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明朝当暴君(校对)第37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75/673

  在教育改革开始进行时,朱由校这里正在宋应星的安排下,开始体验大明的第一份有线电报。
  搞出无线电报的难度还比较大,需要大明在电磁学方面有很大的进步。
  而有线电报对于现在已经掌握基础电学知识的大明而言,难度不大。
  所以,现在宋应星已经搞出了这有线电报。
  朱由校在得知后就决定亲自试验一下,再通告天下。
  在宋应星说后,朱由校便笑着说道:“应该叫电谕了,就把你的名字发给袁爱卿,朕相信他们政事堂的人能明白这里发生了什么。”
  “遵旨。”
  宋应星便立即让自己身边的电报人员照此发令。
  而此时在政事堂袁可立身边的电报人员很快就收到了电信号,并对袁可立说道:“元辅,收到信号了!”
  “立即翻译!”
  袁可立激动地吩咐道。
  很快,电报人员就翻译了出来。
  “宋应星。”
  袁可立看着这三个字,就对毕自严笑说道:“宋应星成功了!”
  毕自严也笑了起来:“这可是大功一件啊,以后大明各处一旦发生事故,不愁不能立即知道了,就算再远,中央朝廷也能提早应对。”
  “是啊,得赶紧在两京和各布政司省城以及九边重要关城之间铺设有线电报。”
  袁可立说道。
  “元辅,我们赶紧去求见陛下!向陛下建言!”
  “走!”
  于是,袁可立、毕自严、刘鸿训三辅政大臣立即风风火火地赶来了大明园。
第四百八十九章
天启朝翻开新篇章
  “接下来要重点研究的是发电的事,既然磁能生电,为何不想想办法如何发电,如何让电保持高压状态,以后要铺设有线电报,是需要更高的电压的,靠电池不够。”
  朱由检给激动的袁可立等人头上泼了一盆冷水。
  袁可立等点了点头。
  受皇帝影响,他们这些辅政大臣也都自学了些眼下时髦的自然科学理论知识。
  知道电压、电磁等概念。
  当然,具体怎么做,他们是不知道的,还得此刻站在朱由校身后的宋应星等人。
  从徐光启到毕懋康再到宋应星、李之藻、李天文等喜欢自然科学研究的大明士大夫从天启元年开始到现在已通过各种实验研究与假设论证而构建起了较为系统的自然科学理论框架。
  甚至不少还是这个世界上其他国家没有出现的理论。
  但大明还没有建立以自然科学研究与教育为主的理工类大学。
  即便现在大明科学院已有较为完整的自然科学理论,在数学、物理、化学乃至生物方面都有了理论框架。
  只是因为大明目前的教育主要还是程朱理学教育,大部分读书的人读书的目的还是熟练掌握八股文、并考中功名为主。
  别说研究自然科学,即便是对自己理学的研究都没有多大积极性。
  所以,造成大明自然科学方面的人才还是不足。
  依旧全靠部分对这方面感兴趣的士大夫来支持起整个帝国的自然科学研究。
  也就造成大明现在连研究自然科学的人才都不够,自然无从谈及从事自然科学教育的人才了。
  不过,朱由校已经在开始顺势撬动大明现有的教育体制,将来自会出现全国性的自然科学教育。
  阻力自然是有的。
  但朱由校相信这是大势,不是谁能阻止得了的。
  一个已开启工业化的帝国需要抛弃独尊儒术的教育。
  而不是等着被儒家抛弃。
  因为历史已经证明,从儒家的士大夫开始搞工业开始,就会不可逆转地要搞新的教育。
  “天子用意深远,意在使新式教育代替如今的孔家之教育,使我儒学不能被独尊之,使我士大夫从此消亡,而平民从此不可御,如今这拼音和句读推行就是个开始。”
  礼部尚书李标此时也因为朱由校在教育上的动作而对学部尚书李康先议论了起来。
  李康先则道:“圣命难违,不过要想推广下去也没那么容易,如今天下负责教书育人的是我们士大夫,积极于读书之事的也是我们士族子弟,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陛下这旨虽然下了,但不代表低下的各私塾、各社学、各书院会遵从,到时候如今这文科举要进行武试,倒是捏住了天下士族的痛处,要想取得功名,就需习武练骑射,这真是要使礼仪之国变成好武之国。”
  “是啊,好战者,必亡!兵者,凶器也!可如今天子执意如此,吾等无可奈何也!”
  李标叹气道。
  “虽无可奈何,但也不能为取媚于君父,而强行推行相应国策,这次的拼音和句读推行之钧旨,学部已经下了,但仆不会强行干预底下的人怎么做,只需等到百年之后,帝位交替,这些不当的政令自会名存实亡。”
  李康先继续说道。
  “拼音和句读之法推行的如何?”
  朱由校这里问着分管学部的政事堂大臣刘鸿训。
  刘鸿训则回道:“成效目前还不是很显著,虽然这方面的启蒙教材已经编撰出来,并令各布政司学政衙门印发,但是,据臣微服访查得知,即便是京师的一些书院都还是用的以前那一套方法启蒙,没有教授蒙童句读与拼音之法。”
  “这是管学政的官员没有积极执行的结果,当然,底下的士人也没积极执行,他们以往动不动是为民做主,但真要开启民智,把更易使民众获得智慧而不使学识只为精英掌握的教育推行下去时,却又这么扭扭捏捏,看样子,光靠士大夫改革是不够,他们只能做些修修补补的事。”
  朱由校说了几句,并沉吟了下来。
  接着,朱由校就道:“寻个由头,罢去李康先的学部尚书之职,让左副都御史信王殿下朱由检担任学部尚书,这种士族不愿意干的事,还得皇族的子弟来做。”
  “是!”
  袁可立、毕自严、刘鸿训三人立即回了一句。
  于是,信王朱由检便直接升为了学部尚书。
  这也算是大明发展到现在再一次打破常规的事,宗室居然能做到尚书。
  连袁可立、毕自严、刘鸿训这三个眼下帝国最高地位的文臣都不由得因此在私底下议论了起来。
  “宗室参政,武官治文事,再加上自土木堡以后便有的文官掌武事之现象,以后的朝堂会越来越热闹了。”
  毕自严不由得因此笑说道。
  “岂止是热闹,除了圣上,谁也别想过安生日子,因为盯着你的眼睛可不只一双,不过,仆担忧的是,以后诸皇子若也参政的话,那只怕要少不了兄弟间自相残杀的事。”
  袁可立这时候说了一句。
  说完,袁可立就整个人眩晕起来,身体似要往后倒。
  刘鸿训见此忙扶住了他:“元辅,你没事吧。”
  袁可立笑着摆了摆手道:“没事,人老了,身体大不如以前而已。”
  “该找个太医瞧瞧。”
  “瞧了也没用。”
  袁可立说着就突然栽下了台阶。
  刘鸿训不禁大喊一声:“元辅!”
  毕自严也跟着大喊:“元辅!”
  以至于还在殿内的朱由校都听见了,不由得循声跑了出来,问着殿外的侍卫:“发生什么事了?”
  “元辅摔倒在台阶上了。”
  侍卫回道。
  朱由校听闻大惊,他记得历史上袁可立大概是在这个时候没的,但他没想到会这么突然。
  一时,朱由校就朝袁可立这里跑了来,喊得:“袁爱卿!”
  袁可立这下子似乎是被唤醒了一样,不由得睁开了眼眸,晃晃悠悠地就要站了起来,要往朱由校这里走来:“陛下,臣……”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75/67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