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鼎余烟(校对)第7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3/733

  长刀并未出鞘。
  “只是一时技痒罢了。想靠得近些,说话方便。”他沉声道:“天色已晚,我们就此作罢,各自收兵吧。”
  “周将军,你若不能给我一个交代,谈什么收兵?”雷远反问。
  “交代是断然没有的。”周泰把连鞘长刀重新挂回腰间:“但是可以给你一个消息。听到这个消息以后,你就会收兵了。”
  “什么消息?”
  “就在此时,有荆蛮渠帅若干率领部众大举出山,将要攻打乐乡县城。”
第一百一十章
连环(七)
  荆蛮居然也有动作?
  雷远面色不变,心脏却大跳了几下。
  周泰的话语声并不高,他遍布疤痕的脸上也没有特别的表情。但雷远非常清楚,荆蛮的突然行动,与周泰脱不了干系。而周泰选择此刻将之道出,是赤裸裸的威胁,也是挑衅。
  此刻庐江雷氏部曲的主力身处乐乡南部的三河口,如果荆蛮异动,那么乐乡县城就有危险。在此情况下,继续在三河口纠缠没有任何意义,雷远最妥当的选择就是放弃拦截,收兵救援本据。
  以雷远在此世所见,由于信息传递和收集不畅的原因,两方博弈争竞,往往都是错进错出,没有谁能真的算无遗策。
  虽然此前失策,导致本部全在庐江雷氏部曲的威逼之下,可周泰仍然有自保的策略,有掌握主动的可能。这已足见这位东吴宿将名不虚传。
  而在雷远这边,之前他与蒋琬商议时,曾表示希望速战速决,在荆蛮和吴军作出反应之前,就扫平宗帅和贼寇们的力量。所以才利用梁大为诱饵,将宗帅、贼寇之中意图反抗者,尽数钓到高峰山下的战场。
  但雷远的设想也同样出现了偏差。由于周泰迅速插手乐乡的局势,若非雷氏部曲善战,梁大这诱饵早就被贼寇吃干抹净。现在周泰又说,荆蛮将会有所行动……这至少说明,东吴对南郡江南地的渗透程度,比左将军府所了解的更深。
  当雷远敛眉思忖的时候,周泰举动自若地站在雷氏部曲包围之中,似乎一点也不急躁,甚至还向己方士卒挥了挥手,让他们也耐心等待。
  雷远忽然问道:“那些前往乐乡县城的荆蛮,便是这几日里,足下以金帛物资诱引的结果吧?”
  周泰面色不变:“没错。原本希望他们能够与苏非等贼寇合兵,共同破梁大所部,怎奈他们集合部众的速度慢了些,只好安排他们进攻乐乡县城,以牵制你们的力量。计算时间……这时候,快要到了。”
  因为双方的态度都很明朗,所以周泰的言语异常坦然,并不遮掩。
  雷远轻笑了几声:“原来如此。”
  确定要带领宗族到乐乡落脚以后,雷远做的功课着实不少。针对荆蛮这个庞然大物,他更是颇下了一番工夫去了解。
  荆蛮生活的区域既广大,实力也很雄厚。群山中的各种渠帅、头目多如牛毛。彼辈各自拒守山寨,不服王化,前汉以降多次攻劫州郡,以至于刺史、太守之类的高官都弃城而逃。至于汉、蛮之间零星的冲突厮杀,简直是无休无止。近代朝廷衰微,荆州地方通常都徒以怀柔,举凡牵扯到蛮夷的事务,避之唯恐不及。
  站在荆州汉人的角度,将未接受汉化的蛮夷,一律称之为荆蛮。其实荆蛮之中,也有种落不同。比如活跃在荆州西南边陲溇中、澧中和五溪一带的,是自称为槃瓠之后的南蛮;而主要活动在荆州西北部和益州东部的,则是巴郡、南郡蛮。南郡蛮的种落大姓有五,传说皆出于武落钟离山中的赤黑二穴,而所谓武落,便是南郡西部,与乐乡毗邻的佷山。
  南蛮和南郡蛮,彼此并无密切往来,甚至部族之间尚有仇怨。即便身为武陵太守的黄盖已经制服溇中、充县一带蛮夷渠帅,但想要籍此进一步扩张影响,甚至越过千山万壑,进而将佷山南郡的蛮夷种落制服,几乎没有可能。
  那么周泰想要招引彼辈作战,就非得投入实际的利益才行。然而,即便周泰听闻新任乐乡长就任以后火速北来,前后不过两天时间,哪怕他洒出去金山银海般的好处,究竟能够召集多少荆蛮部落?那些蛮夷之辈,又能做到什么地步呢?
