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于帝国时代(校对)第22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8/264

  后来,王起明似乎意识到了旗人如此拼命的原因,急忙展开宣传攻势,只要不抵抗,主动投诚的旗人,肯放弃旗人的身份,就可以获得生命财产的保障!
  实际上,大多数旗人并不富裕,跟汉人百姓差不了多少,对满清的江山即便忠心一些,也没有达到舍生为死的地步,之前之所以抵抗那么激烈,主要是抱着投降也是死的心态而已……
  现如今,汉军前线总指挥官承诺了投降不杀,旗人平民自然没有继续抵抗下去的决心!
  汉军终于对北京城的全面占领看到了希望……
  王起明也首次意识到,在城墙落伍的年代里,巷战将会成为吞噬士兵生命的最大敌手!
第420章
取而代之完
  “哈哈哈~好,王起明不愧为我亲手提拔的帝国上将,从登陆到拿下满清首都,只用了俩个月时间,只可惜,让乾隆这个皇帝逃了,如果能擒获乾隆或者拿到他的人头的话,这个所谓的大清帝国恐怕就要分崩离析了!”
  赵杜天放下手里的战报,心情非常不错。
  “陛下,在王将军的人马摧毁京津地区的满清官府后,我们所掌控的地下势力成功收获了超过俩成拥护汉国的百姓,且能保证九成以上的汉人对这场战争保持中立,不至于让地方百姓的生活受到太大波及。
  不过……”
  黑鹰迟疑了一下。
  “不过什么?尽管说就是,这一次对满清帝国的征服之战基调早已定下,只要不违背我们最初的原则,任何建议都可以提出来。”
  赵杜天淡然道。
  “陛下,我们之前十数年的宣传还是很有效的,汉民对我们虽说不上鼎力支持,但也不会太过排斥,只是满清帝国的旗人子弟乃至平民,对我们汉军的态度十分恶劣,因为……因为王起明将军曾在天津城的满城里进行了数日屠戮,导致旗人对帝国的信任骤降。
  这一点,在攻伐北京城时尤为突出,哪怕我军器械先进,兵卒勇悍,但面对大量誓死抵抗的旗民时,也变得寸步难行,出现了不小的伤亡,最后,王将军为了平息旗民的抵抗精神,承诺出留他们一命,只是,这么多对帝国怀有敌视情绪的旗民,属下实在是无法完美安置,恳请陛下定夺。”
  “哦?旗人还有这本事?能挡住帝国大军?”
  赵杜天不解道,在他记忆里,辛亥革命时期,旗民乃至八旗军的表现,基本上约等于无,怎么到了自己这里,就一个个变得悍不畏死了?
  “陛下,旗人如此拼命,主要在于他们在我军面前,没有生命保障!
  王将军之前在天津满城里对旗民的杀戮行为,被满清皇帝传遍了旗民居住区,在进攻北京城的时候,旗民是被逼的走投无路才与我军对抗的!
  可是,旗民虽然在王将军不杀的许诺下投降,但北京城至少有数十万旗人老少,如果将这些人留置在北京城,当大军远去出征时,很有可能让北京城内部不稳!”
  赵杜天听到后,算是明白了,这旗人因为生死危机,反倒成了一个麻烦,难怪辛亥革命后,大多数军阀都对旗人展开了安抚和中立的行为,那个时候的满清天下已经从骨子里烂透了,八旗军更是名存实亡,旗人的社会地位也降到了底层,基本上与贫苦汉民没啥区别,即便如此,那些军阀似乎也无视了旗人压迫汉人数百年的历史,善待他们,保证他们与汉人拥有平等的权利!
  这不是一个俩个军阀的行为,而是大势!
  在辛亥革命后,似乎真正对旗人残害的军阀势力,最后都淹没在历史尘埃中,没有一个善终的结局!
  就连后来的伟大的开国祖师爷,都原谅了满清末代皇帝溥仪的罪孽,好像还给了个地位不错的中央官职……
  从历史上来看,只要不是那些军阀和祖师爷同情心泛滥,对旗人的优待和不报复行为,肯定是有着政治利益!
  赵杜天虽然不需要旗人的支持,但也不想将其推到完全的对立面上,或许在北京城之战前赵杜天不在乎,但在他收到北京城的损失战报后,不得不对‘人民战争’这个概念保持谨慎!
