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鼎余烟(校对)第66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67/733

  想起徐州失利,基业分崩时,是曹操接纳刘备一行人,予以厚待,支援军粮,表刘备为豫州牧。
  想起吕布击破小沛,使刘备成为丧家之犬的时候,又是曹操接应刘备退入许都,表刘备为左将军,而礼之愈重,出则同舆,坐则同席。
  直到最后,某一天曹操对刘备说,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那一句话里,蕴藏着太深邃的心机、太险恶的试探,当时刘备吓得投匕箸于地,几乎失态。
  然而后来刘备又常想,这句话,就只是试探么?不是的,那里头应当有真诚的东西,有曹操对刘备真实的赞赏和钦佩。
  虽然两人的地位相距甚远,实力更是天差地别,可曹操偏偏能看出刘备是自己的同类。其实刘备自己何尝没有同样的感觉呢?天下英雄,无非曹刘,曹刘之间,又惺惺相惜久矣。只有曹刘两人才真正胸怀大志,才有翻覆天下的才能和毅力,才拥有以一身而担天下之责的胆略。
  只不过走的路不一样罢了。
  在刘备眼中,曹操走的,是一条看似痛快却包藏了太多诡诈伎俩、凶残手段的路,那路上铺满了无辜者的血,必定祸根深埋、遗害后世;而在曹操眼中,大概觉得刘备迂腐不堪,成天想着胶柱鼓瑟、缘木求鱼吧。
  曹操永远是信心十足的架势,可刘备却不会盲目自信。事实上,刘备也偶尔会怀疑,究竟自己的选择对不对?前汉的制度、前汉的盛世,究竟能不能复现于当代?究竟我这么走下去,是不是能够通往盛世的路?
  可惜天下只有一个,也只能选择一条路去走,没有妥协的余地。既然与曹操势如水火,就只有每事皆与曹操相反,曹操以急,刘备以宽;曹操以暴,刘备以仁;曹操以谲,刘备以忠。惟有如此,事乃可成耳。
  刘备眺望长安城。
  他忽然想到,城里的曹丕现在会如何?
  刘备是见过曹丕的,记得那是一个颇有才华却稍显轻佻的孩子。将近二十年过去了,魏王既然病逝,魏王世子便要担负起责任,可曹丕又能做到什么程度呢?
  刘备看看身边的侍从,试探地问道:“虽说汉贼不两立,但曹操毕竟是一代奸雄。奸雄离世,我们的礼数不可废,应该派一个使者去吊唁的吧?”
第一千零七十章
弑君(上)
  几名侍从们面露难色。
  刘备自嘲地笑了笑,随着体制渐渐完备,原来那个仿佛和气老兵的玄德公形象渐渐消褪,而代之以威严的汉中王形象。自从魏延、傅肜那一批人离开自己身边,代替他们的扈从们虽然都是各州年轻俊彦,有文武两途的才能,却总是庄重自持,不敢说错一句话。
  想要和这些年轻人讨论如此敏感的话题,也实在是为难他们了。
  他加鞭催马回营,召集了身边随侍文武商议。
  众人意见不一,有赞成遣人吊唁的,说道:“曹操虽为逆臣,可逆臣也是臣,他终究仍是汉家的魏王、丞相。他曾说,设使天下无他,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此语虽然狂悖,却也有几分落在实处。此等人物更与王师鏖战数年,不处下风,堪为我方的强敌。对此辈,可以痛斥却不宜羞辱;羞辱他,便同于羞辱我辈。而其人既已病亡,加以存问方显气量。”
  “再者……诸位可知,荆襄、关中两地的作战,动用兵力二十万,民父劳役倍之,统计几处战场的将士损失,只战死者就已超过两万,伤者不计其数。而每日里消耗的粮秣物资,也是如山如海。考虑到我们控制凉州以后,要经营当地,又有巨额的投入。此战之后,曹氏固然衰弱不堪,我方也至少要两三年的休养,才能鼓勇继战。这时候若通过吊唁,稍稍缓和两家的关系,也是妥当。”
  说这番话的,是一向温和敦厚、虑事周密的习祯。
  刘备微微颔首。
  也有人反对吊唁的,当场昂然而起,说道:“臣闻汉贼交争,其势不两立。曹贼纵然在世,我们也恨不得食其肉,寝其皮,恨不能以斧钺加其身。反曹、兴汉,乃是一体两面,若不能坚定反曹,便等若是宽容曹氏的篡逆之行,天下人谁还信我们兴汉的决心?故而,我不知何来吊唁的道理;我更不知,想要去慰问曹操之死,因曹操之死而心中哀恸的,是什么样的人!”
