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明朝当暴君(校对)第48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88/673

  周遇吉没好气地回了一句,又道:“不管怎样,你得先绘制一幅地图试试,不然,我得把这个事交给别人。”
  “交给别人,你真的放心?万一这人把绘好的图以高价泄露出去怎么办?我可不会,我是皇族子弟,不会做不利于自己王朝的事。”
  朱慈灼回道。
  “少废话!你先画一个大明现今版图试试!老子看你吊儿郎当的,没个正经样,还真不觉得你比别人更放心。”
  周遇吉把桌子一拍说了起来。
  “地图这个东西没底,十分钟的图能画,一个月的细图也能画,你们想让我画那种的?”
  朱慈灼问道。
  “你还能画十分钟的?”
  周遇吉问道。
  朱慈灼点点头。
  周遇吉听后就道:“那你先画十分钟的试试,如果像个样子,我就把这个任务交给你!”
  朱慈灼这里便认真地在一黑木板上,用已在大明出现的粉笔画了起来。
  “本朝疆域之盛,到父皇这里,乃已至最广之阶段,按理,大凡王朝疆域于初时最盛,百年后必因国力衰弱而有所缩减,唯独我父皇力挽此势,而使大明有如今日不落之盛……”
  朱慈灼一边说一边画着,而没多久,就渐具有大明的轮廓。
  周遇吉看着这一幕陷入了沉思,突然问道:“五殿下!我斗胆请问,你可想过使大明真正一统全球?而使这天下皆为汉土?”
  朱慈灼听后立即回道:“想过!谁没想过!但这可不是一代人能做成的事。”
  “我们自然知道这不是一代人做成的事!所以,才希望你们将来能继续这样做下去。”
  周遇吉笑着说了起来,然后又道:“传承很重要!我算是明白陛下为何要派你来这里了,你可不能只想着来这里风花雪月。”
  “我已画完,和国公,你还没说我画的如何呢。”
  朱慈灼把粉笔一丢,就问起周遇吉来。
  周遇吉看了一眼,脸色没有惊愕之色,淡淡地道:“一般般!”
  等着被夸赞的朱慈灼不由得怔了片刻。
  “就让他绘制吧!派队兵马配合他,就派乌娅那支兵马。”
  但周遇吉这时候却对自己身边的官员吩咐了一句,意思是支持朱慈灼绘制安西的地图。
  朱慈灼听后颇为高兴。
  ……
  朱慈炜这里则在与二皇子朱慈灿离别半年后的中秋前夕,收到了五皇子朱慈灼的信与礼物。
  而依旧因为不被二弟朱慈灿理解而心情有些郁郁寡欢的朱慈炜,则在看见了朱慈灼的信和礼物后,倍觉温暖,且也对一向不务正业的朱慈灼开始有些刮目相看。
  因为朱慈炜没想到,朱慈灼虽然表面上不愿表现出对政务的兴趣,但却有着一个政治家天生的敏锐,而竟意识到因趁着现在国力强盛绘制一幅西域地图。
  朱慈炜不由得抬头看了看窗外圆月,而有种想去安西都护府找自己五弟聊聊的想法,这段时间以来的失落感也一扫而空。
  朱慈炜这次则没再先完成公务,而是直接放下公务,就开始给朱慈灼回信:“兄已尽览,且收到你的礼物,另对于你所建言之事,兄甚为赞同,也甚为欣悦,弟竟有如此敏锐处,父皇若知,必会高兴,安西昼夜温差甚大,你虽好玩,但也要注意身体,不可过于纵性……”
  写着写着,朱慈炜就不小心写了一沓信纸,如老父亲一样,叮嘱着朱慈灼。
  且在次日,朱慈炜就连忙让人把他给朱慈灼回的信寄过去,包括他也给朱慈灼准备的礼物。
  与此同时,朱慈炜也按照朱慈灼的建言,给朱由校上了一封奏疏。
  ……
  朱由校这里则几乎在同一时间收到了周遇吉和朱慈炜的奏疏,都是希望朝廷组织更多的力量去安西都护府绘制地图的建言。
第六百三十五章
君臣议分迁大族的事
  “这两人倒是想到一块去了,且都在信里说是五皇子想到的,朕倒是没想到老五他还能注意到这个!”
  朱由校则在这时,也就笑着说了一句。
  不过,朱由校倒也承认,知晓西域地理情况,且绘制相应地图,对于帝国国防而言,的确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而五皇子朱慈灼能有这个意识也的确难得。
  在朱由校记忆中,历史上,左0宗棠收复新0疆,能够成功,就与林0则徐之前在被贬去伊犁后,绘制了该地地图有关,是促成左0宗棠成功收复新0疆的因素之一。
  朱由校因此也对刘鸿训等辅政大臣吩咐道:“这个的确很重要,回复和国公,准予执行,着兵部部推一名官员选一支测绘队伍去西域!”
  “遵旨!”
  分管兵部的卢象升回了一句,就又道:“之前陛下巡视天下,曾提到过,要在天下增设巡防所,而以退伍官兵安排之,甚至包括西南的白杆兵,枢密院、吏部、兵部奉旨合议了一下,决定将承国公报上来的,因年龄过大而要解甲归田的白杆官兵,按其军中资历,尽量安排到非西南地区,尤其是以江南地区为主。”
  “盖因,接下来涉及到分迁江南大族,所以,若将退伍官兵尽可能多的安排到江南任巡放所官吏,自然可以避免当地胥吏与豪族勾结而阻挠分迁大族的新政,利于分迁大族的计划执行!”
