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鼎余烟(校对)第66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68/733

  “是。”
  “那么……”刘备隔了好一会儿,才涩声道:“那就是……多半是在战场上遭了不测。”
  “很有可能。”
  法正起身,从军帐边上的文件架上取出一摞书卷,将之放在案几上展开:“大王,请看。按照我方军报所说,曹操领着他的五校之兵沿淯水南下,旋即遭到我军痛击,当日便溃败奔逃,即便如此,还遭我军斩俘十万以上。曹彰所部一口气退到新野,都没能集合起一两万人。当时的情形,何其惨烈,何其狼狈?大王,我以为,此等狼狈情状之下,那些曹氏的乱兵们恐怕没有袭击皇帝的心思,也不可能有这个余裕。”
  刘备沉默了会儿。
  他等着法正继续说,但法正眼观鼻、鼻观口,偏偏就不再说了。
  法正的意思很明白,只不过,就算以法正的胆量,也不敢再仔细分析下去。战场上只有曹刘两方,如果不是曹军败兵干的,会是谁?
  汉家皇帝是魏王更进一步的阻碍,难道就不是汉中王更进一步的阻碍了?
  法正的推论并不复杂,道理也很简单明白。刘备一听就明白,这天下间有得是聪明人,他们也很快就会明白。聪明人一旦明白了,就会让全天下的人明白。
  偏偏这样的事,没法解释。一解释,就证明你有这想法,只会越抹越黑。
  刘备深深吸了口气,眼前浮现出曹军四散奔逃,而己方数万大军如狼似虎,在广阔的战场上肆意冲杀,毫无顾忌地展开屠戮,泼洒出的血污遮蔽平野的景象。
  他自己就是最有经验的老卒,深知再怎么严格管理的军队,到了战场上就会变成猛兽。只有他们变成猛兽,才能用最暴戾的杀戮来施放心中的野性,才能用最凶残的杀气来震慑对手,把对手的斗志一点点地碾成粉碎。
  在这个过程中,杀戮是根本不可避免的,也几乎没法管控。如果皇帝在这时候也陷入逃亡的人潮中,与追击的将士撞上,而他又没能说服杀红了眼的士卒的话……
  刘备觉得下一口气怎也提不上来,觉得胸口像是被一块块的大石头砸了进去,砸穿了胸膛,砸进了肺。他挣扎着想要呼吸,却根本对抗不了憋闷的痛苦。
  刘备上一次见到皇帝,是二十一年前的事。当时皇帝并不如后来外界传言的那样,对他多么亲切。那只是一个习惯了在朝堂上扮演皇帝的傀儡,一板一眼地做事,一板一眼地说着曹操希望他说的话。
  直到后来,皇帝遣董承出面与刘备往来。再后来几次面君,刘备才渐渐感觉到皇帝是个活生生的,有想法、有企图的人。
  他经历过许多磨难,熬过了许多艰难时刻,所以非常懂得如何与人相处。只寥寥数语,就能让人获得一种舒适的安心感。刘备由此确认,皇帝至少不会是一个昏君。
  所以他之后南征北战,四处奔走,还曾经试图从汝南起兵袭击许都,以解救皇帝。到后来,他去了荆州以后,有了更多的想法,才不再始终把那位傀儡皇帝当做自己的重要目标。
  但那是另一回事了。在明面上,皇帝始终是汉中王的主君,是汉中王政权尊奉的皇帝,是汉室的代表,是刘备打着讨贼兴汉的旗号,必须去扶持的天子!
  如果汉中王的士卒弑杀了天子,那代表什么?那是整个政权都难以面对的惊涛骇浪,是足以动摇天下人心,动摇曹刘两家之间正义与非正义立场的大新闻!
  “大王?”法正低声道。
  刘备没有理会。
  过了很久,法正又轻声问:“大王?”
  “嗯?孝直,你说。”
  法正却欲言又止。
  刘备皱起眉头:“孝直,你吞吞吐吐什么?这帐子里只有你我两人,有什么话,不能讲?”
  法正把声音压得更低:“荆襄战事已经结束了快一个月。打扫战场、收拢兵卒、安抚降卒也用不了十天。宛城那边为了皇帝失踪焦头烂额,荆襄战场上,真的就没有一丁点的迹象可寻?有没有可能……荆襄那边知道了一点什么,但没有,或者不敢对我们说?”
  刘备横了法正一眼,摇了摇头。
  法正俯首。
  刘备双手按着案几,不动,也不说话。
  过了会儿,法正再度进言:“大王,兹事体大!总得先有个结果,才能谈怎么应付!”
