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鼎余烟(校对)第71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11/733

  “那……光禄勋李严,乃是宿将。”
  皇帝依旧摇头。
  诸葛亮握了握羽扇,不禁叹道:“可惜子龙将军未能同来。”
  饶是周身酸痛难耐,皇帝也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孔明,孔明!你莫要再寻人选。这一仗的作战计划,是你我二人拟定的,我既不能上阵,自然就由你负责。”
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建功
  皇帝笑的欢欣,诸葛亮的神情却有些严肃。
  站在暖阁四角的内侍们甚至注意到,诸葛亮的眼神里,露出了极少见的动摇姿态。
  内侍们个个都是机灵人,立即将自己的身体往角落里挤一挤,免得被任何人发现。
  刘备在荆州的时候,下属军制十分混乱。虽然名义上尊奉汉家制度,其实难免一副以左将军为首的大军头,为下属诸多中小军头簇拥的模样。而雷远从江淮带领数万军民来投,便自然成了仅次于主君的实力派。
  待到刘备称汉中王,置前后左右中五军。大体上,以中军赵云部为宿卫,后军黄忠部为预备队,而前军关羽部在荆州,左军雷远部在交州,右军张飞部在汉中以向雍凉。到这时候,部下各军才算经过了彻底的整顿,权限清晰,称得上是国家经制之师。
  汉中王称帝以后,军制又在逐渐调整。在原先的五军体系以外,又充实了许多仿佛汉家制度,又有诸多细微不同的新体系。
  大致来说,五军的下属,收缩到了分布在各州的独立军屯。军屯的垦田籍账,不与民同,军屯中的士家更有免税田、官给耕牛、子弟入学入仕等诸多经济政治上的优惠待遇,并日常接收军事训练。士家子弟平时轮番服役,到了战时则根据作战要求相应征调,组成能够野战、远征的精锐部队。
  在五军之外,各郡皆设与太守平级或稍低一等的郡尉,平时管控郡县兵,战时则与太守协作,根据需要指挥郡县兵作战。郡县兵的征用、训练根据地方环境不同,有的松散些,有的严格些;在边地郡县,另外还有出钱招募的马步弓手编制。
  高踞于整个军事体系最顶端的,是负责军令的大将军关羽,和负责军政的中都护、镇军大将军赵云。另外,根据朝廷诏令,代表皇帝统辖一个战略方向的,则是骠骑将军雷远和车骑将军张飞。
  今年以来,后将军李严在中枢军务上表现不凡,故而又新加了光禄勋的头衔,得以协助赵云,权限横跨中、后两军。
  无论军事体系怎样变化,有一点是很明确的,那就是诸葛亮极少直接参与其中。
  无论诸葛亮的职务是军师中郎将还是军师将军,他都始终把注意力集中在政务方面,统领一切文臣,以足食足兵为己任。除此以外,他通常只负责战略方向的推定,而不涉及具体军务。过去十多年里,他只有很短的一段时间掌控军事……那就是关中战败,庞统身死的数月。
  待到皇帝登基践祚,中枢有丞相和大将军并立,诸葛亮依然保持着这个状态。
  一来,持节的丞相录尚书事,权力已经足够大了,若贸然涉足其他,恐怕朝堂上的平衡难以保持。二来,大将军关羽的威望异常,他一手把持着大将军府,凌驾于一切武人之上,也无需他人插手协助。三来,皇帝本身就起自于戎马,是身经百战的英雄,在具体军务上头,大概当今天下也只有关羽才有资格和他讨论吧。
  诸葛亮对此没有任何意见。如今汉家复兴,蓬勃向上的姿态天下可见,诸葛亮全部的精力,都投注在如何构建一个能够对得起天下百姓、对得起汉朝历代先帝的制度。
  他的精力虽然旺盛,却也不可能兼顾百端。
  这次皇帝要来关中,原本目的只是外交,所以朝廷中枢的官员来了不少。既然皇帝特意令诸葛亮作陪,诸葛亮也就只把自己当做皇帝会见西域小王的陪客。但他绝大部分的精力,其实依然摆在丞相府那如山如海的政务上头。
  直到一个月前,皇帝召见诸葛亮,告诉他孙曹之间的默契和曹氏的特殊动向。
  因为关羽、赵云等人依旧驻在成都,军队的布置没有额外变化。皇帝既然打算暗中应变,也不会节外生枝,作出导致敌人生疑的调动。于是诸葛亮抽空陪着皇帝,花了不少心思,慢慢地设计了应对的计划,一步步地协助皇帝调动兵力,步下了一个足够有效的圈套。
  负责执行整个计划的,本来应当是皇帝自己。
  在诸葛亮看来,皇帝虽然年过六旬,雄风仍在,他数年未上战阵,难免手痒。藉着西域诸国代表俱在的机会,就在长安城下展示一下汉家皇帝的英武,正是理所应当。
  可他真没有想到,皇帝会忽然病了。而且一病就病到了举步艰难,根本无法上阵的程度。
  更没有想到,皇帝会突发奇想,把指挥这场战役的权力,交给从来没有沙场厮杀经验的丞相。
  诸葛亮沉吟片刻,迅速打好了腹稿,随即微微躬身:“陛下,这怕是不妥。”
  “哪有不妥?”
