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布的人生模拟器(校对)第43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35/555


“父亲放心,孩儿明白该如何做。”吕布点点头,这些事儿他只是提出来,以后日子还长,无需急于一时:“如今却有另一件大事要办。”
“何事?”吕古不解道,天下都一统了,还有什么大事?
“父亲该登基称帝了,孩儿已经为父亲安排好了,我吕家并非隋臣,这天下也是堂堂正正打下来的,得国之正,堪比汉祖,到了此时,父亲称帝,也是顺应天意民心!”吕布看向吕古。
吕古:“……”
确实该称帝了,但心里面却很不得劲儿,这辈子做梦都没想过自己有坐在龙椅上的一天,他很清楚这天下其实都是儿子打下来的,跟自己没多大关系,自己那些治理的经验,都是儿子刺激出来的。
“奉先,这天子你也不当?”吕古不太理解,自古以来,为了这个位子,父子成仇,兄弟反目的例子可不少,怎么到了这里……不抢呢?
“儿志不在此!”吕布看向吕古,摇了摇头。
吕古明白了,有些苦笑,他吕家的情况貌似跟旁人不一样,当下点头道:“既如此,便由你做太子,忠儿为太孙吧。”
估计吕布不会接他的位子,索性直接将吕忠定为太孙,到时候直接传位给忠儿。
至于另一个儿子,吕古没想过,不说其他,吕布不是愚孝之徒,皇位对他来说唾手可得,只是不想要而已,传给吕忠,吕布作为父亲,必要的时候会帮一把,但若传给自己幼子,就算吕布不说什么,满朝文武都会反对,而且在感情上来说,吕古还是亲近吕布一些,虽然他从小就不怎么尊敬自己这个父亲。
“父亲做主便是。”吕布点点头:“治国方面,房玄龄可用,那李唐降臣杜如梅也可用,不过关陇门阀还有南方士子父亲最好注意些平衡。”
“我儿放心,这天下也如人体,阴阳五行都需平衡方可长盛,阳盛、阴盛皆非好事!”吕古微笑道。
吕布点点头,父亲懂这点基本就不会出什么问题了。
接下来称帝自然没什么问题,毕竟吕布力挺自家父亲上位,有他在,单雄信、徐茂公、王伯当、裴元庆、雄阔海、程咬金、秦琼、罗成、罗松这些将领都会站在吕布这边,有这些人支持,其他人反对又有什么意义?
况且随着天下一统,也无人再能撼动吕魏的地位,登基称帝也是顺理成章,甚至不少关陇门阀已经倒向这边,以长孙无忌等人的一批关陇士族已经在长安城破的时候加入到吕魏势力,吕古登基,基本没什么阻力。
因为接下来吕布给迟钝方向是开通丝绸之路,所以初定的都城还是长安,九月初九,吕古祭拜天地,正式在长安称帝,建国大魏,吕布为太子,吕忠为皇太孙。
拜单雄信为一品护国大将军,雄阔海为骠骑大将军,程咬金为左武卫将军,秦琼为右武卫将军,此四人为一品将军,裴元庆因为在洛阳受伤,未能参与接下来的战争,所以只能位列二品,王伯当、苏定方、刘黑闼、罗成、罗松等人位列二品,此外徐茂公依旧是兵部尚书,房玄龄则进驻户部,此人吕古和吕布都颇为看好,以后是拿来当尚书培养的。
此外大魏也定下了科举制度,每三年举行一次,选士多少则视当年空缺而定,大魏以贫民之身立国,所以对于出身并不看重,科举选士,只看本事,不看出身,但有徇私舞弊者,逐级追究,绝不姑息。
对于科举,吕古和吕布都十分重视,除了科举之外,吕布当年还将印刷术重新做出来,流传天下,以降低人的读书成本。
大魏建国后第二年,突厥突然突破西凉来袭长安,这次吕布没有出手,一直对最后一仗耿耿于怀的裴元庆和罗松、罗成率领连弩骑兵一直追着突厥深入草原上千里,杀的草原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而吕古对此番北方诸关守将不作为,任由突厥兵逼长安的事情勃然大怒,一口气连撤了八十多员将领,让此番有功将领补了实缺,几乎将驻守西凉的关陇将领尽数革除,并且下了永不录用的命令。
突厥经此一战,更是一蹶不振,此后十年再未对吕魏有过侵犯,草原各部闻吕魏之名而丧胆。
而吕布,在立国后这几年,纠集了大量医者一起研究李元霸。
“太子,此人天赋异禀,皮下这层隔膜常人未有,颇为坚韧,刀剑难伤,而且其骨骼似乎也与常人有所不同,大家看这支指骨,此乃正常人指骨,无论分量还是内部,此人骨骼都远比常人骨骼紧实。”
“对啊,足足饿了三十日方才饿死,常人七日不食已是极限,当真奇哉!”