  刘备用力一拍案几,发出轰然一声大响,引得帐外侍从们脚步声起,有人在帐门逡巡,却不敢随意发问打扰。
  法正噤口不言。
  刘备将案几上的文书收了起来:“孝直,你是护军将军,且以你的名义,给江陵大司马府行文,请关羽、雷远两位长史出面,清查荆襄战事的战果,造册发来,以便日后封赏。告诉他们,簿册记录务必要仔细、精确,要说清楚战事的具体经过,说清楚斩杀了哪些曹营的将校,俘虏了哪些重要人物,缴获了什么可堪一提的物资。”
  “是。”
  “另外,请孔明速来关中。”
  “……是。”
第一千零七十二章
汇总
  建安二十四年十一月以后,延续了整个下半年的战事,已经慢慢缓和了下来,反倒是荆襄和关中两处战场以外的事情,一桩接一桩地发生。
  刚撤离荆襄战场的时候,曹彰曾考虑过要隐瞒曹公病逝的消息,但在那兵荒马乱奔逃的环境下,他根本控制不了信息的传递。于是只短短十余二十日,大半个天下,包括河北中原各地的有力州郡之长、地方镇将都知道了。
  由此带来的巨大震动,超乎任何人的想象。不止朝野危惧,简直天下有分崩之势,比如驻在雒阳的一支青州兵以为天下将乱,鸣鼓哄堂而散。而原本驻在居巢的镇东将军臧霸,则抛弃了他的驻地,领兵星夜折返其家乡、兖州东部的泰山郡,并以徐州刺史、督军的名义,向青徐各郡传令。
  此前汉中王整合凉州的时候,曹氏下属的雍州刺史张既,与护羌校尉苏则联兵,纠合了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的羌胡渠帅、乡豪大姓,聚兵自守,并持续控制北地、安定两郡的北部区域,越过奢延泽与并州诸胡守望相助。
  汉中王以讨逆将军吴懿领兵平之,进军至高平第一城。张既据守不战,两军相持数十日。
  待到魏王薨于军中的消息传到,张既身边之人或有疑问,战意皆不坚定。汉中王遂遣使宣慰,张既厚待使者,却暂不答复,汉中王也不催促。
  与此同时,并州刺史梁习曾挟裹鲜卑、匈奴、羌胡之众,进逼河津、蒲坂等地,并以轻骑渡河,突袭骚扰汉军营地,其健者直抵新丰,与据守长安的关中曹军主力联络。幸有破虏将军张任领兵击破之,并与梁习隔河对峙。
  同样也是消息一到,梁习立即收兵,转往河东安邑、闻喜一带。
  当是时也,曾经有文臣劝说刘备,声称只要传檄天下,称罪在曹氏,余者皆不问,天下立时可定。但刘备并不应允,皆因益州、荆州、交州的力量,至此也已经发挥到了极限。
  在不知兵的书生看来,乘胜逐北,故能立功;但真到了能够统辖全局、深悉军政的层次,就能明白大军调度是牵连多么广泛的难事,绝非想象中一声令下那么简单。
  此时荆州、交州全力击破曹军本部,但本军折损巨大,据说许多得力的校尉、司马,连带着整个营头都打没了,将士们体力和精神的消耗更是惊人。
  高强度的作战下,两州数年积蓄的粮秣、军械近乎消耗一空。纵使还有些压箱底的余量,都要赖以镇压新扩的领地,绝不足以纵横中原。
  至于关中这边,虽然这些年来竭力打通秦岭、陇山的诸多交通孔道,可转运艰难的问题始终存在。此前屯放在汉中南郑的巨量物资,因为在战事初起时同时支撑凉州和上庸两个方向,消耗极其迅速。而益州存粮再怎么急速转运,考虑道路承载、粮秣贮存条件、沿途民夫辅兵的调动规模等等,总有个上限。
  这也是刘备始终留诸葛亮在后方的重要原因,除了诸葛亮,也实在没人能把隔着千山万水、仅以狭窄山道相连的诸多区域捏合为一体,统筹其物资调入调出了。
  但益州军在关中十万众,凉州各部和附从的羌胡部落之兵,又有将近三万。这十三万张嘴,即使有诸葛亮带着军师将军府文吏体系全力以赴,也不是那么好供给的。从十月起,攻入关中的张飞等部,便开始吃起了牛羊。
  这可不是好事。凉州羌胡将士视牛羊为衣食之源,极其珍惜,平时顶多吃些乳酪,哪里舍得吃牛羊肉?这时候军师将军府从凉州调度牛羊到关中,固然证明了中枢对凉州的有力掌控,也足见益州方面支应不易,需要凉陇的协助了。
  既然己方的军事、经济力量即将逼近极限,对河北、中原等地的政治攻势,又有多少实际意义呢?
