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鼎余烟(校对)第59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95/733

  李贞曾竭力主张多留几名扈从,哪怕二三十人也好。雷远笑道,有叱李宁塔一人在,足抵得上三五十人,大家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叱李宁塔如今年岁渐长,已不似当年那懵懂模样,听了雷远夸赞,他呵呵大笑,站在厅堂门外格外挺胸鞠肚。每次马岱出来,他都瞪大了眼睛看看。
  但很快他又厌倦了。于是马岱在厅堂里,就听到悉悉索索吞咽食物的声音,那是叱李宁塔饿了,当道坐了下来,拿出烤饼来吃。
  昨夜大雨之后,鹿门山下的低洼处,顿有泥泞险恶的沼泽交错绵延,给交州军的行动带来巨大麻烦。
  曹休觉得,交州军来自于多雨潮湿的南方,故而一定有雨中行军跋涉的特殊手段,那是完全想左了。
  凌晨时有信使来排山禀报,雷远和马岱昨日所领三千精锐中,除了七八百人抵达排山外,其余由王平、句扶分领的两千余众,至今还在距离排山二十余里处跋涉,由于后半夜遭遇山洪倾泻,携带的许多装具都损失了,还有数十名将士被水冲走。
  至于应当围攻鸡鸣山的寇封等诸将所部,至今尚无消息。雷远既不知道他们到了哪里,也不知道他们在大雨和山洪中的损失情况。
  至于任晖和邓范所部,就更渺无音讯。
  此时曹休所部的位置不明、动向也不明,若曹休敢于全力一搏,率军沿着鹿门山脊杀到,只消动用两三千人,便势若巨石压卵,雷远等人其实并无还手之力。到时候,山上的俘虏们搞个暴动,就够雷远等人喝一壶。而曹休若能一举围杀雷远和马岱二人,整个汉中王政权都要为之震动不已。
  可惜曹休不敢。
  雷远敢于用少量兵力直取排山,便是料定了曹休不敢。
  是人,就有勇敢之时,也有但怯。为大将者,也难免如此。然而,有的人在预判局势时怯,而在举兵作战时勇,如雷远是也;有的人在举众赴敌时勇,而在一决胜负时怯,如曹休是也。
  并非曹休无能,只是,如他这等贵胄亲族的大将,天然就有荣华富贵唾手可得,真到了决断时刻,难免思虑太多、瞻前顾后。这同样也是人之常情。
  既如此,一两日间,鹿门山中的上万曹军和排山中的数百交州军,便成了对峙的状态。
  原本曹刘两军彼此对面落子,双方都没有机密可言,然而一场大雨下来,整个战场就被分割成了无数个互不关联的小块,雷远的指挥中枢虽已不成中枢,却能够拖住曹军主力。
  而接下去的事情,就得期待诸将发挥本身的才能和斗志了。
  对此,雷远信心十足。
第九百六十二章
偏师
  邓范的脚步踏在泥泞的道路上,发出一阵阵“扑哧扑哧”的声音。每走一步,他的靴子都会深深陷进泥浆,要很用力才能拔出来。
  他有些心疼地看看靴子。
  通常来说,当代人或登布履,或登草鞋,很少有穿皮靴的。邓范足踏的皮靴,源自于早两年益州商贾贩来的凉州特产。据说凉州的羌胡人喜欢这么穿,后来雷将军觉得此物甚是便捷,令工匠专门仿制其形制,靴口加上系带,再用厚实布匹打上铁掌为底。
  随即这种皮靴就成了交州军中风尚,就算付钱订制,也得等十余日才能拿到实物。
  此番北上作战,是邓范在交州数年后头一次回返家乡,也是他第一次以校尉身份参与大战。虽说棘阳老家的人丁早就被迁往豫州,可他仍然特地挑选了格外威风的戎服、甲胄带上,哪怕皮靴也穿了自己最喜欢的一双。
  这一泡水,皮靴可就完啦。
  邓范叹了口气,脱下皮靴,将靴口的系带打上结,挂在自己脖子上。然后再解下足衣,便和其他将士一样光着脚行军。