“太子,不如让边关哪位将军再去草原一趟,最近这边少了许多探讨病理之人,在下想到一副汤药,专治疟疾,只是不知效果如何,不过能致人得疟疾的药却是成了。”
吕布的太子府并不在长安,而是建在边关,为的就是方便做一些正常人无法接受的试验,大魏已然建国,就算有罪徒,也自有律法惩治,不能如同在二贤庄时一般无法无天,不过这边倒是聚拢了大批名医,跟吕布一起研究探讨医术,研究药方等等。
众人七嘴八舌的说着什么,吕布却是看着一壶煮开的开水,皱眉沉思,似乎并未听到众人的言语一般。
众人有些疑惑,开水有什么好看的?这能得到什么医术上的启发?
许久,直到那壶开水已经快要烧尽,吕布突然起身,看向众人道:“诸位且先在此继续探讨医术,有什么需求,囚龙关守将会为诸位办成,我有要事需回长安一趟。”
“恭送太子!”吕布对众人虽然客气,但他们对吕布可不敢太放肆,吕布要走,自然没人敢拦,当下各自拜送吕布……
第三百三十六章
阴阳炉
距离大魏一统天下,已经过去十年了,这十年来,吕布除了在边关聚集医者研究医术之外,也做了几件事。
第一件就是将优种之法传开,这几年年景虽然不好,但百姓收成却是逐年增加。
另外就是建议朝廷在各地开启书院,加上印刷术流向民间,致使如今书籍已经不是什么稀缺物什,扩大朝廷取士的范围,科举进行了三次,寒门子弟占了两成之多,看起来是不多,但放在隋朝,虽然也有科举,但寒门子弟真能被录取的,那都是凤毛麟角。
另外就是吕布让人在身毒找到棉花,引进大魏大量种植,如今北方已经很少见到冻死之人了。
不过随着朝廷革新前制,可能是走的太快的缘故,问题也有不少,其中最明显的就是贪腐之事横行。
“以前士族掌权,容易形成专权,对皇权形成威胁,但士族也有好处,他们大多家境殷富,少有贪腐,而如今以科举取士为主,虽然瓦解了士族对皇权的威胁,却也使贪腐横行,如今朝中不少人都希望废黜科举。”吕古坐在榻上,给吕布倒了杯茶,跟他诉说着最近朝堂的不易。
“父亲怎么看?”吕布接过茶杯,喝了一口,询问道。
“很多病,没生之前都时不知道的,有了人所不知的病,该做的是思考如何治疗,而非把已经证实的病得回来,哪有这个道理?”吕古摇了摇头道。
这科举取士使贪腐泛滥的确是个问题,但士人掌权不贪,那是因为他们本身就已经占据了大量的资源和财富,无需贪。
“正好此番你回来了,旁人说了很多,但似乎都不太妥当,我儿可有何妙策?”吕古笑问道。
“贪腐之事若要治理,可从根源和行止两方面着手。”吕布一边喝茶一边思索道:“贪正是因为没有,朝廷可提高百官的俸禄,父皇也说了,士人不贪,乃是因为有,不能让百官如士人那般殷富,但也不能过的太过委屈,此乃根源,亦是恩。”
吕古点点头,这点可以理解,看着吕布又问道:“那行止之上又如何?”
“以律法规范,凡贪腐者,绝不姑息,百官头上当有悬剑。”吕布道:“凡贪腐超过千钱者,杀,超过万钱者,妻女入官窑,子弟发配边疆,永不录用,朝廷没三年取士,如今已有取士过多之嫌,官员乃民之典范,若不能为民做主,留之何用?”
一手厚禄,一手屠刀,如果厚禄之下,还行贪赃枉法之事,那这种人也没必要留着了。
吕古闻言若有所思的点点头,看着吕布笑道:“文武二火兼济,不错,此方甚好。”
吕布懒得纠正父亲的错误,反正也不是什么大毛病,不过把国当人来调理了。
士族必须压制这方面,父子俩出发的角度虽然不同,但态度却很一致,世家大族可以有,但绝不能大,昔日五姓七望那种存在,必须沦为历史。
说完这些,吕古看着吕布道:“对了,我儿此番回来却是为何?”