  如果不以军力,只靠着政治上的威慑和号召来括取土地,那绝不是真正的胜利,反倒会留下极大的隐患。当年的袁术便是失败的典范,堪为后人笑柄。
  身为乱世中崛起的英雄,刘备固然高举仁义的大旗,却绝不迂腐。他深知一切都建立在兵强马壮的基础上,对那种虚假的胜利并无兴趣。
  传檄天下这种事情,不是不可以做。但一定是要在己方占据了政治、军事、经济上全面优势,能够切实掌握每一块降伏的土地以后,才能去做。而以当前的军事能力,首要的、也是唯一可行的目标,便是攻取长安,实现对关中的稳固控制。
  对汉中王的这个意图,关中曹军自然是不同意的。
  曹丕本人坐镇关中六年了,他绝非无能之辈,尤其在长安周边经营得法。而曹洪、阎行、郭淮等人,或为宿将、或为猛将、或为兼具文武干才的后起之秀。他们虽无野战取胜的能力,可是纠合数万之众死守坚城,真不是旦夕可下。
  张飞连日催军猛攻,只是不断压缩长安曹军的控制范围,使汉中王能够好整以暇地在阳陵祭奠祖先和将士,除此以外,倒真没什么标志性的胜利。
  大体来说,两军的对峙局面依旧,而各地爆发的战斗大部分都只是徒然消耗人命。较之于旬月前突入关中的破竹之势大有不如,更没法和荆襄那边数十万人会战,十万人斩俘相提并论。
  但在长安曹军这一头,他们面对着张飞这样的虎将,愈来愈显束手束脚,与关东的联络通道也随时有被截断之虞。魏王世子、副丞相曹丕几番向关东州郡发出调令催兵支援,但控制宛、雒一带的骁骑将军曹彰不仅不理会,还数次劫持了曹丕的使者。
  然而在十二月初的时候,曹彰控制的区域出了大乱子。
  此前曹操领兵经宛、雒等地,就因为民夫和基层兵家不堪徭役之苦,几次爆发哗变,负责地方平靖的行南阳太守东里衮东奔西走镇压,忙得不可开交。
  到了十一月末、十二月初,本来曹公病死的消息便使人心动摇,曹彰为了恢复军事力量,又强行征发壮丁、搜刮地方存粮,这一来,民心如沸,再也无法遏制。负责剿平乱民的郡将侯音、卫开起兵叛乱,以数千人入山自保,杀死了郡功曹应余、擒获太守东里衮。
  此时荆州军虽无余力北上大举征伐,却也遥授侯音、卫开以将军号,并以少量精锐进军新野。
  之前曹军二十余万在荆襄战事中崩溃,所有人异常畏惧关羽,当荆州军表现出北上意图的时候,梁、郏、陆浑等地群盗蜂起,各处皆打荆州旗号,攻杀曹氏所署官员,动乱甚至波及兖州、豫等州。
  这一来,曹彰难免慌了手脚,他既要分遣兵马平乱,又要集中力量以应付可能的进攻,一时间哪里顾得过来?
  诸葛亮合拢手上的书卷。
  “还有么?”他问。
  既得汉中王召唤,诸葛亮火速安排好汉中军师将军府的诸多事宜,随即风尘仆仆赶到。
  十二月里,天气已寒。他往中军拜见汉中王以后,立即查问各处汇总来的情报,直到诸项事宜有了大体的概念,头发里还沾着的雪粒还没有化,脸颊上因为风吹霜冻而出的血丝也没褪去。
  听得他询问,僚属们无论有没有尚未汇报的消息,都垂下头翻着手上案卷。一时间,中军帐里充满了哗哗的竹简或布卷张开又合拢的声音。
  当然还有一些消息的。刚才所说的那些,都不牵扯皇帝的失踪,这个事情,总得有个说法,但这事情又关联到荆州军和交州军的两位重将,僚属们隐晦地递着眼色,谁也没有先开口。
  刘备的主座就在诸葛亮身边。
  对当前局势中的微妙之处,刘备也是仔细考虑过的,还和法正一起,拟过好几个应对方案。但这时候他看着僚属们忙碌,一时间却不知自己该做什么好,索性提起铜壶,为诸葛亮倒了碗热水:“孔明,你喝水。”
  “多谢大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68/73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