  “很好!就这样做。”
  朱由校说着就又道:“分迁大族是时下要抓紧做的事,不能有丁点失误的地方。”
  “是!分迁大族的政令宣示了下去,江南这边是由江南督抚与巡按负责,而印度那边则由印度总督张同敞负责,而在朝廷则由文渊阁大学士兼户部尚书蔡弈琛和吏部尚书张捷负责。”
  卢象升回道。
  朱由校听后点了点头,又向韩赞周问道:“民间对此事的舆论是如何的?”
  韩赞周回道:“回皇爷,据东厂底下的人汇报说,分迁大族甚得普通农家士子与小地主小商人阶层出身的士子之拥戴,盖因这些士子的家族皆备受大族欺压乃至兼并之苦!大户出身的士子自然是有部分不乐意的,认为分迁大族属于苛政,乃不顾人伦情分,强行拆散骨肉的行为,甚至有说这是暴行的,正要请皇爷您下旨,对这些言辞过激者,当如何处置?”
  “先仔细盯着!”
  “分迁大族乃利于国家和民族千秋的大计,是无论如何都得推行下去!”
  “现在的关键,还是防止这件事没能得到彻底执行,而达到我们想看见的效果,你们且说说,如果这件事不能达成朝廷实际想要的效果,会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朱由校说着就问起了自己的辅臣们。
  元辅刘鸿训则因此先回道:“回禀陛下,只要地方督抚肯定实心办事,分迁大族的政令在执行时,不可能会再遇到什么样的阻拦!但不保证会有大族不理解朝廷的本意,而心存不满,但也应该掀不起什么大浪!朝廷如今在江南的官差本身就比以前多了许多,控制力增强不少,何况,眼下还要增设巡防所,增派退伍转地方的白杆兵过去!这些白杆兵对当地人生地不熟,短期内,也自然会切实执行朝廷之政令。”
  刘鸿训这样说后,温体仁则跟着分析道:“乡绅如果想对抗朝廷政令,从来就只能通过勾结官府来进行,所以,陛下,以臣看,如果这次分迁大族的新政真要有什么纰漏的话,那么,纰漏就只能源于我朝廷官僚自身的问题!”
  “而官僚们要想在不违背朝廷政令的情况下,不达到朝廷想要达到的目的,要么就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上下官吏勾结在一起,改动名册,将地方上的大户改成小户,小户改大户,这样迁移的虽然是大户,但实际上却是小户,小户势单力薄,即便有怨言也难以伸张让朝廷知道,甚至只要一伸张就很容易的被镇压下去!”
  “要么借机大发横财,也是用上下勾结的法子,需要被分迁的大户要想被分迁到好点的地方,必须私下里交银子,或者需要被分迁的大户如果想不被分迁走,而迁走的是同族别的一房或者被改成小户的话,自然也得私下里交银币!”
  温体仁说到这里就继续道:“虽然陛下素来对贪墨者严惩不贷,但这里面其利甚为丰厚,何况,参与进这件新政的官员,从中央朝廷到地方省府州县的官吏也有很多,难保不会有人心存侥幸,而想趁机捞钱!这世上就没有不偷腥的猫,故臣认为,人性之恶不能不防,当密布眼线,再声严明国法,而使天下臣工畏惧,如有发现,自然也当严惩不贷!以不使,本来是为抑兼并、利民生的善政,真的变成扰民、使民怨沸腾的苛政!”
  “移民从来就不是能让被迁移者欢欣鼓舞的政令,尤其是朝廷主导的强制性移民,但若是讲明道理,避免贪污腐败的情况出现,的确不会出太大的问题。”
  朱由校说着就宣见了韩赞周,且道:“你们东厂要严密调查,无论是谁,一旦查到他在意图乱朝廷之政令,都得立即向朕禀报,若是让朕知道,你们东厂谁没有这样做,朕可不会轻饶的!”
  “内臣明白!”
  ……
  “老夫的意思,你应该已经明白,你只需告诉他们,这是个发财的机会,也不要直接说是我的意思,只说是你的意思!他们自然会明白的!”
  阁臣蔡弈琛正对自己的心腹家奴牛三吩咐了起来。
  牛三答应道:“小的明白!请老爷放心!只怕不用小的去说,他们在知道这次分迁大族的事,是由兼理户部事务的您做主后,就会知道自己该怎么做。”
  蔡弈琛则笑了笑道:“但愿如此,不过,也得让他们知道,这可是七皇子殿下的一片好意,他们知道后,自然清楚,老夫敢这么做,是因为有七皇子这尊菩萨镇着。”
  蔡弈琛说后就看向朱慈灺:“殿下,您看,您还有什么嘱咐的?”
  朱慈灺虽只是个吏科左给事中,但因为是皇子的缘故,也就坐在左首位,且道:“自然是有的!”
  “请殿下吩咐。”
  牛三识趣地回了一句。
  “也得让他们知道,本殿下的意思就是皇长子的意思。”
  朱慈灺说了起来。
  蔡弈琛听后忙奉承道:“殿下真是高明!”
  朱慈灺则因此大笑起来:“也不知道,父皇要是得知大哥在背后拆他的台后是什么想法!”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88/67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