  俗话说得好,越弱势,人数越少的团体,越容易抱团,旗人虽说一直站在统治阶级,但他们很清楚自己在数量上与汉人的巨大差距,真要是到了被灭族的危机前,指不定会不会爆发出绝望的战斗力来!
  既然如此,将旗人屠光自然是下下之策,起码在大汉帝国没有在中华大地彻底站稳脚跟前,不能将其全部杀光!
  可是,这些旗人终归还是心向满清皇帝的,上百年的铁杆庄稼,哪怕是喂猪也能喂出感情了吧……
  所以,这些旗人不能让他们继续滞留在中华大地上,暗地里给满清皇帝提供支持,哪怕一丁点支持都不可以!
  战争不是游戏,狮子搏兔才是战争的本质,发动战争的一方必定都是全力以赴抱着尽快击败对手的期待!
  哪怕是战争狂人,也是奔着胜利后的利益去的,而不是享受战争的过程,故意将战争时间延长……
  “黑鹰,我会让参谋部推出一项对旗人移民的政策,你们特务处配合下宣传,只要肯投降的旗人,不光不会被杀死和没收财产,还可以去往土地广袤的美洲大陆,并被分配大量的土地!
  反正美洲那面有的是土地,南美洲几乎成了无人区,装下几百万旗人绰绰有余,我们要让旗人对汉军有一些信心,起码不能再让他们讲汉军误解成不分青红皂白杀人的魔鬼了,你懂了么?”
  “属下明白!”
  在赵杜天的独裁体制下,大汉帝国的行政效率非常之高,第二天,关于旗人移民的计划就成为了帝国参谋部重点研究对象,对旗人进行移民又可以充实美洲人少地多的问题,又可以进一步的调整分摊大汉帝国在美洲本土的人口组成成分,进一步降低白人平民在美洲大陆的人口比例,让他们彻彻底底的沦为少数派!
  旗人外表上和汉人长得都一个样,在没有外人的中华大地自然相互之间分的清楚,但来到美洲大陆后,在白人面前,旗人、印第安人、汉人很容易就能走到一起。
  这就好比,在省内时,人们会以城市为老乡标准,在外省时,人们会以省区地区为老乡目标,在出国后,基本上华人在一起就倍感亲切了!
  在更广阔的空间下,人类的地域观念也会不断扩展!
  赵杜天相信,随着时间推移,旗人在美洲大陆将会与汉民彻底融合,就好比地球上的美国一样,最初建国时分为德裔白人,英裔白人,法裔白人等等,到了21世纪后,美国人基本上只有白人,黑人,墨西哥裔,混血儿的区分了……
第421章
四处开花
  在满清帝国首都北京城陷落后,随着消息的传播,在满清帝国其他省份引发了极大的动荡!
  不过,乾隆皇帝也不是坐以待毙的庸人,他在山西首府太原安定后,立刻发布了数十份诏书,调集全国军队和蒙古铁骑,火速云集京津地区,对海外汉国的军队进行围击!
  王起明的人马在打下了北京城后,进攻的势头立刻变得缓慢下来,不是王起明不想打,而是京师重地满清残余势力根深蒂固,他必然要留下相当一部分兵力维持占领区的安定!
  汉军只有区区几万人,这场战争在特务处的宣扬下,已经成为了汉人推翻满人统治的内战,而不是外敌侵略者打完抢一波就走的套路!
  自然而然的,汉军就要担负起维持地方安定的义务!
  几万汉军用来击垮数倍乃至数十倍的清军都不成问题,可是,用来维持地方治安,可就捉襟见肘喽!
  王起明的人马在勉强拿下拿下河北省大部后,进攻就变得无力起来,不是清军调动的效率高,大兵云集堵住了王起明的军队,而是汉军为了巩固地方,维持治安,已经无力分出多余兵力进攻了……
  汉军初来乍到,除了特务处统领的一些上不了台面的黑帮势力外,在中华大地的政治版图上几乎为零,汉军的兵威固然能强行将反对的声音压制下去,但正是因为汉军依靠的只有兵威,所以要用大量的驻军来维持自己的统治权利!
