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于帝国时代(校对)第22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9/264

  坚固的石砖城墙,在炸药包面前,变得如此脆弱!
  当清军依仗人数发动反冲锋时,则是马克辛重机枪发挥威力的时刻,一座座沿海城市,就这么毫无悬念的挂上了鸽子战旗……
第422章
勾结上
  啪叽~~~
  看完了最新战报的乾隆爷,狠狠的将茶几胡乱摔在地上,双眼布满血丝,好在此时书房里除了一个忠心耿耿的老奴太监外,没有一个外人,乾隆皇帝的丑态倒是不用担心传出去……
  将那些价值连城的茶几摔满地面后,乾隆皇帝心中的郁结之气总算发泄了一些,喘着粗气坐在镶嵌着金龙的座椅上,手扶额头陷入了沉思中……
  一旁从小看着乾隆皇帝长大的贴身大太监总管,悲伤的叹了口气,自从乾隆登基以来,这还是第一次如此失态!
  乾隆皇帝对于这位看着自己长大的贴身大太监十分信任,并没有对其隐瞒的意思,整个皇宫也只有这位老奴最了解外表镇定的乾隆皇帝,内心里的纠结与恐惧!
  被抛在书桌上的战报上赫然写着,沿海六省(山东省,江苏省,浙江省,福建省,广东省,台湾省)的告急情报!
  甚至,短短数月的时间,汉军只用了总数不足5万的小股部队,将整个满清帝国沿海地区摁在地上一顿猛揍!
  那悬殊的兵力对比,如同一个火辣辣的巴掌一般,不断的抽打着看似光鲜的满清帝国的脸面,更是打破了满清权贵以及乾隆皇帝反击的幻想!
  这沿海六省中,甚至有俩个重要省份的首府城市都被汉军攻破,一个是江苏省一个是浙江省,这俩片满清帝国江南地区最富饶的省份得到了汉军的重点照顾,登陆的汉军部队占据整个第二路汉军的一半以上人马!
  可以说,在汉军的重点照顾下,江苏省和浙江省的清军统治已经宣告瓦解,除了乡下地方县城和少数几个二线城市外,这俩个富饶的省份已经大半沦陷,浙江省和江苏省的绿营以及巡防营等汉人兵卒,超过八成都投降甚至倒戈汉军!
  随着这份战报的来临,江南赋税骤降的消息也随之传来……
  满清帝国的最大财源之地,已经面临着被汉军完全切断的恶劣态势,照这么发展下去,满清帝国对东南富饶地区的控制将彻底消失!
  按照乾隆帝的预估,汉军只需要一年时间,就能将满清帝国打成北方国家……
  这可是亡国之兆啊!
  乾隆皇帝十分清醒,通过沿海地区的战报他已经明了,面对武器不知道要拉下清军多少个代差的汉军,正面战场上基本上打都不用打就能分出胜负,无论清军怎么抵抗,取得的战果仅仅只是能杀死多少汉军士兵而已……
  现如今,唯一让汉军无法大步前进,席卷整个中华大地的限制因素,只是因为中华大地太过广阔,汉军占领的地盘越多,导致兵力越分散,而失去了进攻的动力!
  这也是满清帝国唯一能用来拖时间的方式了……
  不过乾隆皇帝不傻,汉军只要在占领区巩固一段时间,训练拉拢一批忠于汉国的汉人,将地方的治理权交给新组建的汉人新军管理,汉国的野战部队就能从占领区的治安工作里脱身,继续用于对清军的征伐!
  汉军实际上已经开始这么干了,留给满清帝国的时间并不宽裕!
  要知道,大汉帝国有一个比满清帝国大得多的优势,那就是他们同属于汉人!
  打着的是反清复汉的旗号!
  这个口号或许不会真的让所有的汉民死心塌地,但让那些汉人士绅保持中立还是不成问题的,并且汉军还有意维持地方士绅的原有财富,完全摆出了一副这场战争只为推翻满清鞑子的态度,不会干扰到地方汉民士绅的根本利益!
  虽说满清帝国用科举制度拉拢了天下读书人的归心,但科举之路的口子实在是太小,成千上万的汉族读书人精英,只能挤进那么一座独木桥,中举的人数相对于汉人读书人精英的基数,微不足道,更不用说能真正获得官身的读书人了!