  意见如此激烈的,乃是姜叙。凉州士风之刚健锐利,在此可见一斑。
  刘备脸肌抽搐一下,忍不住肃然坐正。
  他只是念及与曹操的当年旧谊、惺惺相惜,所以突然生出个吊唁的念头,老实说,提出此议时,并没想到这其中还有那么多的道理。
  但这也不错,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来看,会得出不同角度的结论。身为主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
  某种程度上,这种辩论争议的过程,在剖析利弊的同时,也给主君提供了一个了解下属眼光和立场的机会。由此一来,最终该怎么做,反倒并不特别重要了。
  正坐了一会儿之后,刘备稍稍往软榻上斜倚身体,微微闭目,仔细听着。直到部属们的讨论之声渐低,他睁开眼,微笑着环视所有人:“这不是什么大事,今日且商议到此。诸公所言,皆有深意,我一定会深思熟虑,再作决定。”
  当下众人行礼退下。
  帐中惟有一人不去。刘备笑问:“孝直可有良谋以教我?”
  这场讨论进行到一半的时候,法正才来。
  通常来说,法正碰到这种群臣各有所执的时候,总会当仁不让发表意见。他的见识、判断都超出同侪,又身为尚书令护军将军,深悉军机大政,常能说得他人哑口无言。但这次他来,却只安静端坐,有些奇怪。
  最近几日里,针对长安曹军的军事应对,主要由张飞、法正两人负责。
  张飞本部在蓝田设营,以右将军的身份统辖诸军,而吴懿、张任为之辅助。法正除了担任军事上的参谋,另外还兼领关中的民政,发挥他扶风名士的号召力。
  另外,近来法正还忙于策反蓝田至武关一线的驻守曹军,以图完全打通关中到荆襄的联系,前日里,刘备刚给了他十数份诏版文书,允他直接除授二千石以下的军职若干,今日此来,是有了结果么?这么快?
  听得刘备询问,法正奉上一份书简。
  “吊唁曹公一事,不必急于一时。”
  “哦,那眼前有什么急事?”刘备接过书简。
  “好教大王知晓,武关曹军虽然尚未正式降伏,却已经动摇异常。前日里他们就已放开关禁,使荆襄与关中的讯息传递通畅无阻了,荆襄轻骑经武关至蓝田,只需八百里路程,便可将最新的军情奉于大王驾前。”
  “这是好事啊。”
  “因为讯息畅通,今日早晨我收到了荆襄方面遣人送来的急报。上面说,曹彰驻在宛、雒一带,又新生出一桩大事来。此事关系重大,更直接影响今后我方的大政。”
  “如今大局已定,还能有什么大事?”刘备哑然失笑。
  这几日,他因为曹操之死而百感交集。但同时,也有提数十万众大战破敌,终得兵临旧都的激动和狂喜。他意气风发,踌躇满志,常显睥睨之态,仿佛这天下再没有什么难事。
  可笑了两声,却见法正的脸色凝重异常,仿佛他说的大事,真的非同小可?
  刘备连忙抿嘴,正色观看文书。
  下个瞬间,刘备大惊失色。他一下没坐好,先歪倒在榻上,然后又猛地挺腰站起,拿着文书的手都在发抖:“什么?这……这……怎会有这样的事?孝直,这可开不得玩笑!”
  法正躬身道:“大王,这样的事,我便有十个胆子,怎敢开玩笑?”
