水沿线的威胁,就非得击退交州军才行。
  雷远所部凌晨出动,尚未入夜,曹军便已渡过淯水迅速增援,这样的反应速度实在快捷。也说明两军迫近到这种程度,彼此之间无数哨探侦骑往来,双方的部署几乎没有秘密可言。
  既然来的是曹休,也就代表了曹操的中军主力来了。
  自从曹仁、夏侯渊二将战没,夏侯惇又老迈不堪战阵,诸夏侯曹氏将才一时凋零。但曹操这几年加意提拔和教导亲族,并使他们在北疆、荆襄、关中等地轮番经历战斗,培养他们的才能和眼光。故而到如今,夏侯曹氏的将领颇有能领大军作战的。
  在关中辅佐五官中郎将曹丕的宿将曹洪不论。此番随军至荆襄的,便有骁骑将军曹彰、中领军曹休、中坚将军曹真、行征南将军夏侯尚四人,另外地位较低一些的,还有魏王国侍中夏侯楙、骁骑司马夏侯儒等人。
  这其中,曹休和曹真两人,都参加了三年前的关中大战。曹休在追击汉中王所部的过程中颇立功勋,更曾与张飞所部对战,杀伤不少。战后他随即被提拔为中领军,成了曹氏诸将中的佼佼者。
  此前曹休率军约四万人,驻扎在新野以南。适才斥候只说兵力数以万计,当是曹军骑兵遮蔽周边道路,使斥候难以迫近观察的缘故。但考虑到曹彰新败,曹军应当深知汉军弓弩之利,断不敢有半点轻忽。故而,就算曹休没有倾师而来,总也得有两三万众,其中骑兵大约近万,另外还有大量的精锐甲士步卒。
  这数万精兵无论如猥集于鹿门山间,还是游走于外,与鹿门山周边驻守的曹军数千互为形援,都不好对付。
  而曹休亲自来此,也代表曹操对鹿门山周边战事的重视,南阳曹军随时能动用更大的兵力南下,在汉水东面的低山丘陵与己方纠缠死斗。
  须臾间,雷远想过一遍。
  身边众将环侍,有人见雷远不答,于是道:“曹军大举出动,兵势颇盛,这时候出动轻骑,未免太过犯险。末将以为,不妨稳扎稳打,以策万全。”
  马岱睨视了说话的将校一眼,坚持地道:“将军,我愿一行。”
  雷远感觉到了马岱在跃跃欲试,感觉到了他的斗志旺盛得,像是一团火。
  雷远能理解马岱的心情。
  因为马超的身份,马岱在汉中王政权中,一向很低调。某种程度上,他之所以跟随雷远,是想要刻意远离凉州,逃避他认为必定失败的族长。哪怕马超与汉中王结为盟友的数年里,马岱也全然不提凉州,好像自己压根没有这个从兄。
  但马超如今死了。
  扶风马氏绵延数百载,枝繁叶茂而崇尚武风,并不似中原儒宗大族那般传承有序。当年马腾、马超父子凭借强悍武力纠合宗族,进而以扶风马氏的宗族力量挟裹汉、羌各部。
  如今马超既死,难道汉中王会坐视着曹氏拿着邺城的马腾父子为号召,影响凉州军中,扶风马氏的众多族人、宾客?启用马岱前往凉州,继承扶风马氏的族长地位,并与庞德共同掌握凉州武力,是理所当然。
  事实上,雷远已经收到了成都中枢来信,否则他也不会让沈真出面,去询问马岱的心意。
  马岱为从兄身故而哀悼是一回事;由此他成了最大的受益者,将成为执掌凉州军务的重将,又是另一回事。马岱不可能拒绝中枢的命令,他迟早会离开交州军的体系。
  而在离开之前,种种复杂的情绪催动着马岱,让他的斗志格外高涨,让他格外希望在荆襄打几场胜仗,以向雷远、向多年来并肩作战的同袍们告别。
  马岱说得也没错,两军既然接近,应当尽快抢占优势地形,以备之后的大战。
  只是,曹军依托鹿门山原有的营垒和驻军,在这方面天然就有优势。
  若己方待明日抵达战场后展开,则鹿门山驻军得以从容布置,明天的仗必定就不好打。若己方主力宿营,出动少量精锐抢前的话,或许能夺取地利,也可能带来危险。
  毕竟曹休所部就算与鹿门山隔着瀴水,距离也比雷远所部往鹿门山要近的多。曹氏的骑兵数量,更比交州军多得多。
  马岱所部骑兵共计两千,他们抢占鹿门山边某处高地后,很可能面临曹军优势兵力的猛攻。而马岱远道而来,并没有防御设施可以依赖。
  不仅如此。
  曹军在襄阳经营许久,对地势的掌握远比马岱熟悉。若他们纵放马岱攻占某处高地,然后转而围拢马岱,将其与交州军本部隔绝开来。待交州军主力赶到后,曹休所部以骑兵驰骋于起伏坡岗,寻瑕抵隙地猛攻交州军主力,那又怎么应对?
  雷远捋了捋自己的胡髭。
  他让扈从取来舆图,转而问马岱:“伯瞻,如果你部先行,打算抢占哪里?”