  因此,那些汉人士绅或许不会跟着汉军一起反对满清帝国,但他们毕竟很清楚汉人和满人的区别,再加上汉军的兵威是如此牛逼,上来就把乾隆皇帝的首都老巢给拿了下来!
  这么一来,那些汉人士绅自然也就秉持观望态度,汉军不去触碰他们的利益,汉人士绅也乐得为汉军摇旗呐喊,但却不会真的出手帮助!
  地方汉人士绅权贵的袖手旁观,让汉军面对的敌人少了许多,汉军只需要思考如何击垮八旗和清军即可,这也是汉军小股部队在沿海地区登陆后,一路势如破竹的原因!
  京津首都地区已经丧失,再丢掉东南的财富膏腴之地的话,满清帝国别说翻盘的机会了,能不能保住自身的正统延续下去,都是一个未知数!
  没了钱,没了威望,军队还被汉军碾压,难怪乾隆皇帝如此的绝望与恐惧……
  乾隆帝出神的看着展开的战报,脑子里不知想了多久后,咬牙对身旁的老太监说道:“你去通知军机首辅,我们大清愿意与沙俄帝国展开全面合作!”
  说完这句话,乾隆皇帝仿佛失去了全身力气一般,无神的望着天花板,喃喃自语着:“既然你们要赶尽杀绝,就别怪我不择手段了!”
  由于欧洲大陆上的革命形势一败再败,沙俄帝国已经成功吞并了波兰立陶宛地区,白俄罗斯地区,乌克兰地区,灭亡了一大堆零碎的共和国,并成功签署了停战协议,开始恢复原气,沙俄这头贪婪的双头鹰,在停止了欧洲战事后,自然要将目光望向全世界!
  而赵杜天对满清帝国如此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当然瞒不住和满清帝国接壤的双头鹰战旗!
  不过,沙俄跟革命机连年大战,军队实力受损严重,且在远东地区根本没有布置什么兵力,只能派出使者先尝试跟那个被赶出北京城的乾隆皇帝搭线,只要乾隆皇帝同意沙俄从蒙古地区和西藏地区借道支援,沙俄就有机会轻易攥取数百平方公里土地!
  显然,在赵杜天的咄咄逼人之下,乾隆皇帝哪怕知道这是与虎谋皮,也不得不吞下这个苦果!
第423章
勾结下
  沙俄提供的帮助不止有借道派兵这一项,还有提供燧发枪与前装滑膛炮技术的支持!
  这些武器在欧陆虽然早已落伍,但在满清帝国上,比起火绳枪改进而来的鸟枪和红衣大炮来说,还是蛮先进的,起码也能缩小一下跟汉军武器的代差……
  不是沙俄帝国藏拙不想提供更先进的武器,只是沙俄帝国的科研力量在欧陆属于倒数级别的,前装滑膛炮和燧发枪已经是沙俄能拿出来的最好装备了……
  至于后装线膛枪和后装火炮,沙俄只是刚刚开始研发,样品还没有拿出来呢……
  乾隆皇帝自然明白沙俄帝国的野心,不过沙俄帝国的野心顶多也就吞下一大块领土,而汉军却是要掀翻自己的老底!
  俩相对比取其轻,乾隆皇帝自然要选择跟沙俄帝国合作!
  在乾隆皇帝跟沙俄帝国使者签署了军事同盟条约后,精装的燧发枪样品和前装滑膛炮立刻被送到了山西太原的军械局,并有随同而来的俄罗斯军工工匠,全程指导满清帝国的工匠仿制这种武器!
  八旗军的骑兵在马克辛重机枪面前被屠杀的不要不要的,乾隆皇帝自然已经看出来,弓马骑射这套老祖宗的东西早已落伍,打算全面学习汉军和俄罗斯盟友,打造一支纯火器化的新军部队!
  燧发枪和前装滑膛炮的构造并不难,再加上俄罗斯工匠的指导,满清帝国很快就仿造出来了这些武器,只要多挺一段时间,乾隆皇帝就能给新军配属上全火器!