  刘备连喘了几口气才回座,把军报摊在案几上,仔仔细细地又看了两遍:“也就是说……也就是说……”
  他嚅嗫了几句,竟没把话说完。
  法正替他把话说了出来:“皇帝失踪了,是在两军会战的荆襄沙场上失踪的。”
  刘备狠狠地瞪着法正。
  法正却转身,看帐外无人接近,再折返回来:“曹操南下时,打着要在南阳登基践祚的旗号,故而沿途以麾下精兵挟裹皇帝同行,哪怕是后来急速南下与我军对战,也始终挟持皇帝,须臾不离。一个月前,曹操的武卫、中坚营和五校精兵,都在淯水以东被我军一击打散,曹操回返路上病逝。而曹彰到新野收拢诸军,缓缓退到宛城,才发现没了皇帝的踪迹。”
  说到这里,他看了看刘备的神色,才继续道:“关羽、雷远二将遣人往宛城探察过,确认这消息无误。”
  刘备探出双手,按住案几,眼神仿佛失了焦距。
  他喃喃地道:“皇帝在战场上失踪?这岂不是说,有可能……”
  “兵荒马乱之际,哪里说得清楚?皇帝很可能在战场上为乱军所弑。动手的,或许是曹军溃兵,或许是……咳咳,或许是我军。”
第一千零七十一章
弑君(下)
  刘备的思绪完全乱了。
  他简直想要大叫,又想拔出长剑砍一些什么来发泄。
  皇帝失踪了!失踪在战场上!而且,很有可能被乱兵所弑!这不是小事!
  皇帝是天子,代天而抚万民,法天而行德政,代表了天命!自秦始皇帝以来四百余年,天下帝位延续,历经数十位统御天下的皇帝。除了那个新朝皇帝王莽以外,绝无一人失踪于战场,绝无一人死于乱兵之手,绝无一人尸骨无存!
  哪怕近代以来天下丧乱、王纲解纽,可皇帝始终都是皇帝!哪怕丧心病狂如董卓,都是在废黜先帝为弘农王以后,才敢鸩杀。即便如此,董卓也成了祸崇山岳、毒流四海的逆贼,其豺狼之性,哪怕千万年后都要受尽唾骂!
  哪怕是公认的逆贼如曹操,你看他凌轹汉室、戮杀主后、鸩害皇子,可敢碰皇帝一根手指?皇帝始终都是皇帝!哪怕曹操图谋篡位,在面上也得尊重皇帝,因为不尊重汉家的皇帝,就等于剥夺了皇帝的神权外衣,使天下人都不会尊重新起的魏朝皇帝!
  可现在……
  刘备只觉得天忽然间冷得厉害,干燥空气中稀有的水汽都要化成冰碴子,悉悉索索地渗透进自己的体内,让人的血肉都变得僵硬,透不过气来。
  “那可是皇帝!”刘备恶狠狠地道:“曹操这厮,竟把皇帝带到战场上!分明是他置皇帝于险境,这才生出这事端!这厮真是恶毒,真是穷凶极恶……我才不会去吊唁他!”
  他想要骂几句,可随即又颓然。
  曹操已经死了!
  他已经死了,再多的恶意,再多的抨击,又与他何损?
  可怕的是,曹操在死前大张旗鼓安排禅让的举措,恰恰证明了他绝不可能弑君。他拿着皇帝在手里,是有用的!
  刘备抬起眼,瞥了一眼法正,慢吞吞地问道:“孝直何以认为,皇帝可能为人所弑?你又是怎么判断出,这与我军有关?”
  法正咽了口唾沫,应道:“我素来听闻,曹操诸子不和,各拥实力,时常争权夺利。这其中,骁骑将军曹彰的官职虽不甚高,却实际掌握宛、雒乃至许都、邺城的驻军,是诸子之中军权最盛者。若皇帝在曹彰手中,他凭此便足以与许都朝廷展开政治上的合作,必定如获至宝。所以,他若控制着皇帝,绝没有隐瞒的道理。”
  “唔……孝直,你继续。”
  “至于我们……”法正沉吟片刻:“大王,我们高举的,是反曹兴汉的旗帜,若皇帝在战阵上逃归我方,那不仅是对我方大义的认可,更是对曹氏逆贼身份的最终确认。当年曹操以阉竖之后,尚能挟天子以令诸侯,如今大王身为汉家宗室,一旦迎奉天子,无数难题就此迎刃而解。这个道理,关将军和雷将军两位,不会不明白。”
  “也就是说,孝直以为,皇帝并非被人控制、藏匿。”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67/73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