  乐乡城中,现在有蒋琬坐镇,配以善战的部曲两百余人,民夫壮丁千人,再加上随同的家属两千余。这样的力量,用来进取或者不足,但要拒守城池……
  周泰以为,雷远为因为荆蛮的到来而急于回援,但雷远偏偏信得过他的部属们。雷远愿意赌一把,赌他们绝不会被一群蛮夷所趁!
  “天色不早了,两军各自扎营吧。”雷远忽然道。
  等待他发出收兵号令的周泰一时愕然:“什么?”
  “我需要一个交代,而周将军不愿给我交代。那么,不妨就在此地扎营吧。”雷远平静地道:“等到县城那边后继的消息传来,我们再作后一步的商量。”
  这雷远,竟然拼着不理会乐乡县城的安危,也要把自己扣留在此?这帮淮南贼徒行事如此激烈,动辄就要做到不顾一切的程度吗?
  周泰眼中厉芒一闪。
  在他身侧不远处的雷氏扈从们立刻踏前半步,数十人甲胄轰响,锵然生威。
  周泰格格咬牙,握着刀柄的手背上青筋暴现,到底将心头的怒意硬生生压下。他猛地回身,往自家部属的方向大踏步走去。
  雷氏部曲们倒也不拦,队列左右一分,任凭他离开。
  一旦回到自家队列,周泰的几名亲近部属立刻围拢上来:“将军,怎么样?”
  周泰冷哼一声,返身再看看拦在道路尽处的那支部队。
  换了其它场合,这位轻剽凶悍的猛将早就已经挥刀大砍大杀,率部闯出一条血路离开。但眼下真的不行,玄德公毕竟是吴侯的盟友,此处到底是在玄德公的势力范围内,煽动贼寇之类的事情做做到也罢了,如果引发两军大规模的冲突,无论如何都是吴侯丢了脸面。
  眼下……眼下只能暂时扎营了。周泰脸色铁青地下令。
  他恼怒地想着:等到荆蛮们攻破乐乡县城,看你们还能不能继续张狂!
  如果周泰能够随时了解荆蛮的动向,这时候或许会满意得很。因为就在雷远勒令两军扎营的同时,荆蛮真的已经抵达了乐乡县城。
  过去数月间,驻扎在江陵的周瑜颇曾由江陵派遣人手渡江南下,招引荆南各处的地方势力。所以乐乡西部的荆蛮,早就与东吴有所关联。待到周泰以厚币诱引,立刻打动了乐乡县城近处的好几个部族渠帅。
  通常来说,荆蛮们以三五十户为一寨,数寨乃至数十寨立一渠帅,号曰“精夫”。这几个“精夫”手下各有数个寨子依附,都能动员起三百至四百人的壮丁。
  但因为精夫们没有共同的首领,谈到各自动员多少、劫掠获利应该如何分配的实际问题,难免吵吵嚷嚷,莫衷一是。另一方面,精夫们对下属山寨的控制也不是很严密,各家山寨的积极性又不相同。所以他们花在口舌讨论上的时间,足足有两天,待到所有人达成一致,开始集合部众的时候,周泰已经催促着贼寇们先行下手了。
  最终这几名精夫合力,一共动员了千多人,当天午时出发下山。
  县城的位置本来就靠近深山,山间还有溪流可浮竹筏,因此他们的行军速度很快,疾行三十余里后,申时尚未过半,就看到了乐乡县城。
第一百一十一章
连环(八)
  周泰并非粗鲁无谋之将,多年来的战场厮杀经历,使他具备了充分的判断力,足以在乐乡这个小小的区域施展。比如对荆蛮的调动,就是周泰有意为之,如果雷氏部曲屯聚县城不动,这支荆蛮人马可对彼等形成牵制;如果雷氏部曲已经出城救援梁大,则荆蛮的到来,将会迫使他们不得不折返。
  但是问题依旧是原来那个:由于双方在短时间内接触,彼此对对方的信息了解都不充足。雷远依靠蒋琬和刘郃的支持,至少在各方立场和实力的大方向上没有错误。周泰对庐江雷氏的了解,却太少太少了。
  此前周泰完全没有料到庐江雷氏第一批抵达乐乡的人手如此之多、兵力如此之强,所以导致贼寇们一战而败,他本人所部,都在三河口遭到雷远领兵堵截。此刻周泰也没有料到,受玄德公之命担任乐乡县丞的蒋琬,是一个具备罕见治政能力的干才。
  仅仅三五天里,乐乡县城已经与此前的繁乱情形大不相同了。许多坍塌损毁的建筑都被拆除,而原本东倒西歪的城墙,则得到了初步修缮,在城墙内外,竖立起了高低错落的哨台和箭楼,城墙的破损处,也有整齐的木栅作为填补。各处城门的位置,都有哨兵往来巡逻守卫,时不时挥动旗帜,与高处的哨台通报讯息。
  这景象使得蛮人们一时间不知所措。
  走在最前方的首领率先止步,却忘了通报后方。后方绵延的队伍继续向前,逐渐与前头的人们挤撞在一起,互相抱怨着,谩骂着,直到所有人都透过林木间的缝隙,看到了那座焕然一新的城池。
