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明朝当暴君(校对)第48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89/673


第六百三十六章
士子被屠,因分迁大族之事
  “请问县尊,为什么要迁走我归氏一族!我们并非大族,我曾祖之《项脊轩志》便载有我归家衰败之事,天下人尽知,我归氏一族不过是寒门薄宦,而非望族,你们让我们迁去印度,请问徐家呢,为何昆山大族徐氏一族没有接到告示!”
  昆山士子归继登因自家收到迁族令,而来到县衙,找知县阎茂才理论了起来。
  阎茂才颇为不耐烦地道:“这事本官不清楚!我们也只是如实上报本县各族情况,而具体改迁哪些宗族,自有上面定夺!你们归家就算不是望族,但也算是书香门第,也是可以够上需要被迁族的门槛的!”
  说完,阎茂才就将归继登晾在了前院,而自己回了后院。
  归继登一时无奈,他自然已经意识到这里面可能有腐败存在。
  因为归继登很清楚,自己昆山有多少田产规模和产业规模远在自己归家之上的大族。
  要不然,他也不会,虽与其弟归庄不同,乃自由派士子,但也很支持分迁江南大族,就因为他清楚记得自己归家被同乡大族夺利兼并的各类腌臜事。
  但归继登没想到是,他所支持的这项朝廷政令,居然在真正到来的时候,变成了要迁他的族。
  归继登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办。
  但他在细想了许久后,决定还是留在县衙。
  因为,他就不相信只有他归氏一族出现这种情况。
  果然如归继登所料。
  在他来昆山县衙后没多久,就陆陆续续来了不少士子,且大部分都是寒门薄宦出身的士子,甚至是更加贫寒的农家士子。
  “李兄、赵兄、还有孙兄,你们也是为收到迁族令的事儿来?”
  “正是,我想不明白,我无田无产,且孤身一人,靠报社写文为业,哪里够得上大族一说!官府却要我迁族!真不是滑稽吗?”
  “的确滑稽!这里面定有猫腻!”
  归继登因此便倡议道:“那我们就一起请县尊给我们个说法,请求县尊公示户房划定大族的名单,我们要知道,为什么我们这些完全算不上豪族的小门小户,为何要被迁族!而像徐家、万家这样的大族到底有没有被列为昆山大族之列?!”
  “没错,我们需要县尊给个说法,而使学生等不惑!”
  “请县尊给个说法!”
  “如果不给个说法,我们就去找本省巡按申诉!”
  在场的士子皆因此愤懑地喊了起来。
  这时候,徐乾学走了过来,大声喊道:“诸位,且请听在下一言!”
  一干士子也都安静了下来,看向了徐乾学。
  徐乾学则道:“徐某早就说过,自古以来移民之政皆非善政,你们偏不这么认为,而误信黄梨洲和顾亭林之言,觉得分迁大族可抑兼并!如今,你们想必也看到了,即便圣上是为抑兼并,才下此令,但这令到了下面,还是会变味,而最终受累的还是庶族寒门!”
  说着,徐乾学就又道:“所以!这迁族之政久不该有!”
  “但宗族族权过于强大,也的确是对个人自由的一种束缚,梨洲先生说的对,欲要人自由,可自由从事任何职业,可自由选择婚姻,不仅仅是要摆脱君主对我们的束缚,还得摆脱宗族对我们的束缚!分迁大族,削弱族权,是实现人之自由很重要之一步!”
  归继登这时候反驳了徐乾学一句。
  “没错!自古地方豪强过大,就会影响社稷之安宁,而对于民众个人也会受其束缚,唯独只利于嫡门!至于仗着本族人口多,欺负小门小户,霸占水源,夺其田产,甚至要挟官府诸事,就更不用说!朝廷分迁大族,的确是好事!”
  另一位叫李嘉年的士子也说了起来。
  徐乾学则因此怒叱道:“胡说!逼迫大族分迁,难道就不是违背其自由迁徙之原则吗,难道大族就非是汉家百姓乎?!”
  “朝廷又不是予民以绝对自由为执政目的,而是信顾亭林那些兴明社背景的士子所信的一套,要天下为公,要天下大同,你们大族要是觉得不公平,去阻止朝廷这样做就是,与我们有什么相干。”
  归继登回道。
  徐乾学听后很是失望,不由得大声喊道:“你们这些虚伪之徒,真是枉为读书人!也好意思言自己信自由!你们不过是只想自己谋利自由,又希望朝廷替你们限制别人的谋利自由,你们无耻!”