  再往前走了半里地,可以看到己方将士正把处置战死者的尸体。
  按照军律,交州军战斗之后,应当隆重收殓己方将士的尸骨。但这会儿仍在战时,何况一场大雨下来,也找不到干燥木柴生火来火化。所以大家心照不宣地糊弄过去了,谁也不多提。
  只不过己方牺牲者的尸体会分开摆放,然后用土填上;另外将士随身的物件会专门收集起来,带回交州转交家属。至于敌方将士的尸体,那就往随便那处壕沟一推,等待鹰隼野兽来吞食。
  任晖、邓范二将所部,合计约四千人为偏师,其作战任务是斜插至鹿门山与大洪山之间,然后迅速渡过瀴水,威胁蔡阳、安昌等地,进而阻截随县夏侯尚和江夏文聘所部,保障交州军主力的侧翼安全。
  因为昨夜暴雨,他们被阻在了半途的一处坡地上,直到今天中午才艰难启程,往东北方向行军。然而大雨后许多山丘坡地都有坍塌,道路也被淤泥掩盖了。也不知是走错了路还是怎地,莫名其妙地撞上了一处曹军据守的小寨。
  任晖立即率部猛攻,夺下了小寨,杀了寨中守军百余人。此时寨子边缘的墙垣上,还有黑红色的血迹残留,断裂的刀剑和横七竖八的尸体,仿佛在竭力向邓范展现战斗的激烈。
  在小寨前方,有一名将军正按刀眺望周围情形。
  但见此人年约五旬上下,身形魁梧,鼻直口方,颌下须髯茂盛,看起来极其威武。只可惜盲了一目,多了几分凶神恶煞之气。
  这将军正是任晖。
  任晖是雷远在灊山中招揽的得力部下之一,与郭竟一般,当年都是陈王刘宠的部属。后来在宜都,他和郭竟又都是军校中的授课教习。过去数年间,任晖与郭竟一同征伐交州、益州边境上的蛮夷部落,不仅功勋赫赫,在益州南中也赢得了老大名声。
  然而自己也在一场遭遇战中被蛮人毒箭射中了面庞,毒气浸染,导致瞎了一只眼睛。
  近年来,雷氏旧部中老一辈的宿将颇多物故,任晖资历既深、才能也足够,如今已成了仅次于郭竟、贺松、丁奉三人的重将,官拜偏将军。
  见邓范赶到,任晖招了招手:“后队那边,可接着其余各军来人?”
  邓范摇头。
  “我们派出去的人呢?也没有回报?”
  邓范是邓铜的本家侄儿,邓铜临死前将他托付给雷远。雷远令他统带邓铜旧部,数年来,他在交州先是负责开辟河渠、贯通荆交两州漕运,后来又转为负责军屯,所在皆有功勋。交州从边鄙荒蛮之地,逐渐转变为财赋所出,能供养数万精兵,邓范在其中出了大力,得到雷远多次当面夸赞。
  两年前,邓范又随郭竟、任晖攻伐蛮部,任晖所部被蛮夷包围,是邓范领精兵翻山越岭赶来救援,否则任晖丢的怕不只是一只眼睛。
  邓范因此功勋,升为校尉,成了任晖的副手。
  听任晖询问,邓范答道:“往,往鸡鸣山方向的数队,尚,尚未回复;往排,排山方向去的数队,有人撞见数量不少的曹军斥候,暂时不,不敢深入。”
  “曹军斥候?排山?”任晖皱眉:“昨日我们得到最后一次通报说,因为曹休所部南下,雷将军将率领精锐,急攻排山。若曹军在排山周围防范如此严密……莫非……会不会……?”
  “不,不会。以我,我看来,雷将军必已拿下排山。”
  “何以见得?”
  “若排山尚,尚在曹军之手,曹军斥候在排山周边盘桓做甚?斥候在哪里,敌人就在哪里。显然雷将军已入排山,曹,曹军这才大举查探,试图反攻。”
  任晖依旧有些担心:“却不知雷将军带上山的,有多少兵马。曹军若全力反攻,我军现被大雨阻断路途,形同四分五裂,后继兵马一时增援不上去,可就麻烦了。”
  “不必多,多虑。以将军之英明果断,既敢突出前敌,岂会没有后继的手段?何况,就,就算曹军攻山,将军当年在灊山,能以数百残兵匹敌张辽。却不知,曹休比张辽如何?”