  于是所有人就在距离城池不远处的山林里呆然,几个首领互相看看,也不晓得该说什么好,更没有人提出攻城。
  数百年来,蛮人与汉家朝廷的争执非止一端,闹到大规模战争的情况也不少见,所以只要稍许有些见识的蛮人就明白,这种设施完备的城池,想要靠千把人拿下,根本是不可能的事。
  有人忽然觉得燥热,于是脱下獭皮所制的冠帽,拿在手里扇扇风。
  几名费了极大力气搬运鼓号等物来到此地的巫者也露出丧气的神色。按照荆蛮风俗,每逢争战,战前需要点燃火堆,由巫者带领全体参战之人围绕火堆叩鼓吹号,以此仪式来祭祀神祗、祈愿胜利。然而现在这样子,巫者们似乎是白忙了。
  身后的林间,隐约传来嗡嗡的说话声,仔细听来,是有部众开始小声抱怨。有人略微提高了嗓门说:走了大半天的山路,本以为能够到城池里抢掠些物资,现在看来,竟是白跑了一趟。头人和寨主们据说提前拿到很多布匹绢帛,这可太不公平了。
  这样的言语顿时令得首领们不快,一名精夫带领几个手下怒气冲冲地过去,挥着木棍左右痛打,勒令人们全都安静;又揪出那个大声抱怨的,不由分说一刀割了脑袋,把身首异处的尸体随便扔进了林地深处。
  这样的操作堪称暴虐,但蛮夷们已经习以为常。生活在深山里的蛮人不知法度,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道德规范,头人、首领们心情好或者不好,都能杀几个人,便如杀鸡一般,算不得什么。此刻众人肃静异常,一个个跪伏在地,他们灰黑色而肮脏的身影,看上去与趴伏着的牛马一般无二。
  精夫们重新聚集在一处商议。这样的局面,肯定不能直接攻城,但如果什么都不做,更是不妥。他们都听说了,这次厚赐财货,要求出兵的乃是一位汉人中地位极高的大渠帅,这位大渠帅已经把南方溇中、澧中等地的蛮人打得服帖,如果惹怒了他,恐怕以后会有大麻烦。
  所以,或多或少,总得试试。
  在他们商议的过程中,天色渐渐黯淡。
  暮色将至,乐乡城门关闭的时候也快要到了。城门上方放哨的士卒吹起号角,发出高亢的声响示意,正在城外劳作的民夫们便纷纷回城。
  因为城门的位置正在修缮,能够通行的只有半边。这时候折回的一队民夫是负责取土加宽道路的,随行的大车和畜力甚多,一时间把城门口的道路给拥堵住了。
  蒋琬和周虎带着若干吏员,正在附近整理仓储,听得外界喧闹,连忙赶到城门。他们分派人手将拥堵的人群分开,各自遣回城里划归居住的区域。
  周虎有些汗颜:“此前在灊山中,小郎君以军法部勒人众,从来都不会出这样的事。这几日,我们还是松散了点。”
  蒋琬笑了笑,没有说什么。在他看来,以军法治理民众绝不是常态,只不过是数万人迁徙过程中应急的策略而已,终究还是会回到正常的管制水平。像现在这样的短时混乱,并不需要苛责。
  人群很快就散开,而闭城的时间也到了。蒋琬和周虎站在城门后方,看着城门尉指挥着士卒们关门落锁。
  负责锁门的郑晋,是雷远最初的扈从之一。在投入灊山之前,他曾经是扬州刺史郑泰的家仆,大概因为耳濡目染的关系,颇明律法,因此雷远后来令他带领执法队,这几日里也兼任着城门尉。这个膀阔腰圆的大胖子拍了拍粗大的抵门杠子,又确认了今晚值守的人员,这才骑着匹瘦弱的老马,两条粗腿拖在地面,摇摇晃晃地往南面城门去检查。
  厚重的城门关闭之后,门洞里忽然暗了下来,显得格外深邃。
  周虎站在门洞里四面看看,叹了口气,又走出外头看看门洞边缘古旧的包砖:“这是座城池啊,真是一座好城池!”
  虽然来此已经几天了,他仍然觉得这一切美好得令人难以想象。
  蒋琬微笑着站在一边,耐心等待着,没有打扰周虎的感慨。这几日里,他已经深深感受到了这些淮南人士们对安定家园的渴望;或许正因为他们经历过太多的颠沛流离,所以对安定的追求才愈发超常吧。
  过了半晌,周虎才从深深的情绪沉浸里惊醒过来,他小跑过来,向蒋琬连连告罪。
  蒋琬笑道:“左右无事,我们走回县衙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3/73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