  这还是在特务处私下里拉拢了大量地方士绅阶层取得的效果,不然的话,满清经营上百年的老巢,可不是谁都能站稳脚跟的!
  有的是被打散的满清忠臣义子,潜藏在京津地区,等着汉军的部属出现空缺煽风点火呢!
  当然,王起明停止了扩张并不是无所事事,在京津地区特务处黑帮和投诚清兵的帮助下,大汉帝国的汉人新军正开始有条不紊的架构中!
  赵杜天也不需要给汉人新军配上先进的大汉一式步枪,以大汉帝国现在的财政赤字,也无力再重新生产几万只大汉一式步枪了……
  大汉帝国在北美洲加利福尼亚工业区的产能,都在加班加点的生产弹药呢!
  大炮一响黄金万两,可不是夸张的用词,在汉军用铺天盖地的火力碾压清军的过程中,是海量的炮弹消耗!
  幸亏清军每一次抵抗时间不长,弹药消耗不是很大,否则登陆的汉军早就出现弹药危机了!
  因此,新成立的汉人新军暂时只能使用曾经大汉帝国在美洲大战期间,生产淘汰下来的大批燧发枪,最开始的汉人新军兵员大多数都来自于特务处发展的绿营投诚兵卒和黑帮打手,对于火器并不陌生,对燧发枪上手程度还是蛮快的!
  想必,用不了多久,汉人新军就会成军,王起明也不指望他们有多少战斗力,只要能当好维持京津地区统治的治安部队,让汉军主力能抽调出来继续进攻满清帝国就足够了!
  就在满清帝国的乾隆皇帝看到汉军由于巩固地盘而停止进攻态势,大大松了一口气时,又一个噩耗传到了山西太原!
  乾隆皇帝的担心变成了事实!
  汉国依靠他们强大的海运能力,在中国南部广阔的沿海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登陆行动!
  王起明对京津地区的速胜战果,让赵杜天意识到了乾隆时期的清军比意想中还要弱得多,再加上此时此刻首都京师沦陷,在特务处的有意宣传下,这个消息满清政府是无论如何也瞒不住的!
  等到满清首都沦陷的讯息在满清帝国南部沿海城市传开后,清军士气必然下跌,本就很垃圾的清军士气再下跌,会有什么结果呢?
  赵杜天和帝国参谋部果断更改了之前的作战计划,第二路在南方广东地区登陆的部队,分化成数股小部队,全面在中国南方所有沿海城市进行登陆作战!
  以最快速度瓦解乾隆皇帝对南方地区的统治!
  这一次行动的指挥官就是王刚、赵信等帝国老资格大校军官,如果他们能获得大胜,这将是他们晋级为准将的契机!
  在福满多舰队总司令的协助下,中国沿海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等地,陆陆续续遭受到了师团级规模的汉军登陆部队进攻!
  这场四处开花的战斗结果,比起京津地区的战局还要吓人!
  王起明的部队起码也有近十万人,殴打俩三倍的清军依靠先进武器取胜还属于正常范畴,满清帝国的军队也能接受这个结果,毕竟那大威力的火炮,能连射的火枪,对清军士兵几乎是无解的存在!
  不过,上到满清皇帝乾隆,下到绿营将校,都觉得只要清军兵力占据绝对优势,从多方向围殴汉军的话,还是有可能在野战里获胜的!
  而汉国在中国南部沿海地区四处开花的打法,让清军彻底绝望起来!
  汉军一个独立团的登陆部队,加上后勤伙夫等人员,也绝对不会超过5000人,真正上战场的也就俩三千人!
  可是,就是这俩三千人,用掷弹筒,大汉一式乃至马克辛重机枪,对清军展开了绝对火力优势的大屠杀!
  在清军眼里的人数优势,面对大发神威的掷弹筒和马克辛重机枪时,只是增加汉军登陆部队的战果而已,毫无效果!
  汉军登陆后,攻城几乎只需要一个白天时间即可,先是大汉一式步枪压制城头,然后掷弹筒部队前行就位,用抛物线射击原理的掷弹筒炮弹,将躲在女墙后面的清军炮台和士兵,一个接一个的炸飞!
  随后,汉军的爆破手带着大当量的黄色火药炸药包,突进到城门下,点个火等上一会,整个城门连同上方的城墙都会被炸塌!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8/26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