  “陛下你想……”诸葛亮正待说什么,皇帝举起手示意。
  “且住。”
  诸葛亮停止言语,皇帝又向内侍们摆了摆手:“你们都出去。”
  内侍们鱼贯而出,又将暖阁的门户阖上。
  “孔明。”皇帝沉声道。
  “臣在。”
  许久的停顿后,皇帝往软榻上靠一靠,让自己的身体更放松些。他舒适地发出了一声叹息,然后道:“原先我不觉得,这次一生病,真感觉自己年纪大了,身体一天天地不似先前。云长、翼德和子龙他们,也都已经六十了,卧病也是迟早的事!阿斗……唉,还不太懂事。以后的朝堂上,终究需要有个威望够高的人来主持一切……需要一个能够定策于内、建功于外的丞相!”
  诸葛亮觉得自己的呼吸都停滞了一下。
  他当然知道皇帝在考虑什么,也清楚那些基于政治权衡的考量,都是非常有必要的。但他就是想要阻止皇帝的言语,于是猛地挥着羽扇:“陛下!何出此言!”
  这两句话出口,他又不知道后继该说什么。
  皇帝反倒很放松,看到诸葛亮难得地惶惑,皇帝的眼神里甚至带着几分狡狯和得意:“昨晚我仔细想过,眼下我们的准备足够充分,敌人的份量也足够重,这个机会很合适,正可作为丞相的沙场首功。孔明,你若明白我的心意,就抓住这个机会,莫辞劳苦!怎么样?”
  诸葛亮沉默了一会儿,起身下拜:“只恐我才疏学浅,不能克尽厥职。”
  皇帝再次大笑:“孔明,我打了一辈子的仗,见识过千千万万种人。谁能打仗,谁不能打仗,我一眼就能看透。何况,羽林、虎贲两部的日常训练,你也早都参与在内,你不是外行!我不会看错人的,你放心去做!”
  “是!”
第一千一百三十五章
杀奔
  章武三年的十二月二十九日,光禄勋李严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后,迈着威严的步伐出来,从宫城南面新建的飞桥经过。
  李严的光禄勋乃是虚职,皇帝身边的文武近臣自有一套班子,包括羽林、虎贲两部的军务,其实并不需要李严插手。他真正负责的后军,又有丁奉和雷澄这两名经验丰富的副手,他既然来了长安,也没什么军务非得他来决定。
  但李严依旧每天认认真真地过堂办公,把每一件小事仔仔细细办好。哪怕快到元日,他散衙下班的时间,也都特地掌握过,会比寻常官吏稍微晚些,又不太晚以致突兀。
  李严是南阳人,始终不太习惯关中的冬季。此时站在高处眺望,冬天的长安城里,到处都是灰褐色的房顶,偶尔天上飘落细碎的霰雪,落在房顶上,也变成灰褐色;或者灰白色,依然没什么看头。
  反倒是房顶下面,横平竖直的街道间,随着夕阳下落,有星星点点的灯火燃起,长安城里居民们的闲谈碎语声慢慢随风飘散,仿佛带来一些生活气息,让他觉得惬意些。
  重要的是,长安城的居民们见多了高官贵胄,很懂得规矩。每次李严的车驾通过道路,沿途的人群都会适时退避俯首,这种感觉,让他更加舒适。仿佛每天的疲劳,都会在百姓们尊崇簇拥的身影中慢慢消解。
  有时候他也会自嘲,忙碌半生,只图这些,格局未免太小。除了当下的功名富贵以外,大丈夫还应当建功立业,名留后世才行。
  不过,人都有惰性,经历了好些年的猛烈追求。李严扪心自问,自己从刘璋手下不起眼的县令,十年里做到了九卿之一、掌握实权的后将军。那已经很不错了,距离朝廷最核心的数人,已不过咫尺。
  接下去不妨先舒坦两年。毕竟朝廷大政已定,自己瞎折腾并不能折腾出什么结果。
  早年间,他倒是陪着彭羕、寇封等人折腾过,最后谁捞着好了?若非我李正方脑子机灵反应快,后继颇立军功,那一场亏,十年二十年都赚不回来!