  马岱毫不迟疑探手指点:“先取鸡鸣山。若有机会,再攻排山。”
  鸡鸣山是在雷远所部与鹿门山之间的一处山地,之前探马报说,山上有一小寨,驻留着曹军三五百人。控制此地,大军就可依山建立坚固营地,掩护宜城的渡口。
  而排山则扼守鹿门山与大洪山、绿林山之间的缺口,有一名曹军偏将,率兵千余守把。若己方控制住排山,交州军就在鹿门山区有了立足之地,并且也便于任晖、邓范所部经此北上,威胁蔡阳、安昌。
  马岱也是很有经验的军人,随手指出的两处,便是当前的要点。
  其实两军如此接近,地理上又没什么可遮掩的,交州军将士能看到的,曹军将士也能看到。这一仗,彼此没有什么秘密可言。而这正是雷远最喜欢,也最擅长的局面。
  他一向觉得,自己前世只是寻常庸人,没道理来到千载之前,忽然就秀出群伦。此世自有无数英杰人物,有思虑深沉、擅长揣度的智者,雷远不可能将一切都置于自家掌控,总会有许多预料之外的变化。
  但随着两厢迫近,大战即将全面爆发,此前伏下的手段,总得一一拿出来使用。而潜藏的手段一旦展现出来,也就不再成为威胁了……雷远练兵数年,为的就是在战场上以蛮力破敌。无论敌人千般谋划,他只一力降十会便罢。
  凭着对己方战斗力的绝对信赖,他就敢于在战场上用出勇猛大胆的手段,至少,比马岱所想的更加大胆!
  “鸡鸣山留待明日,让老贺去解决。”雷远道:“我的本部和你一起行动,连夜直取排山,把咱们的刀子,直接杵到曹军的嗓子眼去!”
第九百五十二章
夜行
  “直取排山?”
  诸将皆面面相觑。
  交州军渡汉水包抄鹿门山,本来就已经是很大胆的举措。
  雷远凌晨出兵时,便有些将校私下抱怨。都说关坦之指挥荆州军作战小心翼翼,唯恐自家将士折损,不惜纵放曹彰逃跑。结果他给交州军出主意时,简直大胆之极,一口气把三万人投放到襄阳、樊城和新野之间,唯恐交州军承担的压力不够重。
  有人的地方,就有山头、派系。哪怕后世伟人也说,党内无派,千奇百怪。交州军府的高层江陵虽与荆州交好,但两州军将之间,难免有竞争高低之心,甚至有一定程度的对立。
  毕竟荆州军是玄德公最初的老底子,军中多有元从宿将,天然就有傲气和排外性;而交州军虽系江淮豪右部曲和益州新人的杂糅,近年来却屡建殊勋,气势不下于人。
  两军主力首次联军作战,彼此难免需要磨合。
  故而关平给了交州军一个需要长驱猛进的任务,交州军的将士们却下意识地力求稳健。可能还有些人心里担心,唯恐自家成了荆州军建功立业的垫脚石。
  此时听说雷远还要夤夜行军突袭,将校们一时吃惊。
  校尉句扶适才曾建议雷远稳扎稳打,以策万全。这时候他立即道:“鹿门山间各处营垒虽然尚无重兵,但毕竟处在襄阳城防范围内,被曹军经营十数载。将军仓促而去,如何能确保夺取这些营垒?再者,就算攻取……那里距离鹿门诸峰实在太近了!待曹军主力赶到,将军要以数千人应对曹军数万之众么?实在太过危险!”
  一边说着,句扶一边给王平打眼色。
  王平想了想道:“如果曹军主力围攻排山,将军在山间被困,诸将在外,群龙无首,也很麻烦。”
  雷远哈哈一笑。
  两州的将士们需要磨合,需要建立信任。但雷远和关平之间,并不需要磨合。关平与雷远并肩作战数次,深知雷远看似沉稳老练,可多年来打惯了以少胜多的仗,越到了需要横刀立马之时,越是勇锐异常。
  此番北上攻伐,荆州、交州两军都主力尽出。身份到了雷远这地步,每一个决定、每一个判断,都会牵扯到上万人甚至数万人得生死存亡。站在大军主帅的立场,他必须把每一个决定都建立在详实的情报和严谨推理之上,绝不能随意而为。
  但与此同时,雷远又不仅是大军主帅。他还是汉中王任命的方面大员,他和关羽,都必须把汉中王政权的整体利益放在最高。为了给汉中王在凉州、关中的经营争取时间,荆州军和交州军必须全力以赴,吸引曹军。
  在这个战略下,荆交两州才联军攻打襄阳,这本身便是个力求积极主动,不囿于眼前得失的强手。那么放到具体战术上,也得同样大胆无畏地执行,绝不能逡巡畏缩。
  在他人眼里,雷远拥兵数万,虎踞大州,为汉中王仰赖的重臣,他的身份地位,与当年的豪族首领大不相同了,故而放到用兵作战上,也当稍许持重些。
  但雷远觉得自己的目标没有变,只是实力更强了而已。实力既强,就有大胆用兵的底气,那不是很简单的推论么?
  他双手下压,示意将士们不必多言,随即沉声道:“用兵要看大局,我意已决。”
  此话一出,顿时没人再讨论。诸将校们下意识地挺身站直,等待雷远号令。
  “贺松。”
  “末将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88/73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