  徐乾学大声喊完后,就甩袖离开了这里。
  同徐乾学一样,属于大族子弟的学子基本上都离开了这里。
  江南的自由派士子因此出现了分流,在涉及具体利益的争执上,出身不同的自由派士子明显出现了很大的分歧。
  归继登也开始在怀疑自己的思想是不是真的哪里出了问题,自己是不是真的只想到了自己的自由,亦或者说,是不是就不该认为还民众以自由才是眼下最正确的执政理念。
  “就是他们!他们拒绝执行迁族令,不尽快解决他们的话,他们会去告状的!”
  而就在归继登这些相信自由思想,而又因为这次分迁大族政令而利益受损的士子聚在一起商讨怎么解决此事时,徐乾学领着一帮持着兵械的黑势力武装包围了这里,且说了几句。
  这批黑势力武装因此持刀冲了过去,直接对着这些正聚集在一处河边的士子乱砍乱杀起来。
  “啊!”
  一名士子因此当场被捅了一刀,且惨叫起来。
  其他士子,也有不少相继被砍杀在地。
  也同来此处的归继登这时候忙朝河边跑了去,且二话不说就跳进了河里。
  徐乾学见此颇为失望,不由得回来对昆山知县阎茂才说道:“那几个要闹事的都被杀了,除了有一个跳进河里外!”
  “看清是谁跳河了吗?”
  “归继登!”
  “本官现在就派人去归家,你带你们族人去沿河搜寻!活要见人,死要见尸,虽然我们上面有七殿下他们担着,七殿下背后的皇长子殿下还在本省做巡按,但也不能掉以轻心!”
  知县阎茂才立即吩咐了起来。
  ……
  “你是说你们接到百姓举报,前面归家河边出现杀人的事?”
  因受兄长温体仁点拨,要寻些与七皇子有关的官员弹劾一番的江南巡抚温育仁,在知道阎茂才是七皇子任知县时的故吏后,就特地微服来了昆山一趟。
  可温育仁没想到他一到昆山,就遇到一队巡放所的人,正持着火器往一个说是发生凶杀案的地方赶去。
  而因此,他也就拦住了这些人,且亮出自己的巡抚身份,而问了起来。
  “不敢瞒您!的确是打渔的百姓亲眼看见的,说是杀的许多相公,被砍杀了好几十个!”
  这巡抚所的武官回道。
  温育仁听后,颇感不妙,同时也很是兴奋起来,知道自己这下子终于抓到可以弹劾七皇子身边的人机会了,也就立即吩咐道:“去昆山县衙!”
第六百三十七章
本朝士子杖毙都不怕,你怕什么?
  温育仁马不停蹄地赶到了县衙。
  正巧这时候,徐乾学刚要离开县衙,带族人去搜索可能逃掉的归继登。
  而温育仁一见徐乾学迎面朝自己走来,就喝令道:“不要让他离开!不但是他,县衙里的所有人,都不得离开!”
  “是!”
  跟随温育仁一起来的数十名标营营兵立即回应了一声,且很快就有人开始去接管县衙大门。
  徐乾学见此呆愣在了原地。
  他一时也搞不清楚状况。
  但徐乾学能够猜出来,眼前来的这些人,来头肯定不小。
  因而,徐乾学心想着这或许是个攀高枝的机会,也就立即拱手道:“学生乃本县生员徐乾学,因与县尊探讨《春秋》而来县衙,而如今欲还家,不知上差是何人,又为何不让学生回家?”
  “你倒是会钻营,竟可以和知县私下探讨学问!”
  温育仁颇为刻薄地说了一句,又对徐乾学和在场所有目瞪口呆的县衙差役说道:
  “本官乃本省巡抚温育仁,你们快去向你们的县尊通报!”
  温育仁说后没多久,就有一吏员转身去了内院。
  而温育仁则看着徐乾学说道:“你问本官为何不让你还家,缘由很简单,贵县传闻发生凶杀案,且被杀者据闻是多名士子,而你又是士子,且又鬼使神差地出现在县衙,本官不能不怀疑你会不会知道这件事,或者参与这件事。”
  “竟有这事?!”
  徐乾学内心不由得一颤,后背仿佛被人泼了冷水,只觉凉飕飕的,但他也知道,这事他是不能承认自己有参与其中的,且最好是装作不知道,也就故作惊讶地回了一句。
  当然,徐乾学也没想到堂堂江南巡抚为什么会这么无聊地来到自己昆山地界,还好巧不巧的知道了凶杀案。
  “到底是谁告诉巡抚的,难道是归继登真的没有死,且碰巧遇到了巡抚,把这事说了出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89/67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