  嗯,眼下就这么安安稳稳的,最好。这咫尺的距离,会有机会跨过的。
  看到落日西沉,光辉渐渐褪去,自家的倦意也上来了,他淡淡地一笑,稍微加快脚步,从木制阶梯下来,然后往宫殿的正门走去。
  到得宫门前头,却见羽林监姜维带着一批将士,正在训练射术。
  姜维年纪刚过二十,就已经在荆州、河西等地多建功勋,平时很得皇帝的喜爱。此前因为他在西域迫经艰苦的关系,皇帝特地给了半年的休沐,让他安心完婚。这回皇帝到长安,又专门使姜维跟随,还特需他把新婚妻子也带着。
  可休沐就是休沐,你这个不当值的羽林监,特地跑到宫城里来,还带着一群年轻将士武刀射箭在宫门处,那表现也太刻意了。年纪轻轻就已经六百石,还不够?
  李严信步过去,隔着老远,便先笑道:“伯约,何以如此繁忙?”
  一边走,他一边走得略近些。
  他这个光禄勋再怎么不管事,毕竟名义上是掌管官殿门户宿卫,并及侍从、传达诸官的大员。将士们纷纷向他行礼,又去看姜维。
  这两日里,姜维对羽林将士的训练抓得很紧,昨日里专门在军营复习旗鼓队列,今日又逮着当值的数百人习射。这些将士们都是从诸军抽调出来的勇士,训练上头本来也不含糊。但其中不少人有一阵没和姜维一起习射了,练着练着,忍不住会问关家虎女如何,立即被姜维一阵痛骂,然后嘻嘻哈哈地并不恼怒。
  听得李严发问,姜维愣了愣,随即道:“听说前些日子陛下校阅,这些蠢货较量射艺,居然输给了柳隐统带的一部虎贲!我非得好好操练他们不可……下回校阅,必得挣回脸面来!”
  “原来如此,好!好!”李严呵呵笑了两声。
  柳隐是益州军的有力军官。此前甘宁、张任、泠苞等益州宿将陆续病逝,皇帝特意提拔益州军中新秀。柳隐便是其中之一。他早有文武双全的名声,既得到简拔入虎贲,日后或许还会格外重用。
  姜维居然会因为与柳隐所部较量射艺失利而恼怒,可见毕竟是年轻人,没什么城府。
  李严正想再与姜维攀谈几句,忽听得宫门外头马蹄声急入骤雨,毫不停顿地沿街直往宫禁而来。
  “怎么回事!”李严猝然色变。
  包括姜维在内,所有人全都停下了动作,齐齐往宫门外看去。
  宫禁中自有规矩,除非有极大的要务通报,不得肆意驰马奔走。但那几名骑士纵马急入宫禁,直到快至殿前才勒住坐骑,翻身下马。
  早有侍从迎了上去,简单问了两句,立即引他们入内。
  李严距离宫门甚近,看得最清楚。那几名哨骑个个满头汗水灰尘,神情紧张。他心道,定是出了大事,立即返身往宫禁中去。
  走了数十步,身后脚步声响,原来是姜维满脸跃跃欲试神色,跟了上来。
  再走数十步,宫禁中又有侍从奔出,另有人牵过马来,催那侍从立即上马。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11/73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