  邓范这么一说,任晖心情放松了很多。他斜目睨视着邓范:“你说的这些,有几分把握?”
  邓范应声道:“对我,我的猜测,有六七分把握。对雷将军的信心,却有十成。”
  任晖笑了几声,满意地道:“那就好。哈哈,那我们抓紧行军,继续往蔡阳、安昌方向去。”
  邓范忽然看了看四周将士,欲言又止,似乎有什么话想说。
  任晖瞧出来了,主动问:“怎么?有什么不妥?”
  邓范迟疑片刻:“请问任将军,雷,雷将军让我们所部向北,主要目的是什么?”
  “自然是牵制随县、江夏曹军的优势兵力,保障我方侧翼安全。”
  “昨夜这一场大,大雨后,我一直在,在想,这样的大雨若再下两场,随县、江夏两地的曹军还需要我们去牵制么?在这样的环境里,随县困于山洪,江夏困于渚水,短,短期内,他们哪有西向直驱襄阳战场的可能?”
第九百六十三章
大胆
  在部属们眼里,雷远是用兵如神、战无不胜的统帅。任晖、邓范这样的部下在讨论战局时,理所当然地坚信,雷远面临任何艰难情形都能解决。
  而雷远本人则素来深知,他过去多年来的辉煌战绩并不仅仅取决于自身。在雷远看来,一支军队的胜利,乃至一个军政集团的成功,不在首领的英明神武,而在自上而下所有人的发挥。
  随着雷远的地位越来越高,掌握的军队越来越多,控制的地盘越来越大,无论军事、政治、经济事务都十倍百倍地庞杂。当年他在灊山中作战,战场的范围只在视线所及。可到了后来,战事千头万绪,多条战线同时铺开,哪里是他一个人能兼顾的?
  既然不能兼顾,雷远就只能尽快培养部下们的能力。他设置了组织完善的军校,延请宿将传授兵法;每次大战后,必在军中颁行文字总结;通过不断抽调各部骨干军官为扈从,鼓励军官们互相学习、交流经验,都是为了提升部下们的实力,让他们能够独当一面。
  尤其到雷远出镇交州以后,由于交州境内外的环境复杂,而军府厉行前汉制度,痛抑地方豪强,导致州郡兵与各地蛮夷和叛乱的乡豪几乎无月不战。雷远部下诸将,几乎每人都有担任主将,长途深入蛮部、征伐叛乱的经历。
  邓范便是战斗中成长起来的佼佼者。
  当年邓铜在汝南为大军断后战死,临死前举荐了他的堂侄邓范为后继。然而汉中王麾下并无兵为将有的制度,所以邓铜所部很快就被拆分,归属邓范统带的,只有雷远拨给邓氏的本族部曲。
  而邓范领着这些部曲,硬生生打出了战绩。越是面临复杂的局面,越是需要独立破局的时候,越能展现他胆大心细、勇于争取战场主动的特长。三番五次下来,雷远在不断奖掖提升他的同时,也好几次怀疑,此君是否是历史上某位有口吃之病的猛人。
  正因为有这个怀疑,雷远对邓范难免格外器重些。
  此番雷远举众攻向鹿门山,特意私下里告诉任晖,战局千变万化,战机稍纵即逝,将领领兵在外,无须拘泥于此前的战术目的。若有必要,也不妨多听听邓范的建议。
  因为雷远吩咐在前,任晖很有兴致地问道:“如果随县、江夏的曹军暂时不动,那我们该干什么?”
  邓范压低声音:“我有个想,想法,咳咳,就是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此前攻下曹军小寨之后,军需官收拾了缴获的少量物资。这些物资当场分配到各部,以便后继行军。
  其中有些箭矢,尽数发放到任晖麾下的强弩都尉姜离所部。姜离带着一批部下领走了箭矢,正拿着一份签收簿册来找任晖看过。
  姜离十三岁从军,是跟随雷绪、雷远父子两代的老资格,数年前他和徵氏女结婚,雷远都专门到场庆贺的。所以他职位虽不甚高,却是交州军中较核心的军官,任晖、邓范商议军务也不避他。
  听邓范郑重其事地讲话,姜离哈哈笑道:“讲!快讲!”
  任晖也道:“士则,你还不知道我么?一向是从善如流的。只管讲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95/73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