  至于这些火器落后于汉军的问题,乾隆皇帝已经顾不上了,至少,使用火器的部队要比弓马骑射强一些吧……
  至于出卖国家利益的问题,乾隆皇帝早已放开,在他心里,自己得不到的东西,那就砸碎了谁也别想得到!
  在如此危机的形势下,乾隆皇帝不光放开一切利益跟沙俄帝国合作,还召集所有大臣,打算孤注一掷,将牢牢把控的军权下放的汉臣手里!
  打着反清复汉旗号的汉军固然有着天然的汉人支持率,但来自海外的大汉帝国也有一个致命的缺陷,那就是他们在中华大地的根基薄弱的狠!
  赵杜天辛辛苦苦渗透数十年的特务处,只是掌握了中华大地下面的黑帮团伙,属于上不了台面那种,满清帝国的江湖好汉可不是特务处用钱收买的流氓混混能抗衡的!
  这也是特务处的各个堂口都要依赖满清官府才能存活下去的原因,那些有真功夫在身的绿林好汉,一个打十几个特务处的小弟都不成问题!
  满清帝国地方士绅跟那些绿林好汉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甚至不少武馆本身就是依靠士绅支持开起来的!
  这些中华大地的地头蛇们,才是真正的地方黑暗势力!
  汉军之所以没有遇到这些地头蛇的阻拦,主要是特务处的安抚工作做得好,再加上满清帝国对汉臣的权利限制极大,地方的士绅觉得俩家谁上台,对他们来说都一个样!
  乾隆皇帝要打破的正是这种地方士绅的观望平衡!
  赵杜天想要的是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哪怕是打下来了中华江山,也不可能给地方士绅太大的权利,否则的话,以后征兵和纳税都要被地方士绅刮去一大层!
  后世的地球某党为何要将士绅阶层全部除去,还不是为了人口和土地?
  所以,汉军跟地方士绅其实是有着基本矛盾的!
  能维持这种中立,已经算是汉军克制极限了,要是再深层的合作,大汉帝国很可能被这些地头蛇全面渗透!
  别看士绅阶层打仗不行,但他们一个个都将官场和人际关系那一套玩的很溜,汉军真要是开了口子跟士绅阶层合作,用不了几年,赵杜天再想动地方士绅,可就要伤本了!
  因此,汉军一直只是维系着地方士绅的中立,对于他们的主动投靠并没有太过关注和放行!
  乾隆皇帝自然也知道这一点,他虽然不知道赵杜天的野心,但并不妨碍他将权利下放到地方士绅手里!
  现在满清帝国处于全面劣势,再不抓紧一切拼命的话,就没有机会拼命了!
  一道道乡间团练,和汉人大臣权限下放的命令,从山西太原传向整个中华大地!
  乾隆大帝彻底放弃了对汉人的约束,官身文书以及法律的正统性,一股脑全都给地方士绅开了绿灯!
  通俗来讲就是,地方士绅只要有钱有人,肯跟着汉军对着干,就可以随意扩军组织团练,等击退汉军后,这些团练大使什么的,都是当朝大员!
  当然,朝廷只给了权限,却没有钱粮供给,失去了江南赋税后,满清朝廷组建新军已经捉襟见肘了,可没有钱去供应团练了!
  乾隆大帝利用的是那些有钱有人的汉人士绅的野心!
  地方上有威望的汉人士绅们,突然有了可以自己建军团练的机会,还被满清皇帝亲口许诺未来的大好前程,如何会不动心?
  这可是一步登天的机会,比投入科举登天的机会大得多!
  再就是,只要有兵权在手,朝廷再想动手就要三思而后行了,毕竟这不是一俩家团练,而是整个中原都被放开了口子!
  乾隆帝为了节约钱粮,大兴不花钱团练的同时,大量裁撤无用且遇到汉军屡屡倒戈的绿营部队,除了少数绿营精锐外,全部解散!
  这一下子就可以节省下大量分发给绿营兵丁的钱粮,满清的新军财源就牢靠了,即便没有江南富裕之地的钱粮供应,失去了绿营这个耗钱大户,乾隆帝也能重新建立起一批以旗人子弟为主的八旗新军来!
  旗人里的穷人也不少,再加上汉军这是挖掘他们的铁杆庄稼根基,参军打仗的热情还是蛮高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9/26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