“突然有些想法,此事若能成,对天下将大有裨益!”吕布笑道。
“哦?”吕古不解的看向吕布。
“父亲无需多问,我要京师工匠全来。”吕布笑道。
三年前,吕布制成了可以依靠水力驱动的纺织机,大大节省了纺织人力,使得这几年工匠在大魏的地位水涨船高,尤其是能够制作水动力纺织机的工匠,更是大受追捧。
朝廷为此还特地为工匠设了品级,高品级工匠哪怕不工作也有着与朝廷七品官员一般的俸禄和权利,地方官员无权对高品级工匠进行惩处,必须由朝廷来判。
也是因为这一条,不少百姓更愿意学一门手艺而非读书,毕竟当个工匠的好处是短时间内能够看得到的,这也促使了朝廷提升工匠地位的阻力变小。
因为不止是世家想要招揽厉害工匠,民间商人也要招揽,而且愿意下更大的价钱,同时朝又愿意给这些工匠做靠山,这般情况下,工匠地位提升虽然还是有很多人不满,却也无可奈何。
“哦?”吕古笑着点点头道:“正好,如今朝中一品到三品工匠已录有四百三十七人,若是我儿征调,当无人排斥。”
吕布是促成工匠地位提升的重要推手,同时在民间也有当代鲁班的名声,在工匠心中,吕布地位是很高的,有他牵头,甚至无需朝廷下令,大多数工匠都愿意到他身边,就像吕布当初邀请孙思邈以及天下名医一般,隐居半生的孙思邈几乎没有犹豫便下山跟吕布不远万里跑去边关研究医术。
想想也觉好笑,吕布的号召力不止在朝廷有用,在民间同样有用,毕竟无论是优种之法还是各种利民之物,吕布可说是解决了千百年来无数先贤没解决的很多问题。
“何时要用?”吕古笑问道。
“最近这几日,我先做个东西出来。”吕布解释道。
“好,他们随时可以调用。”
吕布的太子府跟常人想象中不同,没有亭台楼阁,有的尽是很多吕布找来的器械,地方倒是足够宽敞,四百多名工匠齐聚于此也不嫌拥挤。
三日后,四百多大魏知名工匠聚集在吕布这边,他们好奇这位传奇一般的大魏太子这次回朝,究竟能带来什么革新。
但见吕布在地上铺设了一处木轨,做了一两轨道车,而后将一装了一半水的小瓷罐置于其上,瓷罐口是向后的,很小,下方用拉住烧瓷罐。
在所有人疑惑的目光中,随着瓷罐中的水肺疼起来,小轨道车开始自己运行起来,看起来似乎很简单,但却让所有人惊呼起来。
“诸位看到了?”待轨道车在院落中铺设的木轨上绕了几圈之后,随着水耗干渐渐停止,吕布才看向众人。
“见了无数次,今日才知还有如此用法!”几名工匠一脸惊叹的看着吕布,此前吕布做的水纺机借的是水力,如今这算什么?水火并济?众人对着吕布躬身道:“太子奇思妙想,我等佩服!”
“莫要佩服了。”吕布却摆了摆手:“此物看似简单,但若将其放大,需要何等大的瓦罐?有需要多少炭火?此事布只是想了雏形,但如何能将这水火之力糅杂,又要做何用处?这些非我一人之力可行,本想召集天下工匠共思其策,然人多也未必心齐,诸位都是我大魏顶尖名匠,是以邀诸位前来,共同参详此事,今日,布在此代朝廷许诺,若能在这方面有所建树者,可品升一级,若是一品匠师完成,可直接入工部,至少五品官身,且赏钱十万,锦缎百匹!”
大秦时,吕布便享受过一国之力带来的好处,如今用起来却是得心应手。
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这句话放在工匠的领域同样奏效,吕布给出的不止是真金白银的承诺,最重要的还有进入工部的机会,大魏的工部跟前朝工部可不同,不止是兴修水利,整个天下建设和发展都在这里,而且兼任工部尚书的人是当朝太子吕布,进入工部,便是直接到吕布治下任命去。
这其中的好处可不只是眼下看得到的,他日吕布继位后,他们这些人的身份也会水涨船高,正是在这些条件的刺激下,所有人在离开后便不遗余力的进行尝试,看看如何能够完善这东西。
而各地士族、豪商知道之后,也是不惜财力的支持这些工匠,他们知道若能成功的话,别的不说,这做出来的东西,自己肯定有优先使用权。
有激进的,直接拿炸药来用,不过这条路当年吕布已经走过了,根本行不通,最终在付出一条胳膊的代价后,还是选择了放弃,选用温和的水来试验。
在这些条件的刺激下,接下来三年的时间里,长安城中出现各种稀奇古怪的东西,首先,吕布当初试验的那种轨道车被做出来了,不过车身有些大,高三丈三,长有十丈,宽也有两丈,分量大不说,必须用钢铁制成的轨道才能承载,想要运用,就必须铺设钢铁轨道。
另一人做成的却是用在船上面的,虽然沉了三艘船,但最终要是做出一艘可以承载这种巨型器械的船,只是只能船动,那么大的船,最多上两人便有些支撑不住了。
但不管如何,终归是看到几分运用在实际中的影子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35/55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